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谷當“的哥”的日子(五)
中國人把當地最大的出租車行買了下來這件事在“的哥”中引起了轟動,一開始中東人就喜歡聊這事兒,成交價是十二萬,以半年為期,把顧客全部接過來就算完成交易,其他具體細節就不清楚了,據他們的評論,這個deal對雙方都很Good。
公司五輛車十個司機日夜輪班倒,一個司機一天可以給公司帶來一百刀的收入,一個月就是三萬美刀的毛收入,日常費用保險費比重最大,而車的費用卻很低,都是開了十萬以上的二手車,退役的警車沒幾個錢就可以收一大堆,重新漆一下就能用了,老外一般自己或家人來保養維修汽車,老中自己不會幹,雇個專職也是負擔得起的。按這麼估算,買車行的投資半年一年就可以全部收回了,以後一年至少有個十多萬的收入,聽上去不錯,我跟老闆這麼一分析,他笑道:“這還得靠你們大家幫襯啊。”但實際操作起來卻不是這麼樂觀的。
一個阿拉伯小伙子跟我說,以前這裡生意非常好,在Bart站根本不用等多久,一趟接一趟,不像現在,僧多粥少,等兩三個小時才輪到一個五刀十刀的活兒。有一個小子在舊金山開了十幾年的“差頭”了,也跑來這裡開,或許有誇張的成分,不過道理也是有一點的,在大一點的或有機場的城市,餅當然大,但嘴也多,最後大家都吃的差不多多。
就我做的這幾個城市的出租車行業來講,穆斯林們的家庭式經營要較一般的企業化經營更具有利,尤其是在競爭激烈時,由於門檻低,企業化經營完全沒有規模優勢,反而由於司機的收入比不上業主自己就是司機的收入,這樣就無法維持一個穩定的司機隊伍,司機很容易轉行或被挖走。原來那個白人老闆退出看來也不僅僅是像他說的這樣想退休了,受大批進入這個行業的穆斯林們的擠壓或許才是主要原因。我才開工幾天,就有一個阿拉伯老頭穿着西裝,假模假樣要來Recruit 我,我沒有任何考慮的意思,我在這能幹幾天呀,我才不想involve他們這裡的什麼破事兒呢。和我一起來的那個做壽司的中國人,干晚班,才開了三天人就失蹤了,再也不肯回來,比起做壽司,開車是個體力活兒,辛苦不說,收入還少。
很多中國人來美國後,對自己英語能力的欠缺總是耿耿於懷,不過就我的一點經驗來說,這也不能太絕對,像瓦爺這樣,英語就不行,雖然爺現在服務的公司就我一個人是說中文的,但並不影響爺在業務上獨當一面。我對這個“的士”公司老闆還是很佩服的,他是我認識的成年後出國的中國人里英文講的最棒的,我跟過他一天的車,他和一些老客人談天說地,嘮嗑(東北話聊天)擋榜(上海話開玩笑),如入無人之境,不看他人根本不會猜到他是能把廣東話,普通話和上海話都說的很流利的中國人。多年後,我在一家賣車的Dealer那裡碰到了他,他說看到有人進來趕緊丟下剛熱好的飯盒跑了出來,沒想到是我。生活嗎就是這樣,有好有孬,有起有伏,我同他沒有什麼深的交往,各自有不同的生活和圈子,但大家不用多說什麼,我認為我們是互相理解的。
(待續)
瓦斯彈 2008、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