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zt-美國經濟究竟得了什麼病?
送交者: Panzerfaust 2003年06月24日20:22:25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
※    ★                      ★    ※
※   ≤×≥      西 線 觀 察       ≤×≥   ※
※  ≤\‖/≥   二零零三年六月十五日出版   ≤\‖/≥  ※
※ ≤≤\‖/≥≥                ≤≤\‖/≥≥ ※
※    ‖                      ‖    ※
※         《西線觀察》 總第九期            ※
※   《楓華園》雜誌社 《新紀元國際事務學會》 聯合主辦    ※
※         《楓華園》編輯部主編             ※
※                                ※
※※※※※※※※※※※※※※※※※※※※※※※※※※※※※※※※※※
           屠龍刀利,倚天劍未嘗不利!
         上篇:美國經濟究竟得了什麼病?

              -黃光銳-


  “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這幾
句話,想必金庸迷都不會陌生。倚天屠龍,不過是傳說而已,但金庸老先生的這幾
句話,卻是非常形像的道出了當今世界美國趾高氣揚,盛氣凌人,打殺攻伐,欲取
欲求的國際形勢。

  美國倚仗強大的軍事力量威攝全球,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雄霸天下之勢;美國倚
仗強大的金融貨幣體系和管理體制,建立了掌握世界硬通貨、讓華爾街財源滾滾的
“美元不敗體系”;美國倚仗強大的科研開發能力,占據了世界第一流的“高邊疆
”,贏得了大筆專利費和壟斷利潤;美國倚仗強大的新聞媒體和影視產業,掌握了
全球規模的“話語霸權”,左右着世界各地的輿論導向…歷史上還從未有過哪個帝
國能達到如此強盛的地步。無怪乎“嫁給一個美國男孩”成了中國眾多女孩子的夢
想,更無怪乎不少心力薄弱之輩已對“抵抗美國”完全喪失了信心,認為還不如投
降美國算了。

  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美國是否真的不可戰勝,是否真的將會永不衰落?對
於這一點,小生在“維多利亞帝國的興衰”一文中已經做了探討。現在看來,有必
要展開論述一番。

           美國經濟究竟得了什麼病?

  口頭反美內心崇美的憤青們也好,什麼都以美國為榜樣的“一夜美國人”也好
,都必須回答一個嚴肅的問題:擁有如此強大資金、技術、管理後盾的美國經濟為
何自從二○○○年股市大跌之後,一直不見起色?換句話說,已經持續三年的經濟
低谷究竟只是一個短期的調整過程,還是美國經濟全盛時期已經過去的標誌?經過
認真的思考之後,小生認為是後者。

  從歷史的高度看,二十一世紀初的這次發達國家經濟蕭條大致相當於一八七三
年的那次經濟蕭條。一八七三年的那次全球大蕭條是大英帝國走向沒落的開始;再
過五十年,歷史學家會給予二○○一年的全球經濟蕭條以非常類似的評價。

  自從經濟蕭條發生以來,美國聯邦儲備局把利率降到了四十年來的最低點,國
會通過了一系列減稅法案,聯邦政府放棄了長期堅持的強勢美元政策,甚至不惜用
戰爭刺激經濟。可是美國經濟卻依舊低迷乏力,尤其領導九十年代“新經濟”浪潮
的硅谷一片有氣無力,以至於有人說“鬼谷”都快變成“死谷”了。美國經濟到底
是得了什麼病?

  答案很簡單:美國經濟得了“市場病”。問題不是出在經濟活動的效率上,不
是出在科研開發部門,也不是出在管理經營上,而是出在市場需求嚴重不足。上期
《西線觀察》當中索額圖先生用“捧着金碗沒飯吃”來形容這個困境,實在是非常
貼切的。

  在公司的帳本上,生產(Manufacturing)、研發(R&D)、
管理(Management)做得再好,也照樣是只賠不賺的OVERHEAD
。除了個別的例外,一家公司能進賬的就是銷售(Sales)和服務(Serv
ice)這兩個部門。沒有足夠的訂單,你讓搞科研的那一大群PhD和搞管理的
那一大群MBA吃什麼?這是不需要高深的經濟學就能明白的道理。

