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華人家長多數在教育孩子學業上頗花精力和時間。但交流極社會能力的培養往往少有信息。
下面舉個交流能力對工作影響的例子。大女七年級小提琴老師是韓裔二代。整年中活動中給家長的印象是活力,有組織及號召力,及與家長交流方面比較順暢。學生在她教的一年中也多數高興下一年繼續學小提琴。後因她自己想要更多挑戰而去了另一學校。走之前大部分家長表示會miss 她。去年冬天我有幾個認識的家長明友告訴我那老師很好。而去年一年換來一個華裔年青老師。這一年情況卻完全不同了。每次活動,演出她都不知道怎麼與家長交流及組織義工及主持匯報演出。家長失望學生也因為她上課不生動,沒有positive的鼓勵繪他們紛紛決定高中不選修小提琴為副科了。三四十學生的樂隊只剩幾個有繼續選修的打算。前兩天二女到初中報到。得知她已離開學校。這個例子中兩位老師都是年輕人,都是亞裔,學校家長百分之九十白人口狀況。但由於前一個性格開朗,善於與家長,學生,教工交流,所以大家肯定她的工作而後一位老師教學認真但不善於周圍人群交流,也起不到鼓勵,inspiration 音樂對學生影響的作用。內向的性格使她無法適應教課工作。雖然最後一周我兩次向學校表示她工作態度認真是個不錯個體但學校對她造成使選課學生銳減的事實也不會對她有利。工作,學習及生活中與他人順暢交流的能力實在在這個社會中起到關鍵作用。所以學校在這方面培養為重點是必要的。家長們需要多給孩子機會自己去解決問題及矛盾。自己去面對難題才能培養這方面能力。
另一方面讓孩子儘量接觸更多不同的人,參與不同群體的活動也可以使他們的交流能力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