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考官員眼中的中國高考:既敬佩又同情! |
送交者: 金歌 2010年06月10日20:47:22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
由美國ACT湖南特許國際學校與美國高考機構ACT-GAC中國總部共同舉辦的美國大學(中國)巡展在長沙首度舉行,因為這是首次全部由美國知名大學組團來湖南招生,該次展會吸引非常多學生和家長的關注。記者也趁此機會就中美兩國高考的差異採訪參加活動的美國高考ACT中國區GAC課程學術總監AnnZheng女士。在這位美國高考官員眼中,她特別敬佩中學生的勤奮和認真,也同情他們的單色生活。 在中國家庭一切為高考讓路,在美國高考只意味着一個周六的早起 非常熟悉中國教育體制的Ann感覺,在中國,高考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在美國也有類似的考試:ACT和SAT,目前全美所有四年制大學都同等認可這兩個考試。這兩種考試雖然很重要,但和中國高考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我不止一次地聽見美國學生這樣說:‘明天是ACT考試嗎?哦,天哪,我忘了,那我明天得早起了。’” 這意味着,在美國許多學生都不怎麼為考試做準備。ACT 和SAT的考試通常都是在周六,因此,這是他們必須要早起的惟一一個周六,同時也是惟一一個去學校的周六。Ann認真地說,“我想美國學生也許通過不了這麼難的中國考試。” 對許多中國學生說,當他們在上高中,尤其是在準備高考時,家長們會為他們做任何事。Ann說,在北京,我看到許多家長站在高中門外,等着接孩子回家。在美國,如果父母這樣做,學生一定會被同學嘲笑。更有甚者,中國父母在家中打掃、做飯、給孩子送飯,做一切事情為孩子創造時間學習。“這很不可思議,但卻是中國很常見的場景。”她感嘆道。 在中國為了進重點學校,在美國真想再做一回孩子 在看過中國學生對考試和學習的過分關注後,Ann問自己為什麼?經過對中國教育體制的了解,答案是進“各級重點學校”。為什麼他們這麼強烈地想進重點呢?重點學校的教育會好得多嗎?是為了面子嗎?是因為今後能得到更高的收入嗎? 在英語中,我們總說: “天啊,真想再做一回孩子!”許多人懷念兒時和高中的時光,對他們而言,那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我簡直不能想像,當許多中國人回憶往事時,會說:“天啊,真想再回到高三!”或者“天啊,真想再做一回一天到晚學習的學生!” 我很同情中國學生,但很懷疑是否值得這樣努力。這是最好的一條路嗎?難道這就是生活的全部嗎?我們愛學習,不是因為我要參加考試,而是因為知識就是力量。但我同樣喜歡野營,和朋友一起玩,做社區義工等等。學習應該努力,但同樣應該享受生活,因為我們相信生活是美麗的。 我非常敬佩,同時也以一種敬畏的心態去看待中國學生的勤奮和認真。然而,我同時為他們感到惋惜,因為在美國文化體系中,他們錯過了生活的美麗。 現在,能讓我感到最開心的就是,中國的這些年輕人正通過美國ACT在中國開設的官方教學學校努力發揮潛能,為赴美留學做好全面準備,同時讓生活充實和快樂。 在中國高考一考定終身,在美國想考就考直到滿意為止 中國高考之嚴苛和神聖,是ACT、SAT等全球其他所有考試概莫能比的。中國高考的“一考定終身”,改變了多少學子的命運。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高考似乎還留有幾縷古代科舉的印痕。在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科舉制賦予平民金榜題名、分享特權的夢想。而在貧富、城鄉差別依然存在的當代中國,高考也以一種相對公平的方式,讓弱勢群體的子女有機會改變命運和身份、躋身精英階層。 至於美國,無論是ACT,還是SAT,都只是各大學在錄取新生時的參照考分之一。ACT每年舉行5次,成績兩年內有效,只要交幾十美元報名費,學生想考就考,直至考出滿意的分數為止。 在中國反覆做題獲得應試技能,在美國自我重塑並非只有上大學 中國學生從小在以“考試至上”的教育體制下成長,他們從反覆做考題中獲得應試技能,並以此對付美國“高考”,即便得了滿分,也不值得大驚小怪。Ann認為。 不過,美國“高考”確有值得中國“拿來”的地方。從其考試形式、內容、高校錄取標準到所宣導的多元、開放的教育理念等均值得借鑑。 美國夢的核心是“自我重塑”、“你的過去並不預定你的未來”。這與中國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教育改變命運”等傳統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同的是,美國的“自我重塑”途徑和方式很多,並非只有上大學一種。美國以教育的多元化、國際化、靈活性,實現社會的公平和機會均等。其理念有助於培育富有人文關懷、公民精神的年輕一代,有助於提升國民的整體素質。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9: | 以預測未來走向聞名的Celente的專訪 | |
2008: | 荒謬的汪精衛‘聖者’論 | |
2007: | 鞦韆的故事 | |
2005: | 美式幸福秘笈適合我們嗎? | |
2005: | 輟學現象:美國博士生教育的難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