  九十年代美國股市高漲,給了許多公司“個別的例外”:銷售和服務收入不足
也不要緊,只要股票上漲,就可以取得比訂單大得多的收益。換句話說,龐大的研
發管理開銷是拿投資人的錢頂上了的--反正股票是沒有還本問題的。應當說,這
在當時是個極為成功的戰略--美國拿全世界投資人投入美國股市的資金搞出了一
個全新的經濟領域,收穫之巨大自不待言。但是,漲潮的時候當然一切都好,退潮
了咋辦?形同賭博的輪番炒作是不可能沒完沒了繼續下去的。股市炒作再也不能滿
足利潤預期,投資人就會很自然的要求公司提供經營本身的利潤來擔保投資回報。

  可如今在美國,最難做的恰恰就是Sales和Service,尤其在“新
經濟”領域就更是如此。舉個例子,五年前的電腦硬盤內存是什麼價格,現在又是
什麼價格?美國零售市場上一部台式電腦的價格已不足千元。而要研製出新一代硬
盤、內存和CPU,需要投入多少資金?光一個研究中心十個PhD一年的工資就
在百萬美元左右。在今天這個價格體系之下,公司能取得多少利潤?

  只要銷售和服務的基本面沒有大的改觀,投資人就必然瞻前顧後,經濟低迷也
就難以從根本上得到改善。由於問題是出在經濟運行的“終端”上,所以強大的研
發能力和一流的管理起不了多大作用。事實上,“捧着金碗沒飯吃”並不是什麼新
現象--已經低迷不振十年之久的日本經濟不就是個現成的例子嗎?降低利率、赤
字財政、貨幣貶值這些招數日本都用過,結果是有目共睹--這些調節槓桿產生的
拉動效應猶如杯水車薪,根本就不管用。

  二○○一年以來的美國經濟,很大程度上靠降低利率支撐房地產市場和個人消
費市場實現繼續增長的。房市紅火固然好,但是國民經濟終究不能長期指靠“賣房
子賣地”;個人消費市場上充斥着進口貨,也同樣不是振興經濟的根本之所在。一
旦美元貶值超過限度,通貨膨脹無法遏制,那麼成堆的經濟問題一起爆發,後果簡
直是不堪設想。要重振美國經濟,銷售和服務訂單不足的問題是無法迴避的。

  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美國“新經濟”在短短幾年之內就出現了市場飽和、
需求不足的嚴重問題呢?


         “信息市場”不敵“文化市場”              

  凡是在中美兩國生活工作過的人,大都能感覺到美國的生活要簡單許多吧?凡
是既讀英文網又上中文網的人,大都能感覺到中文網上資源要比英文“五光十色”
得多吧?這就是“信息”與“文化”的差別。

  對於美國人來說,信息技術帶來的就是信息交流的快捷與方便。網絡使股票交
易和電子訂票得以遙控進行;移動電話使得駕車郊遊多了一層方便;電子郵件提供
了新的更可靠的通信方式,等等。但是,這並沒有給美國人帶來太多“新的東西”。
美國的郵政體系本來就非常快速可靠;固定電話幾乎遍及每家每戶;發達的新聞
媒體使得美國人在網絡出之前就進入了“准信息時代”。因此,美國消費者並不
願意為信息服務花太多的錢。再加上“新經濟”擴展時期各公司免費甚至倒貼錢的
推銷浪潮,使得美國人認為網絡就應該是個FREE的東西,電子郵件就應該不花
錢,移動電話的月費也不能比固定電話高多少,否則就沒人要。總而言之,美國的
“新經濟”是一個信息市場,而且是一個非常有限的信息市場。

  中國沒有經歷美國已經走過的固定電話普及、郵政系統到位、電視報刊發達的
過程,而是直接進入了移動電話、電子郵件、網上新聞論壇聊天等新一代信息技術
時代。因此中國消費者感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遠比美國人要強烈得多。昨天還在
到處找公用電話,今天可以在大街上邊走別邊了;昨天還在收發室里翻找信件,今
天可以坐在電腦前和大洋彼岸瞬時通信;昨天還在收看千篇一律的新聞影視,今天
可以到網上盡情的尋找自己喜愛的題材…因此,有很多中國人願意支付相當可觀的
一部份收入來換取這種享受,從而使得中國的信息市場一開始就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這是一個典型“後進優勢”的例子。

