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J10是中國隱形戰機的過渡
送交者: ref 2004年10月27日19:39:0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網友對殲10有着很高的厚望,是因為她是一款可以和歐美先進戰鬥機向媲美的優秀戰鬥機,她的成功標誌着里程碑的意義,從此我們可以一新的姿態去規劃我們國家新型戰鬥機的發展思路。《中國航空報》關於D型機的報道,證明了我們正在發展一型新的戰鬥機,瀋陽已完成了11號的重大節點任務,成都J10也到了大規模裝備空軍的衝刺階段,而西安的HX已經到了樣機調試階段,可以說都有重大突破。幾種新機目前正在測試研製,“某A型飛機正常布局機頭進氣;某B型飛機鴨式布局,腹部進氣;某C型飛機正常布局,兩側進氣;某D型飛機鴨式布局,腹部進氣,雙發雙垂尾”。隨着我們國家四代機各種方案的出台,D型機成了我們去被加關注的目標,目前正在向實物階段過度。


  我們的突破

  實際上我們為第四代戰鬥機的發展做了20年的技術儲備,在研製第三代機的同時,各研究所就面向21世紀頭20年的空戰要求,緊密跟蹤當時世界各國4代戰鬥機的發展趨向,對4代戰鬥機技術便展開了充分預研,有些項目還列入了863?2計劃,經過廣大科技人員的不懈努力,為我們4代戰鬥機的研製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儲備。用611人的話說:目前,研究所一對下一代戰鬥機技術進行了長期,大量的預先研究和探索,一些目前只要美國才掌握的先進技術研究所也模透了它的機理,並成功地設計出可在新型戰鬥機上使用的實用設計方案,此外,在矢量推力,隱型技術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從我們戰鬥機研究水平中不難看出來,我們走完了一條3代戰鬥機發展的全過程,J10的成飛顯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沈飛在S27的消化和J8II的多次改型中反覆在探索,J8II似呼變成了實驗平台,這是對研發思量的認真的梳理,更加強調了系統整合的重大意義,象西飛、洪都等他們先後從法國,意大利,以色列,俄羅斯引進了飛機數字設計軟件和先進製造加工工藝,實現了設計和製造的數字化,一體化,還建立了整套人員及設備體系,這一切都為4帶戰鬥機的誕生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綜和航電系統技術:飛機火控系統方面的進步與我國整體電子工業水平的提升是休戚相關的,14所和607所做為我們國家航空機載電子設備兩個重要研究基地。在這幾年取得了跨躍式成就,兩所均一突破了機載相控陣技術,607所的某型神鷹雷達已進入測試階段,14所的147X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漸已純青,已經取得了技術性突破。在中央電視台的節目中:揚總披露了我們已經突破了“傳感器數據融合”技術。超7具有信息共享的作戰功能,簡單的說就是兩架超7飛行時,一架飛機不用開雷達就可以通過數據傳遞知道另一架飛機雷達探測到的所有空域信息,傳感器數據融合是第4代戰鬥機的關鍵技術,從推比十新的氣動布局設計,新型超視距空空導彈到傳感器數據融合,可以說我們的第4代戰鬥機所需要的技術基本可以凍結,只要大的體制不出現問題,我們的4代原形機很快會飛上藍天。

  超音速巡航,高機動能力技術:超音速巡航,高機動能力技術是先進氣動布局設計和高性能發動機的完美結合的產物,而超音速巡航和高機動能力技術在我們的某型3代戰鬥機上已經具備。有人總是對我們的發動機沒有信心,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我們曾經在很長時間裡因為“動力”不足而使一些項目功敗垂成。發動機是一項系統科學,涉及的領域眾多,從動力學,材料科學,系統整合,可靠穩定性等方面,但慶幸的是進入九十年代以來,我們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充分吸取以前的教訓,堅持走技術引進和自我研發相結合的道路,通過總結WS6的經驗和教訓,完成了第一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安型號標準發展的中推的定型。走核心機衍生道路,順利完成WS10A的研製,11B和10B裝備國產心已經成為現實,在好消息頻傳的同時,一向出言謹慎的中科院院士劉大項也傳出新聲:“從事高性能發動機的研究我是從76年開始擔任這個項目負責人,國家相及投入幾個億,我們研究了中等推力渦旋發動機,這是我國第一個研製的。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同時開展了4代戰鬥機發動機的關鍵技術研究,目前進展良好,我們國家研究矢量噴口大概有十幾年的歷史,目前我們已經研究了兩總,一是能夠上下偏轉20度的,一種是能夠在360度偏轉20度噴口。已經進行台架實驗,相信不久我們就會聽到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們在發動機領域的突破是有目共睹的。雖然在可靠性和軀體的實用性方面有待考驗,突破領域也只是百分七十左右,但我們只要堅定方向,一這樣的勢頭發展下去,站在世界前沿不是沒有不可能的,關於推比十不是一家在搞,存在多個工程項目,目前624的速度比較快,因此我們的4代戰鬥機用上國產的高性能發動機只是時間問題了。

  隱身性能技術:至於怎麼隱形,目前看就是兩種技術,一是靠先進的隱形氣動布局設計,這種技術的風險是對未來的電子科技發展的不可預期性而可能導致的風險。二是靠先進的新型材料,通過吸波材料的應用來達到隱形目的,風險在於它的現實可能性和可運做性。既然我們強調隱形性,那肯定考慮這兩方面因素,我國在先進的氣動布局和新型吸波材料方面都有高水平。2002年《國際航空》雜誌報道了成飛在研究BUMP進氣道的原理和設計方法的重大突破指出成飛{1}摸透了氣動原理{2}探索出一套工程設計方法{3}開展了CFD方法流場計算{4}完成了設計方安和外形生成{5}完成了高底速風洞實驗,我國進氣道設計技術獲重大突破,達到了JSF水平,該相技術可直接用於4代戰鬥機上。


  發展模式的選擇

  李文正所長說:一架先進飛機的誕生涉及到眾多技術領域的突破,不可能等到所以技術突破後在去研究新飛機。所以根據我們國家航空工業的基礎和實際水平和廣大科學專家掙趕世界先進水平的決心,他們已經在4代戰鬥機上正進行着艱苦的努力,通過不斷的改進改型,循序漸進地完成着我們國家航空研究水平從量變到質變的大的飛躍,實現了我們國家4代戰鬥機雛形一定的跨越局面。不論我們取得的成績有多大,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品格是不能丟的,重要的是我們強調的是不對稱優勢,我們的成績是百分之七十的,跟美國是有距離的,在我們4帶戰鬥機還沒有服役前,可敵之術還是捉襟見肘的,但我們的技術已經把我們推向了4代戰鬥機的研究行列,也許4代戰鬥機還沒有十分完善,但有了168還擔心沒有170嗎?這也是我們應當理解10C存在的意義。


  戰鬥機劃代的標準是它的設計,而不是它的單相性能,揚偉多次強調我們正在搞類似X-32B的新型戰機。我們國家最有實力戰鬥機研究所就是611和601,而發動機是624和606,624的推比十搞的最快,而606的性能更好,南輕北重南35北22,將此我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鴨式布局,V型垂尾,貝殼式坐艙,內置武器艙,優越的隱身氣動設計,雙發(兩台中推某型/WS-14:3級風扇,6級高壓壓氣機,推比10,二元推力矢量噴管,FADEC),有源相控陣雷達(T/R組件)。十五期間正式進入工程研製狀態,2006年首飛,2008年正式服役,目標等同於F22的中國第4代戰鬥機將縱橫長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中國的反思
2003: 中國正加速建造第一艦054型護衛艦
2002: 平型關戰役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