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海嘯衝垮華爾街
(《世界周刊》1281期)
華爾街人太貪婪。為了掙更多的錢,他們創造眾多的金融衍生產品,利用高倍金融槓桿進行投機。同時,政府也放鬆對市場的監管,使得證券市場最後失控。
華爾街「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正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9月中旬,美國最大的四家投資銀行一周之內消失。具有158年歷史的李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因借錢無門申請破產,美國最大的證券經紀公司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被美國銀行收購。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和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被迫轉為商業銀行。
什麼原因使得這些名聲顯赫的金融巨人突然倒地?9月29日出版的《時代周刊》封面故事「貪婪的代價」清楚地表明其觀點。該報導說,多年來金融市場騰飛,好像沒有什麼可擔心的,而現在是償還的時候了。同期出版的《商業周刊》在專題報導「華爾街蹣跚」中說,什麼毀壞了市場?錯誤選擇、貪婪和從不向過去的錯誤學習。
近年來,華人進入華爾街工作者日益增多。一些華裔基金經理和金融學教授對此次金融危機持有以下觀點:房市泡沫是此次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些金融機構垮台是過去長期問題積累的結果。華爾街人太貪婪。為了掙更多的錢,他們創造眾多的金融衍生產品,利用高倍金融槓桿進行投機。同時,政府也放鬆對市場的監管,使得證券市場最後失控。
房地產市場是元兇
紐約市立大學勃魯克學院(Baruch College)房地產副教授姚睿認為,此次金融危機主要是由房地產泡沫引起。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2001年,美國又遭受恐怖分子襲擊。為了防止美國經濟衰退,聯邦準備理事會連續降息,最後把利息降到1%。
葛林斯潘的根據是,國際上的存款太多,正在尋求出路。例如,中東石油國家握有大量的油元,中國對美國貿易存在大量順差,賺了不少美元。「這些國家有錢沒有地方花,只好來美國購買美國國債和公司貸款,如房利美和房地美發行的房屋貸款抵押債券。」當時,利率低,每月給付低,因此許多美國人貸款買房子。
這位房地產專家稱,過去,商業銀行都是先有儲蓄,然後再貸款,貸款額記錄在帳上。等到借款人把貸款還完,這個帳戶才消掉。但是,現在銀行貸款與過去商業銀行貸款不同。銀行把貸款打包,轉賣給房利美、房地美和投資銀行,後者再將這些貸款賣給世界各地的投資者。
過去,如果借款人失業,他們可以和銀行商量如何還貸。銀行一般會對貸款進行調整,如把20年的貸款延長至30年,使得借款人每月少付一點。銀行希望借款人保留房屋,因為如果將房屋收回,銀行要甇n負責拍賣,期間草地也無人打理,無家可歸者可能進入。現在,銀行根本不管,因為貸款已經出售,欠的不是銀行的錢。他說,一旦借款人不還錢,債權人也不知道。因為每個投資者購買的只是房屋貸款的一小部分,債權人成千上萬。借款人不知道誰是債權人,債權人也不知道誰借的款。「大家互相找不到。」
為了將這些房屋貸款銷售給眾多投資者,投資銀行創造許多金融衍生產品。其中應用最廣的是房屋抵押債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簡稱CDO)。例如,銀行對收到的1000份房屋貸款進行重新設計,分出不同的利率等級。風險越低,利率越低。反之,風險高,利率也高。
他說,先拿錢的利率低。「最後一個拿錢的風險最大,因此利率最高。」過去,人們認為先拿錢的沒有風險,現在看來也有風險。他說,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多賺錢。有人從中獲利甚豐,有人也因此虧損很多。
放鬆管制風險擴散
紐約歐本海默基金公司(Oppenheimer Funds)的高級基金經理李山泉說,很明顯,這次金融危機是一個信用危機。許多金融機構都受到影響,只是影響不同而已。他說,這次危機來自房地產市場,也是經濟周期的體現。「同時,政府對市場的監管放鬆了。」
自從九一一事件發生後,當時的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葛林斯潘連續降息,使得市場的流動性過剩。過去十來年,因為貸款容易,買賣房地產的人很多,美國房地產市場異常繁榮。「房價上升後,大量資本進入,因為有利可圖。」房貸信用無限擴張,但是缺乏實力支撐。
