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今天继续启蒙:
送交者: 三把刀 2014年07月20日20:28:51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探索者:为什么要先谈这个话题?

壶子:因为这个话题对人的思维的禁锢作用最明显、最直接、最难以突破,这层面纱是撕开其它面纱的基础,撕去这层面纱才可能看到其它面纱的存在。

探索者: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我们都被这样教导过。

壶子:是的,所以它才根深蒂固,难以突破。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扩展,这是我们今天敢于谈论这个话题的前提。

探索者:你想从那个入手呢?

壶子:当然是从‘物’的本质入手了,当人们明白了那些实体的物质只是一个能量场而根本没有形状后,就会产生新的思考了。

探索者:你说那些实体物质是能量场?没有形状的能量场?

壶子:现代实证科学的发展已从表面物体中发现了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以及中微子、夸克等其它基本粒子。

探索者:这些我都听说过,但无论多么微小的粒子总是物质的啊!而不是你所说的能量场。

壶子:别急,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眼中的实体物质与构成这个实体物质的粒子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吧!

探索者:好的,愿闻其详。

壶子:科学已经证明:一定体积和质量的实体物质,是由不停运动着的分子组成的,分子与分子之间有很大的间隙,并且存在相互作用的能量场,而这些分子的体积之和显然不等于实体物质的体积之和。进入这样的观察维度,实体物质是否已经不存在了?

探索者:是的,‘实体’已经显示为一群彼此分离之分子的运动。

壶子:继续思考,分子又是有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内部的电子围绕电子核高速运动,电子与原子核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和场,互相之间彼此发生着作用及能量交换,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空间远大于电子与电子核的体积之和,就是说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探索者:在这个观察层次上,分子也不存在了,而是原子的运动,电子与原子核的运动。

壶子: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粒子继续细分下去,其内部的更小的粒子就越趋近为零呢?

探索者:是啊!在最小的粒子层次上,已经没有任何实体的东西了。

壶子:这样看来我们眼中的实体在特定的观察层次上并不存在,它们是以精细的场来保持存在的。

探索者:那为什么人的眼睛却看到了和触摸到了实体呢?

壶子:我们观察到分子和原子甚至更小粒子时,分别使用了不同的观察镜头,就是说不同的观察镜头能看到不同层次的粒子。反回来看,我们的眼睛为什么看不到那些粒子呢?

探索者:你是在说,我们的眼睛与观察微观粒子的镜头之间存在着性能上的差距,我们人眼不如显微镜精细吗?

壶子:事实胜于雄辩啊!不同观察镜头下的实体呈现不同的形态已经成为科学常识了。我们人类的眼睛只能观察到粗槽的能量,这些粗糙的能量在人类眼中显示了其粗糙层面的形象。

探索者:那么我们看到的物质还有其他形式的表现吗?

壶子:当然了,人眼观察到的只是表层能量,分子层、原子层或更精微的能量层只能用更精微的观察工具去观察了。

探索者:我现在假设自己拥有了能观察原子层次的眼睛,那我看到的物质就是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运动了,就好比我们看到的太阳系运行图,行星以特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做公转运动。中间有巨大的空间存在着。

壶子:如果我们把我们概念中的太阳系星系运动塞进一个原子中去理解,是否能获得一种启示呢?

探索者:这个角度很有意思,如此我们的地球就是一个‘电子’了,而太阳则成了‘原子核’。

壶子:在我们眼中地球也是个庞然大物啊,这个庞然大物竟然只是更高构成的一个电子,这世界真是太难以思量了。我们是否跑题了?

探索者:哈哈!是的,物质的实体已经被我们给说没了,看似实在的物质其实只是粒子的运动,只是能量场在交换信息。可实体的其他属性是怎么形成的呢?

壶子:你是在说实体的颜色、重量、形状等特征吧!

探索者:是的,能解释吗?既然实体不‘实’,那么构成这个‘实体’的其它特征也肯定有理由那样呈现吧?

壶子:实体不实,但我们看到了‘实’,在微观镜头中既然实体不存在,那么构成这个实体的所有要素也同样不是我们看到和解读的样子。能量场中的能量是具备很多属性的,其中包括重量、颜色、形状等属性,这些属性的特征同样会因观察镜头不同而不同,在粒子的层次上颜色、重量、形状都是另外的呈现形式,只不过这些呈现规律还没有被我们证实和掌握罢了。

探索者:如此看来,唯物的物并非我们眼中的物,而是一种目前科学无法证实的呈现形式,而在那么精微的层次上,是否已经与我们的思维同场、同构了呢?

壶子:按照维物的认识论,意识是由物质产生出来的,是大脑这个物质经过复杂的神经活动产生出来的,但我们上面已经论述了物质本源于更精微的粒子运动,按照这个逻辑,意识是由更精微的粒子运动产生的。可是当粒子的精微度无法细分时,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了。

探索者:可这个最基本的粒子还没有发现啊!

