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國際電影節 (Filmfest DC) 4月15日 至25日在大華府地區舉行,這是一個比較注重全球獨立製片人的電影節,參演的電影雖然不及好萊塢的宏篇巨作,但有許多題材獨特、製作精良、故事情節吸引人的作品。今年參演的一部與紅色中國有關的電影《毛時代最後的舞蹈家》 (Mao’s Last Dancer) 得到不少人的關注。巧的是,同一時期 (4月15日至24日) 在大洋彼岸舉辦的第23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則將《毛時代最後的舞蹈家》選為開幕式首映電影,引起新加坡民眾的極大興趣。該片也曾在去年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首映。
《毛時代最後的舞蹈家》改編自澳籍華裔李存信的同名自傳,自傳2003年在澳大利亞出版,厚400餘頁,熱銷澳大利亞,連續130周居澳大利亞圖書榜前十位之列,不斷再版,銷量超過40萬。中文版由文匯出版社2007年出版,王曉雨譯,書名《舞遍全球–從鄉村少年到芭蕾巨星的傳奇》。此書2009年10月拍成電影上映,由澳大利亞導演布魯斯·貝爾斯福特(Bruce Beresford)執導,貝爾斯福特曾執導過《為黛西小姐開車》(Driving Miss Daisy)等有影響力的電影;製片人Jane Scott和編劇Jan Sardi 所監製與改編的電影劇本都獲得過奧斯卡獎提名。
《毛時代最後的舞蹈家》這部電影不僅涉及文化大革命、毛澤東時代、改革開放,也涉及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更重要的是,該片講述了一個山區孩童在時代巨變中由麻雀變鳳凰的故事,而這個麻雀變鳳凰的故事,又引出國家與個人,個人與家庭等道德、責任、良心觀的爭論,很有吸引力,故事情節也很豐富。
電影主角李存信1961年出生在山東青島農村的一個貧苦家庭,兄弟七人,他是老六。11歲被選去北京舞蹈學院學習芭蕾舞,那時正是文革熱的時期,學跳的全是”紅色娘子軍”與”白毛女”。79年他18歲時被美方選中前往休斯頓芭蕾舞團學習;兩年後,20歲時為”愛情”、”藝術”選擇留在美國不回大陸,轟動一時,成為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一起國際事件。此後他歷經兩次婚姻,生了三個子女,成為一名著名的芭蕾舞演員,從美國移居澳大利亞,轉型成一名成功的股票經紀人以及作家、演說家。此後,李存信獲准回到大陸探親、旅遊、演出,經常往返澳中兩地。
在電影中扮演李存信的是英國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團的主要演員曹馳,曹馳的父親 以前是李存信的舞蹈老師,曹馳能出演李存信,其父與李存信的交情恐怕是主要原因之一,當然,曹馳本人在海外的留學經驗與李存信有相似之處,能夠體會李存信的不易也是主因。曹馳以其卓越的芭蕾舞技藝,在電影中輕鬆演出多場芭蕾舞,令影片增色不少。加上澳大利亞芭蕾舞團的配合,整部電影芭蕾舞場景水準很高,音樂優美,等於看著名芭蕾舞團的演出。
而扮演李存信母親的則是華裔演員陳沖,當年她與劉曉慶在《小花》中配對演 出,雙雙成名。她與李存信一樣,也是江青主管大陸文藝界時被選入演出班子的,這使她與李存信有了共同點,加上都有留學美國的經歷,心靈上有共鳴,相信這是她同意出演李存信母親這個角色的重要因素。年輕時我比較喜歡她的形象,此後她到美國留學定居,相夫教子,逐漸淡出演藝圈。想不到以後東山再起,不僅演出多種角色,而且做起導演,又參加各種演藝界活動。以她的家庭背景來說,也算是大家閨秀,到美國後嫁給醫生,不能說是養尊處優,但也沒吃太多的苦。她在《毛時代最後的舞蹈家》中扮演農村貧苦大媽,角色轉化很大,對演技的要求很高。
出演《毛時代最後的舞蹈家》的還有布魯斯·格林伍德 (Bruce Greenwood),格林伍德在超過50部電影中擔綱演出,包括第一滴血(First Blood, 1982)、好萊塢重案組(Hollywood Homicide, 2003)、致命追緝令(Double Jeopardy, 1999)、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 2007)、南極大冒險(Eight Below, 2006)等,號稱好萊塢黃金配角,深得觀眾喜愛。他的演出為該片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