新的聯準會主席柏南基多次提高利息,房地產的問題開始暴露,呆帳、壞帳都冒出來,影響到商業銀行,最後波及到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資金鍊條斷裂,錢收不回來,銀行沖抵虧損,產生鏈條反應。」美國的房地產市場極度擴張,歐洲和中國等國家也受到影響。他認為,根本原因是生產過剩。
他說,這次危機爆發是很多年問題積累的結果。「它不是昨天好好的,今天突然發生了。」同時,過分的金融創新也是原因之一。很多產品過去沒有。例如,信用違約保險(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CDS)是一種新型的金融產品。它是一種公司債券的保險,用於支付違約的債券。「有人估計數額高達幾十兆元,因數量驚人,沒有人能夠支付得起。」
監管與市場發展不相適應,存在明顯的滯後。過去,期貨市場存在「漲了再賣」(Up Tick Rule)的規則。其意是,當商品出現上升勢頭時,賣空單才能進入。後來,因為市場交投活躍,這些規則都被取消。如果商品呈現下跌趨勢,「賣空單像雪片一樣飛來」,因此市場呈現一邊倒的現象。他說,期貨市場的「漲了再賣」的規則取消後,就有人提出疑問,但是意見沒有受到重視。過去一段時間,金融創新產品不斷湧現,這些產品都很複雜,搞懂這些產品也不容易。「許多管理人員看不懂。不懂這些產品,如何去監管它們?」
在1999年時,國會取消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分開經營的法律。「投資銀行可以進入商業銀行領域,商業銀行也可進入投資銀行範圍。」結果,兩種銀行互相參股、收購。其好處是,這種混業經營可以分散風險;但也存在壞處,投資銀行的風險也被帶入商業銀行。
金融模式出現問題
波士頓阿凱典資產管理公司(Acadian Asset Management)的基金經理王宏欣說,他對華爾街問題一直在思考。他認為,此次金融危機,既有經濟周期的問題,也有華爾街金融模式問題。他認為,四家最大的投資銀行一周內消失主要是以下三個原因所致。
一是利益衝突。許多投資銀行既為客戶提供服務,也用自有資金自營。「為了自身利益,它們會犧牲客戶利益。」結果,金融市場產生許多泡沫和虛假利益。他認為,國會要立法,強制投資銀行業務不能有利益衝突,自營的歸自營,他營的歸他營,兩者不能混淆。
二是金融槓桿膨脹。投資銀行吸引優秀人才,實行金融創新,追求高風險高回報,充分利用經濟槓桿。有的投資銀行的槓桿率達到30倍,即自己只有1元,卻借款30元。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用短期的貸款追求長期的投資回報。經濟狀況好時沒事,一旦經濟發生變化,負面效益就會出現。他說,在這個上面裁跟頭的有不久前被收購的貝爾斯登(Bear Stern)、李曼兄弟和美林證券。
三是華爾街的「貪婪是好的」文化。華爾街人認為,賺錢多,可以促進經濟發展。誰賺錢多,誰就在華爾街受到尊重。同樣是資本主義制度,美國公司執行長的工資比歐洲國家要高很多。因為貪婪,他們拚命追求高額利潤,甚至貸款投資。因此,美國流行超前消費,反正貸款容易,最終導致美國信用的破產。這也是華爾街模式的破產。事實表明,「貪婪是不好的」。
太貪婪是危機主因
陳思進是加拿大宏利集團(Manulife Financial Corp.)全球投資部的資深顧問。這位去年下半年才從紐約搬去多倫多的華爾街人認為,這次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是華爾街人太貪婪,擴張太兇猛。例如,兩家美國最大的房屋貸款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使用槓桿的比率竟是33倍。「它只有1萬元,卻貸款33萬元。」其結果是,要賺賺得多,要賠賠得多。
他說,因為賺得多,每到年初分紅的時候,「都是欣喜若狂」。他舉例說,在2006年,高盛公司的平均獎金是66萬元,美林證券的平均獎金是55萬元,李曼兄弟是52萬元。華爾街從業人員約為35萬人,平均每人30萬元,是美國人平均工資的7倍。
但問題是,賺錢後裝進腰包,賠錢後卻拍拍屁股走人,自己不要賠錢。「這與賭場不一樣。在賭場賭錢,輸贏都是自己的錢。」他說,因為不用自己的錢,而且只賺不賠,再加上政府缺乏監管,這些人越來越膽大,槓桿比率越來越高。
他說,如果在商業銀行存錢,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為每個儲戶擔保10萬元。因此,10萬元以內的儲蓄不用擔心。但是,投資銀行不同,政府不擔保。例如,有的基金買賣股票債券,虧損就虧損。但是,國會在1999年取消兩種銀行的界限,讓有風險和無風險的銀行合在一起經營,最後出現問題。
