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龍璨】答網友問 |
送交者: 原創風組委會 2009月01月03日10:37:14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
回 答: 【高山原創風】原創歌集作者與聽眾交流問答剪輯 由 原創風組委會 於 2008-12-31 18:27:52 |
選自以夢收集的:董龍璨老師(董歌)山友問答合集
星光:你和高山上很多歌詞作者合作過,你說你將儘量不改他們的歌詞,根據他們的歌詞來量體裁衣。這樣做有很大的難度,不知你是怎樣用自己的曲子把這許多風格截然不同的歌詞中蘊含的意義表達出來的。。。 董: 1 ,我非常尊敬業餘作者,他們的熱情更多於專業的。我想,我們的業餘作者,文學上的水平比我高,我不擔心他們的文學質量。 2 。對業餘的作者改動太大,對他們歌詞寫作的信心上會有影響。所以,我就儘可能在寫作上多動點腦子了。 至於作曲上,我想用自己的技術和愛心的結合來配合。其實,文章都能譜曲,我們的作者,沒有太離譜。當然,在結構上,我會做調整,但是文字都在那裡。 星光,謝謝你推薦和要求,特別是糊糊,鐵樹,和玉蘭,你們的愛心讓我的專輯今天登台。 感謝你們!再三!! 建外 N 號 :歡迎董老師,也祝您節日快樂。大家能和您一起這樣無拘無束的合作、交流,可見網絡這個平台是何等的奇妙。聽了不少您在高山上流傳的歌,都非常的喜歡。您的音樂的旋律的優雅、動聽,層次的豐富,意境、想像的美妙、悠遠,常常讓高山的朋友們沉醉其中。如果真有天籟之聲,您的音樂就是天籟之聲。 感謝您節假日專門抽時間與我們交流。 董:建外, 其實你是最不見外的人。謝謝你感覺到和我的無拘無束。我來自於工人,我在上海樂團時,朋友都是工人,我喜歡他們的樸實。所以我喜歡業餘作者。看看那些作曲家為了迎合社會,都把自己降低了很多,我和業餘作者在一起,怎麼說,層次都不低國內那些作曲的人。 謝謝你的支持,鼓勵! Liv4lov : 謝謝董老師! 你是高山 skyline 上方的彩虹。 最喜歡你這首《來了走了》。不僅因為她的平和沉靜安詳,更因為她的旋律里有一份溫馨里的肅穆,肅穆里的輕盈, 輕盈里的牽絆。 她就像一縷清新的早春風,可以舔干憂傷的濁淚,摸平愁苦的皺紋,安撫難耐的心悸。。。 心靈的震撼並不一定來自電閃雷鳴或者地搖山動,因為恐懼可以用關閉感官來抵禦。 有時不經意地看到一朵花開, 一片雲流, 一溪水唱,一句話慰, 會讓人流淚。因為它入了心。聽你的歌, 正是有這樣的感覺。 在高山上翹首,等待你更多彩的絢麗。 董: liv4lov: 謝謝你對來了,走了的點評。是的,震撼有時是來自於無聲,謝謝!你的點評讓我感動!這首歌,寫於紐約飛鹽湖城的飛機上。我寫的時候流淚了,特別是:風,可以把你吹到這裡,當然也可把你吹到那裡 " 時, 我想到了很多的人。。。。。很多的故事,,,很多幫助過我的人,他們是天使,來去無蹤,在我一生里,卻留下永恆。再談。想說的太多了。 (以夢註:讀這段對話非常感動。我也非常喜歡這首來了走了,像風一樣輕輕吹到人們心裡,難以忘懷。。。希望有時間和董老師多談談這首歌。) 建外:原創提問:就音樂的節奏而言,我自己的感覺,西方音樂節奏的類型要豐富很多(很多好像是來自黑人音樂)。我們應該在寫歌中如果借鑑這些節奏呢?你能具體介紹兩三種能應用到中國人寫歌的節奏嗎(如藍調、爵士,拉丁美洲的)? 董:答建外:關於西方節奏被中國歌曲的借鑑問題。建外,你好! 回答你的問題:節奏產生於民族的風俗習慣,勞動生活節奏。不能強用。我是說,在旋律寫作上,打破我們自己的習慣, 有些不宜,但是在伴奏上可以借鑑使用。 Tieshu: 祝賀董老師原創歌集上山!我想問問歌曲素材方面的問題。 1) 如何確定一首歌的基本素材? 2 )一首歌需要多少素材? 3 )如何使歌曲聽起來有變化又不覺得素材太多太散? 最好用你的歌曲來說明。比如《我心中的歌》,《這寒冷的冬夜》。 謝謝! 董:答鐵樹,關於素材。創造有幾個原則: 1 ,無獨有偶 2 , 素材少而精。留點旋律給別人用。。。。 3 , 結構:起承轉合。 開始練習時,可以設計,那是做作業,但熟能生巧。我寫作時候,完全不於考慮,寫完後一分析,都在理論當中。 你掌握起承轉合的原則,就知道素材該怎麼用。古詩中,起韻,(用你的主題旋律)第二句,押韻(在第一句上稍稍變化你的旋律),第三句不壓,(這是你的付歌部分,高潮,用新的素材)第四句再押,(這是歌曲的結尾(不是尾聲)) 下面再分析我的兩首歌。 鐵樹, Gardenart, 寒冷的冬夜之分析,將很快出來 以夢註:董老師的分析: 答鐵樹等:分析“寒冷的冬夜”“心中的歌”的素材和結構 予白:董老師好 , 很喜歡你的寒冷冬夜。你在作曲的時候 , 是否預先選定一個 From 麼 , 你是怎麼安排歌曲架構的 ? 董:作曲先念歌詞,結構分一下,然後考慮音樂素材。第一句很重要,要抓住人,而且後面的發展和這都有關聯。 我自己,作曲帶有很大的即興性。但反過來分析,都在理論家的分析情理之中。