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摆一擂台,让旧雨新知或宿仇近敌可以砸砖头。请各位不留情面的砸!若不踊跃,俺后面的两台就免了。
对郑愁予的《错误》的分析与个人浅见
《错误》
作者: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错误”简介1. 写诗的背景
《错误》是郑愁予1954年在台湾首次发表的,当时郑先生才21岁.此诗一发表,就轰动整个宝岛,从南到北一时达达马蹄声响不绝,这首诗也成了他的成名作.当时的背景是国民党政府带一批外乡人撤退来台(1949), 郑先生与家人也是其一,对重回故土(反攻大陆)有无比的期待和使命感.认为有生之年,必能回去,与亲人相聚.而”错误”唯美,理想,梦境般的意境恰好感动了这远离故土,亲人和爱人的心灵,引起共鸣.企盼有朝一日回去时,所爱的人仍在坚贞的等待.这是当时社会赋予这首诗的意义.
正因如此,这首诗便纳入了台湾高中的国文课本里.
2. 两千三百万人对此诗的理解.
编入课本后,对诗的理解就随不同的教师传播给学生.而诗人本身却不发表任何言论.
下面是综合各方的看法:
A. 诗作描写主人公是个狠心,负心人,过门而不入.那等待的是情人. 女子为情守身,坚壁紧户,不惹门外微尘;男子来了,方才驻足,又将启程,只是过客,不是归人,所谓的爱情只是短暂的美丽,错误却是长久的. 罗大佑1982年所写的《错误》曲子就是这么理解的.所以他加上了两句“还有妹子你那温柔纤纤的玉手,挽不住似铁郎君的心”.
B. 诗作描写一个怨妇。她表面沉静,心里却盼望夫君归来。她以为夫君归来,启窗排闼,却非我良人,旋即闭户,引起一阵“美丽的错误”的心潮。那骑马达达的是位陌生闲人。
C. 诗作描写一个痴情的男子,造访他心仪的良家女子,可她拒绝一场不会有结果的爱情于门外,心海安澜,不起一丝涟漪,男子感叹遇到了一场“美丽的错误”。
个人看法却是以上皆非.
第一种看法(A):男主角是位负心郎,女主角纯洁得像莲花一样,对爱情坚贞等待。那么假如是这一种关系,这是一齣悲剧:痴情女孩负心郎。怎么会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呢?这是一个很糟糕的错误。对女孩来说, 感情受伤了,自然不会觉得“美丽”。负心郎也许是位情场高手,觉得是件“美事”而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但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是不可取的。本身心态上是沙文主义的自大,丑恶, 和扭曲的。正常人至少会觉得抱歉,让对方误会了,或愧对对方的深情。总之,心里不会觉得是件美事或美丽的错误。
第二种看法(B):男主角是路过陌生闲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然后心里幻想会有这么一个美丽纯洁的女孩,会受到他的原生态“噪音的干扰”(达达马蹄声),从而引起思念情人的心潮。男主角这一种心态简直是阿飞一族,三更半夜飙车制造噪音,扰人清梦,自己觉得很酷! 终于把街坊居民吵醒了,然后对街坊父老说:“这是个美丽的错误?”这应属某种精神妄想症!
再说,路过闲人顶多能造成一个误会,算不上一个错误!一个误会不一定是个错误,虽然有些误会会导致错误的行为。(“错误”有过失的意思,具有逻辑或道义上不正确的意思。“误会”没有是非之分,或道义上的对与错之分。)
最匪夷所思的是这位路过闲人如何知道会有这样的一位女孩在他所经过的路上呢?
就算这路过闲人是位细心敏感,常为别人设想之类的人,因为马蹄踩在青石街道,发出“达达”噪音,使得女主角误以为爱人回来了,充充忙忙跑出来,以致把菜烧糊了,而感到内疚。那么,这样的错误算得上“美丽”吗?
