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歌会】--《三套车》--自重唱,新译版 |
送交者: 古钟 2009年12月30日20:17:31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
谢谢下里巴人分享伴奏。伴奏在他们的网站里面可以下载 http://singsong.us/cms/?q=node/725 (ZT) 《三套车》的歌词相传为诗人列昂尼德·特瑞佛列夫(1839-1905)所作,写于1869年,这位涅克拉索夫派的诗人,以描述农民和驿车夫的苦难生活见长。这首歌曲成歌年代不详,19世纪末己在俄国各地广泛流传。原词共有6段,目前传唱的通常是前5段(各种版本的词句略有出入),也就是李维颐在2002年9月15日的《音乐周报》报上译介的5段。李的译文中有两处似可商榷:一处是第3段中的“村长”,原文староста应指驿站长或指管束驿车夫的工头或领班;另一处是第5段词中的“朝着田野狠狠地挥动皮鞭”——这是催马加鞭的举动。而紧接着的下一句却是让马儿“站住”。我查了好几个版本,这一句应是“收起鞭子和皮手套,掖在腰间”。 “老马”和“姑娘”的谬误既己成事实,该如何了断为好呢? 有人建议把“可恨的财主把它买了去”一句中的“买”改为“卖”即可。即主人公成了财主家赶大车的,驾车的马儿老了,财主要把它卖掉,于是车夫动了感情。这样的解决也差强人意,至少满足了那些唱惯了旧译文的人们。只是俄罗斯民歌中独一无二的驿车夫及其爱情悲剧却不存在了,所以只能算作填词歌曲和不能作为翻译歌曲。 曾有人尝试把原文“你看吧,我这匹可怜的老马,它跟我走遍天涯”改译成“我那温柔美丽的姑娘,她不久将离我而去”(记得歌唱家吴天球先生也有过改译文发表在《音乐周报》上)。误译故然得到纠正,但新词韵律错乱,损伤了诗歌的音韵美,而且还把闭口音“姑”字落在高潮3音上,我觉得并不足取。李维颐的改译文避免了上述的弊病,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但这种做法牵涉到著作权益问题:如果原译者(高山和宏扬)同意这种修改,自然皆大欢喜;反之,这种未经同意的修改(因为这不是修辞上的小订正,而是根本性的改动)就有“侵权”之虑。 由此引出第3种解决方案:《歌曲》杂志的副总编张宁同志干脆重译了《三套车》,刊登在《歌曲》1998年第3期上。下面是他译配的完整的6段歌词: 1、 看三套车飞奔向前方,在寒冬伏尔加河岸上,赶车人低垂着他的头,忧愁地轻声歌唱。 2、 乘车人问那年轻的车夫:“为什么独自忧伤?为什么深深叹息,歌声中充满凄凉。” 3、 “好心人,我爱情受折磨,我爱她快一年时光,可恨那工头阻拦我们,痛苦只能往心中藏。” 4、 眼看着圣诞节将来到,心上人不再属于我,凶恶的财主要把她夺去,她今生不再有欢乐。” 5、 赶车人默默收起鞭子,插在了他的腰带上,“停下吧,受苦受累的马儿哟”, 车夫吐露着哀伤。 6、 马儿哟,我们就要分手,从今以后天各一方,我再也不能赶着马车奔驰在伏尔加河上。 写到这里,想提一提一个有趣而又无奈的现象:尽管都在纷纷议论“老马” 错译这一话题,然而轮到演唱时,要送走“老马”迎来“姑娘”却又欲唱又止,不愿丢开已唱惯了几十年的旧词。唉,撼山易,撼积习难啊! |
|
|
![]() |
![]() |
实用资讯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8: | 篮骑山丹丹反串【智斗】 祝山民们新年 | |
2008: | 尼罗河上的惨案 配音片段 by 春妮儿 | |
2007: | 周末嚎歌--执著 | |
2007: | 《归去来》by 北京冬天&仙灵小猫 | |
2006: | 【走进2007】《夜来香》by Happy_Singe | |
2006: | 北岭老松学唱:腾格尔的《蒙古人》 | |
2005: | 吴教授到高山来和我们一起过节兼声乐讲 | |
2005: | 檀香扇:『电影主题曲』--豪情三剑客(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