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劍橋和牛津一游
送交者: 志摩 2006年07月18日15:23:21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劍橋和牛津可謂英國最著名的學府。多年來它們在排名榜上如影隨形、難分伯仲。它們都是著名的、充滿中世紀情調的大學城,甚至學院的數量、到倫敦的距離都差不多,只是一個在城東北,一個在城西北。那麼從風光來看,哪所校園更美呢?

  今夏我有幸去這兩所大學城一游。雖然只是“蜻蜓點水”,但時至今日它們已成為我在英國最美的記憶。

  在我的印象中,中國人好像是先知劍橋而後知牛津的。這當然與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後人迄今仍在猜測康橋是劍河上的哪座橋。

  這位當年只在劍橋遊學了一年的詩人也許不會想到,多年後他的這首詩成為中國人最初對劍橋的記憶,而且無形中讓這所大學城於書卷氣中透出些許浪漫。以至於我的一位同學,從步入劍橋的那一刻就一直在“詩興大發”,吟詠的反覆就是“輕輕的我走了……”。

  我們到達劍橋時已近中午,信步走來。穿城而過的劍河波光鱗鱗,泛舟的遊人、撐竿的船夫,以及夾岸的哥特式建築,如同美麗的畫卷次第展開。

  劍橋多橋,有劍橋、數學橋、嘆息橋等等。幾乎每座橋都有一段故事。徐志摩在書中曾描繪過劍橋里獨具特色的嘆息橋,據說是因失戀或成績不佳的學子從橋上跳下而得名。然而在我看來,這座橋和其他橋並無多少不同,橋距離水面三四米高的樣子。周圍景色寧靜而美麗,叫人無論如何也難以想像,有人會從這裡跳水自殺,想來所謂跳河,玩笑的意味更重。

  巧的是我們到時還真親眼目睹了劍橋人的跳水,雖然跳的不是嘆息橋。要知雖是八月,但英國的溫度卻好似北京的中秋。兩個小伙子,站在橋上邊嘻鬧邊脫衣,初時我們以為他們鬧着玩,但誰料當真脫了衣服,噗通一聲跳進水裡。一會兒又濕淋淋地爬上岸來。

  游劍橋一定要坐船。不過撐竿劍河,通常一個人要十幾英磅。但如果人多的話,價格是可以優惠的。管船的是劍橋大學的一個學生,看樣子是利用暑期賺點外塊。因為時已黃昏,坐船的人不多,而我們又是3個人。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我們獲得了每人6磅登船的優惠。

  兩岸建築尖尖的屋頂全都被染成金黃,碧綠的樹影下有悠遊的天鵝。當時只願那一刻永駐。

  一番劍橋游下來,調高了我們的胃口,以致有些同學對牛津有些不以為然。但其實牛津自有牛津的味道。牛津城裡最著名的建築當推ChristChurchCollege。這所學院是牛津最大的一個學院,從1945年至1974年,這裡走出了16位英國首相。而如今,這裡又因為電影《哈里·波特》的拍攝而吸引了眾多遊人。我們到時,該學院售票口前已排起了長龍。進到裡面發現這裡和英國其他的城堡沒有什麼不同,不過對哈里·波特迷們的意義非同小可,一草一木都有故事。

  其實,不管劍橋還是牛津,其觀光性質已經勝過了學術氛圍。好多學校的校址都成了景點,入門要收兩三磅的門票錢,而且一些學校已另建分址授課。我偶爾透過一些學院的窗戶向里望去,發現因是老房子,室內的光線有些暗,桌椅、書架也多是舊的,沒有什麼特異之處。

  牛津城裡另一個有趣的去處是一家名叫“東方不敗”的中餐館。我等聞名而入卻發現所賣的中餐大同小異,都是炒飯、麵條一類。所幸老闆十分熱情,聽到鄉音總讓人心裡暖洋洋的,問起為何取這個名字,他卻笑而不答,想來這個名字為他們招攬了不少生意。

  到了牛津,少不了要淘書。牛津城裡有非常好的書店,明亮的天窗,滿室的書香。不過可惜的是由於匯率等原因,英國的書與國內比要貴很多。

  傍晚,當我決定往回返時,牛津城裡的店鋪多已打烊。遊人也已散去。夕陽下路邊圍牆有的已失了磚瓦。野花不經意地攀附在上面。石子路在殘陽的映照下光亮亮一片,悠遠的鐘聲陣陣傳來,一時間寵辱皆忘、流連不忍離去。

  劍橋因為劍河而更加靈秀與生動,但牛津則質樸大氣。他們的風情是相似的,但又有不同。我愛劍河上波光鱗鱗的泛舟,也愛牛津石子路上的徜徉。他們的美不只在各式的建築,而在故事與滄桑。我常想這兩座有800多年歷史的名校,這花牆後曾經生活過怎樣的人,演繹過怎樣的故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焦國標:朱成虎就是中國的本·拉登
2005: 朱成虎少將的話真是四海翻騰、五洲震盪
2003: 《袖底風·綠袖》蓮波
2003: ZT: 床下過了五更天[極度爆笑] ZTXX
2002: 婚姻是快樂的一種形式(zt)
2002: 往事悠悠 -- 我大學裡的同班同學們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