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龙璨】答网友问 |
送交者: 原创风组委会 2009月01月03日10:37:14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
回 答: 【高山原创风】原创歌集作者与听众交流问答剪辑 由 原创风组委会 于 2008-12-31 18:27:52 |
选自以梦收集的:董龙璨老师(董歌)山友问答合集
星光:你和高山上很多歌词作者合作过,你说你将尽量不改他们的歌词,根据他们的歌词来量体裁衣。这样做有很大的难度,不知你是怎样用自己的曲子把这许多风格截然不同的歌词中蕴含的意义表达出来的。。。 董: 1 ,我非常尊敬业余作者,他们的热情更多于专业的。我想,我们的业余作者,文学上的水平比我高,我不担心他们的文学质量。 2 。对业余的作者改动太大,对他们歌词写作的信心上会有影响。所以,我就尽可能在写作上多动点脑子了。 至于作曲上,我想用自己的技术和爱心的结合来配合。其实,文章都能谱曲,我们的作者,没有太离谱。当然,在结构上,我会做调整,但是文字都在那里。 星光,谢谢你推荐和要求,特别是糊糊,铁树,和玉兰,你们的爱心让我的专辑今天登台。 感谢你们!再三!! 建外 N 号 :欢迎董老师,也祝您节日快乐。大家能和您一起这样无拘无束的合作、交流,可见网络这个平台是何等的奇妙。听了不少您在高山上流传的歌,都非常的喜欢。您的音乐的旋律的优雅、动听,层次的丰富,意境、想像的美妙、悠远,常常让高山的朋友们沉醉其中。如果真有天籁之声,您的音乐就是天籁之声。 感谢您节假日专门抽时间与我们交流。 董:建外, 其实你是最不见外的人。谢谢你感觉到和我的无拘无束。我来自于工人,我在上海乐团时,朋友都是工人,我喜欢他们的朴实。所以我喜欢业余作者。看看那些作曲家为了迎合社会,都把自己降低了很多,我和业余作者在一起,怎么说,层次都不低国内那些作曲的人。 谢谢你的支持,鼓励! Liv4lov : 谢谢董老师! 你是高山 skyline 上方的彩虹。 最喜欢你这首《来了走了》。不仅因为她的平和沉静安详,更因为她的旋律里有一份温馨里的肃穆,肃穆里的轻盈, 轻盈里的牵绊。 她就像一缕清新的早春风,可以舔干忧伤的浊泪,摸平愁苦的皱纹,安抚难耐的心悸。。。 心灵的震撼并不一定来自电闪雷鸣或者地摇山动,因为恐惧可以用关闭感官来抵御。 有时不经意地看到一朵花开, 一片云流, 一溪水唱,一句话慰, 会让人流泪。因为它入了心。听你的歌, 正是有这样的感觉。 在高山上翘首,等待你更多彩的绚丽。 董: liv4lov: 谢谢你对来了,走了的点评。是的,震撼有时是来自于无声,谢谢!你的点评让我感动!这首歌,写于纽约飞盐湖城的飞机上。我写的时候流泪了,特别是:风,可以把你吹到这里,当然也可把你吹到那里 " 时, 我想到了很多的人。。。。。很多的故事,,,很多帮助过我的人,他们是天使,来去无踪,在我一生里,却留下永恒。再谈。想说的太多了。 (以梦注:读这段对话非常感动。我也非常喜欢这首来了走了,像风一样轻轻吹到人们心里,难以忘怀。。。希望有时间和董老师多谈谈这首歌。) 建外:原创提问:就音乐的节奏而言,我自己的感觉,西方音乐节奏的类型要丰富很多(很多好像是来自黑人音乐)。我们应该在写歌中如果借鉴这些节奏呢?你能具体介绍两三种能应用到中国人写歌的节奏吗(如蓝调、爵士,拉丁美洲的)? 董:答建外:关于西方节奏被中国歌曲的借鉴问题。建外,你好! 回答你的问题:节奏产生于民族的风俗习惯,劳动生活节奏。不能强用。我是说,在旋律写作上,打破我们自己的习惯, 有些不宜,但是在伴奏上可以借鉴使用。 Tieshu: 祝贺董老师原创歌集上山!我想问问歌曲素材方面的问题。 1) 如何确定一首歌的基本素材? 2 )一首歌需要多少素材? 3 )如何使歌曲听起来有变化又不觉得素材太多太散? 最好用你的歌曲来说明。比如《我心中的歌》,《这寒冷的冬夜》。 谢谢! 董:答铁树,关于素材。创造有几个原则: 1 ,无独有偶 2 , 素材少而精。留点旋律给别人用。。。。 3 , 结构:起承转合。 开始练习时,可以设计,那是做作业,但熟能生巧。我写作时候,完全不于考虑,写完后一分析,都在理论当中。 你掌握起承转合的原则,就知道素材该怎么用。古诗中,起韵,(用你的主题旋律)第二句,押韵(在第一句上稍稍变化你的旋律),第三句不压,(这是你的付歌部分,高潮,用新的素材)第四句再押,(这是歌曲的结尾(不是尾声)) 下面再分析我的两首歌。 铁树, Gardenart, 寒冷的冬夜之分析,将很快出来 以梦注:董老师的分析: 答铁树等:分析“寒冷的冬夜”“心中的歌”的素材和结构 予白:董老师好 , 很喜欢你的寒冷冬夜。你在作曲的时候 , 是否预先选定一个 From 么 , 你是怎么安排歌曲架构的 ? 董:作曲先念歌词,结构分一下,然后考虑音乐素材。第一句很重要,要抓住人,而且后面的发展和这都有关联。 我自己,作曲带有很大的即兴性。但反过来分析,都在理论家的分析情理之中。这里有从必然王国到自然王国的过程,也就是学过和没学过的区分了。这里,有量变到质变的因素。 Ruilai: 董老师好! 