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中國媽有操心的命?留學媽媽團越來越焦慮
送交者: 國際時評 2010年10月17日18:46:17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大多中國媽媽,尤其是60年代以後受過一定教育的城市媽媽,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把孩子送出國。70年代以後的媽媽有個更偉大的理想,那就是給孩子一個美國或是香港又或是加拿大的身份證,要直接給外國人當媽。

  英國領事館文化教育處近日舉辦留學行前準備會,一位媽媽把手舉得老高,搶到了第一個提問的機會:“請問簽證官,我想送孩子去英國念中學,我陪讀,有陪讀簽證嗎?”英國人皺眉:“從來沒有陪讀簽證這一說。你把孩子送出國,不就是為了讓他學會獨立生活嗎?”
  簽證官要做好心理準備了,今後他很可能會不時遇到這樣的中國媽媽,要應對她們各式各樣乃至有點奇怪的提問。
  想把孩子送出國念大學的媽媽們,心事重重,最擔心自己“消息不靈通”——萬一錯過良機耽誤了孩子怎麼行!於是她們抱團,“留學媽媽團”應運而生。
  這個夏天,“留學媽媽團”的成員們很忙。5月底6月初,本市的一些民辦、公辦高中相繼召開“國際高中課程”招生說明會,媽媽們坐滿了報告廳;6 月中旬,各留學機構相繼舉辦“行前準備會”,報告廳里來得最多的又是媽媽們——她們捕捉着一切機會,打探和孩子出國留學有關的信息。
  記者遇到一位媽媽,她兒子正在本市一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讀高二。當她聽說朋友的兒子入讀國際高中課程,今年被牛津大學錄取,立刻“被刺激到了”:“我也要送兒子去讀國際課程!”說干就干,她迅速給孩子找好了上海的一所國際高中,只等9月份開學。
  “留學媽媽團”多因朋友、同事、鄰居、同學關係聚攏而來,她們相互間的影響很大。媽媽們最常說的話就是:“她的孩子去了,我孩子也要去!
  圈內人介紹說,以前這樣的媽媽大都是台灣人,現在不少內地媽媽也甘當全職太太,而操持家業的一大重點正是孩子教育。一些“國際高中課程”針對她們 的相互影響,採取的市場營銷戰略之一便是打進“留學媽媽團”,比如邀約聚會,請來兩三個正在讀自家學校的學生的媽媽“現身說法”,此舉據說很容易俘獲別的 媽媽們。
  現在出國留學的路徑多了,可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國外大學的“門檻”似乎也在升高,這讓媽媽們很有危機感。
  “以前我們談留學,就說‘托福’,‘托福’好比留學的‘標準配置’。後來‘標配’里多了個SAT。現在要去美國留學,再加上美國AP課程也只能算‘基本配置’了!”
  本以為讀了國際課程,就和國內追捧的“奧數”說再見了。但一些媽媽突然得悉,有學生開始在博國際數學競賽,大吃一驚:“啊喲,奧數還是不能放!”
  更有情急的媽媽宣稱:讀國際課程一定要趁早,孩子不能輸在“留學的起跑線上”。在一個“國際高中課程”招生說明會上,記者就看到有位媽媽問:你們什麼時候在上海開辦國際課程的初中班、小學班?
