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我為什麼不回國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3月04日18:26:41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北美經濟持續不景氣,相當一批技術移民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相當一批留學生畢業後面即臨失業;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這架全球經濟的新型發動機正在全速運轉,中國成為一個新的淘金礦。作為您,一個來自中國的移民或者留學生,是留在這裡重新開闢自己事業、人生的新天地?還是“海歸”中國,續塑昨日輝煌?請看讀者關於“回”還是“留”話題的討論:

安臨:經常看到很多中國人討論是否回國發展的問題,我一向很不屑。你覺得回國好就回,他覺得留下好就留。每個人情況和想法都不一樣,有什麼好討論的?人家回不回你管得着麼?

但是,有些話我不得不說,實在是看不順眼某些口口聲聲以各種冠冕堂皇理由要留下的人(正經有事留下的當然除外)。這些人以什麼理由來反對回國呢?

1、其實這些人內心也是有根深蒂固的中國情節的,但是都已經出來了,很多人在國內也是沒關係的,放棄了事業出國,年齡一把,家庭也有了;基本就沒有回頭路了。所以即使在國外混得差強人意那也就只能這樣了。於是看到別人說要回國,一想別人還有些成功的可能,心理就不平衡了。於是從各種方面來諷刺挖苦對方來獲得一點自尊。什麼國外空氣好呀,尊重人權呀,民主呀,沒腐敗呀等等,然後把中國狂貶一通。請問你出國是為了吸收空氣的麼?你連飯都吃不飽吸什麼,空氣嗎?你在國外住這麼多年享受過什麼民主了?平時休閒活動也是混中國人堆里,權利你是多了,可是沒啥用處。沒腐敗?你整天就混那幾個地方,國外社會都不了解,當然見不到腐敗了。就跟在國內上小學似的,就是上學,放學,做作業,睡覺,當然見不到什麼腐敗了。當然,這些事實這些人都清楚,但是他們就是要故意誇大國內的情況,不然心理上怎麼過的去?

2、很多人在國外其實根本不能完全融入當地的。畢竟在中國生活了十幾二十年的了。平時上網什麼的也不過是看看中文新聞網站,關心國內事情為主。看多了國內偷拐搶騙的報道就認為國內一團糟。而平時少了解居住國的事情,就以為外國如何如何平靜了。其實換回來,你在國內時候碰到過這麼多的糟糕事麼?當然沒有。只不過你在國外了,沒辦法切身體會了,看了幾個新聞就以為國內到處如此了。國外偷拐搶騙不多麼?多得去了,你整天蒙在單位,家裡,中國人堆里當然不知道了。這和很多西方民眾對中國的誤解如出一轍。可是這些人平時在碰到西方人誤解中國的時候費勁去解釋,回頭同樣的毛病自己也犯了。

3、回國是否正確的問題,就算你覺得不正確,那人家當事人自己覺得正確,你管得着麼?如果你老爸老媽有鈔票,那不是問題,你思念中國,那就回去住。思想西化就留下來。鈔票擺平一切事情。如果你家沒那麼多錢,但是有關係,那當然也要回去,有了關係就有機會。有些人又要開始羅嗦了,中國處處靠關係,多落後呀。怎麼?西方國家不要關係麼?當然要,而且要的程度不比中國差。你為什麼混不到上層?因為你沒關係。你的文化背景,交際範圍和語言能力限制了你去發展你的社會關係。

4、某些人思維還停留在多少年前,還以為留學海外是個多了不起的事情呢,或者根本就是知道國內已經不把留學生當回事情了,只是自己不承認罷了。談起海龜就談國內待遇要多少之類的。沒事回國多玩玩,接觸一下社會,你現在以留學生身份去吹噓小心被人嘲笑翻白眼,現在幾個海龜留洋變得洋氣的?大家看看周圍的中國學生,個個不是灰頭土臉的,這種打扮回國就是民工,小店服務員都給你白臉。出國留學到底是怎麼回事,大家心裡自己清楚。不要自己騙自己了。