我仔细听了您做的伴奏,看到你的歌伴奏中,有的主旋律很轻,有的干脆没有。因为我写京歌、京剧伴奏都是必须用主旋律托起唱腔,而没有所 谓副旋律,我自己对副的编写、运用基本上是空白,这个从我帮他们做的 midi 伴奏就可以看出,都是主旋律贯穿到底。歌手虽然容易唱,但好象不那么好听。能 不能告诉我大概的规律和方法? 董:瑞来,你好!戏曲和歌曲的伴奏是由区别的。戏曲有几大件衬托,歌曲,要既带旋律,又不带旋律,但在高潮处,可以用旋律衬托。 戏曲带旋律,你可用付旋律来呼应和填空。 伴奏的原则,是你动我静,你静我动。 副旋律写作,你先为旋律标和声,然后在和声内涵中,设计副旋律。专业里叫复调, 园园:祝贺董老师的专辑,收藏了,以后好好学学。 看那些作曲书会看得晕头转向,什么宫调羽调的,真要把这些都学会才能写曲吗? 董:园园,不需要学宫商角徵羽,那是中国五声调式,就学大小调就可以了。边干,边学,不学宫商调式也能写东西。分析别人的东西,学西洋大小调就可。 予白: 庄子说: “ 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 董老师怎么理解这句话 董: 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 中国的文化讲究内涵和韵味,中国的爱情故事动人的,都是含蓄而深沉的。所以,希望从我的音乐中,可以找到你的问题的答案,也是我的美学观念。 来了,走了,也许可以找到没有悲伤,却有悲哀的感觉。 予白:鲍元恺教授来美国时候讲到歌曲的流行 , 他赞赏郭沫若的一句话 :" 风的价值高于雅,雅高于颂 ” 巴托克也说: “ 一首农民歌曲就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典范,它足以同巴赫的赋格曲或莫扎特的奏鸣曲乐章相媲美。 ” 董: 答予白:悲,严,笑和美,均不在外表。事物是走向反面;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 中国的文化讲究内涵和韵味,中国的爱情故事动人的,都是含蓄而深沉的。所以,希望从我的音乐中,可以找到你的问题的答案,也是我的美学观念。 来了,走了,也许可以找到没有悲伤,却有悲哀的感觉。 以梦注:一直认为歌曲的最高境界应该如同诗经所言,“哀而不伤”,我想《来了走了》是达到了这个境界的歌,所以它可以在人们心上久久萦回。。。 洛歌:感慨董老师艰辛与辉煌的人生!向您致敬!董老师的历史让我仰望!在你的音乐声中我感慨万千!我可能最能理解您走过的路:一条充满艰辛坎坷与荣耀的海外音乐家之路!你的话深深地感动着我。因此,我认为你是我尊敬的人,是我一生学之不尽的导师。我的一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偶写小曲一首却最终游离在作曲的行当之外,我其实是业余玩家,没有您那样的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而很多时候被困难所击倒,而只好随波逐流在无可奈何之中。你的梦实现了,而我的梦永远是个梦!因此,我为实现梦想的您欢呼!也期待你更加辉煌的未来。请接受一个艺坛老兵对你无比崇敬的军礼! 董:洛歌,你的话语让我同样感动。海外艺坛需要互相鼓励和激励。我们离开了国内的文化土壤,艰辛地在海外拼搏,已没有专业和业余之分。只是说,过去是专业的。而那些专业的人呢,离开了他的土壤,明星都不再闪光。如果我们还不放弃,顽强地坚守自己那份不变的情怀,这是最让人尊敬的。高山上,就有这么一批人生的战士们,洛歌,你是“带兵的人”啊! 子丽是为军旅歌唱家,刚刚转业。我尊敬军旅的艺术家,其中,包括您。 有一个梦,要大家共同来编织,那就是我们,海外赤子,营造着中国的文化环境,让我们浪漫的心得以安抚,永不沉没! 以梦:你的歌 是最温暖的阳光一束 感谢董老师!读你的感言,不禁动容,沉思良久,觉得心里仿佛沉甸甸的缀满了音符。 你坎坷的经历和丰富的情感使你的旋律充满了美丽的情愫,想起我们合作的第一首歌《我们去看苹果树》里写道,“你的歌是最温暖的阳光一束”,真的是如此――即使远隔万水千山,当我听到你的歌时,我心中冰雪的寒意和曾经的痛楚就被歌中的暖意化解了。。。这,是我写《我们去看苹果树》的初衷,而当你给歌词插上了音乐的翅膀时,这个愿望实现了,在你的旋律里,春天开满了花,所有孤独的人们,都在你的音乐里,拥有了一棵苹果树,连寒冷的冬夜,因为你的歌,也有了暖意。。。 在山上,看见董老师的身影是件多人令人高兴的事!你虽然是专家,却没有丝毫的架子,而是热情的鼓励,中肯的指点,坦率而谦和,为高山能有你这么一位德艺双馨的大师而高兴! 祝贺董老师发布高山专辑!也为一年多来跟您的合作而感到荣幸!希望能听到更多的好歌,同时也希望我自己能够写出更好的歌词与您再次携手! 有几个问题想问您: 对于业余作曲者,最常见的写曲通病是什么?该如何克服? 到目前为止,你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能推荐给大家吗? 你如何看待音乐论坛?你如何看待网友翻唱你的歌曲? 写赞美歌和写一般的音乐作品有区别吗? 