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萬維讀者網 > 高山流水 > 帖子
降E大調:巴赫作品及其錄音介紹(2)《音樂的奉獻》
送交者: 力刀 2005年08月12日06:58:13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巴赫作品及其錄音介紹(2):《音樂的奉獻》(BWV1079)

               ·降E大調·

藝術的創造,無論是文學,繪畫,還是音樂,都離不開技術技法。不同藝術所需的技術不同,讓人進行創作所必備的基本技術的專業程度也有差別。CND有很多網友寫小說,詩歌,各類散文,也常有人貼自己創作的畫,但還沒有看到過有人貼自己寫的歌曲或其它形式的音樂作品。這也許可以說明,作曲是需要相當程度的專門技術的。19世紀之前的很多作曲家,一般都是從小跟長輩或拜師學藝,獨立後也常常是皇家宮廷或教堂里受人使喚的藝匠,以今天的話來說,大概那時的音樂家是屬於“藍領”藝人。

在很多人眼中,巴赫似乎是這樣一位技藝精湛,玩弄數字遊戲的大師。他的作品也讓不少人覺得高深莫測而生畏,或覺得枯燥乏味而排斥。真不知人們是如何得到這樣的印象或感覺的。在大學時,校園中流行外國古典改編的輕音樂,全是名家名作中好聽的旋律。而巴赫作品中,能擠入其中的,恐怕只有那支選自他的第三管弦樂組曲的《G弦上的詠嘆調》。

的確,巴赫給很多人的先入為主的印象是“不好聽”。也許,這是一個需要大起大落的聲響來刺激感官的時代,或人們需要旋律優美的音樂來當背景,可以邊聽邊哼邊干自己永遠沒完的大小事業。其實,巴赫音樂中並不缺這些,他只是需要多一點注意力和靈性去感受而已。每個人都具備那種靈性,但卻不是人人會有意識地去付出那點注意力的。

《音樂的奉獻》(作品編號:BWV 1079)是一部真正的藝技巨匠的純音樂作品,其中既沒有神也沒有人,更沒有可聯想到英雄傳奇田園風光人倫道德的主題和發展,有的只是作曲家以高超的復調對位技術將音符編織成的稠密的音流的潺潺流淌。有人在其中感受到巴赫對人情心靈的精微細緻的撩撥,感動不已,也有人反覆將自己浸泡在這個音場裡,想象中勾繪出每條旋律的美麗流線,樂此不疲。

巴赫一生任職幾個小地方的宮廷和教堂,埋頭工作,盡守職責,很少有人將他的生活和創作與外部世界和歷史事件相聯。但他這部《音樂的奉獻》的創作卻與歐洲歷史上影響了後世兩個世紀的一段歷史和一個人物有關。1740年,哈布斯堡王朝的瑪利亞。特蕾西亞女王繼承澳地利王位,帝國內的君主們都想利用她的年青無經驗來為自己謀利。屬於帝國的普魯士王國的腓特烈二世也在同年加冕,他為擴張自己的領地,在10年中發動了兩次戰爭,對抗澳地利,波蘭,薩克森等組成的帝國聯軍。在第二次西萊西亞戰爭中,普魯士軍隊於1745年11月30日占領了巴赫任職的萊比昔。一個月後,特蕾西亞女王與簽腓特烈二世訂了德雷斯頓條約,承認將西萊西亞割讓給普魯士王國。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不僅尚武,而且重文化藝術,他本人是個很有造詣的長笛演奏家和作曲家。他的宮廷地處柏林附近的波茨坦,是當時歐洲的文化和知識精英活躍的中心之一。由於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巴赫當時的聲望,腓特烈二世表達了與巴赫會面的意思。1747年5月7日,巴赫在他的兩個在普魯士領地上工作的兒子的安排之下,到柏林旅行,並去波茨坦宮廷與這個君主會見。在普魯士軍隊撤離萊比昔六個月之後,作為萊比昔托馬斯教堂合唱指導和德雷斯頓宮廷作曲家的巴赫在普魯士宮廷的出現,的確讓當時的各官方將他看成是和平使者。波茨坦宮廷也發布了此事的正式官方新聞,並出現在德國各大城市的報紙上。這對一生都在臨近的幾個小市鎮工作,從未出過遠門的巴赫來說,是他曾得到過的最為矚目的公開報道。