5、最反感的就是看某些回國遊記,一看就是土包子進城。在國外沒玩啥,整天忙生活了,回國不過是走馬觀花,就開始洋洋灑灑寫遊記了,還用那種高高在上,領導視察似的語言來寫,讓人作嘔。當然,為了讓自己自尊心滿足,為了讓自己覺得當年出國決定是正確,自然和西方人一樣要戴個有色眼鏡來看自己的祖國的。經濟繁榮那肯定是表面現象,總有一天要崩潰什麼的,調子和西方反華人士如出一轍。談起國內就是什麼賣淫嫖娼,勾心鬥角,國民貧困,貪官污吏,環境污染等等,總之沒好話的。國外沒賣淫嫖娼?你自己沒錢沒膽去玩吧,多得去了。國外沒貧困的人?那平時路邊睡的,討煙抽的人難道是白領不成?沒勾心鬥角?外國人不比中國人差,也是個個有自己小算盤,你接觸不多或者不了解他們或者主觀要把他們往高等的地位去看罷了。貪官污吏自然是你這種級別的百姓接觸不到的了。

6、你討論回國問題也就算了,還特愛順帶把自己給吹吹,顯示在加拿大混得好,不需要回國。常見的有這幾類:(1)動輒是和加拿大同事聊這個聊那個的,以顯示自己平時只和白人來往,英文如何牛逼。就那中國口音的破英文?我看還是算了吧,中國人的英文可以繼日本、韓國人的英文之後排第三爛了。你去向白人獻媚,人家不過是和你客氣搭理你一下罷了,就把你興奮成這樣,就這德行也能混好?(2)沒事酒吧泡洋妞,找白女友等等。就你那五短身材,毫無幽默感的英文,委瑣外形沒人看得上你吧。亞洲人不招洋妞喜歡大家都知道,所以搞個洋妞也是特有面子的事?(3)個個都是高薪階層,沒事就來個二三十萬的年薪。合着個個是事業發達的主兒,那你還來這裡討論回國幹什麼?(4)……太多了,不一一列舉了。當然也有少數同胞確實混得不錯的,自然不在我說的人之列。

7、無法適應回國的生活。總有人愛列舉什麼國內人際關係繁多呀,社會生活複雜呀,到處靠關係呀等等之類,以此為藉口說國內不好拉,自己習慣了在加拿大安“按規矩辦事”,無法適應國內的生活。這種話少來,你在中國這種“亂七八糟”的環境裡住了十幾二十年的都沒事,來加拿大這個完全陌生的國際不過幾年就已經“習慣了按規矩辦事”了,怎麼現在要你回你以前居住的地方去了,你又不習慣,又不適應了?嬌氣得跟娘們似的,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每個國家有自己風俗習慣,你喝了兩年洋墨水就當自己的習慣如何高等了?中國人有自己的生活風格,沒什麼對與不對的。社會就是這樣,你只能去適應。你剛到西方的時候怎麼不見你抱怨這個抱怨那個的,自己還不是乖乖的去改?要你回祖國了,你怎麼就事情多了起來了?

老許:來加幾年後仍在猶豫的朋友大有人在。一種飄蕩、居無定所的感覺始終縈繞在他們心中。甚至平時講話時,常稱世代久居這裡的人為“外國人”,這是一種太過封閉的過客心態,實際上是把自己隔絕於本地居民之外,認為這裡還是“外國”。

你在國內時的榮華,我也曾擁有;你在這裡的落魄,我也曾感受。但你不能用在國內時的最佳狀態來與在這裡的最差狀態相比,那不公平!在國內,我們也有敗走麥城的時候;在這裡,我們也將會有輝煌的日子。

另外,沒有我們這一代目前的吃苦勞累,哪會有我們下一代在這裡像我們以前在國內一樣的風光?沒有付出怎能獲得?還有什麼比下一代更重要的呢?你我的父母若為了當年他們省事省心,少生個孩子,哪裡有今天的你我煩惱於塵世之間?生生不息,代代相傳,是人類得以繁衍生存的自然規律,如果違反了這個規律,你我在老朽之時會有無限的悔恨。所以,看在下一代的份上,看在自然法則的份上,我們要堅持下去,奮鬥下去,直到我們的下一代成長壯大起來為止。