先谢了! 董:细答以梦:关于“业余作者写歌曲的通病” 以梦,你好!和你合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因为你的歌词能够表达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怀,这也一定让相当一部人和我一样地受惠。让我为你谱曲时,特别有空间来发挥自己的乐思。 答问题一: 现在业余作者的优点,是没有创造框框,敢想敢唱感写,能够出好旋律。 但同时也有通病:怎么唱怎么写,结构上和素材上较多的即兴感。 这样,不容易让人有几句铭刻的乐句。 建议:多分析别人的作品。再比较自己的。 专业作曲中,也分写声乐或器乐。一般写器乐的人,多于技术,少于感情,难出好旋律。而好旋律,都出于部队作曲家,或群众作曲家出生的。他们有生活和情感。我很幸运,技术没有让我被埋没。然而海外的拼搏,赚钱,让我有10几年没有写东西,损失很大,也是近年来才开始安静下来。再不写,我感觉愧对上帝给我的恩赐。 问题二: 很难说了。因为好旋律太多了,难以区分。但是“寒冷的冬夜”,除了歌词让我记得住很久很久外,音乐动机上,我找到了自己想找,而没有找到过的。如果一定要比,这首是我的偏爱。 问题三:音乐论坛是各抒己见的地方,可谓百花齐发。翻唱,也是“各抒己见”的表达与体现。我和欢迎大家翻唱,能唱出不同的感觉,甚至有几版唱出我的惊喜,那是我自己未曾能表达的风格,在他们的演唱中来弥补了。比如,我的创作风格比较传统,难以被年轻人喜欢。但是,寒冷的冬夜中,有好几个版本用流行味来唱,填补了我的风格较为传统的问题。 问题四: 赞美歌的写法,相对比较严谨,慎重,而且要带有谦卑之心。赞美歌的分类很多,如果有一种是属于欣赏版,抒发个人对神的对话和情感时,那就什么手法,什么风格都能用了。我比较喜欢这种,我可以结合自己的文化底蕴,为各种人写。 以梦:谢谢你的答复,董老师!非常有启发!刚才去听了专辑里《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听得眼泪哗哗流。。。很久都不想说话。。。 感谢你的细答,也特别感谢你给我的歌词的厚爱,我想我们之间的那份共鸣其实不是偶然,你提到你有10年不写曲,而我那些诗词,也是我辍笔近七年后写的,里面真是凝聚了太多岁月往事--有时候,很多的经历,很多的心情,或者很多的痛苦和迷茫在岁月里沉淀,最终凝成了一句诗行,而你的音乐,让字里行间的芳香飘散出来,让诗歌里最美丽的昔日重来,为此,我怎能不心存感激! 也感谢你对《冬夜》的偏爱,I am so honored!! 很荣幸能收集你今天的答复给大家,其实我还是很惊讶,仿佛你的脑海里有数不清的美丽旋律,只要歌词一轻轻碰触,你就能让它们变成旋律挥洒出来,飘到很远的地方去。。。也请董老师多写,让这音乐永不止息。 乐歌:提问1: 音乐创作过程中,如何处理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感性,即激情,直觉; 理性,指技巧,经验,学识等。 董:乐歌,你来了,答“感性和理性”即形成自己音乐风格 乐歌,在我心里,你是个热心和爱心的好人。 先答你几个问题: 问题1:创作过程,应该是一个理性(开始分析的时候)---感性(大大发挥你的情感),写作时---理性(修改时)。没有理性的创作,会开无轨电车,自己心里没底,我这么即兴地写,专业的人怎么看?我写了一首好歌,是否是碰巧啊,等等。我可以告诉你,怎么让自己的创作变得有把握和自信,那就是学习一点曲调结构,我在给好友铁树的回答中提到。 无独有偶---主要的素材,好的东西,出现过后要再出现,要敢于重复,但是,重复不能超过三次。重复出现的方式是原句反复;或改变落音;获用部分因素; 素材少而精,万变不离其中--要学会如何变化,发展一个好素材。这点,等一下回铁树等“分析寒冷的冬夜”中举例说明。 乐歌: 提问2:如何形成自己的音乐创作风格? 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大家一听就知道谁的。音乐创作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董:再答乐歌:音乐风格的形成:时代,环境和性格 莫扎特和贝多芬,他们的创作手法,通过和声来区分年代,音乐的发展有几个不同的时代,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派到新古典派,现代派,他们的主要划分特点,是根据他们的和声手法来区分的,其次是曲式和旋律上。所以,莫身处宫廷乐师,旋律需要华丽,当时和声是简单的,和谐的。贝处在时代变迁,他的反叛的个性和身世,形成了古典派和浪漫派的桥梁,那就是表达心中的热情,悲哀和愤怒,就必须要开始用不谐和的和弦。 旋律上有多的性格和大起大落之感。 我们自己呢? 我们自身的性格+对音乐风格的偏好+自己的年龄时代+音乐的想象力,建立了自己的音乐风格。有些人作品,以抒情为主,(我就是),旋律上较委婉(这和我的性格有关),旋律素材丰富(这和我的生活经历,以及所喜欢的民歌,戏曲,以及过去的电影音乐有关)。 