這裡有從必然王國到自然王國的過程,也就是學過和沒學過的區分了。這裡,有量變到質變的因素。 Ruilai: 董老師好! 我仔細聽了您做的伴奏,看到你的歌伴奏中,有的主旋律很輕,有的乾脆沒有。因為我寫京歌、京劇伴奏都是必須用主旋律托起唱腔,而沒有所 謂副旋律,我自己對副的編寫、運用基本上是空白,這個從我幫他們做的 midi 伴奏就可以看出,都是主旋律貫穿到底。歌手雖然容易唱,但好象不那麼好聽。能 不能告訴我大概的規律和方法? 董:瑞來,你好!戲曲和歌曲的伴奏是由區別的。戲曲有幾大件襯托,歌曲,要既帶旋律,又不帶旋律,但在高潮處,可以用旋律襯托。 戲曲帶旋律,你可用付旋律來呼應和填空。 伴奏的原則,是你動我靜,你靜我動。 副旋律寫作,你先為旋律標和聲,然後在和聲內涵中,設計副旋律。專業里叫復調, 園園:祝賀董老師的專輯,收藏了,以後好好學學。 看那些作曲書會看得暈頭轉向,什麼宮調羽調的,真要把這些都學會才能寫曲嗎? 董:園園,不需要學宮商角徵羽,那是中國五聲調式,就學大小調就可以了。邊干,邊學,不學宮商調式也能寫東西。分析別人的東西,學西洋大小調就可。 予白: 莊子說: “ 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 ” 董老師怎麼理解這句話 董: 一種傾向掩蓋着另一種傾向。 中國的文化講究內涵和韻味,中國的愛情故事動人的,都是含蓄而深沉的。所以,希望從我的音樂中,可以找到你的問題的答案,也是我的美學觀念。 來了,走了,也許可以找到沒有悲傷,卻有悲哀的感覺。 予白:鮑元愷教授來美國時候講到歌曲的流行 , 他讚賞郭沫若的一句話 :" 風的價值高於雅,雅高於頌 ” 巴托克也說: “ 一首農民歌曲就是一個完美的藝術典範,它足以同巴赫的賦格曲或莫扎特的奏鳴曲樂章相媲美。 ” 董: 答予白:悲,嚴,笑和美,均不在外表。事物是走向反面;一種傾向掩蓋着另一種傾向。 中國的文化講究內涵和韻味,中國的愛情故事動人的,都是含蓄而深沉的。所以,希望從我的音樂中,可以找到你的問題的答案,也是我的美學觀念。 來了,走了,也許可以找到沒有悲傷,卻有悲哀的感覺。 以夢註:一直認為歌曲的最高境界應該如同詩經所言,“哀而不傷”,我想《來了走了》是達到了這個境界的歌,所以它可以在人們心上久久縈迴。。。 洛歌:感慨董老師艱辛與輝煌的人生!向您致敬!董老師的歷史讓我仰望!在你的音樂聲中我感慨萬千!我可能最能理解您走過的路:一條充滿艱辛坎坷與榮耀的海外音樂家之路!你的話深深地感動着我。因此,我認為你是我尊敬的人,是我一生學之不盡的導師。我的一生在碌碌無為中度過,偶寫小曲一首卻最終游離在作曲的行當之外,我其實是業餘玩家,沒有您那樣的鍥而不捨的進取精神,而很多時候被困難所擊倒,而只好隨波逐流在無可奈何之中。你的夢實現了,而我的夢永遠是個夢!因此,我為實現夢想的您歡呼!也期待你更加輝煌的未來。請接受一個藝壇老兵對你無比崇敬的軍禮! 董:洛歌,你的話語讓我同樣感動。海外藝壇需要互相鼓勵和激勵。我們離開了國內的文化土壤,艱辛地在海外拼搏,已沒有專業和業餘之分。只是說,過去是專業的。而那些專業的人呢,離開了他的土壤,明星都不再閃光。如果我們還不放棄,頑強地堅守自己那份不變的情懷,這是最讓人尊敬的。高山上,就有這麼一批人生的戰士們,洛歌,你是“帶兵的人”啊! 子麗是為軍旅歌唱家,剛剛轉業。我尊敬軍旅的藝術家,其中,包括您。 有一個夢,要大家共同來編織,那就是我們,海外赤子,營造着中國的文化環境,讓我們浪漫的心得以安撫,永不沉沒! 以夢:你的歌 是最溫暖的陽光一束 感謝董老師!讀你的感言,不禁動容,沉思良久,覺得心裡仿佛沉甸甸的綴滿了音符。 你坎坷的經歷和豐富的情感使你的旋律充滿了美麗的情愫,想起我們合作的第一首歌《我們去看蘋果樹》裡寫道,“你的歌是最溫暖的陽光一束”,真的是如此――即使遠隔萬水千山,當我聽到你的歌時,我心中冰雪的寒意和曾經的痛楚就被歌中的暖意化解了。。。這,是我寫《我們去看蘋果樹》的初衷,而當你給歌詞插上了音樂的翅膀時,這個願望實現了,在你的旋律里,春天開滿了花,所有孤獨的人們,都在你的音樂里,擁有了一棵蘋果樹,連寒冷的冬夜,因為你的歌,也有了暖意。。。 在山上,看見董老師的身影是件多人令人高興的事!你雖然是專家,卻沒有絲毫的架子,而是熱情的鼓勵,中肯的指點,坦率而謙和,為高山能有你這麼一位德藝雙馨的大師而高興! 祝賀董老師發布高山專輯!也為一年多來跟您的合作而感到榮幸!希望能聽到更多的好歌,同時也希望我自己能夠寫出更好的歌詞與您再次攜手! 有幾個問題想問您: 對於業餘作曲者,最常見的寫曲通病是什麼?該如何克服? 到目前為止,你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是什麼?能推薦給大家嗎? 你如何看待音樂論壇?你如何看待網友翻唱你的歌曲? 寫讚美歌和寫一般的音樂作品有區別嗎? 先謝了! 董:細答以夢:關於“業餘作者寫歌曲的通病” 以夢,你好!