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zt活在當下
送交者: 圓融 2008年01月25日15:44:25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zt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是四念處修行的要訣之一。學習者當體會這其中的神韻,而不只是依文生解。

人為什麼會“不在當下”,是一個複雜而有趣的問題,而且往往並不是因為人是否聰明、有能力,或接受過高等教育等,而決定他是否有活在當下的個性。幾乎一切職業、年齡、教育程度及智商的人,皆一樣有可能會因種種原因,而有不在當下的傾向。

我自從修四念處以來,曾於上下班的時間特地去觀察紐約市“上班族”的面部表情,看看有幾個人像是“活在當下”,結果卻是相當的少。許多人在走路或坐車時,皆很明顯地在想心事,表情凝重,有人甚至皺着眉頭,不知道在擔心什麼;又有些人不一定是在想某一件事,但他們整體的精神狀態,會讓人覺得他們存在於另一個遙遠的地方,飄飄蕩蕩地。另外有些人總是要找一些事做,來分散注意力。如有人總是渾身是勁似地,不住地搖頭擺尾,作跳舞狀;也有人像是不能夠僅停留在一節車廂似的,總是在作車廂間的“旅行”。總而言之,越看越會令人覺得實在很少有人是活在清楚明白的當下,是在享受眼前的風光。同時,我也就越能體會佛陀當初創立教法深刻的智慧與慈悲,覺得他所以會提出這樣一個“活在當下”的修行方法,實在是深解人性的。

人往往會把自己保護在有重重防衛牆的內心世界裡,而不肯出來面對真實的人生及世界。事實上許多“創造行為”的產生,就是想要在自己心中創立一個自己想要存在的理想世界,而不願生活在真實的世界裡。另外像有人老是會把自己弄得“很忙”,連一刻閒暇的時間都沒有,或一有空閒就會打電話找人聊天,一聊就是幾小時,事實上都是一種形式的不在當下。換句話說,也就是一種形式的“逃避自我”。四念處的修行人當在一切時中培養自己一種活在當下的修行個性,去深觀自己的行為及身心,由自己的內心世界中走出來。人若不能走出自己的心之牢籠,談什麼修行、解脫,總是不着邊際的。無論那個心之世界談的是禪定也好,是佛法也好,以四念處的觀點而言,牢籠就是牢籠。生存在佛法的心之牢籠中,和生存在學問藝術的心之牢籠之中,皆一樣是自我囚禁的受苦者,是不能體會到佛法中風清月白的自在無礙的!

活在當下意味着無憂無悔。對未來會發生什麼不去作無謂的想象與擔心,所以無憂;對過去已發生的事也不作無謂的思維與計較得失,所以無悔。人能無憂無悔地活在當下,喜悅而不為一切由心所生的東西所束縛,就是當時修道成就者的寫照了。

這件事說來簡單,但實行起來就沒有那麼容易;而且修行人若沒有掌握這其中的神韻,通常皆易走入一些極端。要把這些弄清楚,就必須較深入地了解四念處的內涵與精神。

人通常對未來多少都有一些憂慮的,這中間包括自己及家庭未來的生活,及社會國家的前途等。人應當努力工作,賺取自己的衣、食,這是當然的事。但工作的同時,“憂慮”是不是必然會隨工作及謀生而並存的現象呢?這就是佛法所要討論的課題了。

佛法所提供的答案是否定的。修行有成者,能喜悅自在地做許多事,甚至十分努力及忙碌地做許多事,但卻沒有憂慮或壓力沉重的感覺。以正見觀之,忙碌是由緣所生的事,那些緣在“近”來說大多是外來的,但憂慮及壓力的產生,除了那些外來之緣外,最主要的緣仍是自己內在的執著,是因為當事人沒有把四念處修好,充分看清外緣與內緣的分際,故為境所轉卻不了知。一旦了知(透過身念處、心念處及受念處),才知道真正使自己苦惱者不光是生活、工作或老闆,最主要的還是“自己”。緊張或心情沉重地做事情,不但於事無補,反而容易把事情弄糟。只有用冷靜的頭腦去分析判斷情況,作出決定後再專注地投入工作,才能把事情做好。而專注地投入工作,活在當下,正是四念處修行的範圍。

