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美國女人對中國男人的印象
送交者: 丁子江 2006年10月19日16:41:08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美國女人對中國男人的印象,大致有三個主要來源:一是從唐人街,二是從校園,
三是從高科技公司。這三個來源很自然地造成了對中國男人刻板的原型偏見。

  唐人街的中國男人永遠是移民的第一代,因為新來的移民不懂英文,不懂美國文化
,無法融於主流文化,只能聚集在傳統的華人區。他們最早來自廣東沿海一帶如潮汕和
台山地區,或福建沿海一帶如閩南。至今已有大約150年的歷史。據有關也許帶有偏見
的評價,這一類中國男人有以下主要特點:(1)屬於南方華人,多半身材矮小、尖瘦臉
、面灰黃、深眼窩、厚嘴唇、小鼻頭,動作快捷,說話聲音大,而且喜歡拖長音;(2)
很能吃苦耐勞,但文化不高,眼光不遠,大都從事餐館、洗衣店等各種分散型小買賣;
(3)頗重義氣,講究傳統的習俗和規矩;(4)宗族觀念強,常以某姓氏為亞文化的聚集紐
帶;(5)封建幫會起着很強的社區控製作用,有少數人處於黑白道買賣之間;(6)大男子
主義觀念較濃厚,但對家庭有很強的責任感;(7)善於趨利避害,往往可以在不張揚的
情況下,保護自己並獲得利益;(8)比較信奉傳統宗教,多數相當迷信;(9)不太注意衛
生,不很重視教養,有不少不良習慣;(10)太多的時間用在吃喝上;(11)不少人好賭。

  校園裡的中國男人主要是二次大戰後從中國大陸如西南聯大等來美的留學生、1949
年以後從台灣來的留學生及20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從中國大陸來的大批留學生
,此外還有當地華人成為學生的下一代。據有關評價,這一類中國男人有以下主要特點
:(1)聰明勤奮,大多在數理化學科領域出類拔萃; (2)許多人不太熱衷社會公益活動
,往往給人以書呆子(Nerd or Bookwarm)的印象;(3)由於不太注意體育運動,多數人
身體不強健,甚至瘦弱;(4)有比較現實的功利目的,多數對人文社會學科不感興趣;(
5) 善於考試,但讀死書的多,具創造性的人才少,多數人僅能成為某個行業的專業機
器,很難有大的成就;(6)表面上扎堆抱團,但並不像日本人和韓國人那麼有團隊精神
;(7)不太能夠與美國學生融合在一起。

  一般說來,高科技公司中的中國男人是各自進入職業市場後的校園中國男人,比後
者年長成熟,但分散而自成一體。據有關評價,這一類男人有以下主要特點: (1)教育
層次高,熟悉和勝任本專業的工作;(2)由於文化語言的限制,很難進入高級管理層;(
3)明哲保身,消極的個人主義,只想搭便車,不注意積極爭取個人的權益;(4)同胞自
己的內鬥、猜忌和排斥遠嚴重於其他族裔,常有“一山不容二虎”的心態;(5)理論性
較強,應用能力不一定強,鮮有創造性,不少僅為職業機器;(6)不能有效地融入主流
社會;(7)喜歡單幹,而不喜歡合作;(8)多數僅注意個人事業,不重視回饋社會,不熱
心公益事業;(9)多數顯得文弱,而缺乏朝氣。

  由於生理、心理及文化偏見等原因,一般的美國女人不會覺得中國男人有純性愛方
面的吸引力,恐怕只有五種情況例外。

  一種情況是中國男人極為出色特殊或相當成功,故受到美國女人的青睞,如1997年
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朱棣文、世界着名提琴家馬友友、哈佛大學新儒學哲學家杜維明
;還有一些有造詣的教授、醫生、作家、藝術家、工程師、體育明星或有名的企業家等
。值得一提的是,與筆者熟知的好幾位華裔教授都娶了美國白人太太。

  另一種情況是第二代受過教育的華人,或雖為第一代,但在童年或少年時期就移民
美國,他們完全或幾乎完全美國化,比較容易與美國女人溝通,身體條件也較能與美國
女人相應。根據有關調查,第二代以後的華人男性與白人女性通婚或交友的比例非常高
。與筆者共事的一位華裔老教授有三個兒子,他們的太太竟全部都是美國白人。筆者訪
談過十幾位隨當年作為大陸留學生的父母來美的小伙子們,如今他們已是高中生或大學
新生。這些男士們都交過美國白人女友,有的竟有15個之多。

  再一種情況是一些對中國文化相當熱愛的美國女人,或專門研究中國文化的女學者
、女學生,由於愛屋及烏或專業需要,故對中國男人情有獨鍾。筆者就訪談過好幾對這
樣的中美夫妻。

