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誰應該為次貸風暴負責?
送交者: 0420 2008年10月07日03:09:49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誰應該為次貸風暴負責? 作者:魯克 奧巴馬和麥凱恩首場辯論由經濟議題開始,圍繞金融救助,開支,稅收等等議題,足足辯論了三十分鐘。誰勝誰負,我暫時留給各位讀者自己結論。 不過,在回答是否要通過金融救助來結束這場次貸風暴造成的金融危機時,奧巴馬嚴厲指責布什說“金融危機罪魁禍首是布什的經濟政策,而同時麥凱恩曾是這些失敗的政策支持者。”奧巴馬直截了當把這頂所謂的“失敗的經濟政策”大帽子扣到布什頭上,而其後他並沒有再給出對此的解釋。 那我們就要追問一下奧巴馬先生:“為什麼說布什政府的經濟政策錯了,到底是他任期哪些條政策造成了如此可怕的金融危機?”扣帽子很容易,如果沒有邏輯和常理來胡亂扣帽子,那麼你的言論還有沒有意義。 我們現在回過頭來討論一下次貸風暴,都知道這次所謂的經濟危機,不是發生在Main Street(緬因街),不是普羅大眾的商業經濟整體出了大問題(在今年前兩季度美國的GDP也不是負增長)而是Wall Street(華爾街)出了事情,是一次金融界的信貸危機,當然Wall Street 的坍塌,必定會拉Main Street下水,這也毫無疑問,當全世界的民眾都不相信美國的銀行和世界最硬的通貨--美金,災難可想而知。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金融體系垮了,就象多米諾骨牌推倒了最關鍵的第一張,其他關聯的金融體也將一個一個跟着倒。 自去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首先是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破產,隨後在2007年7、8月份,大批次貸機構紛紛倒閉,今年3月貝爾斯登成為銀行界第一個犧牲品,緊接着二房(房利美和房地美)爆發危機,現在雷曼兄弟也要清盤,甚至差點沒有買家,美林已被變賣(給美國銀行),美國保險大鱷 AIG(美國國際集團) 因為被旗下從事的次貸業務子公司拖垮,陷入破產困境,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團因此(由投行)轉型為傳統銀行控股公司,美聯也瀕臨倒閉,花旗集團的巨虧150 億,真是曾幾何時,這些金融巨頭如今紛紛被次貸風暴拖下水。 那麼這場金融海嘯究竟是什麼造成的?媒體評論家各說其是,什麼對金融衍生品監管失效所致,是縱容金融創新,自由化(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而闖了大禍,是華爾街金融集團CEO的不顧風險,貪婪,豪賭,違規操作,什麼是避險基金出了問題,要怪賣空投機的禿鷹,有的找格林斯潘替罪,因為他的自私(前些年)採用了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是說政府機構的問題,但是媒體的基調都是在批評華爾街的金融CEO。有的人說,“凱恩斯”就要要回來了,你看,企業上市是資本主義,現在現在用納稅人的錢去救助,就是要走共產主義的路。有的學者甚至結論斷言“不要盲目迷信市場的自我調節效力,市場並不是萬能的,不能過分相信“ 放任的自由經濟”的“隱形之手”。 次貸問題是卡特政府的CRA造成的 難道真的是市場失靈了?的確,市場表現出來需要政府再次干預,但決不能說是自由放任的經濟模式有問題,更不能由此得出結論政府要加強對房市和金融機構的管制。主流媒體說自由放任的金融,造成了貪婪,失去誠信道德,但對於產生次貸問題的根源卻很少有仔細分析。 什麼是次貸?所謂的次級抵押貸款是指向低收入、少數族群、受教育水平低、金融知識匱乏的家庭和個人發放的住房抵押貸款。可基本歸納為(1)個人信用記錄比較差,信用評級得分比較低。(2)貸款房產價值比和月供收入比較高。(3)少數族群占比高,且多為可調利率,或只支付利息和無收入證明文件貸款。(4)拖欠率和取消抵押贖回權比率較高。 這麼四類其實屬於不值得貸款的對象,或者說對其貸款風險極高,但是為什麼銀行卻偏偏要違背常理,貸款給他們購房,承擔這麼巨大,而且不必要的風險呢? 原來美國銀行貸款並不是隨心所欲的,可以按照自己意願和原則來做的。他們的貸款要受到金融監管的制約。其中要提到就是 CRA(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社區再投資法》了以及《平等信貸機會法(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這兩項法案。 