和你合作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因為你的歌詞能夠表達我內心深處的那份情懷,這也一定讓相當一部人和我一樣地受惠。讓我為你譜曲時,特別有空間來發揮自己的樂思。 答問題一: 現在業餘作者的優點,是沒有創造框框,敢想敢唱感寫,能夠出好旋律。 但同時也有通病:怎麼唱怎麼寫,結構上和素材上較多的即興感。 這樣,不容易讓人有幾句銘刻的樂句。 建議:多分析別人的作品。再比較自己的。 專業作曲中,也分寫聲樂或器樂。一般寫器樂的人,多於技術,少於感情,難出好旋律。而好旋律,都出於部隊作曲家,或群眾作曲家出生的。他們有生活和情感。我很幸運,技術沒有讓我被埋沒。然而海外的拼搏,賺錢,讓我有10幾年沒有寫東西,損失很大,也是近年來才開始安靜下來。再不寫,我感覺愧對上帝給我的恩賜。 問題二: 很難說了。因為好旋律太多了,難以區分。但是“寒冷的冬夜”,除了歌詞讓我記得住很久很久外,音樂動機上,我找到了自己想找,而沒有找到過的。如果一定要比,這首是我的偏愛。 問題三:音樂論壇是各抒己見的地方,可謂百花齊發。翻唱,也是“各抒己見”的表達與體現。我和歡迎大家翻唱,能唱出不同的感覺,甚至有幾版唱出我的驚喜,那是我自己未曾能表達的風格,在他們的演唱中來彌補了。比如,我的創作風格比較傳統,難以被年輕人喜歡。但是,寒冷的冬夜中,有好幾個版本用流行味來唱,填補了我的風格較為傳統的問題。 問題四: 讚美歌的寫法,相對比較嚴謹,慎重,而且要帶有謙卑之心。讚美歌的分類很多,如果有一種是屬于欣賞版,抒發個人對神的對話和情感時,那就什麼手法,什麼風格都能用了。我比較喜歡這種,我可以結合自己的文化底蘊,為各種人寫。 以夢:謝謝你的答覆,董老師!非常有啟發!剛才去聽了專輯裡《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聽得眼淚嘩嘩流。。。很久都不想說話。。。 感謝你的細答,也特別感謝你給我的歌詞的厚愛,我想我們之間的那份共鳴其實不是偶然,你提到你有10年不寫曲,而我那些詩詞,也是我輟筆近七年後寫的,裡面真是凝聚了太多歲月往事--有時候,很多的經歷,很多的心情,或者很多的痛苦和迷茫在歲月里沉澱,最終凝成了一句詩行,而你的音樂,讓字裡行間的芳香飄散出來,讓詩歌里最美麗的昔日重來,為此,我怎能不心存感激! 也感謝你對《冬夜》的偏愛,I am so honored!! 很榮幸能收集你今天的答覆給大家,其實我還是很驚訝,仿佛你的腦海里有數不清的美麗旋律,只要歌詞一輕輕碰觸,你就能讓它們變成旋律揮灑出來,飄到很遠的地方去。。。也請董老師多寫,讓這音樂永不止息。 樂歌:提問1: 音樂創作過程中,如何處理感性與理性的關係?感性,即激情,直覺; 理性,指技巧,經驗,學識等。 董:樂歌,你來了,答“感性和理性”即形成自己音樂風格 樂歌,在我心裡,你是個熱心和愛心的好人。 先答你幾個問題: 問題1:創作過程,應該是一個理性(開始分析的時候)---感性(大大發揮你的情感),寫作時---理性(修改時)。沒有理性的創作,會開無軌電車,自己心裡沒底,我這麼即興地寫,專業的人怎麼看?我寫了一首好歌,是否是碰巧啊,等等。我可以告訴你,怎麼讓自己的創作變得有把握和自信,那就是學習一點曲調結構,我在給好友鐵樹的回答中提到。 無獨有偶---主要的素材,好的東西,出現過後要再出現,要敢於重複,但是,重複不能超過三次。重複出現的方式是原句反覆;或改變落音;獲用部分因素; 素材少而精,萬變不離其中--要學會如何變化,發展一個好素材。這點,等一下回鐵樹等“分析寒冷的冬夜”中舉例說明。 樂歌: 提問2:如何形成自己的音樂創作風格? 莫扎特,或貝多芬的音樂大家一聽就知道誰的。音樂創作風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董:再答樂歌:音樂風格的形成:時代,環境和性格 莫扎特和貝多芬,他們的創作手法,通過和聲來區分年代,音樂的發展有幾個不同的時代,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派到新古典派,現代派,他們的主要劃分特點,是根據他們的和聲手法來區分的,其次是曲式和旋律上。所以,莫身處宮廷樂師,旋律需要華麗,當時和聲是簡單的,和諧的。貝處在時代變遷,他的反叛的個性和身世,形成了古典派和浪漫派的橋梁,那就是表達心中的熱情,悲哀和憤怒,就必須要開始用不諧和的和弦。 旋律上有多的性格和大起大落之感。 我們自己呢? 我們自身的性格+對音樂風格的偏好+自己的年齡時代+音樂的想象力,建立了自己的音樂風格。有些人作品,以抒情為主,(我就是),旋律上較委婉(這和我的性格有關),旋律素材豐富(這和我的生活經歷,以及所喜歡的民歌,戲曲,以及過去的電影音樂有關)。 gardenart: 提問1:怎樣處理好melody & chord 的關係問題, 俺咋覺得是,1個建築物的外表美觀設計造型(melody) 和 內部結構的設計 (如承重, 抗風 etc...(chord) 的關係1樣,這樣想反8反動呀? 哪個4雞, 哪個4蛋呀?