人如果能專注地投入一件工作,就算這個工作是很繁瑣的,只要他能活在當下,就能在其中體會到一種喜悅。但如果他無法專注地投入工作,不管是因為沒有興趣或無法專心,只要他不能活在當下,就算是簡單輕鬆的工作也會令人覺得度日如年的。

有人以為“活在當下”意味着對未來的不思考、不計劃,這是對修行的誤解。修行是要人對未來不憂慮,不是不計劃。人如果根據自己及環境目前的情形作分析及整理,並對未來種種作預測及計劃,這正是“活在當下”。因為他是根據“現在”的種種評估未來,他採取的態度是實際的,他的頭腦是清楚的。就算他評估錯了,那只是因為他的聰明不夠或資料不全等因素。預測及評估本身並非執著。

但若有人不是根據自己及環境目前實際的情形去想象未來,而是在作一種純粹由心所生的空想,想象自己“如果是那個樣子”該多好!或者如果不是那個樣子就糟了!這樣就容易產生執著,憂悲苦惱也會由此而生。

佛曾在《一切漏經》(書目六)中指出人如果不智地作意思維他不當作意思維之事,憂悲苦惱就會滋生或增長。這些不智的思維包括:

我在過去存在,還是不存在?

過去我曾是誰?我曾怎麼樣?後來我又曾如何?

我於未來將存在,還是將不存在?

未來我會是誰?我會怎麼樣?然後我又會成為什麼,變得怎麼樣?

如果老是想自己會成為什麼,變得怎麼樣,他就不是“活在當下”了,而是把自己憑空想象在一個未來不可知,但卻如夢一般的世界裡。這個夢的世界雖然美麗,但它是一吹就散,一碰就破的。人如果老是希望呆在一個夢裡,不僅會精神恍惚、神不守舍,而且會緊張、神經質,容易疲勞且健忘。這種人是不實際的幻想者,能“說故事”但頭腦不清。許多有文學及藝術傾向的人都有這一面的性格,常常覺得憂愁、沮喪,心情像天空的浮雲一般,時晴時陰,不可捉摸控制,執著較嚴重者甚至可能自殺。但可惜的是他們中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自己有傑出的天賦,卻無法擺脫心中那一股莫名其妙的哀愁。有人甚至自嘲地認為那是藝術家不可避免的 “悲劇命運”。

其實問題非常簡單——這人沒有“活在當下”。不活在當下而活在另一個自我創立的世界裡,無論那個世界有多美、多好,過這種生活的人畢竟是痛苦的。依佛法的理論看來道理很明顯,因為那個世界“不真”的緣故。不真則處處和現實的世界及人生相衝突。如何跨越這一個夢與現實的鴻溝,很少人能處理得很圓滿。而要用自己的“心力”去維持一個不真的世界,本質上就是一件很累的事。故執著地活在假想的世界而不活在當下的人,想要不憂恐怕也很難的!

的確,活在當下是一個人生命力的自然展現。當一個人能由自己種種的“心之世界”中走出來,不憂不懼地面對並觀察真正的自我及人生時,他一定會是個有 “能力”而能饒益這個世界的人。他不一定能成大功、立大業,但他一定能善巧地把自己潛在的能力發揮出來,利益自己及他人,這就是儒家所謂的“惟至誠者能盡其性”了。人能夠“盡其性”而發揮自己的能力饒益眾生,才是個快樂的人。
(來源:摘自《做個喜悅的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彼岸紫薇(7 - 9)
2007: 個人認識,從CBC的偏向性看加拿大的國
2006: 不斷修正的聖經解釋
2006: 華人吃在加拿大 我的一日三餐
2005: 燕語夜話:女人的“處級待遇標準”非改
2005: 留學生歸國都幹了什麼: 評小說《回國訓
2003: 倒透了酶的我的故事(-)
2003: 微笑上海,微笑上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