商業銀行有存款,就拿去給投資銀行去投資,一賺賺很多,一虧也虧很多。這次主要虧在房市上,「因為沒有人想到房市會跌,也沒有人想到房市會跌那麼久」。結果,使用槓桿投資的幾大投資銀行全部虧損。李曼做得最多,先倒了。他估計,如果沒有政府出手,美林3個月就要倒,高盛和摩根只能撐6個月。現在,投資銀行又回到證券市場的草創狀態,恢復華爾街原有的籌資功能。
金融槓桿風險很大
陳思進說,3個月前,如果有人說李曼公司要倒閉,他根本不相信。當時,李曼公司的市值是6300億元,是個具有158年歷史的老牌投資銀行。誰曾想到,這樣的公司因為槓桿操作一夜之間就倒了。由此可見,金融槓桿的風險太大了。
他說,過去美國人不炒房子,買房子都是自己住。在2003年前的幾十年中,美國房價是平均年收入的兩、三倍。屋主也不希望房價上漲,因為房價漲就要多交地稅。但是,幾年前借錢太容易,許多人借錢投資房產,才出現炒房子的現象。
炒房子就是希望多賺錢,利用最大槓桿。例如,購買100萬元的房子,假如首付是3萬,其餘的用貸款,其槓桿率是33倍。如果這棟房子漲到110萬,屋主就賺3.3倍;如果下跌10% ,屋主就虧3.3倍。利用槓桿,虧得多,賺得也多。許多投資銀行栽在這上頭。
最近幾年,華爾街玩的遊戲越來越複雜。「你不在其中,很難知道。」華爾街聚集了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有數學專家和金融專家,他們玩的是金融遊戲。「把錢從你的口口袋拿到他的口袋。」普通的投資者,被他們吹噓一通,都是迷迷糊糊的。他說,這個迷魂藥比毒奶粉更厲害,能把美國經濟搞垮。
他認為,此次金融危機起源於前總統柯林頓和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柯林頓希望人人都有住房,打工的人也是如此。許多房屋貸款是零首付,而且不查收入,每月掙兩千元工資的人就購買40萬元的房子。
現在,美國發生金融危機,全世界埋單。布什政府提出的7000億拯救美國金融危機的計畫終將獲得國會參眾兩院的批准。「每個上班的人一人出一萬元。你不炒股,也要交錢。」
經濟影響逐漸擴大
李山泉說,金融危機不僅影響經濟運行本身,而且會影響到其它經濟層面。例如,華爾街的失業增加,紐約州、紐約市的稅收下降,財政收入出現赤字。這不僅導致企業稅的減少,失業也降低個人繳納的所得稅。
經濟緊縮後,政府或者減少開支,或者提高稅收,整個經濟受到影響。一些靠政府補貼的項目也會取消。「消費者開始減少開支,去餐館吃飯的人少了,導致餐飲業萎縮。」如果家裡經濟支柱失業,就開始賣房子。原來購買跑車的計畫也被取消。
目前,房地產指數下降,房屋貸款申請下降,房屋建設行業萎縮。普通企業生產也開始下降。企業不能借錢,就不能擴大生產。他說,經濟資料尚未顯示經濟陷於衰退,因為這些資料要幾個月後才能出來。但是,如果這次金融危機不能處理好,就不能保證經濟不衰退。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金融與經濟學教授魏尚進正在進行「金融危機對非金融領域影響」的研究。他說,金融危機的發生,已經對其它的領域產生影響。現在,美國的房屋很難銷售,因為金融機構不敢向購屋者放款。有的人在過去很容易貸款,現在不行了。而且,再貸款的成本也上去了。
金融機構現在很恐慌,不敢輕易放款。許多企業需要流動資金,但是現在貸款收緊。有的企業貸不到款。有的企業本來沒有貸款問題,但在現在情況下貸款成本上升。因為企業不能貸款,一些企業開始裁員。
他認為,如果這次金融危機不能控制,美國經濟將進入蕭條。「這對中國的出口影響很大。」中國出口企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5%。如果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放慢,不僅使美國的失業率增加,也會使中國的失業率增加。
目前,華爾街已經有許多人失業,既有美國人,也有華裔。陳思進說,他過去在華爾街工作的朋友,有的去了外州,有的去了香港,也有的回到北京、上海。「這次回國的不少。」其中一些人在中投公司和中金公司工作。過去,因為這些公司的薪資沒有競爭性,A很難吸引到華爾街的人才,現在則是一個不錯的工作機會。
姚睿說,現在,失業率已經從5%升到6%。過去,紐約市和紐約州稅收中華爾街的納稅比重很大。現在,政府感到稅收壓力。他過去的同學有的進入華爾街工作,每年的收入都很高,「都是十幾萬幾十萬的」。現在,許多公司裁員,很多人失去工作,有的則回到中國大陸或者香港。
金融模式需要改革
