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祖僧璨大師
【師信心銘曰:
至道無難,惟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欲得現前,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良由取捨,所以不如。
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止動歸止,止更彌動;唯滯兩邊,寧知一種。
一種不通,兩處失功;遣有沒有,從空背空。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
歸根得旨,隨照失宗;須臾反照,勝卻前空。
前空轉變,皆由妄見;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二見不住,慎莫追尋;才有是非,紛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無咎無法,不生不心;能由境滅,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兩段,原是一空。
一空同兩,齊含萬象;不見精粗,寧有偏黨。
大道體寬,無易無難;小見狐疑,轉急轉遲。
執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任性合道,逍遙絕惱;繫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勞神,何用疏親;欲取一乘,勿惡六塵。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智者無為,愚人自縛。
法無異法,妄自愛著;將心用心,豈非大錯?
迷生寂亂,悟無好惡;一切二邊,良由斟酌。
夢幻空華,何勞把捉;得失是非,一時放卻。
眼若不寐,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
一如體玄,兀爾忘緣;萬法齊觀,歸復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動無動,動止無止。
兩既不成,一何有爾;究竟窮極,不存軌則。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盡淨,正信調直。
一切不留,無可記憶;虛明自照,不勞心力。
非思量處,識情難測;真如法界,無他無自。
要急相應,唯言不二;不二皆同,無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延促,一念萬年;無在不在,十方目前。
極小同大,忘絕境界;極大同小,不見邊表。
有即是無,無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須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慮不畢。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語道斷,非去來今。】(五燈會元)
一日趙州上堂開示大眾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這二句是三祖僧璨大師的《信心銘》中開頭語。《信心銘》云:“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這就毫無遮掩明白地告訴我們,要證悟至高無上的大道沒有什麼難處,只要我們在日常動用中不去分別挑選,不要愛憎取捨,直心而應,無所住着,大道就在目前了。趙州和尚尋常用這二句開示大眾,指示大家直下見道。由此看來,學道很便當,沒有難處。只要我們勇於犧牲世間的虛名假利,放舍貪戀幻境的舊習,當下脫體現成。因為我們本來是佛,只為迷於色相,戀着塵境,掩蓋了本性的光明與神用而淪為凡夫,所以不須用力尋取,更不要向外追求。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苦不自知,向前趣境,造業受報,枉受六道輪迴生死之苦,寧不冤屈?假如我們在日用中,不去揀擇分別,也不愛憎取捨,一切貪戀執着的心都放下,隨緣穿衣,任運吃飯,心裡空蕩蕩的,淨裸裸的,一法也不立,那你就是一尊活佛。所以說,修道沒有難處。
修道既如是容易,為什麼大家又說難呢?蓋難在不肯放也!大家假如肯放,個個都是現現成成的佛,不用向外求取。一般俗人,自不待論,而廣大學佛參禪的人,又迷於神通妙用而不自知。其實,我們知道冷、知道暖、知道餓、知道飽、知道長、知道短,就是現成的神通妙用,不須另外別求。假如這不是真心的神用,上面說過,你一息不來,還能動用自如嗎?蓋所謂神者,妙用無邊;通者,無有阻礙。我們的靈妙真心無所不能,無可阻隔,故謂之神通。而現在有所局限者,因舊習未盡,如烏雲遮日,光芒不能大放。一俟習染銷除,烏雲散盡,光芒自然大放,神用自然全張。故我們用功的訣竅,就在一切放下,無所住着。因此僧璨大師開頭就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假如我們時時刻刻把這二句話八個字蘊育在胸中,處處提高警惕,不事分別取捨,成道就無難了。反之,如果畏難不前,或別求玄妙,就難上加難了。龐居士講:“難、難、難,十擔麻油樹上攤!”蓋形容不知訣竅、修道之難和不肯死心塌地勇猛精進也。龐婆接云:“易、易、易,百草頭上西來意。”一切事事物物都是真心妙用,現現成成,俯拾即是,容易得很,有什麼難處?(李鐘鼎老居士 《碧岩錄》講座·第二則 趙州至道無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