葉欣欣:首先本人聲明,非常愛國!也非常希望自己的祖國強大!自己的民族興旺!但事實,是任何人也無法迴避的!中國,目前從幾乎各個方面比加拿大要差很多!也許今後再過100年,中國從此達到發達國家的行列!所以我還是堅持:一定要留在加拿大!人生只有一次,短短幾十年。要對得住自己,加拿大相對於國內,好的地方不勝枚舉!一句話,我個人以為,加拿大幾乎適合所有人!世界上最高的薪金在北美!北美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地方!世界上最多的機會在北美!

心源居士:加拿大生活好不好和適不適合個人發展是兩個概念,不能一味肯定和否定任何一方面。人的一生短暫有限,無非都是為了自己能生活得夠好,換句話說,人有其本能的“自私性”,不是嗎?生活不夠好,也就自然不會去太在意其他的事情。我關心和熱愛加拿大,我也關心和熱愛我的祖國,但是,我更關心和熱愛我自己和我的家人,能讓他們生活得更好才是我的目標。我會為他們和自己去選擇,而不是為了哪個國家好與不好去選擇!即便非要選擇,我也不會只選其一!你可以說加拿大法制健全,但某種意義上講,他也會成為你成功的絆腳石, 畢竟第一桶金的含金量實在太高;你可以說加拿大資源豐富,但資源的稀缺也能換來更廣闊的市場;你可以說加拿大最適合人類居住,但一貧如洗的生活永遠不會是太適合人類的生活;你可以說北美機會多多,公平競爭,但能夠捷足先登的時候,你還會原地待命嗎?

如果你的生活水平超過了或至少持平你在祖國的時候,我也贊成你留下來,享受那些更具誘惑的環境;但是,如果正相反,就還是不要自欺欺人了。最好你是先拿個身份,北美掙錢中國花,貧民的薪水白領的生活;開店還可享受着外商的優惠。這就叫現實。不過你是留在了北美還是回了國?也就只有你自己知道了。自打邁出了國門第一步,你也就變成了一根無形的線,永遠的把祖國和另一個國家聯繫到了一起,發展的方向自然在你的祖國,那是你得天獨厚的長處所在。

藺風:現在回去的人都想找高薪的工作,哪裡有那麼容易?最重要的是,我們是愛國,可是國內的政黨很紊亂,本來我不覺得,可是自己的親人最近發生的事情,讓我不得不覺得難過。我的舅舅在政府里做事,什麼事情也沒有,就被別人編了個罪名,說是賄賂,給拉了下來,差點坐牢!為什麼,就因為他是財務副主任,就因為那是個肥差!我本來不想說,可是我實在忍不住了!本來我的媽媽怎麼也不肯辦理移民,現在都急着要辦,本來我以為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在我的周圍,結果呢,大過年的,就成了這樣,你們倒是評評理,出國好還是留在國內好?!

謝曉峰:移民只是一個身份得轉變,方便你以後發展,移民了並不代表你不愛國!誰能說你移民了你就不愛國?!你就不是中國人?那我第一個扇他!不管承認不承認,我始終都是中國人,我骨子裡流的是中國的血!我將來還會選擇回國工作,還會給祖國繳稅,那麼我賺的多了,繳的多了,還有誰說你不愛國?身份能說明什麼?那只是一個方便你出入境的工具而已!愛國是要看你將來對祖國做的貢獻,不是看你什麼狗屁身份!就算你再愛國,在中國是個社會的蛀蟲,那也還是不愛國!

