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明清的啟迪
送交者: 攜風逍逍 2016年12月28日18:50:02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成功背後(1)
  每個王朝的開國皇帝都是牛人,什麼秦皇漢高,唐宗宋祖。五百年才出一個,比熊貓還珍貴,快跟上功夫熊貓了。不過,這些牛人確實有功夫,每個人的成功背後,都有一大批梟雄。只有把這些梟雄統統幹掉,才能成為笑到最後的那一個人。
  正像現今熱播的後宮劇,笑到最後的,不一定是最漂亮的,卻一定是最能玩心眼的。打天下也一樣,坐天下的不一定是殺敵最多的,一定是最會把握時機的。
  比如,朱元璋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朱元璋連群雄之一都算不上。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劉福通潁州造反。開張不久,就立了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為皇帝。國號宋,年號龍鳳。韓林兒也被稱為小明王
  布販子徐壽輝在湖北蘄水造反,做了皇帝,國號天完,年號治平。
  至正十四年(1354年),私鹽販子張士誠,打下泰州、高迪,自稱誠王,國號大周,改年號天佑
  一個個土老帽起事後第一件事就是過把皇帝癮。
  朱元璋出道比較早,在至正十二年(1352年)。但他此時投奔的是濠州郭子興,先做的是郭子興的親兵。郭子興是小明王名下的元帥。也就是說,朱元璋此時還只是一個小嘍囉。
  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占了大便宜。那些急着過皇帝癮的造反強人們,元朝皇帝就太不過癮了。要說皇帝也是死心眼,誰冒頭當皇帝就打誰。敢跟皇帝爭獨家冠名權,玩不死你。
  如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朝丞相脫脫調集百萬大軍,在高迪把張士誠打了個屁滾尿流,還把六合給圍了。
  六和是滁州的東大門,朱元璋此時就在滁州。為了保住大門,朱元璋決定親自出馬。挖坑打埋伏,打了一個打勝仗,還得了蒙古人不少馬。
  但朱元璋此時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派了中間人,把馬全部奉還,還搭了點禮物——牛肉老酒。並且做出保證,良民大大的,不敢造反。甚至願意為元軍提供糧草,請求只有一個,趕快去打高迪張士誠,別打我們。
  此時的朱元璋,雖然仍在郭子興手下,但也有自己的翅膀了。文有李善長,武有徐達、馮勝,親戚有侄子朱文正、外甥保兒(後改名叫李文忠,開國公爵),還有沐英等一大幫乾兒子,兵力至少有三四萬。
  但朱元璋還是選擇了縮頭。
  因為朱元璋有心眼。上司郭子興打算在滁州稱王,朱元璋說,不好,山腳旮旯的,一稱王,先打你,不划算。後來謀士朱升給他的九字箴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就被他忠實執行了。
  等郭子興死後,朱元璋就做了左副元帥,成了一方統兵大將。當然,正元帥是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右副元帥是張天佑。可是,郭天敘沒有軍事經驗,張天佑莽夫一個。兩個都中看不中用。朱元璋就不同了,能拉人又能耍心眼。所以朱元璋排名老三,實際老大。
  無論老大老三,都承認劉福通的宋國,用着龍鳳年號。

成功背後(2)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八月,朱元璋兩次攻打集慶(南京),都失敗了。但也有好消息,大帥郭天敘、二帥張天佑都被殺了。朱元璋成了名副其實的老大。