gardenart: 提问1:怎样处理好melody & chord 的关系问题, 俺咋觉得是,1个建筑物的外表美观设计造型(melody) 和 内部结构的设计 (如承重, 抗风 etc...(chord) 的关系1样,这样想反8反动呀? 哪个4鸡, 哪个4蛋呀?我是想说,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一个好看的外表建筑物(MELODY)设计会因结构(CHORD)上不可行而枪毙 董: 旋律是鸡,和声是蛋。有旋律,才产生相应的和声。 一个好旋律,哪怕和声再简单,仍然是好歌。多少人去听和声,或懂得和声呀?古典乐中,就是I, iv, v 几个和弦而已。 予白:提问: 您的作品运用黄金分割了么,如果运用了是怎么划分的,如果能回答请用作品举例。谢谢。 比如一首三分钟的歌曲,情绪或者说高潮你是怎么分配的 董:再答予白:关于黄金分隔。这和结构有关,不难,一般来说一首歌总是以“起,承,转,合”的基本结构来分的。除了极个别的歌曲,一开始就以高潮进入外,一般是,开始,清淡地进入;然后继续地变化性地重复或小小地发展;然后,转!-- 这里是高潮,高潮的素材要有变化,如果是用了前面的素材,那么,要做节奏的变化。最后,进入结尾,可以根据歌词含义来决定是轻结束,还是在高潮中结束。但要综合前面三部分的情绪。所以,高潮,一般在3/4的地方。 谢谢予白给予这么好的问题。欢迎再探讨!! wtang: 既然被董老师点名, 就说说自己的感想和所想知道的老师的观点。董老师先回答其他网友的问题,时间不够就不必回了。 “从小没任何条件,长大了才发奋, 然后考进了上音钢琴系和作曲系”。 听说现在若没有钢琴童子功,考进上音钢琴系是不可能的。进去的几乎是清一色从音乐附小,附中上来的。 可见董老师是何等的发奋。 董老师在国内外都学作曲, 这方面国内外差别大吗? 虽然音乐无国界,但感觉美国歌曲和中国歌曲stlye/配器是有不同。 没听过董老师的英文曲子, 听到的歌曲感到很中国,配器很传统。原以为在美国作曲, 可能会比国内更现代些。 也许是Gospel style 的原因, 董老师有意这么作的。 董老师有没有比较喜欢的曲作者?。 我喜欢当时国内的 施光南, 谷建芬, 王立平, 王酩, 吕远,徐沛东,印青等等。他们都是属于非科班出身(不同于陈其钢,没听过几首)? 董老师有些曲子并不是自己配器的, 什么情形下会这么作呢? 董老师伴奏用 Cubase 作的, 是否用其他额外的音色库? 录好音后,最后与人声 混合时也在Cubase中作吗? 比 cool edit 有什么优势? 董老师提到有时会发现某个翻唱与自己原创时初衷相差大,但很喜欢。 这会不会对以后的创作思路有影响。 董: 好一个Wtang,问题很尖锐, 看来没有白坐前排。你问的非常尖锐!对你5大问题,作下列详细答复: 1,当初我进上音,是一个历史的机会,几乎是白丁。从头到底大概学了三年, 是我的全部学琴历史。是的,那时候的奋发,几乎是拿命去拼的。手指关节都肿大,常靠扎金针维持。 2, 国外学作曲,基本学现代技术,如12音体系,理论是古典的,写作是现代的。国内的写作和中国文化相连,理论都偏于古典传统。现在的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学生,都追求西方的现代技术,越离奇古怪越好。基本和西方的很接近了。 3,音乐学院一般不学歌曲写作的。美国基本没有,国内当一门课带过,叫做“歌曲写作”或旋律写作,但在作曲系不是一门主流的课。作曲系要学四大件:和声,曲式,复调,和配器。学写歌曲是被人忽略的,一般都写器乐,交响乐。所以,你能看到几位作曲系学生出来后,可以出一系列好歌的?其实,社会的需求,歌曲是最大的,学非实用,这是很大的问题。有几个学生毕业后能有机会写交响乐的?大部分是根据社会需要,去搞群众文艺。所以,希望引起很多学生的注意。 4,我在美国学的是现代作曲。我在卡内基音乐厅的作品音乐会,都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乐队作品。如果歌曲,当然两国的配器相差很大,但是流行歌曲的配器,两国相当接近了。我在美国的大学里写歌,是给美国人唱,当然是英文感强。现在,我不是以作曲为职业,对象也不必要是美国人。写歌是作为自己爱好的精神事业,完全可以用我喜爱的旋律,填补我自己的感情。而特定的听众对象,又是我无法割舍的中华文化以及她的儿女,所以我写的风格手法,比身在中国的作曲人还要更传统一些。比如,抗震救灾专辑,在国内的作曲家都写得很流行。一看我的专辑,无法相信这是个在外20年的海外游子所写。除非这个人有不解的中国情。 5,对中国的歌曲作曲家, 施光南,徐沛东,印青是我喜欢的。他们基本都是专业毕业的,施光南(天津音乐学院), 谷建芬(沈阳院), 王立平(中央院), 王酩(上音院), 吕远(东北大学音乐系),徐沛东(中央院),印青(业余自学,部队文工团小提琴手)等等。 我忠实地回答了你的问题。还有个别,另回答! wtang: 多谢 董老师详尽解答。 原来专业作曲偏重作大曲,交响曲,器乐曲。不强调小歌曲和旋律。 