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加,2011年2月10日,周四
利用開會出差之便,伍加在今年一月底至二月初到新奧爾良一游。雖然沒有趕上狂歡節(Mardi Gras),但所見所聞,頗為新鮮。我發現,要了解新奧爾良,必須要先弄清兩個單詞:“克里奧 (Creole)”和“爵士(Jazz)”。
先說“克里奧 (Creole)”,這個單詞可以翻譯成“克里奧人”或“克里奧語”。克里奧人是指法國、西班牙早期白人移民的後代,或是法國、西班牙人與黑人混血的後代。從十六世紀後期開始,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等西方國家開始殖民擴張,他們在殖民地國家和地區所生出的後代,不管是純種還是雜種,都叫做“克里奧人”。當然這個詞的含義在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含義是有變化的,最早它是指生於美洲而雙親是西班牙人或法國人的白種人,即在殖民地出生的純白人血統的人(土生白人),後來也指白人與當地人的混血後代,再後來泛指在城市中非常歐化的居民,以便與農村中的“紅脖子”粗民或印第安人相區別。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各州中都有不少克里奧人,在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島及中南美洲都有很多克里奧人,他們說的語言常常是一種混合體,包含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和非洲語言的詞彙和用法。在新奧爾良,“克里奧”已經變成一種特殊的文化,包含有肉體強健、精神飽滿、尋歡作樂的人生觀,以及用稻米、番茄、胡椒、海鮮混合烹製出特殊風味的烹調法。在幾百年前最早的殖民者中,有些就是殺人放火、神出鬼沒的海盜,還有些是極具擴張侵略精神、尋求冒險刺激經驗的白人,他們對金錢美女、榮華富貴的渴望與追求要遠遠高於常人,想想這些人的後代會是什麼樣子?那些與當地有色人種混血後的雜交優勢,會使克里奧人更加強悍激進,更加紙醉金迷,更加追求享受生活的樂趣。在新奧爾良的核心地帶,就居住着大批這樣的克里奧人,這裡充斥着克里奧文化,這就是狂歡節的社會基礎和文化根源,這就是法國區五光十色、燈紅酒綠、食色性魅力的原因。
再說“爵士(Jazz)”。爵士音樂起源於新奧爾良,有人千里迢迢來這裡旅遊就是要現場聽聽正宗的爵士樂。可是,到底“Jazz” 是什麼意思,眾說紛紜。第一種說法是它由法文 Jasper 而來,意思是“閒聊”。人們閒聊時往往沒有既定的主題,想到哪兒就聊到哪兒,所以爵士樂就有即興創作的鮮明特點。第二種說法是,“Jazz” 這個詞起源於二十世紀初,是個描述性行為的粗鄙用語,與色情有關,不登大雅之堂;有人乾脆說 Jazz 就是指性愛中的性高潮。早期的爵士樂來自於社會底層,比如在妓院演出的樂隊,常用爵士樂表達性愛、性交、和性興奮。第三種說法是, Jazz 來源於新奧爾良港口蒸汽船所發出的聲響,當時爵士樂團在蒸汽船上表演是很普遍的現象。第四種說法認為, Jazz 是從非洲土語 Jaiza 演變而來的,這個詞的原意是“加快擊鼓”。依我看,把這四種說法綜合起來,才最接近爵士樂起源和特點的本來面目。爵士樂起源於黑人音樂,來自於社會底層,在早期是下里巴人的音樂,既有色情背景,又能表現黑人的悲慘境遇和生活困境,格調悲愴、憂鬱、淒婉。另外,從爵士樂發源地的歷史演變和人文背景來探討一下,能讓我們對爵士樂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新奧爾良是美國南方歷史古城,建於 1718 年,以法國路易十五的攝政王奧爾良公爵的名字命名。據說開埠之初,新奧爾良最早的女性居民由清一色的退伍妓女構成。1762 年,法國把奧爾良轉讓給西班牙,1800 年西班牙又將路易斯安那交還給法國,1803 年奧爾良作為路易斯安那州購地的一部分併入美國版圖。從十八世紀中到二十世紀初,新奧爾良歷經法國、西班牙、美國的輪番管轄,融合了各個統治國家的不同文化,因而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包容特性。其實在整個十八世紀,新奧爾良都象一個“三不管”的自由區,許多非洲黑人從美國南方和加勒比群島的奴隸主手下逃到新奧爾良,變成“自由黑人”,在當地求職、就業並和當地白人交往和通婚。他們的後代成為克里奧人,其社會地位與白人相差無幾。法國人重視音樂,熱衷於辦音樂節和藝術節,多演出巴赫、莫扎特、舒伯特等創作的古典音樂。而貧窮的黑人們有不少具有音樂天賦,組成“即興樂隊”,走街串巷,流動演出。1894 年,當地政府突然發布了種族隔離政策,將黑人與克里奧人全部劃歸為有色人種並實行隔離。受過良好教育的克里奧人就和黑人一起,用誇張、變形的音樂形式抗議歧視,表達不滿,這就是爵士樂的形成和發展。今天在新奧爾良的街頭,還能經常看到這種流動街頭樂隊的身影(如下圖)。
爵士樂是美國最有代表性的民間音樂,適宜於表達痛苦的心聲,也適合即興演奏,富有感染力,讓聽眾有搖擺、擊掌和踏拍子的衝動。伍加和朋友在這家叫做 Blues Club 的酒館中邊喝啤酒,一邊聽着如泣如訴的爵士樂(下圖)。處於對爵士樂的喜愛,也是受音樂的感染,朋友心癢難耐,隨着音樂跳了足足四十多分鐘,也向樂隊前面的透明塑料桶里扔了不少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