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衣
生不逢時
筆者從小就喜歡讀傳記,不但可以了解過去時代的某個特定人物,欣賞之餘,還可以學到不少知識,一舉兩得。
一個好的傳記作者,首先應該有深厚的歷史根底,至少對於他所寫的那個年代和人物瞭如指掌。寫起文章來才會得心應手,順手粘來,天衣無縫。其次文學水平要高,知道怎麼吸引讀者,兩者缺一不可。
本人最佩服的是台灣的高陽,高是老前輩,他寫的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清末四公子讓我們回到那個不太遙遠的年代,如同昨日。明末四公子則吧明朝末期改朝換代那段歷史擺在眾人面前,可圈可點。最值得稱讚的是李鴻章傳記,與眾不同,全書很少提到李鴻章這個人,反而通過一個完整的故事將那個時代的脈搏挑動清晰地展現在眾人面前,氣勢磅礴。本來李鴻章這個百年前的歷史人物,大家都沒有見過,要將李寫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瞎編故事,肯定貽笑大方。變成國內粗製濫造的連續劇翻版。
本人從來不敢碰百年前的題材,自知功力不夠。寫人物,一定要涉及歷史,通常真正的歷史,從來就是後人從野史中發掘,去偽存真。好比明史是清朝人所著,清史則由民國人來寫,民國史由中共來撰,當代人寫的所謂官史,肯定存在許多歌功頌德的不實之詞,難以公平,通常要批判性的採用。
可惜現在的年輕人,讀了一點官史,自以為了不起。鬧出許多笑話而自己不知。國內毛傳出了不少版本,可惜都是取材於文化水平不高的女文工團員或者近乎文盲的警衛戰士。儘管可以賺到一些小市民的眼淚,無奈可讀性不高,沒有什麼價值。
還有一種是自傳,前不久聽說李鵬要出一部,儘管李的水平跟他的毛筆字一樣,不會好到哪裡去,不過作為一手材料,還是有些可取之處。將來我們的後代來寫六四事件,絕對是要參照的原始資料。如果同時參考不同人士的說法,六四真相一定重見天日。現在他們都忙着徶清自己與六四的關係,畢竟那是一段不光彩的歷史。
如果江澤民寫自傳,本人也會買一本來讀讀,好歹他過去也是一國之君嘛。可是不知現在是為什麼,到處崇洋媚外,找了一個完全不搭架的老毛子來替他出傳,那人不是文人出身還不說,僅僅見過江三次。那我就省了這個錢了,可以肯定的是慘不忍睹。不信的話可以翻譯一下唐宋詩詞成英文來讀讀,如同吃過三次中國菜的外國人來炒中國菜,還有原汁原味沒有?一定讓人掃興,不如不讀,免得上當。只是不知最初那個抬老江轎子的人究竟是誰?
昨天葉永烈出來揭發真相,看來會影響更多的銷路。不過官方訂購再多,也比不過紅寶書。兩三年一過,成了皇帝的舊衣,最好的結局,也只能是擺在潘家園和紅寶書一樣的命運,作古董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