依娃:時間過得可真快,轉眼作為訪問學者來加拿大已半年有餘,再有5個月的功夫就要踏上歸途了。隨着歸期的臨近,我深深地陷入了“去” 與“留”的矛盾交織之中不可自拔,弄得無法進一步安心學習和從事科研。

事情是我周圍的幾位與我情況相仿的朋友留下來的決定引發的,原本我連想都沒想過。“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 之類的說法搞得我心亂如麻,我開始了一次又一次“去”和“留”之間利益得失的衡量和思考。

加拿大美麗的自然環境是我考慮的一個因素。半年來的加國生活使我深深地喜歡上這片異國土地。她潔淨如洗的藍天,鬱鬱蔥蔥的樹林,綠茵茵的草地,城市的良好執序,居民區的舒適恬靜…令我心醉。哦,我差點忘記加拿大是聯合國多年評出的世界上最適合居住的地方。可我在國內的生存環境呢,整日灰濛濛的天空,街上永遠擁擠喧鬧的人流,我家臨街窗下晝夜滾動的車流和排除的可怕廢氣。甚至我研究室外就是望不到邊的地攤,我有幾次下班回家差點被車撞到… 那種環境令人窒息,我多麼想插翅逃離啊!

加拿大工作單位中簡單良好的人事關係也是我的留戀之處。大多情況下人們全心工作少有互相傾壓。只要你肯賣力氣多出成果,老闆就會重用你,給你加薪晉級。不象在國內單位那樣,你得費心地去搞人事關係。除了本職工作你得考慮如何巴結領導,應付同事,就這也免不了有人背後搞鬼,令人耗費多少額外的心血。

我有一個兒子,現上高中一年級,很快就要上大學了。將來他能否順利地考人理想大學還是問題。儘管國內近年大學招生人數大為提高,可是在那種激烈競爭和後門洞開的大學錄取中,誰能保證孩子進入大學和考取理想的大學和專業?在加拿大,聽說只要中學畢業時有關主課的成績達到一定水準,上大學不成問題,如果你成績再出色一點,上好大學和理想專業也不用犯愁。我們中國人為人父母最重兒女前程,寧可犧牲自己也要創造條件讓兒女出息。現在兒子的前途在一定意義上就捏在自己手裡,我只要留下來,他的前途不就十拿九穩了嗎?

說到物質生活,國內近年來也不錯。我們家裡除了汽車外什麼大件都有,甚至比有些加拿大人還闊氣。可是涉及日常吃喝花費,加拿大就便宜多了。我大致算了一下,每月我收入的10%拿出來吃飯,已是好得不能再好了。然而在國內我們一家3口,每月50%以上的收入用在吃喝上,還不怎麼樣,更談不上買其他東西。我們的那些大件都是多年積蓄才買下的。我的一位熟人告訴我,在這裡如果你只想活着(指吃喝)不想發財,那麼一個禮拜只需打兩天餐館就夠了。再說這裡超市的水果蔬菜和肉類的質量,人吃起來放心,而國內的有些食品真不敢亂吃,亂吃要出人命的。

儘管上面那麼多的好處促使我留下來,我還是下不了決心。我是從事比較文學的,如果留下來是註定找不着對口工作的。這就意味着我要象成百上千的大陸留學生一樣去改學其它專業,去學自己不想學但為了謀生不得不學的專業,例如計算機。

我的朋友開玩笑地稱這種改行是“逼良為娼”。聽說近來計算機行業很不景氣,即使淪為“娼”也難以找到生意。如果走這條路的話,那麼在國內從事本專業十幾年奠定的基礎全丟了。我目前已是副教授,已有不少著述問世並開始帶研究生。本世紀的研究計劃早就擬定,準備再出兩本書,科研經費有關方面已作了“不成問題”的承諾……如果留下來,事業肯定是談不上,只剩下謀生和物質享受。可沒有事業,缺乏精神的活法會是什麼樣呢?再者,以後的路子還長,離退休年齡還有20多年呢。如果選擇留下來,不光導致自我犧牲,還要拉上一個墊背的。我丈夫是搞漢唐文物研究的。他要過來的話,在這裡又做什麼呢?這無疑把他也給毀了。

