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拉不出屎賴茅房,這個茅房就是當今流行的廁所一說,公共廁所在不遠的過去叫公共茅房。
在北京的故宮裡面,考察故宮的人都沒有找到過茅房的位置。 難道說宮裡的人不拉屎嗎?
當然,不行大小便之事是不可能的,那麼在故宮裡的人,都在哪裡方便呢?
其實大小便是拉在放了焦棗兒的木桶里,焦棗兒滾動靈便,屎一下就到桶底了,不會散臭,只有焦棗兒的甜香味兒,再由粗使太監拎出宮。
另:據《五雜俎》記載,明孝宗弘治皇帝時期,皇帝如廁用的手紙是四川一地所貢的用野蠶繭織成的粗絲布,像一般手紙之大,用後丟棄。令人稱趣的是,這些被皇帝用過的絲帛,一名太監看着可惜,就一張一張地積攢起來,統一清洗曬乾後,竟然織成一幅簾帳,掛在他的小屋裡。一次,皇帝閒遊散步,正好看到了這個簾帳。這個簾帳很有特色,一小塊一小塊地織補起來,就像僧人百衲衣一樣,吸引了皇帝的眼球,於是就問此為何物,太監不敢撒謊,如實招供,說是用您老人家的“手紙”做的。皇帝大為驚愕,大呼這太可惜了,這才下令以後如廁用紙代替,不要再用帛了。
後來明代皇帝用的手紙也不一般,是由內官監紙房抄造,呈淡黃色,綿軟細厚,裁方可三寸余,由專門管理淨房的近侍太監收着,隨時進呈使用。三寸見方的手紙尚不及巴掌大,哪有現代人這樣用得放心舒服,皇帝尚且如此,一般老百姓可見一斑。
到了清朝,馬背上下來的後代可節省得多了。慈禧太后用的衛生紙是將一大張白棉紙按需求裁好後,用水將紙噴得又潮又蔫,然後墊上濕布,用熱熨斗熨兩遍,使原來帶毛髮澀的紙變得光滑平整,疊好備用。這種衛生紙對太后來說,不一定是如廁用,也是她的經期用紙。男性皇帝就沒有這麼好了,光緒用的如廁手紙,就是普通的揉過後去掉內硝的裱心紙(襯裱字畫的毛邊紙),很一般,並無特別之處。
據說清代皇帝、后妃們使用的便器叫做“官房”,與現在的一般馬桶相比,除了不能沖水之外,沒有多大的差距。李陽泉先生在《中國文明的秘密檔案》一書中描繪說“(官房)分為長方形和橢圓形兩種形式,用木、錫或瓷製成。木質的官房為長方形,外邊安有木框,框上開有橢圓形口,周圍再襯上軟墊,口上有蓋,便盆像抽屜一樣可以抽拉,一般木質便盆都裝有錫質內里,以防止滲漏。錫質官房為橢圓形,盆上有木蓋,正中有鈕;這種便盆要與便凳配合使用,便凳比較矮,前端開出橢圓形口,便盆放在下面對準圓口。便凳有靠背,包有軟襯,猶如現在沒扶手的沙發一般。
不僅這樣,皇室人員羈旅途中所用的衛生設備現在看來也是相當高級的。1903年3月,慈禧以恭謁西陵(在河北省易縣西)為名,要乘火車抖抖威風。據說當時慈禧大小便用到的便器叫“如意桶”。清史家孟森這樣描述:“蘭泉承宣懷指,車中備鐵床、裀褥枕被,花車原有臥榻置不用,計吸鴉片煙非此不適故耳。床橫置,面車窗,以幔圍之,床身購諸肆,嫌柱稍高,截其腳而移高其床面。床側一門,啟之即如意桶。如意桶者,便溺器也,底貯黃沙,上注水銀,糞落水銀中,沒入無跡,外施宮錦絨緞為套,成一繡墩。車身亦(遍)套黃絨,而以緞貼里。”如此高級的衛生設備,在當時稱得上登峰造極的了。
李陽泉先生在《中國文明的秘密檔案》一書中描繪說“(官房)分為長方形和橢圓形兩種形式,用木、錫或瓷製成。木質的官房為長方形,外邊安有木框,框上開有橢圓形口,周圍再襯上軟墊,口上有蓋,便盆像抽屜一樣可以抽拉,一般木質便盆都裝有錫質內里,以防止滲漏。錫質官房為橢圓形,盆上有木蓋,正中有鈕;這種便盆要與便凳配合使用,便凳比較矮,前端開出橢圓形口,便盆放在下面對準圓口。便凳有靠背,包有軟襯,猶如現在沒扶手的沙發一般。
李先生的描述有點牽強或還是沒有準確具體到型制、結構、尺寸、工藝、裝飾等等,既然可以描述大概肯定看到實物,何不量個尺寸畫個圖拍個照片什麼的·····遺憾!
