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祖國、海歸、禍福 |
送交者: 汪翔 2010年08月27日13:57:03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
故鄉、祖國、海歸、禍福 對於我們這樣的華裔,我一直覺得,有個中國在那裡,既是我們的福分,也是我們的累贅。是福分,當然是因為我們對於那裡比較了解,加之我們自己對中文還有比較好的把握,同時,中國經濟還在蒸蒸日上地向前發展。再者,還有一個很“熱心”的中國政府在那裡,一直在很“貼心”地一而再而三地向我們灌輸:那裡是我們的祖國;我們是炎黃子孫;熱愛祖國是我們應該做的。 此外,還有“葉落歸根”的古訓和“傳統”,似乎是,那才是每一個華裔必須做的事情,否則,你就不是人了。 不明事理的人會很天真的相信這些:那個政府真的很關心我們這些海外華裔,那裡還真的就是咱們的家園。到了那裡,我們真的會有回家的感覺。 正是因為這種“自以為是”,才讓大量的海歸們想不明白:現實和想象的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差別? 中國政府對於自己僑民的公關,是不是太積極地有點過分?對於華裔愛國情操的強調,是不是太有點···(對不起,不知道應該用什麼詞彙)? 實際上,現實一直就是那樣的現實,差別產生的原因,不是現實的殘酷,而是在於你的預期太高。而這種預期太高的根源,又是因為祖國的政府長期誤導華裔的結果。 事實上,你現在只是一個對中國曾經有所了解的外國人,你不是一個中國人。再者,中國政府的那些甜言蜜語,事實上也只是對你廉價的安慰,對於你在中國的生活,那種安慰事實上是沒有多少幫助的。 對方這樣做,是因為它需要大量海歸的回遊。只有在有足夠多的海歸供給的情況下,它們政府方面所擁有的需求,才能夠在對它更為合理的代價下得到滿足。而且,在一個需求為主導的市場,需求方不是就有會多了不少的談判籌碼了嗎。在這種情形下,很多海歸們不是就不得不賤賣自己,以期能夠滿足自己那個很不實際的對於故鄉的期待了嗎。 這,就是“故鄉”所給予你的累贅一面。 它動虛招,你動實情,結果當然是對你不利。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是一直沒有人意識到這點,而是那些早就意識到的人,由於他們想在中國那片土地上有所發展,雖然意識到了,也不會(不可能)說出來。很多時候,甚至是不敢說出來。這又是作為一個華裔不得不面臨的“冷酷”現實,而這個現實最終又是你自己強加給你自己的。這又變成了自作自受了。 那些人就像是做傳銷的傳銷手,他們需要後繼有人。也只有後繼有人,才能夠體現他們的價值。你們這些後來者越是相互冷酷得厲害,他們也才會越是獲益更多。 這實際上又回到了一個基本的問題:中國到底是誰的?你愛祖國,祖國愛你嗎?你怎麼樣愛祖國,祖國又能夠怎麼樣來愛你?它會這樣來愛你嗎?為什麼? 如果祖國是母親,它真的會像母親那樣來在乎你嗎? 在祖國積弱和已經有一定實力的時候,這些問題的答案顯然是應該很不同的。如果有人用積弱時的“證據”和那個時候海歸者的“心態”(那些人口中說出來的語言)來說明,我們這個時代的華裔應該怎麼做,你不覺得那是在自欺欺人嗎?我估計,說話的人都不會相信那是真的,他們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已。工作的需要和動真情是兩碼子的事情,對於這點,估計地球人都知道。 我不是一個“反中國”的人,也從來沒有反過,對於那種事情,也沒有興趣。我熱愛那片土地,那裡也是我的故鄉,也還生活着自己的家人。即使如此,我還是得說出應該說的話,雖然我也沒有這個義務。原因在於,我覺得,很多人因為被誤導,最後稀里糊塗地付出了前途,甚至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很不值得。說實在的,我需要聲明這點本身,就是一種悲哀。 我估計,在這篇博客文章發表之後,不僅會有人砸磚,而且,很多讀者可能還不敢站出來說同意的話。這又是作為華裔和中國人的可悲之處:即使我們生活在國外,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沒有“資格”說出自己心裡想說的話。美國給予我們的言論自由,在華裔身上事實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折扣。 我不知道,祖籍來自英國、德國和意大利的人,是不是也有和我們華裔一樣的尷尬。我也不知道,不同類型的祖國,對於自己的僑民在他們自己作為公民的國度的公民權利,到底有哪些不同程度的侵害? 祖國啊,你真的很在乎你的僑民嗎?你真的是在從內心深處尊重這些僑民的權利嗎?