壶子:这不影响最基本粒子是存在的这个基本事实,物质是由最基本粒子的运动构成的,是否可以说意识同样也是由最基本粒子构成的呢?

探索者:这个推理没问题。我接受这样的说理形式。

壶子:既然同样是由最基本粒子的运动构成的,那如何区分物质与意识的不同呢?你想想看。

探索者:我回答不了这样的问题,还是你说吧!

壶子:物质与意识具有同样的构成,而物质被我们观察到了实体,而意识却观察不到,这中间的区别源于粒子的属性值差异。

探索者:怎么理解这些属性差异?

壶子:基本粒子肯定拥有我们无法界定的属性数量,你觉得呢?

探索者:应该是的,我们不了解的不一定不存在,所以我认可你的推论。

壶子:比如颜色、形状、重量、频率等属性,除这些属性外,基本粒子还拥有不同的智能属性。

探索者:为什么?

壶子:因为基本粒子中包含了所有的实相信息啊!智能这种信息形式同样包含在其中,这些智能属性就形成了意识,其他属性形成了物质实体。

探索者:智能属性与其它属性是严格区分的吗?

壶子:不是的,那些属性是浑然一体的,没有严格的划分,智能属性和其它属性同时存在、同时表达同一个粒子,所以意识同样是有形状、颜色、重量等参数的。这些许多有特殊能力的人可以证明;同样的道理,那些实体物质同样有智能属性参与表达,所以物质同样是有智能和意识的。

探索者:那这些属性的数值差异变化是有规律的还是随机变化的?

壶子:完全取决于观察镜头,当用粗糙的镜头(比如眼睛)时,只能观察到属性值的特定范围内的呈现形式,随着观察镜头的精微,被观察的粒子属性数值也随着发生变化,能被观察到的场就越精细,包括意识和思维的形式都可以被观察到了。

探索者:那就是说,物质和意识实际上是一个场的不同频段,这个场中既包含了‘物质’也包含了‘意识’,是这样吗?

壶子:正是这样,物质和意识是完全同场、同构的,被我们区分开来并且互相打斗实在是我们的观察镜头不够精细造成的,那实在是很滑稽的。

探索者:同场、同构怎么解释?

壶子:同场指物质和意识统一在宇宙统一场中,同样都是宇宙统一场的能量形式;同构指二者似乎是两个东西,实际都是有最基本的粒子构成的。

探索者:具体到一个人的肉体和意识,也可以如此解释吗?

壶子:是的,一个人有物质身体,有思维意识,似乎是软件与硬件的关系,事实上物质身体与精神意识都是这个生命能量场的组成部分,当我们用粗糙的眼睛观察时,我们只看到了物质身体,而看不到精神和意识,那些看不到的精神和意识与物质身体一样是有某种表现形式存在的,所以有特殊能力的人能捕捉人的思想和意识。

探索者:如果我们的观察镜头足够精细,这场物质与意识的纷争就不会发生了。我突然思考到一个问题,既然物质和意识都是同场同构的,人类是否也与物质同场同构呢?

壶子:人也是由最基本的粒子构成的,当然与物质同场同构了,所以从精细的观察镜头看,人与物或者说观察者与被观察的对象都是同一个构成,同在一个大的能量场中,只是在不同观察镜头的观察中才呈现了不同,但人因为在粗糙的观察镜头影响下没有看到人与物的同场同构,只看到了粗糙层次的属性数值差异,把人和世界对立起来,实在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幻觉和错误。

探索者:这又涉及了主客二元结构的话题了。

壶子:我会在以后的章节中单独谈这个话题,这里只是提示了一下。

探索者:今天的主题我觉得已经完成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都已经非常清楚了,你总结一下好吗?

壶子:物质和意识同样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同样存在于一个统一的能量场中,因此没有物质与意识的区别存在,把一个完成的场分割为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并且争论二者的长短纯粹是我们的观察镜头比较粗糙造成的幻觉,是人类使用粗糙的感觉器官对统一能量场的分裂行为,是一种幼稚的想象。

探索者:看来唯物论的想象面纱已经被撕掉了。

壶子:难道不是吗?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廉价美女,粗制滥造的武器,山寨的装备
2013: 世界十大战机榜揭晓 中国歼10竟然不敌
2012: 中共称〝俄被迫开火〞网友怒掀〝被迫〞
2012: 我军又被绑到老大哥战车前面做人肉盾牌
2011: 默克多乱方寸穷于应付,搞新闻却忘了手
2011: 滨田联队史曝光“平型关大捷”真相
2010: 揭开历史的迷雾,抗日英雄赵侗被八路军
2010: 南朝鲜 应该扫荡“首尔”帮 以赢得天朝
2009: 中国人为何热衷于质疑美国登月?
2009: 专访刘建永:我为何逃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