我是想說,有沒有這樣的情況, 一個好看的外表建築物(MELODY)設計會因結構(CHORD)上不可行而槍斃 董: 旋律是雞,和聲是蛋。有旋律,才產生相應的和聲。 一個好旋律,哪怕和聲再簡單,仍然是好歌。多少人去聽和聲,或懂得和聲呀?古典樂中,就是I, iv, v 幾個和弦而已。 予白:提問: 您的作品運用黃金分割了麼,如果運用了是怎麼劃分的,如果能回答請用作品舉例。謝謝。 比如一首三分鐘的歌曲,情緒或者說高潮你是怎麼分配的 董:再答予白:關於黃金分隔。這和結構有關,不難,一般來說一首歌總是以“起,承,轉,合”的基本結構來分的。除了極個別的歌曲,一開始就以高潮進入外,一般是,開始,清淡地進入;然後繼續地變化性地重複或小小地發展;然後,轉!-- 這裡是高潮,高潮的素材要有變化,如果是用了前面的素材,那麼,要做節奏的變化。最後,進入結尾,可以根據歌詞含義來決定是輕結束,還是在高潮中結束。但要綜合前面三部分的情緒。所以,高潮,一般在3/4的地方。 謝謝予白給予這麼好的問題。歡迎再探討!! wtang: 既然被董老師點名, 就說說自己的感想和所想知道的老師的觀點。董老師先回答其他網友的問題,時間不夠就不必回了。 “從小沒任何條件,長大了才發奮, 然後考進了上音鋼琴系和作曲系”。 聽說現在若沒有鋼琴童子功,考進上音鋼琴系是不可能的。進去的幾乎是清一色從音樂附小,附中上來的。 可見董老師是何等的發奮。 董老師在國內外都學作曲, 這方面國內外差別大嗎? 雖然音樂無國界,但感覺美國歌曲和中國歌曲stlye/配器是有不同。 沒聽過董老師的英文曲子, 聽到的歌曲感到很中國,配器很傳統。原以為在美國作曲, 可能會比國內更現代些。 也許是Gospel style 的原因, 董老師有意這麼作的。 董老師有沒有比較喜歡的曲作者?。 我喜歡當時國內的 施光南, 谷建芬, 王立平, 王酩, 呂遠,徐沛東,印青等等。他們都是屬於非科班出身(不同於陳其鋼,沒聽過幾首)? 董老師有些曲子並不是自己配器的, 什麼情形下會這麼作呢? 董老師伴奏用 Cubase 作的, 是否用其他額外的音色庫? 錄好音後,最後與人聲 混合時也在Cubase中作嗎? 比 cool edit 有什麼優勢? 董老師提到有時會發現某個翻唱與自己原創時初衷相差大,但很喜歡。 這會不會對以後的創作思路有影響。 董: 好一個Wtang,問題很尖銳, 看來沒有白坐前排。你問的非常尖銳!對你5大問題,作下列詳細答覆: 1,當初我進上音,是一個歷史的機會,幾乎是白丁。從頭到底大概學了三年, 是我的全部學琴歷史。是的,那時候的奮發,幾乎是拿命去拼的。手指關節都腫大,常靠扎金針維持。 2, 國外學作曲,基本學現代技術,如12音體系,理論是古典的,寫作是現代的。國內的寫作和中國文化相連,理論都偏於古典傳統。現在的音樂學院作曲專業學生,都追求西方的現代技術,越離奇古怪越好。基本和西方的很接近了。 3,音樂學院一般不學歌曲寫作的。美國基本沒有,國內當一門課帶過,叫做“歌曲寫作”或旋律寫作,但在作曲系不是一門主流的課。作曲系要學四大件:和聲,曲式,復調,和配器。學寫歌曲是被人忽略的,一般都寫器樂,交響樂。所以,你能看到幾位作曲系學生出來後,可以出一系列好歌的?其實,社會的需求,歌曲是最大的,學非實用,這是很大的問題。有幾個學生畢業後能有機會寫交響樂的?大部分是根據社會需要,去搞群眾文藝。所以,希望引起很多學生的注意。 4,我在美國學的是現代作曲。我在卡內基音樂廳的作品音樂會,都是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樂隊作品。如果歌曲,當然兩國的配器相差很大,但是流行歌曲的配器,兩國相當接近了。我在美國的大學裡寫歌,是給美國人唱,當然是英文感強。現在,我不是以作曲為職業,對象也不必要是美國人。寫歌是作為自己愛好的精神事業,完全可以用我喜愛的旋律,填補我自己的感情。而特定的聽眾對象,又是我無法割捨的中華文化以及她的兒女,所以我寫的風格手法,比身在中國的作曲人還要更傳統一些。比如,抗震救災專輯,在國內的作曲家都寫得很流行。一看我的專輯,無法相信這是個在外20年的海外遊子所寫。除非這個人有不解的中國情。 5,對中國的歌曲作曲家, 施光南,徐沛東,印青是我喜歡的。他們基本都是專業畢業的,施光南(天津音樂學院), 谷建芬(瀋陽院), 王立平(中央院), 王酩(上音院), 呂遠(東北大學音樂系),徐沛東(中央院),印青(業餘自學,部隊文工團小提琴手)等等。 我忠實地回答了你的問題。還有個別,另回答! wtang: 多謝 董老師詳盡解答。 原來專業作曲偏重作大曲,交響曲,器樂曲。不強調小歌曲和旋律。 難怪聽鮑元愷說過“旋律是教不出來的”。 作曲系四大件:和聲,曲式,復調,和配器. 好像很相關, 和聲強調縱向, 復調強調多個橫向線條,曲式是指和聲的走向進程(調性,調式,大小調交替,轉調移調)嗎?能否介紹一兩本配器的書(國內和國外的都行)? 很喜歡音樂人製作人 David Foster, 他推出了 Josh Groben, Michael Buble, Whiteney Houston, Celing Dion, Andres Bocelli 等等超級大腕。 