或者,你只是在做一個商人應該和必須做的事情,在該做廣告的時候,用盡華麗的辭藻,來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至於這些“幼稚”的僑民們的利益,那是與你沒有關係的。 在這裡,我倒是想起了那些在國內推銷人壽保險的經紀人的行為特點:為了自己的那點佣金,他們任何時候都可以將任何和他們有點關係的人拉下水。為了自己的繩頭小利,他人的利益實際上算不了什麼,從來就不在他們需要考慮的範圍之內。 在祖國心目中,華裔的利益是不是也是處於這種地位呢? 作為華裔,如果你想當海歸的話,我覺得,你最好是能夠認識到這點。不要將自己看得很重要。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是可以被替代的,哪怕那位是毛澤東呢(毛主席自己說的!)。在明確了這個很冷酷的現實,在你因此想哭而已經哭幹了眼淚之後,你再來計劃自己的行動吧,至少,到了那個時候,你才會有更好的機會來善待你的未來,正確看到你自己生命的價值。 在這個時代,在僑民和祖國之間,只有永遠的利益關係,沒有永遠的無緣無故的愛。祖國實際上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和動機來給予你愛,那些誇誇其談的說祖國愛你的人,他們早已經習慣了大話連篇,言不由衷的生活。對於這種人的話,你還那麼當真,也真的是個二百五了。 你愛祖國,那是你自己的選擇,是你內心深處的一種自我感覺。為了這種感覺的滿足,你是不應該期望有所回報的。所以,如果你想回國干一番事業,你就得記住,那是你自己的事業。中國只是一個國家,它或許會給你這個普通的人提供一點機會,或許不會。在任何地方,機會都只是相對於特定的個人的。這種機會是完全開放的,不是單單屬於作為華裔的你。當然,如果你在國內有特殊的關係,那就另當別論了。 很多人覺得。我是自己“家裡”的“能人”,祖國的精英,所以,在我回歸之後,祖國肯定會給予我應該給予的厚待。注意到,這裡的家和國之間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完全沒有可比性。而且,也正是有着這種過於奢侈的期待,才讓大量的海歸們回遊之後感覺很失望,很失敗,很沮喪。實際上,在你明白了我這裡所說的道理之後,你就更能夠實實在在地生活了,不管是在海外,還是當海歸在國內。祖國將給予你的“愛”,和你母親給予你的,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祖國不是你母親,過去不是,今後也不會是。它和你之間的關係,只是一個廣告代理商(它代理所有祖國方面商家的廣告),和你這個潛在顧客之間的關係而已。你所能夠感覺到的來自祖國的“愛”,只有在你“購買”了“商品”之後,那個向你提供商品的“商家”給予你的待遇而已。 我一直覺得,一個人有太多的選擇,很多時候似乎也不是一件好事。就說這些海外華裔吧,如果沒有那個祖國在那裡誘惑你,你會不會就死心塌地的,在你現在的地方生根發芽呢?如果是,你會不會就少了很多比較和期待了呢?同時,是不是就少了很多煩惱了呢?如果你老是覺得自己是個人才,能夠幫助祖國,給它帶來一個更好的明天,你活着,自然就會很累。因為,你一直自不量力。祖國只需要稍微提高一點點效率,或者稍微減少一點點不應該浪費的浪費,那種效益,是不是就已經遠比你能夠貢獻的要大得多?那麼簡單的事情它都懶得去做,你想想看,還需要你幹嘛? 自作多情,害人害己。 人活着的最大幸福是,有夢想,有期待。用你老母親的話說就是“有個盼頭”。當年,老母親含辛茹苦想讓你好好讀書,考一所好點大學的時候,是不是就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這種暗示和言傳身教,在我們這代華裔身上,很多時候實際上是起了反作用。 放棄幻想,腳踏實地,在自己能夠看到的地方,好好抓住機會,好好的享受自己能夠享受的生活,你的日子就會過得很舒暢。 世界上沒有那麼多能夠讓你改變世界的機會。世界上也不需要那麼多人去改變世界。而且,改變世界的行動,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不知不覺之中進行的。不是只有到了中國,你就能夠感覺到成就感。對於那種感覺的期待,充其量只是中國政府公關成功給你造成的一種錯覺。 中國的革命,給我們這代人留下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壞習慣:只有轟轟烈烈的東西才具有價值,只有革命性的東西才算成就。 實際上,革命性意味着破壞性,大多數情形,破壞就意味着“壞”而不是“好”。循序漸進,積少成多,從每日每時做起,從對身邊人的關愛開始,這才應該是貢獻人類的良好辦法,至少對於99.99%的人是這樣。 如果你真的是想幫助自己的祖國,你可以從你認識的人開始。