第三种看法(C):女主角根本情有所钟,不理会这位想成为第三者的男主角,严厉的拒绝男主角于门外。于是男主角在伤心之余,高喊“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这不是发神经病吗?
同样的,并没有发生任何错误的事件,只有男主角自作多情,顶多算是一种误会,误会女主角或许愿意接受他。 这种自己胡思乱想自发性的误会怎么都很难与“美丽”连接在一起。
为何要了解这首诗,为何要了解得这么详细?
许多人会问“为什么要了解这首诗,为什么要了解得这么详细呢?”有许多人读诗都不求甚解,特别对于现代诗。也有些人认为诗因为各人体验不同,就有不同的看法和了解。更何况好的诗本来就会给读者许多想象空间。
以上的说法犯了几个谬误:
1. 诗的作者在写一首诗的时候必定有一个目的,有一个主题。这是一首严谨,真正的诗必备的。
2. 好诗给读者许多想象空间是指在意境,场景和情节层面的想象空间。不是连诗的主题都可以任意想象的。有人说诗就像一幅抽象画,你看是什么就是什么。其实那是既不懂诗,更不懂抽象画的人无知的看法。抽象画家本人就非常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至于画家想表达的东西能不能让赏画者理解是另一回事。至于有许多所谓的现代诗其实算不了诗,连优美散文都算不上,只能算为排列得很奇怪的破散文。
3. 对于古诗如唐诗或古词如宋词,许多人都可以同意有固定的解释,而不是随读者的感觉和认知来解释的。若是如此,任何一首诗就有成千上万个不同的解释。有些古诗在现代会有一些争议,但是在当代其实是极少有争议且易懂的。而且即使有解释上的争议,也是少数的几种学说不同的看法。不是随人任意的看法。
举个例子:
唐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前两句“月落鸟鸣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现代有人考据认为“月落”和“鸟鸣”是村落或桥名,不是乌鸦在月亮落下来时啼叫。这解释或许还有一点争议。但是“江枫”不是岸边的枫树,而是“江村桥”和“枫桥”(或封桥)的简称。这点是不受争议的。
可是倘若没读过注解,肯定会理解为江边的枫树。
4. 现代诗由于没听过有人出版现代诗解说,所以就认为现代人因该每个人都能读得懂现代诗。其实不然,许多人都读不懂现代诗,虽然诗里的每一个字都认得,可是整首诗究竟在说什么就不懂。
5. 诗不是散文,散文的描述的手法是直接的。即使使用反讽的手法还是算直接了当的手法。比如形容一个很丑的人说“他长得很有尊严,大家都心存敬畏,不敢接近他”。 这是彻底的散文手法,不是诗的手法。诗的语言必须是含蓄的,迂回的。整个诗体也是如此。徐志摩的“偶然”,许多人把它当作是首男女爱情诗。其实徐志摩以整首诗来描写一个抽象的概念“偶然”。
6. 有许多关于诗的概念不宜在此深讨。
十三亿的中国人里读过这首诗的人有何看法?
其实大部分的人读现代诗都不求甚解。主要原因是市面上充斥太多烂诗,或貌似诗而非诗,排列得很奇怪的破散文。这些破散文不见得有个主题。作者只是信手胡写胡说,若是要一一了解分析,恐怕会导致神经错乱。作者都不知道自己写些什么,读者如何猜?
相信许多读者读此诗的感觉是优美精简。至于标题为何是“错误”而不是“美丽的错误”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去思考。既然标题是“错误”,那么错在哪里呢?
