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電影版《尤三姐》是童芷苓主演的一出近代戲,取材於清代曹雪琴《石頭記》中的一段故事,忠實於原著,以戲曲形式再現了尤家小妹從出場到香消玉殞的完整一幕。這段故事的情節,看過《紅樓夢》原著或電影、電視版的都比較熟了。這部書,若以家族興衰為主線,值得關注的人物眾多,政商情都有,從"文"字輩的赦、政,“玉"字輩的璉、珍,"草”字輩的蓉、薔,到一群內當家賈母、王夫人、熙鳳乃至可卿等,每個人都可圈可點,對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八七年電視版捷足登先,而緊隨其後的六部電影版,其實也是不錯的。若僅以三位少男少女的愛情戲為主線,無疑是八七電視版的歐陽、陳曉旭和張莉的人氣最旺。不過,看過六二年越劇電影版的人,包括在下,對徐玉蘭和王文娟飾演的寶玉黛玉的印象要更深一些。若自問一下林黛玉長什麼樣兒,腦子中首先出現的人物,只能是王文娟,因為戲劇刻畫表現的人物更鮮明些。不是說電影和電視劇演得不好,而是她們沒有象戲曲中那樣多的表現機會。真是這樣嗎? 高倉健在《追捕》電影中一共也沒幾句台詞,他怎麼也那麼火? 扯遠了呵。
尤三姐不是書中的主要人物,自然搶不了黛玉寶釵賈少爺的戲,但童芷苓塑造的尤三姐的形象,是唯一的,而不是第一的,無與倫比。
主要是四種劇情藝術模式。先是少女懷春模式,對柳郎一見鍾情並互為知音,從念白、對話到一段“四平調",都體現的是少女慕才郎的味兒,荀派戲最擅長這一段情節。另一種模式,是表現一朵鮮活的蓮花是如何身處污泥之中。面對賈氏兄弟、父子、叔侄的調戲和算計,面似冰霜,言語犀利,特別是大膽無奈又機智潑辣地面對璉珍的酒局,尤三姐整個兒是一位超級辣妹。隨後,在三姐對尤二姐自表對柳湘蓮的傾心之後,賈璉為三姨妹作媒說合,得柳公子應允並以祖傳寶劍相贈,童在這段戲中演繹了一位柔腸似水、一朵鮮花躲開了牛糞、天鵝遠離了賴蛤蟆般的待嫁少女,一段飽含梅派韻味兒的“南梆子"唱腔,把這種無比甜蜜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後,好姻緣以悲劇終結,她演繹因被無端冤枉、割棄而絕望的尤三姐,直到還劍、自刎。這齣戲得細細品嘗之後,方能體會到童的藝術感染力,而劇情的劇烈變化,己是超出了單一旦角流派的藝術範圍了。或者說,這齣戲更拓寬了荀派藝術的表現能力。說到這兒,這個“浪"字也可以理解為曲折多變而高潮疊起,或者說演員的戲路寬,只是這個“寬"字哪有“浪"字更傳神呢?
與這樣的大跨度的表演比較類似的還看過另一位荀派大家,劉長瑜 (現代京劇電影版《紅燈記》中鐵梅的扮演者,曾任中國京劇院副院長)。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的首屆“梅蘭芳京劇金獎賽(旦角組)"上,劉長瑜演了兩個小摺子,一段《紅燈記》中的“提起敵冠心肺炸"在當時是家喻戶曉,是最接地氣的。另一段是一出荀派戲《悅來店》(記不太清了,哪位給更正一下了)中一個少女,先是頭帶面具飾演一個蒙面響馬,一幅當年的恐怖分子的派頭,唱和做都是地道的花臉(京劇的淨行,與生、旦、丑並列),一轉身,象川劇變臉一般,又還原了荀派本色下一個青春二八的少女形象,這是演給評委會專家們看的,體現的是功底的高山仰止。結果,一改俺在賽程中的預測,劉長瑜獲得旦角組八大金剛之首。(另外七位可取記不全了,有李維康、楊淑蕊、薛亞萍、鍾榮、劉琪等,哪位記得?)
另外幾齣看過的荀派戲或荀派藝術家演出的戲中,《金玉奴》、《紅娘》、《玉堂春》等,也值得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