  據說,打仗前,朱元璋就知道軍隊出了叛徒,但還是讓那兩傻哥們去了(他自己當然沒去),去了就被人宰了。
  至正十六年(龍鳳二年,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慶,改名應天,後來成了大明的開國皇都。得到應天后,一下子有軍民五十萬人來降,朱元璋一下子成了大財主。
  但此時的朱元璋仍沒有自立門戶,仍做龍鳳的大元帥,十萬大軍的大元帥。
  這裡先介紹一下江南形勢。朱元璋占據應天,西到滁州、蕪湖,東到句容、溧陽。西邊疆界長,東邊疆界短,像一個梯形。他的應天正在梯形的短邊處。
  梯形周圍都是軍閥:東邊元將定定守鎮江。東南張士誠(後來的主要對手)占領蘇州、常州,轉攻浙西。東北面張明鑑占據揚州。南面元將八思爾不花占據徽州、寧國。西南徐壽輝占據池州。再外圍仍是軍閥。
  總之,朱元璋還是一個小軍閥。四面受敵,別人動一動,他就可能被滅了。
  但是他沒有被滅,因為他還是一個輕量級人物。元朝看不上他,別的大軍閥也沒瞧得起他。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他北面的劉福通和東面的張士誠太能折騰了。像劉福通居然發動了三路大軍,對元朝進行了全面戰爭。有一路竟打到了上都(在內蒙古),燒了元朝皇帝的行宮,又繞到遼東,直逼高麗。還有一路,居然打到了通州,眼看就到大都城下了。
  元軍着了急,調了大軍,左遮右擋,忙着和劉福通掐架。等到快要把劉福通掐死時,自己也被掐得只剩一口氣了。而朱元璋北邊劉福通,東邊張士誠,西邊徐壽輝,三大衛星守着,元朝主力根本沒法打。
  朱元璋抓住這個天賜良機,開始大展拳腳。先取了鎮江,拔了眼中釘。接着,長興、常州、江陰、常熟、池州、徽州、揚州。短短一年,眼皮子底下的據點統統落到了朱元璋手裡。應天周圍再無大憂。
  這時的朱元璋已經鳥槍換炮了。東邊堵住了張士誠,西邊接壤徐壽輝,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和平相處(仍舊不敢主動招惹)。北邊是劉福通、小明王,還是名義上的上司,更無危險。
  朱元璋決定先打東南,浙江東部的元軍。雖然是元朝的正規部隊,卻有一個特點:孤立無援。死定了。
  朱元璋很快搞定了。形勢大不一樣了。
  至正十九年(龍鳳五年,1359年),小明王封朱元璋為儀同三司,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這時的朱元璋已經把浙東的駐軍全擺平了。
  這時朱元璋的局面就變成東北鄰張士誠,西鄰陳友諒(武力奪了徐壽輝的班,改國號大漢,自稱大義皇帝),東南鄰方國珍,南鄰陳友定。xhggfvhnjolyhg78hgffbbhj

成功背後(3)
方國珍、陳友定是兩個混世魔王,沒什麼大志向。
  陳友諒、張士誠就不一樣了。成為朱元璋晉級皇帝的主要對手。
  陳友諒最強, 張士誠最富。
  先拿哪一個開刀。手下都說張士誠,因為好打,打下來錢多。朱元璋說不行。這兩人一比,張士誠顧慮多,疑心重。陳友諒野心大,欲望高。老張見識短,放他一馬,他也跑不了。要是先把他惹毛了,陳友諒再從背後捅一刀,到時別說錢,就是命也難說。而老陳進取,你不打他他也要打你。不如先揍他一頓,東邊的張士誠也不會背後下刀子。
  不服不行,後來局勢的發展,全印證了朱元璋的猜想。
  至正二十年(龍鳳六年,1360年)陳友諒第一次與朱元璋過招。本來都約好了,老張同時出兵。可是不知怎麼回事,從開打到打到高潮,直到最後打完,老張也沒露面。
  朱元璋可就不客氣了,上來就坑了陳友諒一把。挖坑打埋伏,一下子幾乎把陳友諒的主力全滅了。據說光俘虜的就有兩萬。
  至正二十三年(龍鳳九年,1363年)雙方第二局開始。陳友諒60萬人(號稱),朱元璋20萬人,都擺開了拼命的架勢,開始了中國古代最大規模的一次水上戰役——鄱陽湖大戰。
  陳友諒學曹操,用鐵鏈鎖住戰船。朱元璋就學周瑜,火燒戰船。陳友諒再學曹操,想跑路,但沒有學成。陳友諒剛想伸出頭看看路,一箭飛來,就直接把他送上了天。
  陳友諒大敗,朱元璋大勝。
