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圖文)又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太遺憾了 |
送交者: 范學德2 2023年10月04日14:19:02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
又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太遺憾了 范學德 禮拜天第一堂講道的主題是“與自然和好”,直到周六的晚上我還在準備,不斷默想大衛的兩段詩: “耶和華善待萬民,他的慈悲覆庇他一切所造的。”(詩145:9) 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24:1,和合本) 比較喜歡《思高本》的譯文:“大地和其中的萬物,屬於上主,世界和其間的居民,屬於上主。” 看了看講稿,決定把愛默生《自然沉思錄》的幾段話抄錄在稿子上,為什麼不打印,我也不清楚。 “智慧的永恆標誌是從平常中看到神奇。”(第63頁)日常、平常、普普通通的事物,這個非常重要。也許,用“豐盛的生命”或“豐盛的心靈”替換“智慧”會更好些。神奇,首先是令感官震驚,驚訝,驚喜,理智與智慧隨之解說,解釋。 “我們是什麼,我們就只能看到什麼。” (第64頁)有意思,他引用了《詩篇》中的一個名句:“深淵與深淵響應”(詩42:7)他解釋:“我們觀察自然所看到的廢墟與貧瘠並不存在於自然中,而只存在於我們自己的眼睛裡。” (第62頁) 這是不是從另外的角度注釋了羅丹的名言:“世界上(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套用愛默生的解釋:貧瘠與貧瘠響應。心靈的貧瘠只能看到一個貧瘠的世界。 愛默生說:“對自然的愛是趣味。” “自然能夠滿足人的一個更高尚的需求:這需求就是對美的愛。”(第11頁) “如果一個人摯愛自然,那麼,他的內在感官與外在感官就總是息息相通的。縱然他已進入成年,但其童心仍然不泯。他與蒼天和大地的神交成為他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他與自然獨對時,一股激越的欣喜將流變周身,即使他本來正不勝傷悲。” (第5頁) 與大地的神交是基督徒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這是天父世界,因為我們是上帝疼愛的孩子。 一個多小時前,想把愛默生的話打印出來,並整理一篇讀愛默生《自然沉思錄》的筆記。打開書包,卻怎麼也找不到這本書了。我在飛機上還讀過它呢。莫非,遺忘在飛機上了。 又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太遺憾了 老范啊,你是真夠粗心的。 有點惱怒。 別生氣,好歹有些精湛的論點你已經寫下來了。 又翻書包,啊,它躺在最裡面的下面。感謝主。激動。 再抄錄幾段: “不僅僅是太陽或夏天,一年中的每個時刻,每個季節都能令人感到高興。“(第5頁) “自然並不總是穿上節日的盛裝。” (第7頁) “眼睛是最好的藝術家。” (第11頁)“對於一雙凝視的眼睛來說,一年中的每一個時刻都有它獨特的美,而且,在同一個地方,這雙眼睛在每一時刻都能看到一幅從未見過、而且將不福可見的圖畫。” (第14頁) 我以全部的觀察證實這個論點。 “美是上帝給德性設立的標誌。” (第15頁) “從天上某一個最遠的星球,從最粗糙的晶體到生命的規律的每一種化學變化,從表現在樹葉表面小孔里的生長的第一原理,到熱帶叢林和太古時代的煤礦的每一種植物的變化,從海綿到海克力斯的每一種類的動物功能,都在向人暗示或高喊着對與錯的規律,迴響着摩西宣布‘十誡’的聲音。因此,自然永遠都是宗教的聯盟。” (第33頁) “如果一個人不首先使自己有幾分神性,那它就無法觸及這些神性的自然。一個人如果獲得了一個新的靈魂,那他就相應地獲得了新的身體。我們在身體上變得敏捷、輕快,我們意氣風發,生活不再是令人厭倦的,而且我們認為它將永遠不再是令人厭倦的。” (第48頁) 愛默生說:當我們墮落時,“我們對自然陌生的程度與我們同上帝疏離的程度是相等的。我們不懂得鳥語,狐狸和麋鹿看到我們就跑開,熊和老虎要將我們撕成碎片。除少數幾種植物——如玉米和蘋果,土豆和葡萄外,我們對其他植物的習性和用途一無所知。從一片風景中,在對一片風景的每一瞥中,我們難道就不能看到上帝的神聖和偉大,看到上帝的容顏嗎?” (第55頁) “對於它們(如天空和海洋),我們沒有力量來把它們置於離我們較近的地方,以便改造它們,甚或對它們進行分析、研究。我們不能挑選它們,只能愛它們。當我們與其中某一個朋友交往甚密時,我們就達到了一種更高的水準,我們對上帝的智慧的尊敬日益提高,正是上帝派了一個真正的人來到我們中間,他好像是從我們的理想里走出來的。而且他一旦來到人間,就成為了一個思想的對象。他的性格一方面保持着它的所有的感染力,同時又在人的心裡轉化成了一種純粹的、招人喜歡的智慧,——對我們來說,這標誌着他在人間的事業已經結束,轉眼之間他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第37/38頁) 譯者注,真正的人是指耶穌。耶穌不能被改造被分析,不能被當做思想的對象,只能被愛,否則耶穌就不再是耶穌。海德格爾也表示過類似的思想。 打住。
2023.10.2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