我清楚地知道,無論最終選擇“去”還是“留”,其結果都會給我造成終生的懊悔和遺憾。有時我甚至後悔出國訪問,它使我看到了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外面世界。

柳散之:我有個朋友,復旦畢業的30歲的上海技術移民劉先生,原來在上海人民銀行工作,平均月薪8千一個月,他非常後悔移民,移民後一直沒有工作,打工做過近一個月的收銀元工作也做不動,因為要長時間站立,他過去8個月一直在苦讀書,下個月就要結業了,我發現其精神恍然,他說如果不行到時只能回國算了。我真心希望其能找到個如意的工作。

鍾潁川:我可不喜歡現在做的Labor工,估計沒多少人會喜歡。想想有點冤,花了錢,等了那麼久,以為可以看看西方發達國家,有更好的發展機會。現在加拿大給我的感覺是又冷又沒有工作機會。連阿富汗都對技術人才非常渴求的嘛,怎麼加拿大生活就這麼艱難呢?越看越不象西方七國集團的成員。哎,走一步是一步了,不過,保留了身份,也可以回國發展的。

陸軒:我來加拿大已經有14年,做計算機數據分析員。由於自己從事的是技術行業,覺得目前還是在加拿大比較有發展前途。很多人都和我想法差不多,特別是那一些搞技術的人。在加拿大時間呆長了,就想回國尋找機會。但另一方面,同樣是因為離開中國的時間久了,對國內的情況很不了解。最耽心的是不知如何按照國內的方式與人打交道,和對國內政策體制的陌生。因此我暫時覺得回國開公司不是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可能比較理想的工作是能在駐中國的加拿大公司裡面做管理。

賈仁:很多人認為加拿大的生活的品質比中國高。我不這麼看。當然,從一些純硬件的方面來看,加拿大是比中國好。比如說污染少,基礎設施齊全,法制完備等等。但是,另一個方面,加拿大的消費也高。在加拿大如果你年薪5萬加元,你就請不起保姆。而在中國你如果年薪只有2萬5加元,每個月花個500-800人民幣就可以請一個很好的保姆了。就算不要保姆,一個星期20元請一個鐘點工打掃房間,也很便宜。我女朋友就是這樣。我的好幾個國內的朋友都是這樣。所以他們有大量的時間去看電影,聽音樂會,旅遊,讀書,上茶館,搞聚會等等。對比之下,我很要好的一個朋友,做計算機的Consultant,兩口子的收入有12萬加元,但是兩個人通常要8點鐘才到家,吃完飯10點鐘,看看電視就睡覺了。我的朋友經常還要在周末加班,如果不加班也沒有閒着,因為剛買的房子有一大堆事要弄,比如除草,粉刷車庫,修水管。生活得遠不如我那些在國內的同學瀟灑,雖然他們看起來很成功。國內有哪個一年賺幾十萬人民幣的人會自己去修水管?

張妙娥:如果是十年前,人們一定會覺得中國根本不能和加拿大相提並論,對那些出國的人內心不知會多羨慕。現在對留加還是回流有這麼的分析和爭論,本身就說明了很多問題。

有人曾經經過各種分析比較,得出中國要比加拿大好的結論,立即遭到別人的嘲笑和反駁。的確中國這幾年雖然發展得很快,但也出現了很多社會問題,農民和城市下崗工人生活在社會的底層,貧富差距加大,政治制度不民主,沒有信仰自由,自然環境遭到破壞。我在國內的時候,經常和朋友談論這些問題,發表對政府的不滿,每當談到最後,就會對中國的未來感到憂心忡忡。但是當我千里迢迢,遠赴重洋來到加拿大,當我也同樣體會了作為一個社會底層人員那種艱辛的時候,我不得不重新去思考過去的生活。

