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反省的綠色智慧 |
送交者: viewer 2007年11月28日15:25:36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
永不反省的綠色智慧
事實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但這標準對環保分子卻用不着。例如,環保分子常說地球越來越熱,但事實卻是現在的溫度比“中世紀溫暖期”仍要低,加上冷氣的發明,中暑熱死的人其實是越來越少;環保分子認為應用化學農藥最終會危害人類健康,但其實現代人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長壽和健康;“全球暖化”令農作物失收嗎?現代的農產量過剩得要“反傾銷”;早在上世紀初便有人指能源和各種資源會在短期內用光,結果呢?已知而未被開採的資源比以往更多,而且不斷地有新的發現。 環保分子所提出的種種“危機”,到最後為什麼往往總是經不起簡單的事實檢驗?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環保分子對“資源將被耗盡”有一種非理性的恐懼。儘管換了包裝,現代環保主義與十九世紀初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一脈相承,都認為人口膨脹到最後必然會破壞地球,耗盡所有資源,卻忽略了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其實就是人類的智慧和創造力。 人口無疑是不斷增長,能源也是越用越多,但環保分子設想的大災難卻從來沒有出現過。相反,隨着科技的進步,人均壽命越來越長,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現在一個普通平民百姓所擁有的物質,就算以往的帝王也享受不到。在工業化的過程中無疑會產生污染,但當工業化提升了人民財富之後,先進國家的環境和空氣,其實都比以往更加清潔。 事實上,沒有什麼比貧窮對環境造成更大的破壞。很多第三世界國家人民,還是倚靠燒木來烹食和照明,隨處垃圾也沒有現代化的設施去處理。保護環境其實是一個管理上的問題,最終有賴現代科技去解決;而現代科技的發展,又與自由的市場經濟息息相關。 可是,環保分子卻從來不會因此而作出反省。他們不相信人類的智慧可以解決問題,反而認為人類本身才是問題的根源 ─ 是一種令“地球先生”生病的病毒。像Paul Ehrlich般環保人士,便認為全球人口最好維持在約十億至二十億之間,才能夠“可持續”發展下去。最近,甚至有書籍描繪這個世界如果沒有人類之後,將會需要多少時間才可以復原。沒有人類的世界,似乎才是許多環保分子心中的“理想世界”。 由於對人類智慧的不信任,你會發覺社會越是進步,環保份子的抗爭便越是激進。由於認為現代科技是破壞地球的元兇,環保分子“拯救地球”的方法,是要透過政府的禁制和限制,“淨化”人們的消費行為。 無疑,現代生活有其不足之處,但這世界從來就不是完美的,只能透過人的智慧及市場的運作不斷作出自我改善。最大的問題是,現代環保運動的本質是悲觀的。在西方富裕社會的環保分子不但對現代文明和制度帶給我們好處視而不見,反而會因為自己身處一個發達社會而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內疚和自責。 事實上,現代環保運動的發源地正是西方的富裕社會,支持“環保”最落力的,往往都是一些中產以上的富裕階層。這些人嘴裡說着“環保”,過着的卻是豪宅加轎車、環遊世界各地度假等真正消耗資源的生活。為了紓解心中的內疚,他們會強烈支持徵收膠袋稅、鼓吹價錢昂貴的有機食物、以及付款“中和”自己引發的二氧化碳排放。這些所謂“環保”行為,其實對環保沒甚幫助,但卻會把物價推得更高。不過反正他們有的是錢,多付少許便可沖走罪惡感,繼續安心消費,還可以對其他低消費但不對“環保”pay lip service的人加以指責,何樂而不為?他們從不去反省這種偽善的綠色智慧。 可是,物價高了,最終受苦的卻是處於弱勢和貧窮的人;最諷刺的是,真正生活樸素的平民百姓,每天還要看着那些過着富裕生活的“環保分子”在電視裡虛偽地告訴大家:現代生活其實是不環保的,樸素的生活才是一種美德! 11 月19日: Recycling plastic is not as green as you think 推薦閱讀: Returning humanity to a dark age of inequality and stagnation[ 右派網 http://www.youpai.org ]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