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東西,不是看它的性能,也不是看它的價格,而是看它的性價比。
拿國家人口說事,也不是看它的面積,也不是看它的人口數量,而是看它的人口密度
而人口密度,也不能只看以面積計的人口密度,稱為人口的數學密度
還要看它的生理密度與農業密度
生理密度指適合於農業用地的單位面積上的人口數。這個數字反映了人口對生產食物的土地的需要和人口與食物的生產的關係。
農業密度是一項表達人口與農業,特別是食物產量的關係比較密切的指標。它是表示一地區內總的農田數與農民數的比例。
中共對於民主,無論是高級別的專家領導,還是低級別的跑腿混混,一律拿人口說事,說中國人口多,不好辦。
持這種說詞的,要麼是大老粗,要麼是偽裝成大老粗。
因為任何人稍作了解就會知道,中國不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數學密度)最大的國家,也不是生理密度最大的國家,更不是農業密度最大的國家。講到政治與生活,只拿人口說事而不拿人口密度說事,如同買東西只拿價格說事,不拿性價比說事。這種人不是大老粗就是偽裝成大老粗。
中國基層當差的跑腿的小警察大老娘們,可以說是大老粗,動不動就是中國人口多,如何如何。
但是,溫家寶也動不動就拿中國人口說事。這只能說他是偽裝成大老粗
同時,從廣東太石村事件可知,溫家寶對中國農民的偽善。民主的本質是公務情況(公務信息)的民主,是公務尤其是帳目的公開透明,民主的本質決不僅僅是普選公投。溫家寶不僅不講公務的公開,而且連對中國農村(比如廣東太石村)普選的作弊,也裝聾作啞。可見在中國農民的心靈與道義遭受蹂躪的時候,溫家寶撕開了他那溫情脈脈的面紗,露出了猙獰的面目---眼睜睜地看着中國農民的心靈與精神道義遭受蹂躪而不聞不問。
不僅人口數量問題不是拖延建立民主制度的藉口,而且,人口密度問題更不是拖延建立民主制度的藉口,而人口質量問題,又絕對不是拖延建立民主制度的藉口。因為中共在一九四七年以前的新華日報解放日報上,己經把這事說得夠透徹了。大家以"新華日報 民主"為關鍵詞在google中一查就完全清楚。難道現在的中國人口質量還比一九四七年以前的還差?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不僅僅是溫家寶如此,對於中共從上到下的偽善與偽裝成大老粗,辯論與批判是毫無用處的。只能以武器的批判代替批判的武器。
====================
世界上的陸地面積為14800萬平方千米,以世界50億人口計,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3人。
但是,世界上實際人口的分布是很不均勻的。
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為摩納哥10000人/平方公里,其次是新加坡6750人/平方公里。
2004年統計顯示澳門每平方公里為19048人。
香港的豬籠寨又叫九龍寨城,是香港殖民地時代位於今九龍城區的一座圍城,於1993年被拆卸。
在拆毀之前有50000多名居民,占地面積0.02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900000每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
摩納哥人口密度為13757人/平方千米
新加坡人口密度為3953人/平方千米
孟加拉國人口密度為625人/平方千米
蒙古的人口密度約為1人/平方千米
中國仍為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較高的國家之一
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為134人。
但分布頗不均衡:
東部沿海地區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過400人;密度最高的江蘇為 600人/平方千米
中部地區每平方公里200多人;
西部高原地區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密度最低的西藏只有1人/平方千米
北京市市區的人口密度為571人/平方千米
市內的宣武區人口的密度達34140人/平方千米
遠郊的門頭溝區則只有192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2000年)
地區 人口密度
總計 132
北京 823
天津 886
河北 359
山西 211
內蒙古 20
遼寧 290
吉林 146
黑龍江 81
上海 2657
江蘇 725
浙江 459
安徽 429
福建 286
江西 248
山東 579
河南 554
湖北 324
湖南 304
廣東 486
廣西 190
海南 232
重慶 375
四川 172
貴州 200
雲南 109
西藏 2.1
陝西 175
甘肅 56
青海 7.2
寧夏 108
新疆 12
排名 國家/特殊行政地位的地區 密度
澳門特別行政區 18324
1 摩納哥 16620
2 新加坡 6389
- 香港特別行政區 6317
9 台灣(中華民國)633
12 南韓 491
18 日本 337
19 印度 328
25 以色列 302
27 菲律賓 292
31 越南 253
33 英國 243
34 德國 230
40 意大利 192
41 朝鮮 190
54 中國(不含香港、澳門) 136
59 泰國 127
61 印尼 126
- 歐盟 114
68 法國(本土地區) 110
92 烏克蘭 78
112 伊拉克 59