  第二年,朱元璋就拿下了陳友諒的老巢——武昌。
    第二年,朱元璋就拿下了陳友諒的老巢——武昌。
  江南的山大王們,朱元璋一頭獨大了。
  但朱元璋依然不敢與蒙古人公開叫板。
  不僅不敢,反而猛拍蒙古人的馬屁。因為形勢發生了變化。
  早在朱元璋與陳友諒第一次過招的時候,元朝的名將察罕鐵木耳,太能打,把陝西河南的起義軍全打趴下了,又來打山東。山東一失,不僅小明王的都城安豐保不住,就連朱元璋的老窩應天,也夠嗆。
  朱元璋這幾年大發橫財,全仗着小明王在北方掩護,吸引元軍主力。現在要突然面對大元的正規軍,硬拼還真拼不過,況且西邊還有陳友諒那廝(當時還沒有鄱陽湖大戰)。
  但朱元璋有朱元璋的辦法。
  他兩次派代表去見察罕,送上了重禮。還寫了一封親筆信,猛拍了一通馬屁,就一個要求,通好。
  這時的察罕,正在打山東益都,死打活打就是打不下來。察罕也不願意一個對頭沒解決,就得罪另一個對頭。於是就派戶部尚書張昶,帶着御酒,八寶頂帽送給朱元璋作為回禮。還送給朱元璋一個榮祿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的官。這是元朝的官。時間是至正二十二年(龍鳳八年,1362年)。
  順便說一句,至正二十一年(龍鳳七年,1361年)正月,小明王就封朱元璋為吳國公。這是宋國的官。

成功背後(4)
只是後來,察罕被殺了,察罕的兒子擴郭帖木兒(就是有名的王保保)接班。忙着和別人搶地盤,沒空搭理他。朱元璋這才下定決心,不投降了,只做宋國的吳國公。
  上天也太眷顧朱元璋了。他怕察罕鐵木耳來打,正想投降。察罕就被人刺殺了。擴郭準備南征,又和孛羅鐵木耳搶地盤,打得難分難解。陳友諒第一次約張士誠夾擊朱元璋,張士誠猶豫不決,誤了大事。第二次張士誠打安豐,朱元璋調大軍去救,陳友諒不打應天,而去打南昌,還被射死了。
  其實每個人都錯了一點點。
  正因為他們每個人都錯了一點點,才成就了朱元璋的宏圖大業。
  至正二十四年(龍鳳十年,1364年)正月,朱元璋自立(注意這個)為吳王。還設置了百官,以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常遇春、俞通海為平章政事。同時立朱標為世子,連接班人都找好了。
  兩年後,朱元璋就拿下了張士誠的老家——平江(今天的蘇州)。
  又過了一年,身為吳王的朱元璋想接上司小明王韓林兒來應天享享福,沒想到半路出了交通事故,在瓜洲渡江的時候船沉了。小明王、劉福通全淹死了。
  朱元璋就沒事偷着樂吧。
  現在沒有了龍鳳,朱元璋乾脆就自己定了一個特別的年號——吳。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一個字的年號。公元1367年就成了特別的吳元年。
  第二年的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祭天稱帝,定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就在這年的秋天,朱元璋的北伐大軍,攻克元朝都城大都,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結束。
  一個生機勃勃的新王朝就此開始了它二百七十七年的風雨歷程。
  其實,任何一個帝王的成功之路,不僅在於對手的愚蠢,而且更在於自己的狡猾。只是皇帝開國後,就拼命說對手的愚蠢。對於自己則是一副大無畏的模樣,戰天鬥地,無所不能。
  但是,斬不斷的一個事實是,無論新生政權多麼牛,也必然與老政權有千絲萬縷的瓜葛。
  像努爾哈赤,剛起兵時僅有十三副鎧甲,加上必要的從屬人員,估計(據別人)也不會超過五十人,就算殺了仇人尼堪外蘭,也就有百十人。要想只以這些人,努爾哈赤就像一個團伙頭目。別說斗明朝,爭遼東。就是統一建州女真,估計鬼都不信。
  但努爾哈赤有一個優勢,他的身份是建州左衛首領,明朝封的。受明朝保護啊。並且,努爾哈赤還跟大明遼東總兵李成梁的私人關係極好。在努爾哈赤的民族統一戰爭中,幫助極大。對着努爾哈赤的老對手葉赫、哈達一頓猛打,就是不打努爾哈赤。