“啟之即如意桶。如意桶者,便溺器也,底貯黃沙,上注水銀,糞落水銀中,沒入無跡”
我不想對此考證,就黃沙和水銀在一起做何解釋?比例重量是多少?木桶結構如何承受如此重量?······等等
“ 到了清朝,馬背上下來的後代可節省得多了。慈禧太后用的衛生紙是將一大張白棉紙按需求裁好後,用水將紙噴得又潮又蔫,然後墊上濕布,用熱熨斗熨兩遍,使原來帶毛髮澀的紙變得光滑平整,疊好備用。這種衛生紙對太后來說,不一定是如廁用,也是她的經期用紙。男性皇帝就沒有這麼好了,光緒用的如廁手紙,就是普通的揉過後去掉內硝的裱心紙(襯裱字畫的毛邊紙),很一般,並無特別之處。”
這個可以想象的紙是很高級了!那可憐的光緒皇帝用裱心紙見水就爛了!現在有些水墨畫家都用宣紙!哈哈!
聽過一些好玩的,比如元代畫家倪瓚有潔癖,要僕人收集蝴蝶翅膀,上茅廁時撒在廁中,物落下時自然隱沒在紛飛的彩色蝶翅中間……
至於拭穢用品,搜到一篇《中國古代拭穢風俗流變考》……
……
清朝人用紙拭穢,有多處文獻可以考證。此處僅舉一例,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有段劉姥姥拉肚子的文字:劉姥姥覺得腹內一陣亂響, 忙的拉着一個小丫頭,要了兩張紙就解衣。眾人又是笑,又忙喝他“這裡使不得!”忙命一個婆子帶了東北上去了。這段描寫說明,在曹雪芹生活時期,無論是大觀園還是鄉下的人物,都已經使用手紙拭穢了。
……
唐宋之前,人們用的是一種叫做“廁籌”的木頭片或竹片
……
在早期的佛教諸律中,記載了釋迦牟尼指導眾比丘使用廁籌的事情,如毗尼母經卷第六:爾時世尊在王舍城,有一比丘,婆羅門種姓。淨多污,上廁時以籌草刮下道,刮不已便傷破之,破已顏色不悅。諸比丘問言:“汝何以顏色憔悴為何患苦”?即答言:“我上廁時惡此不淨,用籌重刮即自傷體,是故不樂”。針對這種情況,釋迦牟尼佛說:“起止已竟,用籌淨刮令淨。若無籌不得壁上拭令淨,不得廁板梁栿上拭令淨,不得用石,不得用青草,土塊軟木皮軟葉奇木皆不得用;所應用者,木竹葦作籌。度量法,極長者一磔,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污淨者,不得着淨籌中。是名上廁用廁籌法。”
《外國建築史》描述凡爾賽宮的樓梯就覺得分外噁心……馬桶是放到門外定時有人收的,倒“夜香”,就是在初更的時候有專人收集生活污水(啊……這個代詞真文雅~)大約記得是,由於凡爾賽宮沒有廁所,紳士貴婦們在富麗堂皇的宮殿中開舞會,吃珍饈百味,品瓊漿玉液,卻都在樓梯底下解決大小便問題,陳老狠狠地嘲弄了一番此事.
根據資料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