难怪听鲍元恺说过“旋律是教不出来的”。 作曲系四大件:和声,曲式,复调,和配器. 好像很相关, 和声强调纵向, 复调强调多个横向线条,曲式是指和声的走向进程(调性,调式,大小调交替,转调移调)吗?能否介绍一两本配器的书(国内和国外的都行)? 很喜欢音乐人制作人 David Foster, 他推出了 Josh Groben, Michael Buble, Whiteney Houston, Celing Dion, Andres Bocelli 等等超级大腕。 不知David Foster是只做监制,还是包揽了配器。 他用的方法要是有书就好了。 湘军: 一词多曲:看到董老师为王平久的地震诗谱了曲《我要找到你》, 高山上另一个原创作者也谱了曲。大家很自然地会把这些不同的谱曲拿来比较。请问,为什么要再谱曲?你自己做过比较吗? 对不起,第一个问题就很尖锐。请董老师海涵。 董:湘军,其实今天我非常想让你们听那些二度谱曲的歌,做比较。当时我在国内。我觉得,抗震救灾中的歌,流行风格的偏多,难以安慰死了三代人的心。再说,灾民都在农村,县城,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喜欢,属于比较传统的,所以我把成龙唱的“生死不离”拿来二度作曲。我觉的,我的版本,比较适合灾民的内心感情和文化。 我敢于被比较。再说,一词二用很普遍。 panomax:董老师的话让我受益匪浅 我一般是不愿意重复为同一首词谱曲的。一方面是觉得词的来源比曲要丰富得多,没有很多词是好到值得许多人都来重复谱曲的。作曲的完全可以把时间花到另外一首歌词上面。另一方面,自己也不一定有自信能超越原有曲子。看来我离董老师的境界还有很大距离。 湘军:谢谢董老师的回答。接着问相关问题谢谢董老师的回答。接着问相关问题--有没有同一首词两个谱曲版本都很流行的例子?还是一般只有一个版本比较流行? 董:答湘军:例子还是有,但非常个别。一般人有先入为主,很难再去接受另个版本。毛泽东诗词中的“我失骄杨君失柳”有两个很流行的版本。但这是很个别的。 流行版本不一定比未流行的版本质量高,那要取决于机遇和其他因素。 湘军: 董老师知难而进,让人佩服!谢谢你的回答。 panomax : 才明白你昨天在对我的专辑评论里的感慨。你是专业的,我是业余的,可咱们的经历还有相似之处。人生能有几个十年?由于各种原因,我们都一度长期中断了我们钟爱的音乐创作。这种荒废只能靠我们现在更加的努力来弥补。这也是我近来得到“大熊猫”绰号的原因:只能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来赢得宝贵的创作时间。 下面会对董老师提出一系列问题。不过请董老师不要太劳累,如果回答太复杂就留待以后慢慢交流吧。感谢董老师! 这是昨天针对《歌声的彩虹》的问题 按董老师的建议发在这-- 董老师,感谢你对我歌集的评论。通过你这首歌,我已经领悟到你所说的“素材可以再节省一些”。你的主歌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问1:请问如何写男女声二重唱?(当然,不可能几句话就说清楚。麻烦提示一下一些基本的原则)。 问2:跟阿团问的一样,一般歌曲的结尾总是拖长音。这首歌的结尾设计是怎么考虑的? 问3:你谱曲经常不改动原词的任何一个字,是刻意这样做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问4:一般伴奏里不加主旋律,这首歌的编曲却加了主旋律,有什么考虑?因为你对歌手很了解,知道他们的识谱、演唱实力,跟一般做卡拉OK伴奏应该不一样吧? 董: 1,男女二重--首先,看是否适合。 其次,就是可以: 1, 一人一段(或一人一句), 2, 副歌处,用二部和声。 结尾一般在高潮。 我的目录中,有“遥远的思念”,“新的一天”,加上玉兰的两首。其实玉兰的词,比较时代,大气感,那不是我的风格长处。我比较适合以梦的“小资”味。可以分析一下。 有些轻快的歌,也可一上来就两部。 2,彩虹的结尾--请看第一段的结尾节奏x x xx x. 无独有偶,这个节奏在本曲是一个特点,所以我用两次,但是要有变化。第一结尾时,我用低音区;大结尾是,是高8度。但效果要〉〉〉,强音结束(如果这个效果做不出,还是以拖长音为好),由于短促,需要通过伴奏的4 6 1(高音)来弥补。希望形成一个本曲的特点。但效果如何,还是要靠你们来检验。 panomax: 刚看到下面董老师似乎回答了与我的问3类似的问题 不过我有些词作者搭档曾举出你的例子,觉得我对歌词的修改比较大。所以想跟董老师探讨一下。谢谢。 董: 答潘才:原作过的去,尽量尊重。有更好建议,就和原作商;潘才,作曲当中,词曲结合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哪怕是两段重复的乐段,两段词,其中每一句的长度不一,通过加8分音符,或者16分音符可以调整的。以梦的“ 寒冷的冬夜”,第一部分;“穿过星辰”的第二部分,都出现了两遍歌词长短不一的情况。有时候,反而帮助我们增加了变化和对比。如果实在偏差太大,那。。。。可是我们的诗人都是很优秀的,不会太让我们作曲人过不去的。 