错在达达的马蹄。
“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请注意, 诗人是写“达达的马蹄”而不是“达达的马蹄声”。造成“错误”的是“马蹄”, 不是“马蹄声”。 “达达的”是拟声形容词,形容马蹄。 这么明显的错误,郑愁予不可能犯的。出版社也不容许这样的错误发生而不对作者提出询问矫正。如果郑愁予想说的是“马蹄声”引起的误会,用“我达达的马蹄声,是个美丽的错误。”绝对是更正确的。
台湾的诗人杨牧曾经评郑愁予说:“自从现代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学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
可见郑愁予是一位严谨的诗人。诗句优美而且是纯中国的;不是那些“假洋鬼子”诗人,三两句就参一句外语或外语翻译和用法,似乎中文已不好用,非用外文才能很过瘾的表达出作者的意思。俺不禁要问:为何不直接写外语诗呢?所以诸如“轰轰雷把人惊醒”,“听到砰砰敲门”或“沙沙脚步”等,类似这种语句不应出现在郑愁予的诗里。
所以使用“马蹄”而不用“马蹄声”是郑愁予故意露出来的“马脚”,是诗人要读者特别注意与思考的关键。
如果把形容词都去掉,这关键的一句就变成“我的马蹄,是个错误。”
马蹄代表什么?
马蹄代表战争。成语“金戈铁马”就是指战争,而“铁蹄”一词用来指“以武力或军事暴力统治”。
个人认为郑愁予的“马蹄”有两个意思:
1. “达达的马蹄”指国共内战的爆发,导致两岸分隔。原本相恋的一对有情人被迫分开。这是控诉一个大时代造成的错误。女方痴情的在江南等待,而男方已回不去。由于这恋情是真情的,所以是美丽甜蜜的。
理由是当时代的人因八年抗日战争和内战生活穷困,社会动荡,生存已是个大问题,根本无能力旅游。更不用说老百姓能养马,骑马去江南游玩。更何况江南多水道,又不盛产马。骑马旅游绝对是比单人旅游要多花几倍。因为马也要坐船渡江,住宿和草料。所以诗里的马绝对是意象的马,不可能是真实的马。
可是,若不是真实的马,怎么会发出“达达的马蹄声”呢?
如果美国德州的一位作家写到“美国西部牛仔骑在水牛背上吹短笛”,或“骑着骆驼赶马儿”或“骑着大象”搬运木头。 这样的描述,不管是写小说,抒情散文或写诗都必然令人觉得怪异荒唐。因为在美国根本没有使用水牛耕田。美国人说的水牛(Buffalo)是指长毛牛(Bison)。骆驼只有中东,非洲,和中国西部才有。大象要在泰国,缅甸和印度才比较多见。
以郑愁予出生到写这首诗时期(1933年-1956年)来看, 普通老百姓骑马游江南一事,个人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那时候,只有少数的高阶军官才有得骑马耍帅,而且也局限在当地,不可能做长途旅游的交通工具。火车与船只才是长途交通工具。个人不生在那个年代,但是没读过当代的作家写过或描述过骑着马去江南游玩或骑着马满街跑的事情。乡下人用牛或驴拉车进城是有的。城里或有出租的马车代步是有可能的,但是局限在大城市当地和有钱人雇佣。人力车应该最普遍。鲁迅的“一件小事”就有提到民国六年(1917年)因赶着上班雇佣人力车一事。
2. 这首诗很有可能是郑愁予自身的经历,也就是他的初恋。郑愁予从小就随着当军官的父亲四处漂泊,到过中国的许多地方。 从他写的诗里可以看出来他去过边界(边塞组曲),走过江南。他十六岁就随着国民党军队撤退到台湾。
从诗里对那女子的描述,很像是一位初恋的少年对女友的描述,多数人以清纯贞洁为理想对象。年长男人多数会以个性成熟,美貌风情,才华,能力或温柔为理想对象,很少会以单纯,清纯的女性为理想伴侣。这是社会心理学家一般的看法。单纯天真很多时候是代表缺少社会历练,不知人心险恶。以作者不到21岁在那个非常保守传统的年代是很少有可能谈过好几个恋爱的。可是若没谈过恋爱又怎能写得出有关恋爱的诗呢?这首诗的描述用语绝对是原创的,不是抄袭古诗或别人(小说家等)的。所以本人认为非常有可能是郑愁予的初恋史。
假如这是他的本人的爱情故事,那么用达达来形容马蹄很有可能是作者表达对女朋友的愧疚,觉得伤害了她,如同被马蹄践踏。女孩子的一生原本因这美丽的邂逅会是多彩多姿,却因一个大时代的错误,导致与爱人分离而变得灰暗。后来事实证明由于两岸的政治对立和隔离,因此受牵连的亲朋戚友非常广。有人因为有亲人在对岸被怀疑是间谍或特务而丧失生命。也有人因此长期被迫害。得不到分配的基本民生物资和教育。
为何郑愁予要用如此隐晦的方式来表达两岸的分离是个错误呢?
