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在美國“吃請”
送交者: 吃喝排場 2005年06月03日22:44:01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見報上刊登國人在國外旅遊,其吃喝之排場、浪費之大、席間的喧譁令外人咋舌。我由
此想到多年來在國外“吃請”的情況,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各國民俗、民情。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有一次美國前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駐日大使曼斯菲爾德請我吃
飯。當時,我正在華盛頓做訪問學者。一天,曼斯菲爾德辦公室打來電話,說是參議員要
約一個方便的時間,請我共進午餐,並約定派他的專車來接我。到約會的前一天,我意外
地又接到他秘書的來電,說是為了訂明天參議員的午餐,希望知道我選擇哪種三明治(他
報了幾種名字;無非是火腿、火雞、奶酪、牛肉……),語氣十分慎重而客氣。次日,參
議員的司機如約來接我。那司機滿頭白髮,態度和藹,禮貌周到,令人想起英國的管家。
到達後,秘書已在門口迎接,我是惟一的客人,榮幸地受到了貴賓待遇。不過吃的內容真
的就是一盤事先預訂的三明治和少數幾樣供選擇的軟飲料。事後我知道,生活簡單樸素、
飲食節制,是這位參議員一貫堅持的原則。

  多年來因工作關係與美國人交往較多。一般說來,美國人對請客吃飯比較隨便。約會
交談常常約在午餐時,因為這樣比較節省時間。地點大多在本單位食堂,豐儉不一,大體
適中。

  有一年,我連續訪問英國和法國,在吃飯問題上也留下深刻印象。一次,我去訪問劍
橋大學的一位教授,時間約在下午4時,從倫敦坐火車去劍橋大約1小時,我本來打算談完
後乘火車回家,估計6點半左右可到住處。但是到劍橋後,那位教授說,他要主持一場報告
會,而報告會臨時提前了,因此在會前與我談話時間太短,我如願意,可以參加報告會,
以後再同他討論。報告會與我的研究課題有關,我對這個機會當然有興趣。會後,那位劍
橋教授又說,他按計劃要請那兩位報告人吃飯,但我不在預算內,所以不能請我參加,是
否可以等他們吃完飯他再同我談?如此不近人情,實屬罕見,我當即告別,乘車返倫敦了
。這是在英國遇到的最極端的例子。在倫敦惟一請我吃飯的是一位老中國通,他是倫敦大
學東方和非洲學院的資深教授。他常去一家中國餐館,凡有中國朋友來訪大多請到那裡。
他一進去就用廣東話點菜,菜餚相當地道。

  離開英格蘭,到了蘇格蘭和威爾士,訪問對象也是大學教授,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不
但被請吃飯,而且頗為豐盛。在威爾士,甚至還被邀請在一位教授家過夜。那位教授曾在
美國留學,說是受了美國人的開朗性格的感染,決心要改變英國人的矜持作風。

  從英國到法國,情況更是不一樣,談話幾乎都是在飯桌上進行。法國的食文化是與中
國齊名的,文人之於美食也與中國同。巴黎每一條街都餐館林立,門面大多不大,但裝潢
各有特色。那些教授幾乎每人在附近都有自己經常光顧的餐館,而且每人都是點菜行家,
知道各家餐館的拿手特色。就這樣,我吃了不少不同檔次、不同規模的餐館,菜幾乎沒有
重樣的,都精緻而可口。有時談得投機,意猶未盡,接着再到另一家咖啡館喝咖啡,又是
一番情調。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訪問蘇聯,印象深刻的是盤子和菜餚的量都大得驚人,就飯量一項
,對“老大哥”就得甘拜下風。服務員(當時多為老大媽)還在一旁熱情地勸你多吃。不
過到六十年代就大大縮小了,甚至我國代表團的小伙子有吃不飽之說。不知是由於供應問
題還是兩國關係惡化之故。以後我再沒去過,不知現在盤中是何光景。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隨想(一)
2003: 結 婚 (4)
2002: 一葉知秋(32)
2002: 47樓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