还有,你首先不能以“我为主”,曲是为词义服务的。能忍让,我们多考虑词作者的心态。当然,不能影响作品的质量为前提。 阿哑:谢谢董老师花了那么多时间与我们交流。这些交流对话将是我们珍贵的宝藏,先存下,待我慢慢细读。。。喜欢董老师的音乐,总是那么新颖夺人,那些跳跃的音符,像是神来之笔。 喜欢唱董老师的歌,但我演唱水平有限,总是力不从心。如果以后有更好版本的“穿过星辰穿过夜晚”,就把我的replace掉,省得我看见自己的名字就直冒汗。。。嘿嘿。 “我们去看苹果树”我也试唱了,对我来说真难啊,唱了三天还是唱不好,太佩服子丽了,她怎么能把每个细节都唱那么完美。 "歌声的彩虹"也好听。听了两个男女合唱版本,都非常感人。这个歌用通俗方法来演唱,也许另有一番天地。当然,通俗歌手吼这种歌是需要实力的,想象韦唯那样的嗓音会把这歌传达得更震撼。 期待着董老师更多更多的作品 董:答阿哑, “穿过星辰”一曲,你的版本是原创,无法挥去,你可以(唱得更好), 你有这个潜力的。 苹果树,你可以唱你的纯朴版,不一定要和子丽比较。你有你的韵味,淡淡的,却让人挥洒不去。 歌声的彩虹--其实更适合通俗唱法,写得时候有那种感觉。是洛歌和玉兰把这首歌提高了层次,更大气了。 江毅: 看到董老师用简谱写曲,你觉得用简谱和用五线谱哪个更方面? 我常在想,一般而言,是否简洁易写的简谱更利于大众音乐普及,而五线谱更利于乐器演奏?前者具备八度音起音的相对性,而后者则具备每条音线相对于绝对音阶的关系的固定性。 问过很多人,好像简谱只流行于中国大陆? 请问董老师对简谱和五线谱之优劣有何看法? 谢谢! 董: 答江毅:关于简谱和五线谱的利弊和各自功能 首先,两者没有高低之分,完全看当初怎么学,个人看谱习惯而言。 有些人觉得,简谱是中国人的,是群众性的。其实,简谱是西方人发明的,起源于法国。有传教士带入中国,做普及工作。 学器乐的人适用无线谱,一,是用固定音高看谱,C, 永远是C, G, 永远是G. 不管转什么调; 二,五线谱有音高线条走向的视觉感。 缺点是,用五线谱读谱的人,通常用字母来读谱,加上升号,降号,唱起来很难成调,缺乏感情。 简谱的优点是:一,简便,只有7个音名, 音高只用音符上加点,或下加点表示,不象五线谱用不同的线上位置来表示不同音区音符高低。二,适合声乐而已,而且容易唱出感情,因为不管转什么调,都不管简谱的事。 缺点:不适合器乐。 所以,我写歌曲,习惯用简谱,1, 是没有必要用五线谱,不就是7个音吗?2, 我不会随身带五线谱纸张,灵感来时,也许你正在走路,坐车,开车。。。。 3, 声乐系的人,大部分都唱简谱。 高山上热浪滚滚,我们的栏目很快顶下来了,不知您是否还能看到这个回帖。 江毅:看到了.多谢多谢;) 大红花啦:上了内容丰富的一课 中新建交后,新加坡这里也来了很多中国人,其中不乏各专业精英,而音乐精英应该是我们这里最为欠缺的,想到国家培养的人才忽然来到面前,握得到手,谈得了话,办得了事,怎不令人欣喜万分,实际上,海外奇兵这些年来在我们这里作了很多贡献,御用的就不说,民间组织也受益匪浅,合唱团,乐队,教学各方面水平都因此提高,很多土生的音乐工作者也靠他们完成了不少难以完成的事 看到你与洛歌的对话,才知道“连根拔起去流浪”的苦处,到了水土不服的地方,要能长得茂密苍盛非得有更大的生命力和适应力,也因此失去了一些本性。 祝福你们。 董: 大红花啦:你好!你的话很对。我们像一颗小草,只要有空气,阳光 尽管任人践踏过,仍能生长的好好的。当然,异国他乡,我们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得到的很多,但失去的更多。。。这是一对。所有,我们看他人,他人看我们,永远会心态平衡。贵在,我们没有沉没,我们,还在这里! 雪晴:恭喜董老师的专辑在高山隆重登场,也感谢董老师精彩的答问。 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音乐就是生命中流淌的血液。我能深深的理解董老师那些离开音乐的日子的痛苦,庆幸的是老师把失去的东西因为信念和梦想又找回来了,如今硕果累累。由衷的为董老师而高兴! 其实音乐也是无国界的,只不过大家的风格各异。对于闯荡世界的艺术家来说,我的观点是祖籍带来的只是一种文化背景,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文化大熔炉,我们有幸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不同的文化,怎么有机的吸收这些养分和祖籍国的文化背景作为一种元素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文化音乐个性。 无疑,董老师成功了,找到了自己的位子! *********************************************************************************** 把我在以梦的圣诞节帖子“【我们去看苹果树-伴奏】董龙璨老师给大家的礼物” 跟你的对话也放在这里(因为我 觉得里面有些值得作曲的和唱歌的要去学习的东西): 雪晴:很喜欢以梦和董老师的这首作品。 