不知David Foster是只做監製,還是包攬了配器。 他用的方法要是有書就好了。 湘軍: 一詞多曲:看到董老師為王平久的地震詩譜了曲《我要找到你》, 高山上另一個原創作者也譜了曲。大家很自然地會把這些不同的譜曲拿來比較。請問,為什麼要再譜曲?你自己做過比較嗎? 對不起,第一個問題就很尖銳。請董老師海涵。 董:湘軍,其實今天我非常想讓你們聽那些二度譜曲的歌,做比較。當時我在國內。我覺得,抗震救災中的歌,流行風格的偏多,難以安慰死了三代人的心。再說,災民都在農村,縣城,他們的文化背景和喜歡,屬於比較傳統的,所以我把成龍唱的“生死不離”拿來二度作曲。我覺的,我的版本,比較適合災民的內心感情和文化。 我敢於被比較。再說,一詞二用很普遍。 panomax:董老師的話讓我受益匪淺 我一般是不願意重複為同一首詞譜曲的。一方面是覺得詞的來源比曲要豐富得多,沒有很多詞是好到值得許多人都來重複譜曲的。作曲的完全可以把時間花到另外一首歌詞上面。另一方面,自己也不一定有自信能超越原有曲子。看來我離董老師的境界還有很大距離。 湘軍:謝謝董老師的回答。接着問相關問題謝謝董老師的回答。接着問相關問題--有沒有同一首詞兩個譜曲版本都很流行的例子?還是一般只有一個版本比較流行? 董:答湘軍:例子還是有,但非常個別。一般人有先入為主,很難再去接受另個版本。毛澤東詩詞中的“我失驕楊君失柳”有兩個很流行的版本。但這是很個別的。 流行版本不一定比未流行的版本質量高,那要取決於機遇和其他因素。 湘軍: 董老師知難而進,讓人佩服!謝謝你的回答。 panomax : 才明白你昨天在對我的專輯評論里的感慨。你是專業的,我是業餘的,可咱們的經歷還有相似之處。人生能有幾個十年?由於各種原因,我們都一度長期中斷了我們鍾愛的音樂創作。這種荒廢只能靠我們現在更加的努力來彌補。這也是我近來得到“大熊貓”綽號的原因:只能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來贏得寶貴的創作時間。 下面會對董老師提出一系列問題。不過請董老師不要太勞累,如果回答太複雜就留待以後慢慢交流吧。感謝董老師! 這是昨天針對《歌聲的彩虹》的問題 按董老師的建議發在這-- 董老師,感謝你對我歌集的評論。通過你這首歌,我已經領悟到你所說的“素材可以再節省一些”。你的主歌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問1:請問如何寫男女聲二重唱?(當然,不可能幾句話就說清楚。麻煩提示一下一些基本的原則)。 問2:跟阿團問的一樣,一般歌曲的結尾總是拖長音。這首歌的結尾設計是怎麼考慮的? 問3:你譜曲經常不改動原詞的任何一個字,是刻意這樣做嗎?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問4:一般伴奏里不加主旋律,這首歌的編曲卻加了主旋律,有什麼考慮?因為你對歌手很了解,知道他們的識譜、演唱實力,跟一般做卡拉OK伴奏應該不一樣吧? 董: 1,男女二重--首先,看是否適合。 其次,就是可以: 1, 一人一段(或一人一句), 2, 副歌處,用二部和聲。 結尾一般在高潮。 我的目錄中,有“遙遠的思念”,“新的一天”,加上玉蘭的兩首。其實玉蘭的詞,比較時代,大氣感,那不是我的風格長處。我比較適合以夢的“小資”味。可以分析一下。 有些輕快的歌,也可一上來就兩部。 2,彩虹的結尾--請看第一段的結尾節奏x x xx x. 無獨有偶,這個節奏在本曲是一個特點,所以我用兩次,但是要有變化。第一結尾時,我用低音區;大結尾是,是高8度。但效果要〉〉〉,強音結束(如果這個效果做不出,還是以拖長音為好),由於短促,需要通過伴奏的4 6 1(高音)來彌補。希望形成一個本曲的特點。但效果如何,還是要靠你們來檢驗。 panomax: 剛看到下面董老師似乎回答了與我的問3類似的問題 不過我有些詞作者搭檔曾舉出你的例子,覺得我對歌詞的修改比較大。所以想跟董老師探討一下。謝謝。 董: 答潘才:原作過的去,儘量尊重。有更好建議,就和原作商;潘才,作曲當中,詞曲結合的空間還是很大的,哪怕是兩段重複的樂段,兩段詞,其中每一句的長度不一,通過加8分音符,或者16分音符可以調整的。以夢的“ 寒冷的冬夜”,第一部分;“穿過星辰”的第二部分,都出現了兩遍歌詞長短不一的情況。有時候,反而幫助我們增加了變化和對比。如果實在偏差太大,那。。。。可是我們的詩人都是很優秀的,不會太讓我們作曲人過不去的。 還有,你首先不能以“我為主”,曲是為詞義服務的。能忍讓,我們多考慮詞作者的心態。當然,不能影響作品的質量為前提。 阿啞:謝謝董老師花了那麼多時間與我們交流。這些交流對話將是我們珍貴的寶藏,先存下,待我慢慢細讀。。。喜歡董老師的音樂,總是那麼新穎奪人,那些跳躍的音符,像是神來之筆。 喜歡唱董老師的歌,但我演唱水平有限,總是力不從心。如果以後有更好版本的“穿過星辰穿過夜晚”,就把我的replace掉,省得我看見自己的名字就直冒汗。。。