有人說加拿大的工人比中國的工人過得好,加拿大的老師比中國的老師富,加拿大整個國家平均生活比中國高得多。所以加拿大比中國好。這是事實,沒有什麼反駁的。如果中國的農民和下崗工人來了,一定會很滿足。但加拿大要他們嗎?加拿大政府不是傻子,按照新移民法,只有具有研究生學歷和四年專業工作經驗的人才會有可能,有資格移民加拿大。在中國上了19年學,剛剛積累一點經驗,成為業務上的骨幹,剛剛結了婚或生了小孩兒,所有打基礎的工作都在中國完成;三十歲正當年輕力壯,家庭和睦穩定,事業剛剛起步的時候,就等着盼着到加拿大來做labour?加拿大擁有世界上學歷最高的洗碗工、搬運工、出租汽車司機,還有各種各樣的 general labour。我們比較加拿大生活好還是中國生活好,就是要比較那些有資格有能力移民的人,比較他們在加拿大和在中國的生活。中國的下崗工人和民工根本去不了加拿大,根本不存在的事,還需要比較嗎?

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認為加拿大好的,很多都是來了十幾年的老移民,而認為不如中國的大多是5年以內的移民,回流的也是三、五年內的移民。這固然有老移民生活已經相對穩定,大都買房安居。但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對中國的記憶仍然固定在十幾年前的樣子,而且他們在國內也沒有什麼牽掛的東西了,加之年齡也大了,對中國的感覺已經變得很模糊,整個生活只剩下了加拿大。對新移民來講,就很不一樣了,他們在出來之前在國內都有不錯的工作,社會地位和物質生活,而且大都還有屬於自己的住房。

過去出國的人,你如果問他們生活得怎麼樣,他們就會說,這裡生活倒是不錯,就是感到孤獨、寂寞,不能融入西方的文化生活。我們就會安慰說,慢慢就好了。如果那時人們出國還確實是有利可圖,很物質的化。現在的移民可脫俗多了,直接就是為了更好的精神生活來的。首先說語言,就算是英語再好,有漢語好嗎?就算是能用英語應付工作和日常生活,能用英語自如的,天南海北的聊天嗎?能夠象引用漢語中的成語、古文、俚語那樣自如的引用英語中的有關詞彙嗎?能象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歷史、地理那樣了解加拿大嗎。能想了解中國的歌星、影星、名人的隱私那樣議論西方的名人嗎。除了已經快變成中國流行歌曲的“昨日重現”,“人鬼情未了”以外,能張口就唱西方的流行歌曲嗎?語言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一種生活樂趣,如果你的英語達不到以上程度,你和別人說話時就會局限在一個很小的範圍,是不可能很深入地與人交談的。

其次說一下人口,中國是人多擁擠,但是不是人少了就一定好。前幾天給國內的哥哥打電話,他說他要去踢球,他說雖然各個學校和城市的體育場都已經對外開放,但人多的像螞蟻一樣。我說我家旁邊就有三個運動場,他一聽立馬眼睛一亮(雖然遠隔重洋看不見,我能想象得出)問,是草坪的嗎,人多不多。我說草坪不錯,但一個人也沒有。我在這見到的體育場比踢球的人多,更準確地說,我從沒看見過踢球的人,你來了也不會找到球友。他一聽有些失望,又有些可惜說,那還不如人多場地差好呢。

還有人說回中國受不了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在加拿大生活簡單。中國人喜歡勾心鬥角,好像還很有歷史淵源,很多文學作品都有描寫,這倒也是個事實。我覺得勾心鬥角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吃飽了撐得。一個人如果連生存都成問題,每天都為基本的生活忙碌也就沒有精力想太多了。一個人如果只是在公司做一個最底層的技術員,銷售員什麼的,如果你感覺你離總經理的位子遙不可及,你也就不會整天琢磨着去爭那個位子了。你以前在大學裡當老師沒有評上副教授,你不平衡,一氣之下移民了,現在好了,你在這裡給人家洗車,心態好得不得了。我以前在銀行里做電腦維護,總嫌領導不重視技術人員,一副懷才不遇的樣子,現在好了,終於遇到了伯樂經過面試找到了一個賣爆米花的工作。你以前在機關里整天喝茶,看報發牢騷,還為沒升上副處賭氣裝病不上班,現在好了,你每天坐在工廠的機器旁,也象個機器一樣的8小時一分種不能少的運轉着。當然這都是混得不怎麼樣的移民,儘管數量和比例大得驚人。