1977年,卡特政府及其民主黨議員,全然不顧來自銀行界對監管法案強烈不滿,通過了這項充滿爭議的CRA法。按照其法規迫使銀行向低收入家庭和低收入社區提供住房貸款。同樣平等信貸機會法如此在隔年通過,要求貸款機構不能因借款人種族、膚色、年齡、性別、宗教信仰、原國籍和身份差異有任何信貸歧視。 這些法案作為金融監管的政策列入《聯邦監管法典》,比如,在法典的第12部分,明文規定,貨幣監理署有權要求其成員的國民銀行執行CRA(《社區再投資法》)的規定;執行公平信貸。 執行CRA法案的主要是四大聯邦政府機關,聯儲體系,貨幣監理署,財政部的儲蓄監督辦公室,聯邦儲蓄保險公司。一旦某家銀行遭到“社區組織”相關(CRA)投訴,那麼這四大政府機構可以直接終止或延緩這家銀行的所有發展業務,比如銀行增加分支,分行合併,支行的擴大等等,如此嚴厲的懲罰措施會讓銀行損失慘重。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銀行往往被逼無奈,選擇開闢一些高風險的次貸業務。 當年推動CRA法案主要是來自各個左翼(卡特的鐵杆支持者)遊說團體,其名目繁多,大都是所謂的“鄰舍組織”,諸如“ACORN"社區組織,(全名 “改革社區組織聯合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for Reform Now)。他們曾號稱依據CRA法,已經迫使銀行貸得款項將近美金一兆億。 米瑟斯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湯馬斯·羅瑞周 Thomas J. Di Lorenzo在《是政府製造了這場次貸風暴》文中提到,一位來自美國鄰舍幫助公司(Neighborhood Assistance Corporation of America)的成員,名叫布魯斯·馬克 Bruce Marks的人曾在紐約時報吹噓,他十年之內,就靠CRA向美國銀行等金融機構為自己的組織共貸到38億美金。這簡直是用CRA勒索銀行。要知道這才只不過一個波士頓社區組織的“業績”。 CRA被克林頓政府發揚光大造成了二房成為危險的導火索 據統計,這種不良次貸共貸出了一兆億美金,貝爾斯登更是首當其衝。到了克林頓政府時代,為了響應讓所謂讓中低收入的人“居者有其屋“的號召,也是迫於克林頓政府提高所謂購房率的政策壓力,國家資助的房利美公司開始接受這些次貸業務,光“我的社區抵押貸款“ 房利美就購買了20億美金。從1994年到1999年,房利美A級次貸按揭規模直線上升,房價也開始迅速上漲。 二房作抵押擔保(你首付都不夠,不要緊,我幫你擔保),然後再將這些未償抵押貸款(不良貸款)包裝後轉賣給銀行和金融機構。房利美要想得到更多的抵押金,就得把貸款人的收入要求調降,不良買家進入也越來越多,加上客戶可以享受頭幾年“(ARM)浮動按揭低息”這樣的利誘,買不起房的人開始買房子,而只能買小房的人冒險買大房屋,有便宜誰不要?反正簽簽字就可以,而至於購房人收入證明文件基本上很少,風險評估也只是走走過場而已,而且弄不好,銀行搞的嚴格了,還要吃歧視的官司。 (二房,房地美和房利美兩家公司最早是政府出資創建,後來被國會改為私營機構,但和聯邦政府有緊密的聯繫,被稱為“GSE”所謂政府資助事業,其實還是一個半官方的機構。在美國,“二房”的信譽幾乎與美國國債信譽相當,到如今二房幾乎占據着全美5萬億美元房屋按揭市場的一半份額。) 那麼二房是怎樣成為次貸風暴的又一導火索呢?原來二房在,1992年,克林頓執政時期,國會通過一項法案,要求二房投入更大的貸款比例來支持所謂“居者有其屋(affordable housing)”(能讓大家都可以買房供房) 而且,在1993年初,克林頓要求增加CRA管制條例,讓農村以及城鎮貧困區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按揭貸款。終於在1995年,新CRA生效,而且其中增加了一些條款,以鼓勵社區組織投訴沒有給具體的群體(例如種族等等)足夠貸款金額的銀行,並要求貸款評估完全符合CRA的規定,而且讓為特定團體貸款的社區組織收取銀行的經費。 結果,不但銀行設立CRA部門,以貸出這些糟糕的次貸,以免違規。而且“討貸款”的社區組織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根據參議院的銀行委員會估計,在2000年,這些組織光從銀行得到的經費和工資就有95億。前面提到的ACORN 就有7億6千萬。 因此在1993年到1998年,CRA 的抵押貸款額接近四成。而且政策的改變給了二房很大的權力,讓他們只需要收取2.5%的資本金(而銀行要10%),這也鼓勵銀行給低收入的人群貸款,經常為那些幾乎零首付,幾乎沒有收入證明文件的人作擔保。 這樣置銀行於尷尬的局面,銀行不得不吞下這些垃圾貸款,形成以後壞帳,為了彌補損失、降低風險,他們企圖增加貸款的利息,可是馬上遭到社區組織的投訴。