以梦的歌词很简单,但意境却丰富,真正的言简意赅。 董老师的作曲也是,旋律简单,上口,而且乐句的起伏音域几乎就在女声的真声区内,表达一种最自然的浪漫色彩。他的寥寥数句便有着交响乐的恢弘。久违了的手写简谱好亲切,从董老师的乐句语言里可以感受到董老师是位经验丰富的交响乐作曲家。 真的建议高山的作曲们多研究下董老师的这个手抄歌谱,肯定你们受意非浅,歌手也一样,几乎从他的谱我们可以学着怎么去处理歌曲的情感走向了。。。 谢谢以梦和董老师带来的礼物。 董龙璨:雪晴,你的美赞是源于你歌唱时的感觉,我就接受了。还有你的建议真的很好。我们是可以好好地探讨歌曲的处理。我常感叹,我们的高山歌手有好的嗓音,却缺少感情。 作曲上,素材简练,是让听者容易记,还有,情愿把多的素材去写下一首歌。 你的见解非常专业!还有,你并不知道我会写交响乐吧,却从一首歌去体会察觉。我很佩服。 还有,欠你的“苹果树”的和声声部,今明给你补上!对不起,拖延了。 *********************************************************************************** 再次恭喜董老师,也希望高山能经常有这样的活动,推动原创和大家的音乐知识。 董龙璨:雪晴,谢谢你的见解。不同文化要互相借鉴,产生自己的风格 这在我的器乐作品中,比较多的反映,即中国特色的现代派音乐。 对歌曲,我们常忽略借鉴西方的东西,昨天我说, 可以借鉴那些爵士,布鲁斯的节奏,放在歌曲伴奏中,至于直接引用外来节奏放在旋律中,可以,但是要慎重于听众的对象的文化和接受程度。 雪晴,看来你对音乐有你的独到的倡议。谢谢你! 印夏 董老师好, 看了您回答其他网友的问题, 很受启发。作为业余音乐爱好者,我个人感觉音乐理论缺乏,看来应该多找些理论书看看。同时也很想请董老师能听一听我刚刚写的一首歌,这首歌是在高山原创风活动其间完成的,也是我第一次练习作曲,自己感觉不成功。很想请董老师帮助分析一下这首歌的问题在哪里,不管是旋律还是配器或者演唱方面。 http://www.bbsland.org/upload_music/3418752.mp3 董:印夏,这首歌很好听,有委婉,有高潮,感情起伏大 若是你的第一首新作,就如此成功,你可以继续地,大胆地向前走。 此曲,完全能够吸引人,不用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专业的歌也不比你的歌强多少。 唱,配器,作曲很好,没有明显的问题可提。 祝贺你,继续努力。能写出好旋律是关键,这点,你有潜力!! 卡卡 原创提问: 懂老师,额4半个乐盲,可4听你滴曲子,加上简谱,奏比较容易学,484你在作曲时,想到会有像额届么笨滴银来学唱啊??? 谢谢你滴曲让笨银也能唱! 狠稀饭唱你滴歌!祝贺你滴成功! God Bless You! 董龙璨:好卡卡,额写歌曲,稀饭用简谱,484额也算笨的银呢? (以梦注:读这个答复,不禁莞尔,董老师幽默起来灰常可爱啊:D) 我爱微风: 刚从大山里滑雪归来,差点错过董老师的专辑。 又把高楼般的问答看了一遍,很有收获。我想问的问题似乎都有了答案。 感叹董老师的执着和渊博,让我们后生们肃然起敬。 董: 我爱微风,谢谢你花时间浏览那么多的帖。你的创作是成功的。 肤浅说说福音歌曲的意义——听董老师的福音歌曲有感 无墨 首先非常荣幸在高山论坛认识董老师,尤其是他还邀请我们一家去他的录音室玩,看他为四川灾区现场赶录作品专集,这些作品全都免费赠送到灾区,他那无私的奉献精神,他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当然还有董老师请我们品尝的几碟非常美味的上海小菜,照道理我们是地主,但是董老无比坚决地表示这是在他的录音室边上,他才算真正的地主,所以我请求上帝,什么时候也安排个让我当地主的机会,嘿嘿! 一边吃着小菜,一边跟董老师讨论音乐真是非常愉快。董老师说,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福音歌曲,跟这次抗震救灾的作品多少不一样。说真的,我对基督教了解并不多,尽管也曾去过教会,比如查经啊,师母讲课啊,还有些教会组织的活动等等,我去教会看看主要是抱着了解的态度,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拿教会跟国内的居委会比,总觉得教会比居委会厉害很多,我一个同事是基督徒,他总想扭转我对教会的印象,一有机会就想“洗一洗”我这些偏见,其实我很理解他对信仰的看法,但是理解是一回事,接受是另一回事,对基督教中一些对社会积极影响的一面,还是应该肯定的,据说,这次四川大地震,CCTV用了一首叫《You Raise Me Up》的歌就是福音歌曲,刚去查了一下,说在伦敦新教教堂里的赞美诗,这首“点播率”非常高,“Raise Up”是表示“重生”的意思,面对这次地震特大灾难,上天赋予人类伟大的互爱精神,使我们人类在死亡面前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新的、永恒的生命,从这一点来说,福音歌曲对鼓舞人心,重新振作起来是非常有意义的,董老师的这个专集,这方面的情感表达就非常多,特别是旋律,有的委婉,有的高亢。 