有時我在想,如果拿出我們在加拿大韌性,忍耐力的十分之一,如果拿出我們在這裡良好心態的十分之一,如果你在中國不是因為想着升官發財,就安心在一個單位安安心心的工作,那麼那些事又算得了什麼呢?在加拿大根本就沒有任何升官發財的機會,連想都不用想所以才會心態好。因為每天只為生存奔忙,沒工作的找工作,有工作的怕失業所以生活簡單。即使就算那些混得比較好的,和他們在中國的工作地位相比,也要至少差上三個數量級。

我認識的一位朋友,被認為是新移民中混得比較好的。現在在一家正規的車行做銷售代表,就是那種最基本的銷售人員。但畢竟是一份正式的工作,已經很讓人羨慕了。而他以前在國內是一家大公司的總經理。我還認識以前新華社的記者,現在做汽車銷售的。在這邊所謂的成功就是,經過數個月學習怎樣寫簡歷,發送幾百封簡歷,再經過若乾麵試,最後找到了一份在國內根本不願屈尊去干的工作。

加拿大是不是真的就比我們的祖國高高在上這麼多,可以把我們這些技術移民看得如此的不值錢。有的朋友說,不管幹什麼,只要自己高興就行了,根本不用管別人怎麼說。如果持這種觀點的話,那麼就無需區分什麼加拿大和中國了,因為按照這種觀點,生活的好壞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理因素,和客觀條件無關了。那麼不管在那裡生活只要調整自己的心理就可以了。在這邊有很多朋友信了教,從那裡尋找一種安慰。認為一切都是神安排的,也就漸漸的麻木了。當然,我還認識一對基督徒夫婦,他們移民十幾年了,雖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他們很滿足,對神非常的虔誠。在他們心目中加拿大是最好的地方,不要說中國,連美國也不如加拿大(想找幾個美國不如加拿大的地方還不容易嗎,在這裡就不討論美國了),如果真能達到他們那種境界水平的話,那也就修煉到家了。那也就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加拿大人,而不再是一個手持加拿大護照的中國人。

在中國有很多的不平等,當官的有錢的剝削沒權沒錢的老百姓。但是在中國我們這些人可能有很多人還沒有機會去體會那種處在底層生活的艱辛。我來加拿大以後曾經在一家老年人服務中心做過一段時間的義工。那個老年人中心正式的員工只有四個,義工和實習的學生卻有二十多個。員工中其中一個是領導,不干具體工作,只做管理工作。其他員工工作分明,每人負責什麼都很清楚。不要以為義工就是瞎幫忙,就象正式的工作一樣,不能遲到早退,幹完了還要在記錄冊上寫上你今天干的小時數。一去今天的任務就寫在工作單上了。一般員工干的活比較高級,安排一天的活動,和老人們就一個話題進行討論什麼的。而像收拾廚房,打掃房間,接送老人們,這些基本都是義工和實習學生干。老人玩一些遊戲的時候,有時分成幾個組,不管是員工還是義工負責不同的組。比如,老人玩球,我就在旁邊負責撿球。

義工大多是找不到工作的新移民,也有幾個本地人,他們是心甘情願來幹活的。學生是那種培訓學校學護理的,一般是培訓四個月,然後再干滿多長時間的實習,就可以拿到證書。她就可以干幫人照看老人的工作了。這裡幹什麼工作都要有證書。我有時想,如果把所有的義工和實習學生都去掉,員工的工作量一定會增加很多。不過不用擔心,因為新移民源源不斷,舊的走了,還會來新的。