嘿嘿。 “我們去看蘋果樹”我也試唱了,對我來說真難啊,唱了三天還是唱不好,太佩服子麗了,她怎麼能把每個細節都唱那麼完美。 "歌聲的彩虹"也好聽。聽了兩個男女合唱版本,都非常感人。這個歌用通俗方法來演唱,也許另有一番天地。當然,通俗歌手吼這種歌是需要實力的,想象韋唯那樣的嗓音會把這歌傳達得更震撼。 期待着董老師更多更多的作品 董:答阿啞, “穿過星辰”一曲,你的版本是原創,無法揮去,你可以(唱得更好), 你有這個潛力的。 蘋果樹,你可以唱你的純樸版,不一定要和子麗比較。你有你的韻味,淡淡的,卻讓人揮灑不去。 歌聲的彩虹--其實更適合通俗唱法,寫得時候有那種感覺。是洛歌和玉蘭把這首歌提高了層次,更大氣了。 江毅: 看到董老師用簡譜寫曲,你覺得用簡譜和用五線譜哪個更方面? 我常在想,一般而言,是否簡潔易寫的簡譜更利於大眾音樂普及,而五線譜更利於樂器演奏?前者具備八度音起音的相對性,而後者則具備每條音線相對於絕對音階的關係的固定性。 問過很多人,好像簡譜只流行於中國大陸? 請問董老師對簡譜和五線譜之優劣有何看法? 謝謝! 董: 答江毅:關於簡譜和五線譜的利弊和各自功能 首先,兩者沒有高低之分,完全看當初怎麼學,個人看譜習慣而言。 有些人覺得,簡譜是中國人的,是群眾性的。其實,簡譜是西方人發明的,起源於法國。有傳教士帶入中國,做普及工作。 學器樂的人適用無線譜,一,是用固定音高看譜,C, 永遠是C, G, 永遠是G. 不管轉什麼調; 二,五線譜有音高線條走向的視覺感。 缺點是,用五線譜讀譜的人,通常用字母來讀譜,加上升號,降號,唱起來很難成調,缺乏感情。 簡譜的優點是:一,簡便,只有7個音名, 音高只用音符上加點,或下加點表示,不象五線譜用不同的線上位置來表示不同音區音符高低。二,適合聲樂而已,而且容易唱出感情,因為不管轉什麼調,都不管簡譜的事。 缺點:不適合器樂。 所以,我寫歌曲,習慣用簡譜,1, 是沒有必要用五線譜,不就是7個音嗎?2, 我不會隨身帶五線譜紙張,靈感來時,也許你正在走路,坐車,開車。。。。 3, 聲樂系的人,大部分都唱簡譜。 高山上熱浪滾滾,我們的欄目很快頂下來了,不知您是否還能看到這個回帖。 江毅:看到了.多謝多謝;) 大紅花啦:上了內容豐富的一課 中新建交後,新加坡這裡也來了很多中國人,其中不乏各專業精英,而音樂精英應該是我們這裡最為欠缺的,想到國家培養的人才忽然來到面前,握得到手,談得了話,辦得了事,怎不令人欣喜萬分,實際上,海外奇兵這些年來在我們這裡作了很多貢獻,御用的就不說,民間組織也受益匪淺,合唱團,樂隊,教學各方面水平都因此提高,很多土生的音樂工作者也靠他們完成了不少難以完成的事 看到你與洛歌的對話,才知道“連根拔起去流浪”的苦處,到了水土不服的地方,要能長得茂密蒼盛非得有更大的生命力和適應力,也因此失去了一些本性。 祝福你們。 董: 大紅花啦:你好!你的話很對。我們像一顆小草,只要有空氣,陽光 儘管任人踐踏過,仍能生長的好好的。當然,異國他鄉,我們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得到的很多,但失去的更多。。。這是一對。所有,我們看他人,他人看我們,永遠會心態平衡。貴在,我們沒有沉沒,我們,還在這裡! 雪晴:恭喜董老師的專輯在高山隆重登場,也感謝董老師精彩的答問。 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音樂就是生命中流淌的血液。我能深深的理解董老師那些離開音樂的日子的痛苦,慶幸的是老師把失去的東西因為信念和夢想又找回來了,如今碩果纍纍。由衷的為董老師而高興! 其實音樂也是無國界的,只不過大家的風格各異。對於闖蕩世界的藝術家來說,我的觀點是祖籍帶來的只是一種文化背景,但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文化大熔爐,我們有幸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的不同的文化,怎麼有機的吸收這些養分和祖籍國的文化背景作為一種元素有效的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文化音樂個性。 無疑,董老師成功了,找到了自己的位子! *********************************************************************************** 把我在以夢的聖誕節帖子“【我們去看蘋果樹-伴奏】董龍璨老師給大家的禮物” 跟你的對話也放在這裡(因為我 覺得裡面有些值得作曲的和唱歌的要去學習的東西): 雪晴:很喜歡以夢和董老師的這首作品。 以夢的歌詞很簡單,但意境卻豐富,真正的言簡意賅。 董老師的作曲也是,旋律簡單,上口,而且樂句的起伏音域幾乎就在女聲的真聲區內,表達一種最自然的浪漫色彩。他的寥寥數句便有着交響樂的恢弘。久違了的手寫簡譜好親切,從董老師的樂句語言裡可以感受到董老師是位經驗豐富的交響樂作曲家。 