  不僅如此,李成梁還在第二次任遼東總兵的時候,為努爾哈赤請了龍虎將軍的封號。龍虎將軍,散階正二品,是明朝給女真首領的最高封號。
  事實表明,努爾哈赤也相當會拍馬屁。給李成梁的禮物自然不用說。努爾哈赤曾數次到北京朝貢,把大明上下哄得是笑逐顏開,暈頭轉向。

成功背後(5)
努爾哈赤卻加緊了擴張步伐。到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時,努爾哈赤已經有了四個牛錄,用黃、紅、藍、白做標誌,形成了八旗中最早的四旗。
  之後,努爾哈赤的統一大業飛速發展,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滅哈達,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滅輝發,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滅烏拉,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滅葉赫。
  此時的明朝感覺到了努爾哈赤是一個威脅,但一時動不了他了。因為努爾哈赤長肥了。這時努爾哈赤手下有八個旗,六萬多人。如果算上投降的蒙古人和漢人,則超過了十萬。
  長肥的努爾哈赤對明朝可就不客氣了。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給明朝湊了“七大恨”,湊完就跟明朝掐架,完全忘了當年的蜜月時光。
  結果不用說了,努爾哈赤走的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老路,明朝皇帝則走的是元朝皇帝的老路。
  都是老路,當然駕輕就熟。
  只是歷史不厚道的一點就是,成功的路人人爭着走,失敗的路卻讓成功的人猛踩。
  比如,近代史,什麼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之所以失敗,統統給加了一個帽子:歷史局限性。
  但反過來看,無論洪秀全,曾國藩,李鴻章還是康有為,孫中山。他們一個個都是趟雷者。病入膏肓的老弱中國,在走向富國強兵的道路上,布滿了地雷。有八國聯軍這樣的洋雷,有大清死不開竅、堅決排外這樣的國產雷,有愚昧麻木、“無健全之人格”的國人這樣的土雷,有戴頂留學帽子,就照搬外國經驗、外黃內白香蕉式的新雷。
  總之,雷太多,誰先上去,誰先挨炸。
  太平天國失敗了,知道農民兄弟挑不了大梁。洋務運動失敗了,知道光學外國技術不趕趟了。維新變法失敗了,知道留個皇帝真是累贅。辛亥革命失敗了,知道手裡沒槍,純屬扯淡。
  雷被掃的差不多了,再上來的人就有福了。
  我常想,要是朱元璋、努爾哈赤、毛澤東這樣的牛人早生五十年,會不會也干出這麼一番偉業呢?
  恐怕肯定不會。因為成就他們的,一個是個人的能力,另一個就是時代的大勢。他們早生了,能力或許早生,但時代大勢卻不會早生。他們會幹成什麼,只有天知道。
  成功的背後,常常有那麼多的不可思議,這也許就是歷史的魅力所在吧。




0%(0)
0%(0)
    明清之滅根子都在土地兼併豪強富可敵國之後讓官僚跪  /無內容 - 香椿樹1 02/16/17 (3247)
  中日若開戰中國必勝的10大原因 - 攜風逍逍 12/28/16 (5485)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黃石公園旅遊經典線路,零距離感受黃石
2014: 留青草堂:幾張慢門拍的海浪
2012: 身邊的美國歷史:憑弔普林斯頓古戰場(
2011: 絕對效率和相對效率 生產力真的是一切
2011: 六歲女孩在美國寫作文惹言論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