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全面評估:中美物價水平對照,20年間無變化
送交者: 金歌 2011年07月18日23:00:03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近來部分觀點指出,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售價比國內同類商品便宜50%,認為中國的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等流轉稅是造成國內物價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針對這些觀點,我們對中美物價水平進行實證比較分析認為,儘管近年來中國物價水平快速攀升,但1990至2010年的20年間,按算術平均計算中國物價水平相當於美國的74.4%,與1990年時並無多少改變。不能僅根據特定時間內部分商品價格的高低斷言美國物價水平低於中國,而應從更長時期內所有商品和服務價格水平情況來對中美價格水平差異進行全面客觀評估。

  GDP 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產品和服務的增加值之和。按當年價格或現價計算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與按某基期不變價格計算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稱作國內生產總值核價指數或平減指數(GDP deflator)。因此,GDP核價指數是全面反映一國所有商品和服務平均價格水平的綜合指標。

  為全面客觀評估中美一般價格水平的差異,我們以中國國家統計局和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公布的兩國統計數據,按照經濟學相關原理並採用統計分析方法,對大量數據進行計算和換算。我們將中國和美國的1990-2010年的GDP核價指數時間序列繪製成曲線進行對比分析,並經過相關的數據計算,以對比分析兩國價格水平關係。

  筆者發現,反映中國所有商品和服務一般價格水平的GDP核價指數,在2010年是1990年的2.92倍,年均漲幅即年均通脹率為5.5%;而反映美國所有商品和服務一般價格水平的GDP核價指數,在2010年是1990年的1.53倍,年均漲幅即年均通脹率為2.1%。

  從中美兩國GDP核價指數走勢看,過去20年間美國一般價格水平呈緩慢上漲態勢,通脹率水平較低,而中國一般價格水平在1994年比1990年上漲了近一倍,此後相對穩定了一段時期,從2002年以後又開始呈現顯着上漲態勢,至2010年又上漲了近50%。這種情況表明,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的絕對價格水平顯着或大幅低於美國的話,那麼20年來中美兩國的絕對價格水平差距呈逐步縮小態勢。

  為更加客觀地評估中美兩國一般價格水平的關係,我們採用人民幣兌美元年平均匯價對中國GDP核價指數進行折算,得出以美元計價的中國GDP核價指數時間序列,並折算為以1990年為100的時間序列,然後與美國GDP核價指數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剔除匯率因素後的中美價格對比。

  筆者發現,如果採用美元為共同計價單位,且假定中美兩國在1990年的絕對價格水平相同,那麼2006年之前中國的一般價格水平總體低於美國,但此後中國的一般價格水平顯着高於美國,並且呈快速攀升態勢。

  具體來看,1994年人民幣匯率並軌導致人民幣一次性大幅貶值,從此前1美元兌換5.7元人民幣的官方匯率並軌到1美元兌換8.7元人民幣的調劑市場匯率,導致以美元計價的中國一般價格水平大幅下跌了19.4%。此後,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單一浮動匯率制度,至1997年亞洲金融[3.30 -1.20%]危機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呈小幅緩慢升值態勢。與此同時,以美元計價的中國一般價格水平逐漸接近美國。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政策,事實上形成了以盯住美元為主的固定匯率制,直至2005年二次匯改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穩定在1美元兌換8.27元人民幣左右。同期,中國國內物價穩定,通脹率極低,甚至在個別年份出現通縮,而美國一般價格水平仍呈緩慢上升態勢,從而使得這一時期中國一般價格水平持續低於美國。

  2005 年二次匯改後,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人民幣不再單一盯住美元,同時擴大了人民幣對籃子貨幣的浮動區間,人民幣兌美元開始呈現快速升值態勢。與此同時,2007年中國經濟出現過熱跡象和價格結構性上漲,而美國價格水平仍繼續維持緩慢上升態勢,中國一般價格水平開始快速上漲,並不斷超越美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一度收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區間,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又導致價格水平顯着回落,使得中美兩國價格水平差距暫時保持穩定。此後,隨着2009年下半年中國經濟開始快速回升,國內通脹壓力也顯着加大,加之2010年6月重啟匯改後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步伐加快,中美價格水平差距呈進一步擴大趨勢。

  總之,假定以美元計價的中國一般價格水平在1990年與美國相同,那麼在過去20年中的絕大部分時間內中國物價水平持續低於美國,但近年來中國物價水平開始趕上甚至快速超過美國。

  若如某些學者和媒體報道所稱的那樣,目前中國的物價水平高於美國,不妨假定2010年中國與美國的價格水平相同,重新換算出中美兩國以美元計價的GDP核價指數時間序列,並進行對比分析。通過計算,筆者發現1990年中國物價水平相當於美國同期的74.5%;在最低時的1994年,僅相當於美國的 59.8%;1990年至2010年的20年間,按算術平均計算,中國物價水平相當於美國的74.4%,與1990年時並無多少改變。因此,不能僅根據特定時間內部分商品價格的高低斷言美國物價水平低於中國,而應從更長時期內所有商品和服務價格水平情況來對中美價格水平差異進行全面客觀評估。

  文/畢吉耀 張一 張哲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留學生在美國UPS打工經歷
2010: 八大經驗幫助你找到美國第一份工作
2009: 中國春宮圖精品展30日在多倫多隆重開幕
2008: 中國人在海外風險增大
2008: 北京.前門.胡同
2006: 情趣各異詞二首
2006: 劍橋和牛津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