中國目前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很多人還生活在很困難的處境下面,特別是那些為數越來越多的老人們。 在下面的附錄,我給了大家一點相關的信息,供參考。 附錄:養老難或因獨生子女政策 財新網, 2010-08-26, 記者 蘭方 一位92歲的老人癱坐在月壇街道敬老院寬大走廊的一張輪椅上。他嚷嚷着想站起來,旁邊的護工隨即用力把他架起,只讓他的腳粘粘地,之後又鬆手讓老人攤坐下去。 老先生已經失去行動能力,加之重度老年痴呆,終日需要護工照料。“如果不送到這裡,我們一家人根本沒法對付。”85歲的老伴王老太太無奈地看着這一幕。 在老先生身邊,還有20多個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大多已不能說話或行動。一些老人插着鼻飼管,低垂着頭顱,目光呆滯。 這所專業護理院要照料50位失能老人,但仍無法滿足護理院所在社區的需求。這個敬老院常年都有50名老人排隊等待入住。 不論是鄉鎮集體所辦的養老院,還是市屬的福利院,北京的公辦養老機構一律滿員。即使是收費高昂、定位於中高端群體的北京太陽城銀齡公寓,至8月25日也只剩下最後兩間空房,“過了這周末來,怕是就沒有了”。 3816家養老服務機構、61823張床位,依然無法滿足京城226.6萬老人的養老需求。北京一所普通街道敬老院的工作人員告訴本刊記者,一位老人一般要等兩年左右,才輪得上一張空床,“只有等走了一個,才能進來新的。” 不獨北京,在中國各大城市,一床難求。截至2009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達到1.67億人,約占總人口的12.5%。其中,80歲以上的老人1899萬人,失能老人已達940萬人,部分失能老人約為1894萬人。 社會顯然沒有做好準備。“一個失能老人拖累一家人。”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團評論。多年來家庭小型化的趨勢,以及現代化背景下空巢家庭的激增,傳統的家庭贍養早已不堪重負。在不少社會學者看來,大幅增加養老設施和服務投入已是當務之急。 養老缺口:獨生子女政策的後果 雖然全國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目前尚不滿3000萬人,但在楊團看來,養老服務的提供,可以比作正反兩個金字塔:需要養老服務的老年人口結構是正金字塔,失能老人只是最頂端的部分;向老人提供的養老服務則應該是一個倒金字塔,最頂端的那部分老人需要提供最多的關懷照料。 然而,理論和現實之間,總是存在巨大的落差。截至2009年底,全國各類老年福利機構38060個,床位266.2萬張。從國際經驗來看,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養老服務機構每千人擁有的床位數在50—70張之間。在中國,65歲以上的老人每千人擁有的床位數不過23.5張。保守估計,養老機構的床位缺口數量在300萬以上。專業的護理人員更是奇缺。全國所有機構的護理人員僅有20余萬人,而拿到護理證的只有兩萬多人。 按中國的傳統,對老人的照料義務,更多是由家庭承擔,但家庭的撫養能力卻幾乎達到極限,不得不藉助於社會機構和服務,這越發加劇了社會養老服務的短缺。 家庭形態的變化是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推手。中國獨生子女政策實施至今已有30年。第一代獨生子女的家長已步入晚年,中國正全面迎來“421家庭”時代,一對夫妻贍養四個老人和一個孩子的家庭格局日益成為主流,家庭負擔極為沉重。 同時,當前城市化大潮下,人口流動、家庭小型化也大大衝擊了家庭舊有的代際撫育功能。民政部及中國老齡委數據顯示,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達49.7%。而在農村,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老人、孩子和中年以上的婦女在家的留守幾乎成為常態。空巢家庭的增加以及家庭人數的減少大大降低了其對老人的撫養能力。 這種情況,在農村更為突出。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老人、孩子和中年以上的婦女在家的留守幾乎成為常態。據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2008年在山西、陝西、甘肅農村的調查,7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超過一半得自己照顧自己,或由配偶照顧。 即使家庭成員盡到照護義務,贍養質量也常不如人意。來自社科院的一份《融入社區健康服務的中國農村老年人照護服務研究》顯示,傳統家庭照護標準低,專業性差。