由于大陆快速的从国民党倒向共产党,许多原本国民政府官兵不战而投降,让国民党怀疑党已被对方严重渗透。所以来台之后采取高压清洗,对任何有不满政府嫌疑者使用白色恐怖手段。作家柏楊因代班主編《中華日報》家庭版时,里边有一个连载连环漫画故事翻译自美国的“大力水手”,其中有一期的一个字翻错,將“Fellows”(伙伴們)翻譯為「全國軍民同胞們…」,被认为是影射当权者而被判12年徒刑。实关了十年牢狱。可见当时意识形态是多么严峻。只要透露一点不满,就可能丧失自由和生命。所以即使郑愁予想表达任何不满情绪,是不敢直接公开批评,以免害人害己。所以我认为郑是把他对那时代的控诉隐藏在他的诗里。郑是反对内战的,在他的诗“旅程”里写下,
“
就让那婴儿像流星一样胎陨吧。
。。。
反正过了大荒年,
还要战争。
我不如仍去当佣兵,我不如仍去当佣兵。
我曾父过,夫过,也几乎走到到过。”
“旅程”是首控诉内战对老百姓的伤害的诗。
总结:个人认为郑愁予这首“错误”是指控那个大时代发生的错误,内战把许多有情人分开,造成的错误。“美丽”是因为诗中的男女主角相互有真情,而不是单恋。
整首诗解读就是:
我走过江南,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女孩子。那女孩子还在苦苦等候我的归来,坚守着爱情。。。
然而内战的爆发,使两岸隔绝。我已经回不去了,只能成为伊人生命中匆匆的过客。这段感情是个美丽的错误。
当然,个人的理解也有可能是错误的。但那是建立在郑大诗人所犯的低级错误基础上。若是如此,个人建议郑愁予大诗人应该把诗改名为“美丽的误会”,不是目前的“错误”。
=================================================
基于个人对这首诗独特的理解,所以这首曲子设定是搭船游江南的。岸边垂柳下有雅人墨客弹着古筝,水道上画舫里琴声相应。(音乐开头处)清晨寺庙传出的钟声和日暮的钟声(音乐结束时的),形成一日又复一日的轮回。背景逐渐加强的鼓声与骤然变急促的笛声与筝声,还有以吉他模拟的“马蹄声”,代表战争的爆发。
三位大师的作品都是专业制作。俺的“错误”是俺第一首笔记型电脑制作产品。
把俺的作品放第一自动播放,是怕各位听了三位大师的作品,就不听俺的了,有些强逼中奖味道。
=================================================
罗大佑大师的版本是1982年“之乎者也”专辑里的一首。罗大佑的理解是A例:“多情女子负心郎。”他的伴奏有江南水乡的感觉。
=================================================
李泰祥大师的版本约1992年出版的“错误”专辑。李大师的演绎显然是“求爱不得,被拒在门外的不得意男士”。 当然李大师是骑快马下江南的。这个江南比邻南美巴西。是C例子。
=================================================
张世儫大师作曲,李建复演唱的是1995年出版的“牧歌:梦土上”专辑。张世儫大师有欧洲骑士的风范,旋律透露欧洲大教堂的根源。很可能是位陌生骑士。只是这位骑士却不断徘徊在女子家门口,不断高歌“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久久不肯离开。
===============================================
郑愁予的“旅程”,李泰祥曲。
http://www.singsong.us/yage/songs/2010/html/cuowu_e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