真的建議高山的作曲們多研究下董老師的這個手抄歌譜,肯定你們受意非淺,歌手也一樣,幾乎從他的譜我們可以學着怎麼去處理歌曲的情感走向了。。。 謝謝以夢和董老師帶來的禮物。 董龍璨:雪晴,你的美贊是源於你歌唱時的感覺,我就接受了。還有你的建議真的很好。我們是可以好好地探討歌曲的處理。我常感嘆,我們的高山歌手有好的嗓音,卻缺少感情。 作曲上,素材簡練,是讓聽者容易記,還有,情願把多的素材去寫下一首歌。 你的見解非常專業!還有,你並不知道我會寫交響樂吧,卻從一首歌去體會察覺。我很佩服。 還有,欠你的“蘋果樹”的和聲聲部,今明給你補上!對不起,拖延了。 *********************************************************************************** 再次恭喜董老師,也希望高山能經常有這樣的活動,推動原創和大家的音樂知識。 董龍璨:雪晴,謝謝你的見解。不同文化要互相借鑑,產生自己的風格 這在我的器樂作品中,比較多的反映,即中國特色的現代派音樂。 對歌曲,我們常忽略借鑑西方的東西,昨天我說, 可以借鑑那些爵士,布魯斯的節奏,放在歌曲伴奏中,至於直接引用外來節奏放在旋律中,可以,但是要慎重於聽眾的對象的文化和接受程度。 雪晴,看來你對音樂有你的獨到的倡議。謝謝你! 印夏 董老師好, 看了您回答其他網友的問題, 很受啟發。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我個人感覺音樂理論缺乏,看來應該多找些理論書看看。同時也很想請董老師能聽一聽我剛剛寫的一首歌,這首歌是在高山原創風活動其間完成的,也是我第一次練習作曲,自己感覺不成功。很想請董老師幫助分析一下這首歌的問題在哪裡,不管是旋律還是配器或者演唱方面。 http://www.bbsland.org/upload_music/3418752.mp3 董:印夏,這首歌很好聽,有委婉,有高潮,感情起伏大 若是你的第一首新作,就如此成功,你可以繼續地,大膽地向前走。 此曲,完全能夠吸引人,不用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專業的歌也不比你的歌強多少。 唱,配器,作曲很好,沒有明顯的問題可提。 祝賀你,繼續努力。能寫出好旋律是關鍵,這點,你有潛力!! 卡卡 原創提問: 懂老師,額4半個樂盲,可4聽你滴曲子,加上簡譜,奏比較容易學,484你在作曲時,想到會有像額屆麼笨滴銀來學唱啊??? 謝謝你滴曲讓笨銀也能唱! 狠稀飯唱你滴歌!祝賀你滴成功! God Bless You! 董龍璨:好卡卡,額寫歌曲,稀飯用簡譜,484額也算笨的銀呢? (以夢註:讀這個答覆,不禁莞爾,董老師幽默起來灰常可愛啊:D) 我愛微風: 剛從大山里滑雪歸來,差點錯過董老師的專輯。 又把高樓般的問答看了一遍,很有收穫。我想問的問題似乎都有了答案。 感嘆董老師的執着和淵博,讓我們後生們肅然起敬。 董: 我愛微風,謝謝你花時間瀏覽那麼多的帖。你的創作是成功的。 膚淺說說福音歌曲的意義——聽董老師的福音歌曲有感 無墨 首先非常榮幸在高山論壇認識董老師,尤其是他還邀請我們一家去他的錄音室玩,看他為四川災區現場趕錄作品專集,這些作品全都免費贈送到災區,他那無私的奉獻精神,他那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都給我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當然還有董老師請我們品嘗的幾碟非常美味的上海小菜,照道理我們是地主,但是董老無比堅決地表示這是在他的錄音室邊上,他才算真正的地主,所以我請求上帝,什麼時候也安排個讓我當地主的機會,嘿嘿! 一邊吃着小菜,一邊跟董老師討論音樂真是非常愉快。董老師說,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福音歌曲,跟這次抗震救災的作品多少不一樣。說真的,我對基督教了解並不多,儘管也曾去過教會,比如查經啊,師母講課啊,還有些教會組織的活動等等,我去教會看看主要是抱着了解的態度,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拿教會跟國內的居委會比,總覺得教會比居委會厲害很多,我一個同事是基督徒,他總想扭轉我對教會的印象,一有機會就想“洗一洗”我這些偏見,其實我很理解他對信仰的看法,但是理解是一回事,接受是另一回事,對基督教中一些對社會積極影響的一面,還是應該肯定的,據說,這次四川大地震,CCTV用了一首叫《You Raise Me Up》的歌就是福音歌曲,剛去查了一下,說在倫敦新教教堂里的讚美詩,這首“點播率”非常高,“Raise Up”是表示“重生”的意思,面對這次地震特大災難,上天賦予人類偉大的互愛精神,使我們人類在死亡面前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新的、永恆的生命,從這一點來說,福音歌曲對鼓舞人心,重新振作起來是非常有意義的,董老師的這個專集,這方面的情感表達就非常多,特別是旋律,有的委婉,有的高亢。 