听董老师介绍了很多福音歌曲,我呢,觉得福音歌曲最大特点就是安宁,平静,还有个特别之处就是能让你骨子里感受着温暖,打心眼里感觉是沐浴在阳光下。比如本贴里附上董老师的这首歌《慈爱的天父,我们感谢你》就是很典型。董老师作品的最大特色就是旋律优美细腻,很有流行歌曲那种悦耳上口的特点,歌词也非常好,非常鲜明,有的福音歌曲就是“主啊,主啊”的赞美,当然福音歌曲本来就是主的赞美诗嘛,可从歌曲创作的角度来看,就显得太苍白了,起码我这样的人都听不懂为什么要赞美,到底要启发大家些什么,无论如何,基督教传播是一种文化传播,对不熟悉基督文化的人而言,要想传播更广泛,歌词的填写推敲也是很重要的。我听了董老师的几首福音歌曲,觉得他在歌曲创作上,无论作词作曲,都是非常认真仔细的。 我觉得只有是歌曲,都是情感表达,只不过流行歌曲偏重个人情感,福音歌曲则是对神的赞颂,在眼下这个大环境下,我个人认为福音歌曲可能会迎来个新的热潮。经济萧条,失业危机重重,无疑也是一场大地震,下一步要怎么走,真正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谁都难免思索一番,这个时候欣赏董老师作品,除了艺术享受,也许还能找到安慰,答案与方向。 不熟悉宗教,只能肤浅谈谈个人感受,跟贴的时候半天都弹不出插音乐的框,只好起新贴了:) 2008年12月27日 圣诞匆匆 董;无墨,听到了你的心声,宝贵的是,对福音歌曲的见解首先,只要你有一份心愿,即友情常在,我一定会去你的地方,接受您的宴请。那次,你带女儿来,对我是个惊喜,为了找小孩唱“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好不容易。瓜瓜的声音那么好,乐感也好,人又可爱,真是传承了父母的才能,可喜 。 音乐的起源是教堂音乐,在现代社会,那份安宁是我们所渴望的。然后,现代福音歌曲的含义已经远超越固有的感觉。什么风格都可以写,基督教是一个宽松的教。所以,无论古典,民歌,流行,都可以配上基督文化的歌词。音乐是抽象的,想表现的东西是具体的。这里从抽象到具体,给了我很大的创作空间。 琴岛:董老师,连听了2遍你这首《来了走了》,如同清泉流过心田 宁静优美,却又有着丝丝暖意,真的很奇妙的乐曲! 读着你真诚的创作感言,深深被你对音乐的执着追求所感动。一个感情丰富、又不甘平庸的人,注定了道路比别人走的要艰辛。正是你艰辛的跋涉,才使得那些音符充满灵动充满着爱,透过那些优美的旋律,我们看到了一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内心。。。 你的抗震专题还没有开始听,会慢慢听完董老师的作品,真的非常喜欢,谢谢你! 点缀: 董老师:一个以音乐诠释人生的人 董老师好!祝贺在高山首发专辑。这是个大喜的日子,值得庆贺!为老师高兴,为高山高兴,也为我自己高兴。因为当初上得山来,便发现有董老师这样的音乐家在,这使我对高山顿时心生好感和信任。时间证明,我没有白来,高山是个值得流连忘返的地方。 我仔细地读了董老师写的前言,透过真诚的自述,我被董老师那颗温柔的心所感动。人生茫茫,有谁能不迷失?因为迷失,找到了方向,才会倍感宝贵,才会知道珍惜。无疑,董老师是一个找到了正确方向的人,是一个有生活目的的人。所以他才能乐思泉涌,写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细听懂老师的作品,不难发现,每一个音符都满含着真挚的爱,每一个旋律,都是爱的奔涌和歌唱。所以,董老师的歌,每一首都是那么的优美、动听,都是那么的让人心生共鸣,激发爱的回应。这是董老师的音乐作品倍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董老师是神的仆人,满受神的祝福,深得天上的恩赐,被神所用。他能够写出那么多有分量的福音歌曲,成为恩典的管道,就是一个生动的见证。 这个专辑里的十八首歌曲中,有八首是高山网友参与原创或原唱的。想想,董老师来高山刚刚一年,能够在繁忙的事业中,为高山写出八首歌,而且都是高质量的,已实属不易。说明,董老师情系高山,关注和支持高山的原创活动。这一点,足以让高山人欣慰和感动。 董老师把这个专辑中的十八首歌曲,分成了四个部分。除了第三第四部分为,“抗震救灾”和“高山新作”外,前两个部分分别是,“人生的感悟”与“思念和生活 ”。这些归纳,都是董老师送给我们的珍贵礼物。歌如人生,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的人生之旅实在是,在感悟中去学,在思念中去爱,在生活中去经历。... 祝贺董老师上山一周年!祝贺董老师在山上首发原创专辑!祝贺董老师在山上与网友畅谈创作,并获得成功! 董:回点缀,作品和人生都被您点缀的那么美丽,得以升华,衷心谢谢你。 董龙璨原创歌曲集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