  還有一種情況是一些在自己男同胞那裡吃到苦頭的美國女人,試圖在有其他文化背
景的男人如中國男人那裡尋求慰藉。例如:一位從中國大陸來的大廚就與一位因受丈夫
虐待而離婚的白人女子結為了夫妻。

  最後一種情況是極少數追求性獵奇的美國女人,可能想在某些中國男人那裡尋尋刺
激。在美國讀書的中國男留學生們經常可以遇到這種情況。

  在美國女人眼裡,對中國男人比較正面的評價是:(1)注重家庭價值,責任感強,
遵守男人和當家長的承諾;(2)感情內在、細膩、相對忠誠;(3)對女人比較捨得花費,
不太計較利益得失,不像美國男人在經濟上分得很清;(4)講義氣,重信諾,人情味濃
,重視社會人際關係;(5)心理素質很獨特,有很強的堅韌力和克制力,不容易情緒用
事,變通的能力很強,較容易適應各種困難的社會和自然條件;(6)對事業比較踏實、
刻苦、耐勞;(7)智力優秀,反應敏銳,領悟力強;(8)動作靈活快捷,容易掌握各種技
巧性的運動。

 相反,對中國男人的主要負面評價是:(1)不重視男女平等,有一定的大男子主義;(
2)不善於浪漫的外在表現,不太注意儀表和包裝;(3)大多數不注重體育鍛煉,身體不
夠強壯;(4)過於強調烹調的口味,而不注意健康食品,因而往往顯得營養不良;(5)不
太注意衛生,不太注意養成良好的教養和生活習慣; (6)不太熱心公益事業,也不太注
意社會公德;(7)法律觀念不強,凡事喜靠人事通融;(8)創造力不強;(9)過於依賴金
錢和物質利益來吸引女性。

  根據有關研究材料,包括華裔在內的亞裔男人被認為保守、乏味、缺少吸引力。例
如,他們一般不會參與像飛行、跳傘、登山、野營、摩托、航海、深水潛海等西方男性
喜歡的激烈運動。此外,亞裔男性通常被認為具有大男子主義和性自我主義。

  《白人男性特質》一文的作者認為,與美國白人男性相比,美國亞裔男性是“矮小
、固執、不雅觀、其貌不揚和缺乏自信”。在美國,對多數亞裔男性最普遍的負面評價
是男性魅力不夠,在生理和心理上不容易滿足女性的需要。例如,一位身高1.70米的女
子,至少要找一個1.82米的男子才覺相配。

  方教授與楊教授在她們的研究中認為,隨着亞裔各種地位的提高,美國人對亞裔男
性的偏見逐漸有了扭轉,所以亞裔男性與白種女性的通婚率有很大的提高。她們指出了
三個新趨勢:一是美國影視中出現了李小龍、李傑森和王慎德一類的英武形象,甚至在
一些日曆中也出現亞裔男性健美的體魄;二是亞裔男性作為模範族裔被認作其經濟地位
比其他族裔更為穩固;三是不少女性從過去西方過於追求外在體魄的“理想男性”開始
轉為更注重具有內在力量的男性。例如,有一個叫蘭斯·覺的華裔男士只有1.60米,但
他的白人女友對他說:“你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小個子。”另一個叫威尼·方的華裔男士
的白人妻子對他說,開始她並不覺得他很具吸引力,但被他的“靈魂”征服了。

  當然,所有上述所謂對中國男人的評價,可以說大都是出於某種原型偏見,因為中
國是一個大國,無論從人種的角度、地理分布的角度、地區文化的角度或其他社會政治
的角度,都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模式來評價中國男人。例如,中國北方人和南方人、大陸
人和台灣人,或在體質特徵上,或在思維和行為特徵上,都有着相當的差異。再如,以
不熱心公益事業一條為例。過去美國主流社會總是抱怨,華人不把自己當作美國人,因
而對美國政治不感興趣。然而近年來,出現所謂亞裔政治獻金案以後,美國的政客們和
媒體卻又極力醜化和排斥亞裔參政。

  美國人常常把華人一類的亞裔看作“模範族裔”。在一些社會人士和專家學者看來
,這未必是好事,有時甚至帶來不利的後果,其中之一就是形成某種刻板形象的代名詞
。在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組織的一次討論會上,亞裔問題研究的學者們就多數
認為,對亞裔的刻板形象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當然,美國社會對亞裔男性的形象更是相
當地刻板,如只是數理好、能賺錢、不問政治及人文精神不強等。不過以筆者的意見,
這些偏見不能單怪美國人,華裔男性應該更多地進行自我反省。

  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男人來到美國,呈現一種更加多元的狀態
。此外,越來越多的美國女人訪問過中國,因而對中國男人也有了更立體和多角度的觀
察。這一切都會使對中國男人的原型偏見有所改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颶風麗塔XX記(四)想逃也逃不了!
2005: 申時行: (詩) 共和
2002: 易發婚外情的10種男人(ZT)
2002: 不謝的歌-懷念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