聽董老師介紹了很多福音歌曲,我呢,覺得福音歌曲最大特點就是安寧,平靜,還有個特別之處就是能讓你骨子裡感受着溫暖,打心眼裡感覺是沐浴在陽光下。比如本貼里附上董老師的這首歌《慈愛的天父,我們感謝你》就是很典型。董老師作品的最大特色就是旋律優美細膩,很有流行歌曲那種悅耳上口的特點,歌詞也非常好,非常鮮明,有的福音歌曲就是“主啊,主啊”的讚美,當然福音歌曲本來就是主的讚美詩嘛,可從歌曲創作的角度來看,就顯得太蒼白了,起碼我這樣的人都聽不懂為什麼要讚美,到底要啟發大家些什麼,無論如何,基督教傳播是一種文化傳播,對不熟悉基督文化的人而言,要想傳播更廣泛,歌詞的填寫推敲也是很重要的。我聽了董老師的幾首福音歌曲,覺得他在歌曲創作上,無論作詞作曲,都是非常認真仔細的。 我覺得只有是歌曲,都是情感表達,只不過流行歌曲偏重個人情感,福音歌曲則是對神的讚頌,在眼下這個大環境下,我個人認為福音歌曲可能會迎來個新的熱潮。經濟蕭條,失業危機重重,無疑也是一場大地震,下一步要怎麼走,真正的出路到底在哪裡,誰都難免思索一番,這個時候欣賞董老師作品,除了藝術享受,也許還能找到安慰,答案與方向。 不熟悉宗教,只能膚淺談談個人感受,跟貼的時候半天都彈不出插音樂的框,只好起新貼了:) 2008年12月27日 聖誕匆匆 董;無墨,聽到了你的心聲,寶貴的是,對福音歌曲的見解首先,只要你有一份心願,即友情常在,我一定會去你的地方,接受您的宴請。那次,你帶女兒來,對我是個驚喜,為了找小孩唱“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好不容易。瓜瓜的聲音那麼好,樂感也好,人又可愛,真是傳承了父母的才能,可喜 。 音樂的起源是教堂音樂,在現代社會,那份安寧是我們所渴望的。然後,現代福音歌曲的含義已經遠超越固有的感覺。什麼風格都可以寫,基督教是一個寬鬆的教。所以,無論古典,民歌,流行,都可以配上基督文化的歌詞。音樂是抽象的,想表現的東西是具體的。這裡從抽象到具體,給了我很大的創作空間。 琴島:董老師,連聽了2遍你這首《來了走了》,如同清泉流過心田 寧靜優美,卻又有着絲絲暖意,真的很奇妙的樂曲! 讀着你真誠的創作感言,深深被你對音樂的執着追求所感動。一個感情豐富、又不甘平庸的人,註定了道路比別人走的要艱辛。正是你艱辛的跋涉,才使得那些音符充滿靈動充滿着愛,透過那些優美的旋律,我們看到了一顆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內心。。。 你的抗震專題還沒有開始聽,會慢慢聽完董老師的作品,真的非常喜歡,謝謝你! 點綴: 董老師:一個以音樂詮釋人生的人 董老師好!祝賀在高山首發專輯。這是個大喜的日子,值得慶賀!為老師高興,為高山高興,也為我自己高興。因為當初上得山來,便發現有董老師這樣的音樂家在,這使我對高山頓時心生好感和信任。時間證明,我沒有白來,高山是個值得流連忘返的地方。 我仔細地讀了董老師寫的前言,透過真誠的自述,我被董老師那顆溫柔的心所感動。人生茫茫,有誰能不迷失?因為迷失,找到了方向,才會倍感寶貴,才會知道珍惜。無疑,董老師是一個找到了正確方向的人,是一個有生活目的的人。所以他才能樂思泉涌,寫出那麼多優秀的作品,取得那麼大的成就。 細聽懂老師的作品,不難發現,每一個音符都滿含着真摯的愛,每一個旋律,都是愛的奔涌和歌唱。所以,董老師的歌,每一首都是那麼的優美、動聽,都是那麼的讓人心生共鳴,激發愛的回應。這是董老師的音樂作品倍受歡迎的原因所在。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董老師是神的僕人,滿受神的祝福,深得天上的恩賜,被神所用。他能夠寫出那麼多有分量的福音歌曲,成為恩典的管道,就是一個生動的見證。 這個專輯裡的十八首歌曲中,有八首是高山網友參與原創或原唱的。想想,董老師來高山剛剛一年,能夠在繁忙的事業中,為高山寫出八首歌,而且都是高質量的,已實屬不易。說明,董老師情系高山,關注和支持高山的原創活動。這一點,足以讓高山人欣慰和感動。 董老師把這個專輯中的十八首歌曲,分成了四個部分。除了第三第四部分為,“抗震救災”和“高山新作”外,前兩個部分分別是,“人生的感悟”與“思念和生活 ”。這些歸納,都是董老師送給我們的珍貴禮物。歌如人生,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的人生之旅實在是,在感悟中去學,在思念中去愛,在生活中去經歷。... 祝賀董老師上山一周年!祝賀董老師在山上首發原創專輯!祝賀董老師在山上與網友暢談創作,並獲得成功! 董:回點綴,作品和人生都被您點綴的那麼美麗,得以升華,衷心謝謝你。 董龍璨原創歌曲集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