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玉笙(1914-2002),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历任第五、六、七、八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主席,天津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荣誉委员,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委员。 她4岁起随养父戏法艺人骆彩武在上海、武汉演出。9岁拜苏焕亭为师学唱京剧老生。14岁在南京登台清唱二簧。17岁正式改唱京韵大鼓。1934年,骆玉笙拜鼓王刘宝全的弦师韩永禄为师,学习“刘派”大鼓曲目。 1936年开始在天津演出。 由于她嗓音甜美,音域宽阔,韵味醇厚,高低咸宜,其师韩永禄为其设计的唱腔悠扬动听,“嘎调”尤为激越感人,很快便唱响津门,被誉为“金嗓歌王”。 她以刘派唱腔的为基础,熔“白(云鹏)派”、“少白(凤鸣)派”京韵于一炉,并从京剧、评弹等姐妹艺术中广泛汲取营养, 结合自身嗓音条件, 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创立了华丽而委婉、优美而含蓄,抒情色彩浓郁的“骆派”京韵大鼓。骆玉笙将京韵大鼓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骆派京韵是当代京韵大鼓的一个里程碑。 骆派京韵早期代表曲目以《剑阁闻铃》、 《丑末寅初》、 《红梅阁》、《子期听琴》、《伯牙摔琴》、《击鼓骂曹》等最著名;新编曲目《光荣的航行》、 《卧薪尝胆》、《珠峰红旗》、 《和氏璧》等最具影响。她为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演唱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广为传唱,家喻户晓。骆玉笙对京韵声腔艺术的革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堪称卓越的京韵艺术革新家。 她1951年参加天津市曲艺团,同年被评为劳动模范。后两度赴朝鲜慰问演出。1962年代表作《剑阁闻铃》、《丑末寅初》被长影拍摄成曲艺教学片。 1989年《剑阁闻铃》荣获金唱片奖。80年代,她多次赴日本、香港演出讲学。90年代以来,年逾八旬的骆玉笙仍活跃在舞台上,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总结艺术经验和培养艺术曲艺新人上,课徒授艺,循循善诱,桃李满天下。她为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的建立、为培养曲艺艺术的接班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