加拿大不管幹什麼工作,都要求要有加拿大經驗,也就是說招進來接着就能幹活。而且很多工作一定要有相應的資格證書。這樣就和中國的就業形勢有很大的不同。應該承認這種方式比較正規,不象中國那麼混亂,但對我們新移民來說就很不利。因為,你一旦不能找到很專業的工作,加之語言又不是很好的話,那你的擇業範圍就只能是labour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在中國是在一家銀行電腦處作開發和維護。如果我們銀行需要裁人把我裁掉了。那麼我怎麼樣去找工作呢?我可以去別的銀行和作金融軟件的公司應聘。如果我技術上不行做不了開發,我可以做維護,做測試,還找不到,那就做售後服務,售前服務,也找不到,那就跳出技術,做銷售吧,畢竟咱不是啞巴,又能說會道,也熟悉金融市場,畢竟從技術轉市場的也不少見。還是找不到,那就跳出金融和電腦吧,程序員改打字員行吧,那做辦公室的勤雜工,收收傳真,複印複印文件,坐在前台接接電話,接待一下來的客人,不要求什麼大公司,有三個人的小公司就行,什麼,還找不到,那就作汽車銷售,樓盤銷售,只要求中專學歷,咱是研究生,就算以後干不好,還不先讓俺試試嗎。什麼不要,那就去飯店端盤子,菜市場賣菜,批發市場租個攤位,回家蒸鍋包子上馬路上去賣,如果還不行。最後只能去做民工了。但在加拿大就不需要這麼複雜了,你可以從一個程序員直接就降到民工,而省掉中間的若干環節。因為你沒有那些工作的經驗,因為你的語言不夠流利,因為你沒有證書。所以要想在加拿大找到工作出類拔萃的專業技術和流利的語言二者必有其一,否則在開始的兩到三年中只能做民工。

不知不覺就寫了這麼多,其實我原本還有很多話想說,比如這邊的環境是不是真的那麼乾淨,孩子的教育以及代溝問題,這邊的騙子比中國的還賴皮,看電視劇三五分鐘插一次廣告等等。當想了想覺得都沒有必要了。

當我回想起我在中國的生活時,我忽然發現不是社會對我不公,是我欠了祖國太多。想想從小到大一直上學,好不容易參加工作,我剛去銀行工作時,沒有一點金融知識,行里讓我到業務部門學習(這可是按正式職工發工資的),半年後,我到電腦處工作,其實對銀行用的系統和程序以前一點都沒有接觸,在前半年的時間裡也基本是學習,只能幹點簡單的活。直到參加工作一年以後,才基本上能獨立的完成一些工作。就在我越來越成熟,成為業務骨幹的時候,我選擇了移民加拿大。我以前在單位的時候經常上8個小時班,連4個小時也幹不了,其他的時間就是看報紙,上網,偷着學英語。我在加拿大作義工,照顧那些老年人,尊老愛幼不管在哪兒都是好的道德規範,我在這裡照顧那些素不相識的外國老頭老太太,幫他們穿衣服,攙扶他們走路,陪她們做遊戲的時候,我忽然想到了我的奶奶,奶奶已經80多了,我從小長到這麼大,好像從來沒有照顧過她,只知道偶爾去看看她,還是奶奶給我做飯。我的父母也已經60多了,我不能給它們絲毫的照顧,相反我還把自己的女兒放在他們那兒,讓他們替我操心受累照顧孩子。我忽然發現我在自己的祖國只是在索取,沒有做任何的回報和奉獻,就跑到遠隔萬里的一個叫加拿大的地下室里,消費着在中國帶來的錢,為加拿大政府交着高昂的稅。

我知道祖國這個詞在很多移民的腦海中早已經變得淡忘、陌生。只剩下怎麼樣實現自我了。甚至他們早已把加拿大當成了他們的祖國,而忘記了遠在大洋彼岸還有一個生他養他的中國。縱然中國有千萬個不好,我們也不應該將他從自己的記憶中抹去啊?當我寫到這裡的時候,我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我知道有一些讀者也可能會諷刺我,笑話我。但這的確是我的真實感受啊,這也算是我來加拿大的一個收穫吧,以前不知道珍惜的,現在懂得了。

(無憂雅思社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下半身顛覆上半身
2002: 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