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入鄉隨俗 (zt)
送交者: joe13 2003年02月27日18:00:47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公司里的一位中國同事這幾天特別敬業,早到遲走不說,周六竟還主動去辦公室加班,真是令人大跌眼鏡。一問之下,才知是婆婆來美探親,互相合不來,為了避免吵架,就躲辦公室了。她老公已辦成公民,正考慮替她婆婆申請綠卡呢。“婆婆如果長期在我們家待下去,這日子我可真沒法過了”,她一臉無奈地說。

  另一位朋友也是從國內來的,嫁了個老美。結婚兩年後父母來美探親,她的洋人先生原以為岳父岳母只是來家小住數日的,怎麼也沒想到他們這探親是要探上一年半載的。結果當即翻臉,和太太大吵特吵,吵了個“不亦樂乎”,差點沒吵散夥了。

  中國人講個“孝”字,老美不是不孝,只是方式不同。兩代人之間怎麼處,各有各的學問。既然在人家的國度過日子,那何不琢磨一下他們的風俗人情、借鑑一下他們的處事藝術呢?

  想起從前在國內過春節,看多了成了家的小倆口,每年為去哪家過年傷透腦筋。尤其是那些跟雙方父母都不在一個城市的小家庭,更是一個頭兩個大,怎麼也擺不平。來美以後,雖然“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家想得心痛,可也暗自慶幸可以免卻此類煩憂,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地過大年了。難怪一位性喜幽默的朋友將此列為出國八大好處之首。

  其實在美國我們也過年過節,不過基本上過的是洋節。洋人的節日還花樣繁多,不信你隨便去商店逛逛。美國的商店最能告訴你接下去要過什麼節了。你瞧,“萬聖節”的面具、南瓜糖還沒撒完,“感恩節”的火雞、“聖誕節”的各色禮品已經擺得琳琅滿目了;“情人節”的玫瑰依然鮮活,“復活節”的彩蛋已經上架……至於中國人的節日,小的不說,大的如春節、中秋節,身在海外的我們卻也還是一樣惦記着的,中秋吃月餅,過年穿了唐裝上街看遊行的彩車、給小朋友派紅包……當然,比起國內過年過節時那份傳統的熱鬧、歡騰勁兒,在這裡過中式節日頂多只能算是應個景兒,聊慰思鄉之情而已。兩者有着天壤之別。但是話又說回來,雖說此間中式節慶的氣氛寡淡,可畢竟你也享受了這裡四時八節的喜樂,這又是國內的親友想嘗也嘗不到的滋味,所以你大可不必哀嘆可憐了,不是嗎?

  又想到最近幾年,每逢選舉,號召華裔出來從政的呼聲越來越響,這無疑是極具遠見的舉措。不知你可曾注意到,真正有資格出來參政、議政的都是辦了公民的,確切點講,他們是美國公民,是美籍華裔,如果僅用“華人”來統稱之,似乎並不合適。試想,若還只是華人,那麼你連選舉權都沒有,還談什麼從政呢?

  同樣地,我們也常常提出要“融入主流社會”。怎麼個融法?把英語練熟了,把老美的橄欖球看明白了,是不是就融入人家的主流社會了呢?好象不見得。我以為恐怕只有等你的思維方式、你骨子裡的文化氣蘊統統都換成美式的,那才有可能真正“融”得“入”吧。

  俗話說,“入境問俗”,“入鄉隨俗”。不管你是來美國看一看、暫時落一下腳,最後終要歸去的,還是你準備在此紮根、活出華裔美國人應有的水準,這兩條似乎都還管用。

  曾經聽說“一個中國人是條龍,十個中國人是條蟲”,當時頗不服氣。可是看了、聽了不少這裡的華人圈子的故事,不由氣短。搞個活動,先為了誰來當頭吵不休,倒把正事給擱一邊了。很想進一言 —何不忘了從前爭職稱、爭房子、爭先進、爭出國、爭權位……的習慣,且多學些此地做義工、捐錢捐血、做實事的精神?

  謹記“入鄉隨俗”,也許能助你把在美的日子過得更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流氓 (ZT)
2002: 摩吻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