在農村的農忙季節,家人對老人的照顧容易被疏忽或中斷,身邊無子女的老人更易被忽略,甚至一些子女在身邊的老人還遭遇棄養。 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執行主任費立鵬曾透露,農村老人自殺率高於城市老人5倍,農村自殺人數比例占我國自殺人數的90%。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會長李寶庫曾在一個公開會議上透露:“中國農村老人的自殺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到五倍。在湖北京山地區,甚至出現了自殺屋、自殺洞。相當一部分老人因為患病,不願拖累子女,選擇老屋或荒坡、樹林、河溝,安靜地自我了結。” 拮据的社會化:七成依賴家人 家庭照顧的缺位,以及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社會的支持和介入變得必要而緊迫。而贍養成本的提高,又令家庭不堪重負。 上述《融入社區健康服務的中國農村老年人照護服務研究》顯示,高齡老人不僅需要問安式照料,即經常性探望,還需要生活照料、康復保健方面的服務。對於老人的照顧者來說,長年照護失能老人也容易產生身心的壓力和慢性疲憊,他們則需要一種替換性的服務,或是日托服務。根據國際經驗,失能老人中還有相當部分需要入住機構,入住機構率普遍在3%-5%。而相較於中國老人的養老金水平,這些服務無疑都顯得昂貴。 按照護理標準,機構收住完全不能自理的臥床老人,與護理員的配備是2:1,基本不能自理的老人與護理員的配備是4:1。據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團根據有關調研粗略計算,人員工資加上護理院住所的設施設備、材料、老人餐飯等等,每月僅成本在1200元以上。在一線大城市,收費則更加高昂。前述月壇街道敬老院嚴格堅持非盈利準則運營,老人每月的平均收費也在2600元左右。這已經超出了絕大部分老人的支付能力。 在廣大農村地區,沒有社會養老金的老人更高達90%。正是由於當前養老保險制度的缺漏,據北京大學和中國老齡科研中心2006年對全國上萬名高齡老人跟蹤調查,69.9%的老人主要經濟來源依靠子女及孫子女。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學者孫炳耀表示,養老服務的需求,正是隨着平均壽命的增長才出現,但“我們對養老制度的設計,還在最基本的物質生活方面,而對照顧服務這一塊沒有考慮。” 鑑於養老機構的緊缺現狀和收費偏高,加之居家贍養的傳統思維,不少老人仍執着於居家養老。但針對居家養老的入門服務,也不便宜。 政府能否成為養老最後一道防線? 不過,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時任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的王振耀並不認為中國所面臨的問題是人們常說的“未富先老”。“中國人均GDP跨過3000美元大關,已經是中等收入國家了。”在王振耀看來,國家的富裕,應該反哺這部分老年國民,增加社會福利投入。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閆青春也表示,在市場、第三部門都無法提供服務的情況下,政府作為最後一道防線,要承擔其相應的責任。 不少學者認為,在中國經濟體制轉型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對社會福利政策定位不明,既無法以“福利國家”的姿態提供民眾無力支付的社會服務,又缺乏刺激社會化供應的政策手段。 一個重要的原因,即在於對養老服務缺口缺乏科學的測算。孫炳耀擔心,儘管在老齡化的壓力及社會各界的推動之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最終“擠”入十二五,但由於相關測算的缺失,也只能是一份原則性的規劃。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9: | 解決中國問題的可行良方(一) (379 re | |
2009: | 美國海底墓園竟成潛水者天堂 | |
2008: | 只有投票這老買英雄了 | |
2008: | 30年前中國和今天美國生活消費水平比較 | |
2005: | 西方宗教犯過的歷史罪行 | |
2005: | 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宗教信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