  不僅如此,網絡、移動電話、個人電腦等信息產品屬於個人消費品。因此其市
場規模和有一定收入、一定教育水平、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口是成正比的。中國是世
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雖然相當一部份中國人口還沒有進入這個市場,但即使只算
京津、長三角、珠三角等較發達地帶的人口,也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NBA為
什麼這麼重視姚明?因為NBA的大總管們清楚的知道,姚明一上場,在中國不顧
時差實況盯着他的觀眾足有三個億,比美國的總人口還多!美國電信業都在拼命爭
取中國的市場份額,因為這些公司的總裁們清楚的知道,中國每年新增的電話客戶
要用新建幾個BABY-BELL來計算。道理再簡單不過:美國人再有錢,也不
會平均每人配五個手機,用七台電腦,開三個上網賬戶吧?

  但僅這兩點仍然不足以闡明信息經濟在中美兩國前景的區別。小生認為,最本
質的區別在於信息技術在中國帶來了對社會結構根本上的衝擊,從而產生了一個巨
大的“文化市場”。這個文化市場與信息市場相比,其規模很可能將是數量級的差
別。

  在美國生活過的人,都能體會到美國人業餘生活的封閉和單調。美國人除了上
班,
一般就是夫妻或者情人關起門來過小日子,一大群人聚在一起海闊天空侃大山少之
又少。周末或者節日,美國人最喜歡的是到郊外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中國人聚在一
起下棋打牌聊天,在很多美國人看來是難以理解的怪事:平時工作那麼辛苦,休閒
的時候怎麼還那麼用腦子?同樣是使用信息技術,美國人是為了獲取信息,而中國
人追求的往往不是信息,而是一種文化氛圍。因此,信息技術進入中國之後,迅速
的變成了“人文技術”,空前的擴展了文化氛圍可觸及的邊界,把大江南北的風土
人情拉到了我們的眼前。而與此同時,中文語言上的特點又特別有利於“文化產品
信息化”。風靡中國的手機短信使得中國的網絡公司率先在世界上實現了盈利。而
手機短信業務存在的基礎,就是中文提供了“短信”的可能性。幾千年的文化發展
下來,中文成為了能把信息高度濃縮的語言。這一點西方的拼音文字是根本做不到
的。所以,即使美國人想學這一招,恐怕也很困難:用中文幾個詞就能交代清楚的
信息,用西方語言那帶寬的消耗可就海了去了。試問,“落英繽紛”這四個字所表
達出來的境界,用英文得多少個字節?

  總結起來講,美國封閉的個人生活、有限的人口密度和薄弱的文化底蘊決定了
信息經濟雖然能在美國孕育而生,卻註定無法在美國找到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大市
場。當年汽車是在歐洲誕生的,可是歐洲道路狹窄,旅行距離短,也沒地方停車。
結果是汽車在歐洲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取代馬車,遲遲無法形成規模效應,最終被
市場條件得天獨厚的美國後來居上。同樣,網絡、電信和個人電腦在中國的發展前
景遠遠大於美國。甚至可以說,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展出來的“數字繁榮”,到
頭來不過是為人作嫁而已。

  其實,不僅是信息經濟,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和新材料技術等“新經濟”普
遍具備知識密集、資源消耗少、消費有人口要求等特點。生物製藥在中國既有充足
的基因來源,又有廣闊的市場;使用新材料部份取代鋼鐵,可以減少污染與資源消
耗,同時改善性能提高效益;而太陽能、核聚變、制氫用氫等新能源一旦具備實用
價值,對中國的戰略意義是極其重大的:取之不盡、無污染、不需運輸。這幾乎就
是為中國量身訂做的。

  市場經濟市場經濟,顧名思義,市場就是一切。手握世界上最大的“新經濟”
市場,從根本上保證了中國經濟光明的前景。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體育的理念與現實
2002: 一路愴然到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