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玉笙(1914-2002),著名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歷任第五、六、七、八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主席,天津曲藝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天津市文聯副主席、榮譽委員,天津市表演藝術諮詢委員會委員。 她4歲起隨養父戲法藝人駱彩武在上海、武漢演出。9歲拜蘇煥亭為師學唱京劇老生。14歲在南京登台清唱二簧。17歲正式改唱京韻大鼓。1934年,駱玉笙拜鼓王劉寶全的弦師韓永祿為師,學習“劉派”大鼓曲目。 1936年開始在天津演出。 由於她嗓音甜美,音域寬闊,韻味醇厚,高低咸宜,其師韓永祿為其設計的唱腔悠揚動聽,“嘎調”尤為激越感人,很快便唱響津門,被譽為“金嗓歌王”。 她以劉派唱腔的為基礎,熔“白(雲鵬)派”、“少白(鳳鳴)派”京韻於一爐,並從京劇、評彈等姐妹藝術中廣泛汲取營養, 結合自身嗓音條件, 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創立了華麗而委婉、優美而含蓄,抒情色彩濃郁的“駱派”京韻大鼓。駱玉笙將京韻大鼓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駱派京韻是當代京韻大鼓的一個里程碑。 駱派京韻早期代表曲目以《劍閣聞鈴》、 《醜末寅初》、 《紅梅閣》、《子期聽琴》、《伯牙摔琴》、《擊鼓罵曹》等最著名;新編曲目《光榮的航行》、 《臥薪嘗膽》、《珠峰紅旗》、 《和氏璧》等最具影響。她為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演唱的主題歌《重整河山待後生》廣為傳唱,家喻戶曉。駱玉笙對京韻聲腔藝術的革新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堪稱卓越的京韻藝術革新家。 她1951年參加天津市曲藝團,同年被評為勞動模範。後兩度赴朝鮮慰問演出。1962年代表作《劍閣聞鈴》、《醜末寅初》被長影拍攝成曲藝教學片。 1989年《劍閣聞鈴》榮獲金唱片獎。80年代,她多次赴日本、香港演出講學。90年代以來,年逾八旬的駱玉笙仍活躍在舞台上,並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總結藝術經驗和培養藝術曲藝新人上,課徒授藝,循循善誘,桃李滿天下。她為中國北方曲藝學校的建立、為培養曲藝藝術的接班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