125 阿富汗 46
178 俄羅斯 8
193 蒙古 1
一般把人口的密度分為幾個等級:
第一級 人口密集區 >100人/平方千米
第二級 人口中等區 25~100人/平方千米
第三級 人口稀少區 1~25人/平方千米
第四級 人口極稀區 <1人/平方千米
從世界人口密度圖上可以看到,
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在亞洲,其中有日本、朝鮮、中國東部、中南半島、南亞次大陸、伊拉克南部、黎巴嫩、以色列、土耳其沿海地帶;
在非洲有尼羅河下游、非洲的西北、西南以及幾內亞灣的沿海地區;
在歐洲,除北歐與俄羅斯的歐洲部分的東部地區以外,都屬於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
在美洲主要是美國的東北部、巴西的東南部,以及阿根廷和烏拉圭沿拉普拉塔河的河口地區。
人口密集地區的總面積約占世界陸地的1/6,而人口則占世界總人口的4/6。這些人口密集的地區也是世界工、農業比較發達的地區。
從全球來看,亞洲人口最多,達26億,占世界人口58%;大洋洲最少,只有0.23億,僅占世界人口的0.5%;
介於其間的為歐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按國家為單位來看,到1990年,超過2億人口的國家有中國(11.3億)、印度(8.5億)、美國(2.5億)
必須指出,人口密度這一概念雖然現在應用得比較廣泛,它把單位面積的人口數表現得相當清楚。但是,這一概念也有不足之處。
例如,它考慮的只是陸地土地的面積,並未考慮土地的質量與土地生產情況。
以我國的情況來說,江蘇人口的平均密度約為600人/平方千米,而西藏的平均人口密度為1人/平方千米。從數字上看,會認為西藏人口稀少,江蘇人口過密,同時,也會想到西藏土地在供養人口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其實,情況往往並非如此。西藏地區是海拔平均4000米的高原和山地,耕地只限狹窄的南部河谷地區等,實際耕地面積很有限;高原上的草場,由於干寒,產草量很低,單位面積的載畜量也很有限。相反,江蘇位於長江入海處,有大片的長江三角洲平原,開闢成的水網農田的生產力很高,所以有效的耕地面積遠遠超過西藏。因此,改用其他表示人口密度的方法,其中有:
生理密度(physiological density)
農業密度(agric-ultural density)。
而把前面以面積計的人口密度,稱為人口的數學密度(arithmatic density)。
生理密度指適合於農業用地的單位面積上的人口數。這個數字反映了人口對生產食物的土地的需要和人口與食物的生產的關係。
埃及的生理密度大體上是1475人/平方千米,而數學密度是42人/平方千米。
日本的生理密度大體是2380人/平方千米,而數學密度是 315人/平方千米。
這種差異反映出許多國家的國土大多是不適於農業的土地。
農業密度是一項表達人口與農業,特別是食物產量的關係比較密切的指標。它是表示一地區內總的農田數與農民數的比例。這個數字充分表現出一個地區的農業生產的效率。在經濟發達的國家,由於多採用機械,使用勞動力比較少,農業密度就低。農業密度低說明每個從事農業的人口能供養較多的非農業人口,說明可有更多的勞力從事其他產業。
埃及與荷蘭,兩個國家的生理密度比較接近,但其農業密度差別較大,埃及比荷蘭大6倍。這說明埃及與荷蘭都缺乏耕地,但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效率,荷蘭要比埃及高得多。
再從美國與日本兩國的情況看,它們的生理密度相差懸殊,這說明美國的農業用地比日本大得多。而美國和日本的農業生產技術也有差別,美國實行的是大規模,機械化程度很高的大農場經營制,日本農業用地少,生理密度很高,實行的是兼業性的小農場制度,實施精耕細作。儘管機械化程度也有相當水平,總的說來還是不及美國,故其農業密度比美國高得多。
排名 國家/特殊行政地位的地區 密度
澳門特別行政區 18324
1 摩納哥 16620
2 新加坡 6389
- 香港特別行政區 6317
- 直布羅陀 4289
- 加沙地帶 3823
3 梵蒂岡 2093
7 孟加拉國 1002
9 台灣(中華民國)633
10 瑙魯 621
11 毛里求斯 603
12 南韓 491
- 約旦河西岸地區 407
15 荷蘭 395
16 黎巴嫩 367
17 比利時 339
18 日本 337
19 印度 328
20 馬紹爾群島 325
21 盧旺達 320
22 薩爾瓦多 318
24 斯里蘭卡 305
25 以色列 302
27 菲律賓 292
31 越南 253
33 英國 243
34 德國 230
38 巴基斯坦 202
39 尼泊爾 196
40 意大利 192
41 朝鮮 190
53 尼日利亞 139
54 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含香港、澳門) 136
55 瓜地馬拉 134
56 摩爾多瓦 131
57 科威特 131
59 泰國 127
61 印尼 126
63 阿爾巴尼亞 123
64 波蘭 123
65 烏干達 115
66 葡萄牙 114
- 歐盟 114
67 斯洛伐克 111
68 法國(本土地區) 110
69 匈牙利 108
73 古巴 102
78 奧地利 97
79 羅馬尼亞 94
82 土耳其 89
87 希臘 80
92 烏克蘭 78
112 伊拉克 59
125 阿富汗 46
178 俄羅斯 8
193 蒙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