銀行減少這類風險貸款也不行,因為上面的四大金融監管機構正虎視眈眈。社區組織的發展壯大,CRA也隨之發揚光大,而銀行系統的漏洞也被越捅越大。 而新版的CRA也准許按揭打包成證券出售。按揭證券化之後,風險亦轉嫁給投資按揭證券的個人和機構投資者﹐銀行順利套現﹐就有資金再做按揭。 房價回落,金融衍生品成為暴風眼 在信息產業泡沫破滅以及在911之後,因為擔心美國的經濟,美聯儲一直降息,貨幣政策相對寬鬆,當經濟開始出現復甦,在CRA政策下,房價出現飈漲。恰好把這些風險隱藏起來,反正房子在升值嘛,無所謂了。但是,隨着這兩年的利率升高,房價見頂,而享用了三年的優惠貸款利率也到了時限,房價急速下跌,不良的購房人開始斷供,把房子丟給銀行,而後,才造成那些打包出售的金融衍生品CDO債務抵押債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以及CDS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大幅度貶值。本來銀行想通過這些金融衍生品來分擔自己風險,結果好景不長,遭遇房價急速下挫,金融衍生品成了金融界暴風眼,造成了金融機構的巨大虧損。主流媒體責怪華爾街的富人貪得無厭製造了金融衍生品,可從來不去考慮銀行的壞帳究竟是怎麼造成的。 奧巴馬杯葛監管房利美法案,原來他是房利美最高層的朋友 奧巴馬說是布什經濟政策問題的失敗,CRA不是布什搞出的,二房的擴張也不是布什造成的,美聯儲是相對獨立的政府機構。到是布什總統意識到了二房業務規模擴張的潛在危機,於2003年,他要求在財政部設立機構來監管二房,阻止其市場投機及泡沫化。可是當時遭到民主黨的杯葛,理由是這樣可能傷害他們為低收入的群體提供貸款的能力。 民主黨議員巴尼·福蘭克Barney Frank 曾說:“誇大(風險)的人越多,給這些公司造成的壓力越大,那麼可供的房子的機會(affordable housing )就越少。”民主黨議員.梅爾未·華特 Melvin Watt 則說“這樣讓最窮困的家庭買不起房子”。 奧巴馬指責麥凱恩為失敗的經濟政策背書,可事實上,於2005年,麥凱也恩曾警告說抵押貸款的市場可能要坍塌。他推出了住房企業管製法案,來監管二房,可是又被民主黨議員封殺了。2007年他再次提議,同樣又被封殺。原因很簡單,參議院有二房高層的好朋友,比如克里斯·多德 Chris Dodd 和這位大言不慚的奧巴馬。 奧巴馬的競選顧問之一傑米·約翰遜(Jim Johnson)是前房利美的CEO,而且這位約翰遜(1991-1998)做房利美的CEO的時候,就是在CRA大行其道之時。他給奧巴馬捐了4600美金(個人捐贈上限是5000)可謂大方。約翰遜現在是高盛的董事,而他的高盛公司給奧巴馬競選經費捐贈70萬美金。 奧巴馬的另一位住房政策諮詢的對象是福蘭克林·瑞恩斯Franklin Raines 。很巧的就是,瑞恩斯也曾是房利美的副總裁(1991-1996)以及房利美的CEO(1999-2004),更是在克林頓經濟政策的高級幕僚(預算管理局主任1996-1998)。 毫無疑問,當然房利美給奧巴馬的政治資助也是最多的。奧巴馬和這些利益集團的頭頭關係密切,這也是奧巴馬願意在參議院挺他們主要原因,但是現在二房出了事情,他卻把這個帳賴到布什和麥凱恩頭上,以為誰執政誰就付全部責任,這是不是在低估美國民眾的智商呢? 文章參考 1.Burning Down The House: What Caused Our Economic Crisis? 2.The Government-Created Subprime Mortgage Meltdown by by Thomas J. DiLorenzo 3. BARACK'S 'ORGANIZER' BUDS PUSHED FOR BAD MORTGAGES by STANLEY KURTZ 4. wiki : 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 5. 次按風暴真的只有銀行錯? By Alvin --原載:《路客郵報》,2008-10-01 http://lukepost.blog.hexun.com/23736682_d.html
0%(0)
0%(0)
    共和黨搞垮美國經濟,然後文過飾非,和共產黨一個德行!  /無內容 - 真實話語 10/07/08 (182)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政治指南針》的有趣統計
2004: 張志新案件最大的秘密
2004: 阿唐的故事 (京華沉浮) [35]
2003: 我以前的一篇舊文章, 本來想接着寫的,
2003: 感受中國領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