王宏欣說,華爾街的高收入吸引了最優秀的人才,美國的經濟也成為金融經濟。隨著華爾街的轉型,大批人才就會進入實業界。「華爾街的幾十萬人都要重新進行調整。」這在短期是個破壞,長期來說是好事。
美國人的提前消費,使得美國貿易赤字上升。他認為,美國人必須轉變消費模式,提倡節約,量入為出。現在,大的投資銀行裁員,許多人失業,房價下跌,資產縮水。貸款收縮,資本成本上升,居民買房的成本升高。美國的經濟也要轉型。「這個調整過程是長期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時代,國會制訂法律,要求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分開,防止內線交易和操縱市場,因為當時銀行很大,可以柯斷市場。「但是,現在銀行很難柯斷,因為銀行也已經國際化了。」
現在,兩家投資銀行已經轉回到商業銀行,以降低風險。他說,與投資銀行相比,商業銀行的工資要低很多。商業銀行會限制投資回報的差異,因為不同部門不能差別太大。過去,華爾街是每年分紅。因此,資金管理人都是當年掙錢當年就提,以後再虧就不管了。「今後,他們可能要三、五年後才能提錢。」
他說,其實市場早就發出信號,但是人們未加注意。例如,2000年以來,房地產大幅升值,借款膨脹,實際上是提前消費。後來,房地產公司申請破產,房地產市場開始下跌,但是沒有引起人們的警惕。2007年8月,對沖基金開始出現問題,公司拿出自己的幾十億資金進行補救,仍然不能解決問題。「這才引起人們的懷疑。」
互不信任市場停滯
姚睿說,房地產的銷售和其它商品的銷售不同。其它商品價格下降越多,購買的人就越多。「房地產是越跌越沒有人買。」許多買房子的人是投資者,房價一跌,房子成了負資產,因此,他們就不付款了。房價越降,越沒有人買,房子庫存量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不僅是次級貸款不還錢,正級貸款也不還了。
許多大銀行握有許多房屋貸款。但是,大家都認為,這些貸款都不值錢了。銀行借錢借不到,業務無法運轉。許多銀行想等一等,不承認不值錢,就是握住不賣。但是,美林證券果斷出手,360億元債券只賣6億,用這些錢又撐了一陣。
由於貝爾斯登倒閉,大家更加緊張,互相猜疑。「我覺得你快不行了,你也覺得我即將倒閉了。」銀行沒錢,又借不到錢,因此市場處於停滯狀態。許多金融機構搶購國庫券,結果國庫券的年回報率只有0.2%,還沒有通貨膨脹率高。他說:「曾經有一段利率還是負的。」
他認為,金融業並不製造生產力。「它不創造財富,只是轉移財富。」大餅沒有增加,只是誰聰明,誰多咬一口。誰不小心,自己的大餅份額就被別人咬走了。他估計,房市明年可能觸底。因為房屋有需求,不過人們現在都在觀望。
他估計,華爾街將發生變化。以前,華人子女都是學習工程技術,現在都是選金融專業,準備將來進入華爾街掙大錢。這次金融危機,使得許多華人開始思考自己的專業選擇。
政府干預效果難料
王宏欣說,由於房地產市場下跌,大銀行的房屋貸款虧損,情況開始失控。這時,房利美和房地美出現巨額的虧損,影響到許多公司。「人們不與它們做生意了。」一旦沒有生意,這些公司就要破產。這時,整個經濟受到影響。政府開始出擊,接管這些缺乏信用的公司。
1929年,美國經濟出現長達10年的大蕭條。他估計,這次危機的性質比過去嚴重,但不會像過去持續時間那麼長,因為政府有處理這類問題的經驗,出手也比較果斷。例如,政府透過鼓勵兼併、接管和立法的辦法處理這些出問題的公司,還規定不能做空。最後,政府還提出7000億的一攬子方案。
不過,人們現在開始擔心美國政府涉入太深,影響美國政府的信用。從長期來看,美國經濟會出現惡化。他估計,美國經濟到明年會緩慢地恢復。因為經濟全球化,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也有影響。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會放緩。但是,中國是個大國,內需大,受到美國的影響不會太大。
姚睿認為,布什政府提出的7000億解決方案很重要。「如果這些錢到位,市場就會增加信心。」因為現在市場陷於停滯狀態,人們恐慌不已,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每天上下波動3%到4%,原因就是對市場不能確定。
現存的投資銀行正在轉型。路透近日發表評論認為,這次金融危機並不能消滅投資銀行,但將使它變得「規模較小、賺錢較少,也許工作人員的工資較低」。作者認為,由於全球的收購與兼併今年下降36%,證券發行減少18%,債券承銷降低46%,因此,這個行業正在進行巨變。公司使用槓桿的量會減低,政府將徵收新的費用,並加強管理。(本報記者/韓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