巴赫在那天晚上腓特烈二世的每晚例行音樂會之前到達他的官邸。他試奏了腓特烈二世收集的多部當時新出現的鋼琴(fortepiano)後,請求國王給他演奏一個主題,他在鋼琴上即興演奏它的三聲部賦格。國王也想聽到他即興演奏一個六聲部賦格,因為不是所有的主題都適合六聲部賦格,所以巴赫只好用自己的一個主題即興演奏了一個六聲部賦格。

但這個國王演奏的“皇家主題”的六聲部賦格在巴赫回到萊比昔家中後也成功地作出了。巴赫以這個“皇家主題”為基礎,作成一組作品,包括兩個為鍵盤樂器的賦格曲(三聲部和六聲部),一個四樂章的為長笛,小提琴,和數字低音所作的三重奏鳴曲,和十隻各種形式的卡農曲,包括無窮動,逆行旋律,音程增值等。其中還有一個謎語卡農,就是需要演奏者來確定第二個聲部進入的地方,巴赫還在曲譜邊上注有:“探索,你會找到”。短短兩個月之後,就正式印製裝釘好,以《音樂的奉獻》為名,謙恭地呈獻給了腓特烈二世國王。

卡農(canon)和賦格(fugue)是談論巴赫作品時,常常會出現的詞彙。記得上中學時,常有歌詠比賽,老師為了多得分搞點花樣,常將一隻簡單的革命歌曲,分成兩個聲部的合唱輪唱。第二個聲部在第一個開始之後的某個地方進入。這其實就是最簡單的卡農。不過,那時很不容易練成,常常不同聲部會唱到一起。聽過《黃河大合唱》的人,可能會回想起那段“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也是一個典型的卡農,不同聲部的交錯和快速行進,構成了一個壯烈和不屈的場景。

賦格則是卡農的發展,規則沒有卡農那樣嚴格,自由度較大而表現力更強,因而賦格作品一般有更豐富的情感表達。巴赫將他的這套作品中的兩個賦格稱為“利切卡爾”(ricercar),意大利語中“探索(seek)”的意思,是一種不很嚴格的賦格的前身。擅長在作品形式構建中加入隱喻的巴赫,以這個詞的每個字母為詞首構成了給國王的拉丁文題獻詞(Regis Iussu Cantio Et Reliqua Canonica Arte Resoluta),意思是“蒙承國王之命,歌曲(指賦格曲)和以卡農技法而作的其它部分”。這部作品中的六聲部的賦格,可以說是巴赫最為複雜的音樂創造之一,也是他賦格音樂的頂峰之作。

巴赫對時事並非置之度外。他不失時機地將這部作品與“和平”一詞相聯,表達了他對當時政局的關心。他在給腓特烈二世的獻詞中,恭敬地寫着:“君主殿下在戰爭與和平的藝術方面的偉大和權威,眾人仰慕和敬愛,在音樂中,更是如此。”

錄音介紹:

《音樂的奉獻》中的各部分以那個“皇家主題”相聯,構成一個整體,但各部分之間並無內在的有機聯繫。不同的演奏中,作品各部分的順序常常不同,也有不同配器的演奏版本。下面是常常見到的三個不同版本:

1.SONY SEON SBK 63189

荷蘭巴洛克和早期音樂演奏家利昂哈特(Leonhardt)指導並演奏羽管鍵琴。有Kuijkens三兄弟演奏不同的樂器(長笛,巴羅克小提琴,低音維奧爾),以及寇利(Kohnen)演奏羽管鍵琴。這個演奏應當是很接近巴赫指定的樂器的演奏方式的,音樂線條清楚,氣氛典雅。利昂哈特在巴赫作品演奏中,是一個學者型,有很高造詣的音樂指導和羽管鍵琴演奏家。

2.DECCA 289 467 267-2

卡爾·明心格爾(KarlMunchinger)指揮斯圖加特室內樂團。以三聲部賦格曲開始,然後是十個卡農曲,接下來是三重奏鳴曲。六聲部賦格在最後,由弦樂隊演奏,氣勢非常壯闊。

3.PHILIPS DUO 442556-2

馬里納(Sir Neville Marriner)指揮聖馬丁學院樂隊,也是一個受到廣泛喜愛的現代樂隊的演奏。


4/6/05 刀客論壇 刊登在 2005 華夏快遞 kd050406.

 

原帖鏈接:http://bbs2.creaders.net/music/messages/40856.html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