  近日“赴美產子”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把生“美國人”當投資,促使越來越多的中國內地准媽媽投身於“生子遊客”大軍中。《人民日報》(海外版)近日報道,美國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在美國領土上出生都算美國人,這催生了越來越多外國人選在美國生產,以讓孩子獲得美國國籍。
  美國《華盛頓郵報》在報道中提到,雖然“中國正變得日益繁榮,人們也普遍認為美國是一個經濟衰退的沒落帝國。但去美國生子的業務獲得的蓬勃發展表明,對 很多中國人來說,美國護照依然是一個巨大的誘惑”。該報認為,其中的原因是“在中國,進入一所好大學或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往往靠的是私人關係”。
  “小孩回國就是華僑,一樣能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已經在美國生下寶寶的劉女士說道。
  一位有美國生活經驗的家長介紹,“如果是美國公民,孩子將來能夠自動報考美國大學,且更容易申請面向美國學生的助學金。全球排名前20的大學,美國占了15所,這樣,孩子更有希望進入世界一流大學”。
  更有網友細數當美國公民的好處,從義務教育到大學的學生貸款,再到工作、退休福利,這些方面都有制度性的保障。
  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玉整認為,國內目前的生育政策以及美國在社會保障、教育等方面的優勢,是引發“赴美產子熱”的主要原因。
  根據美國的福利制度,一個孩子如果擁有美國公民身份,就等於拿到了進入社會安全系統的鑰匙,尤其是教育。這個孩子長大後能自動報考美國大學,而 且更容易申請只面向美國本土學生發放的助學金;此外,孩子的父母多年後可依照憲法獲得美國社安待遇。美國移民政策允許本國公民申請外國籍父母、配偶、未成 年和成年子女來美定居。這個孩子一旦年滿21歲,上述親友即有資格獲發籤證,因此即便是如此漫長的等待期,也不會令他們卻步。
  來自上海的謝太太,5月曾在包下豪華單人房月子中心待產,預計將花4個月在美國生孩子兼坐月子,包括醫院自費生產和機票等花銷預計將支付3萬美 元。《星島日報》指出,已在聖蓋博市(San Gabriel)住了兩個月的謝太太對月子中心非常滿意,在中國做生意的謝先生也將赴美陪太太迎接他們第一個孩子,謝太太認為,這是為了孩子一生發展的必 要投資。
  近年來,中國兩岸交流頻繁,許多"台灣經驗"在大陸複製,用觀光名義到美國生個美國籍小孩就是其中之一。美國《世界日報》援引《華盛頓郵報》報 道稱,來自中國台灣的趙玲伶跟老公周先生5年前在上海創業,專辦"生產之旅",是大陸最早經營這種生意的業者。他們安排大陸有錢的准媽媽前往美國待產,已 成功讓五六百人順利成為美國人的媽媽。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共和黨的國會巨頭正在推動檢討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規定的出生公民權問題,參院民主黨人則表示堅決反對。
  第14修正案規定:在美國出生的人自動獲得公民權。國會參院共和黨領袖麥康諾(Mitch McConnell)3日表示,他支持對出生公民權問題舉行聽證會,但他又強調,美國移民政策的重心仍是邊境的安全。
  白宮發言人吉布斯批評麥康諾說:“我不知道他究竟是為2010年還是2012年的選舉(而這樣說),但直覺告訴我,他完全是出於政治的需要。”
  一些共和黨參議員連日來對出生公民權提出質疑或挑戰,支持這項過去主要是極右派參加的活動。這些參議員包括共和黨2008年總統候選人麥凱恩(John McCain)、黨鞭凱爾(Jon Kyl)、司法委員會資深成員塞辛斯(Jeff Sessions)、葛理漢(LindseyGraham)等。塞辛斯說:“我不太清楚第14修正案起草者當時的想法,但我懷疑他們希望巴西的某人自由飛來美國,生下孩子後帶回巴西,而那個孩子永遠是美國公民。”
  法律專家表示,只有通過新的憲法修正案才能取消出生公民權,這需要三分之二以上國會議員和四分之三的州的表決支持。眾議員過去多次提出類似修正案,均告失敗。
  對於赴美產子之風盛行,美使館發言人形容,協辦產子旅遊的雇問公司,性質其實與協助辦學生簽證的機構差不多,最多只能說他們是在利用法律漏洞,而美國政府方面,國會既沒有為此立法,國土安全部和國務院也沒有針對懷孕的外國訪客定下特別的政策。
  如今,“出生公民權”爭論再起硝煙,儘管輿論對廢除條款並不看好,但其走向無疑仍會對“赴美產子”熱產生影響。
  擇良澤而棲是所有生物的天性。這一代媽媽一定是對自己的生活狀況有些不滿,甚至是心驚害怕,想讓子女人生路上少走彎路,才如此努力的去圓一個“洋夢”。做母親的苦心,天下都是一樣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法國電信08年來25起自殺
2009: 快5, 6 年沒來過了, 老朋友在哪裡?
2008: 美國中產階級:距天堂很遠,離地獄太近
2008: 邏輯:留着本拉登是美國人的欲擒故縱?
2007: 尷尬的和平獎
2006: 關於教育的神話(三之一)
2006: 父母來加拿大探親的一點感想!
2005: 颶風麗塔XX記(三)逃還是不逃?
2005: 申時行: (詩) 紅蠟燭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