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留學成長錄:我在美國讀法學博士
送交者: 金歌 2011年11月01日22:52:51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2009年的這個時候,我對JD(Juris Doctor,法學博士)這個學位還感覺到非常陌生,只依稀知道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這個學位的含金量都很高。而如今,我已經在美國念了一年的法學博士課 程。想一想,這真是一段出人意料的奇妙經歷。那我為什麼會選擇讀法學博士這條路呢?在法學院這一年裡我又經歷了哪些事兒呢?容我慢慢道來。


    一波三折申請路


    2009年,我正在芝加哥大學讀國際關係的碩士,當時對JD的了解僅限於概念性的認識。由於我特別喜歡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的De’Angelo Law Libary,便經常去那兒看書,一來二去便認識了在法學院讀LLM(Master of Law法學碩士)和JD的中國同學,從他們那裡我開始慢慢了解JD的學習內容和職業前景。當時我感覺這個專業的學習內容很具有挑戰性,而且職業前景相當光明,於是對這個專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深深的嚮往。


    然而,由於我之前完全沒有學習法學的經歷,所以並不確定自己到底是不是適合這個專業。於是,我決定在芝加哥大學選修一門法律課——公司法,先接觸一下這個 學科。這門課開啟了我的法律學習生涯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case study (案例分析),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Socratic Method (蘇格拉底式教學法),第一次在兩百人的課堂上結結巴巴地回答法學院教授的提問,第一次經歷真正的法學院考試。捧着法學院厚厚的硬皮紅書看案例的時候,我 感受到這與我以前的學習經歷完全不同:它不像英語學習那麼隨意散漫,而是要求我高度集中注意力,並進行大量的邏輯思考;它不像經濟學習那麼客觀,有公式可 尋,而是要求大量的抽象思考;它也不像國關理論那麼虛無縹緲,而是自成一個嚴密的系統,且有大量的實際應用案例。我當時並不十分清楚該怎麼上法學院的課、 怎麼記筆記、怎麼應付考試。只記得在期末考試前,我把課堂大綱、重要的討論主題、所有重要的案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都背了一遍,然後就忐忑不安地上考場 了。沒想到最後出來的成績頗讓人欣慰,這給了我莫大的信心,讓我更執着地追求JD的生涯。


    在美國念JD的中國留學生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讀完LLM後轉入的學生。這類學生接受過法學本科教育或同等學力教育,然後申請美國的LLM項目,讀一年後如 果學習成績優秀,即可轉學JD。另一種是考LSAT (Law School Admission Test法學院入學考試)後直接申請JD的學生。我沒有法學學位,無法申請LLM,因而只能硬着頭皮考LSAT,然後開始JD申請之路。LSAT分為三大 塊:Games(分析推理)、Logic(邏輯推理)和Reading(閱讀理解)。中國人最擅長的是Games,成績最容易得到提高的是Logic,最 難但也最具決定性的是Reading。兩個月的模考下來,我將Game和Logic兩部分的錯誤都控制在了兩道題以下,但是做Reading時發揮一直不 穩定。在這種狀態下,我於2009年9月參加了第一次LSAT考試,考得很糟。成績出來的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的夢都碎了。從2009年開始,考生無法再從 LSAC (LSAT考試的官方網站)上查閱自己在每個環節中分別錯多少題了,所以我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兒。但我隱約覺得自己還是栽在了Reading上,當時 Reading環節一共八道大題,我做得很疲憊,有一道題幾乎全是猜的。


    不過,幸好我還有一次在12月份考試的機會,雖然在時間上有點晚,但我估計能趕上2010年的申請末班車。於是我重振旗鼓,開始了第二次備戰。這次我把重 點放在了Reading上,很認真地參考了白皮書,研究了不同主題的文章的風格和各類題型,並學會了如何帶着問題去閱讀。2009年12月進入北京大學考 點參加LSAT考試的時候,我心想:這次是背水一戰,如果再失敗,我就放棄。兩周后,成績單發到了我的信箱——170分。靠着這個成績,我敲開了美國西北 大學法學院的大門。


    做好準備,迎接新生活


    在接到錄取通知和報到入學之間的這段時間裡,我的身份用“行話”說叫0L(L表示level),因為一年級學生是1L,二年級是2L,三年級是3L,我還 沒入學,屬於“預備役”,因而就是0L了。在這段時間裡,我讀了幾本書:一本是哈佛法學院的畢業生Scott Turow寫的One L,講述的是他入讀法學院第一年的驚心動魄的生活;一本是愛岑(真名是董華春)寫的《常青藤上的小蝸牛》,講述她在賓夕法尼亞法大學法學院學習LLM和 SJD (法律科學博士)的經歷;一本是Law 101,該書通俗易懂地介紹了JD學生第一年要學習的法學常識;最後一本是Chemerinsky寫的Constitutional Law。藉助這幾本書,我大概了解了法學院學生的學習面貌和一些法律常識,它們讓我對1L的生活感到既嚮往又膽怯:嚮往的是新奇的知識和精神上的刺激,膽 怯的是自己可能會不堪重壓、失敗而歸。現在看起來,這些顧慮完全是多餘的,因為一百位1L學生就有一百種對法學院的體驗,我的體驗與Scott Turow以及愛岑的就都完全不一樣。


    2010年8月中旬,我抵達了風城芝加哥,開始了由某律師事務所主辦的為期兩周Orientation Summer Camp (迎新夏令營)。這個夏令營完全是由新生自願參加的,旨在培訓大家適應1L的生活,培訓內容包括課程介紹、如何高效記筆記、如何回答教授提問、如何快速閱 讀、如何準備期末考試等等。當時我覺得這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就興沖沖地報了名。後來我才知道,這種行為叫gunner,就是“搶跑”,是一種被人鄙視 的不公平競爭行為。於是開學後,我對同學們決口不提這段令人汗顏的經歷。


    夏令營結束後,我們立刻被劃分成不同的組,每個組大概有五十多個學生。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從某種程度上講,分組如何將決定你在法學院的生活是否順 利。因為只有同一個組的人才一起上課,互相競爭。而且,不同的組可能有不同的風格,如果你恰好不喜歡你所在組的風格,那第一年恐怕會比較痛苦。我們這一屆 的1L中有兩個中國人——我和另外一個男生。我被分在了第三組,他被分在了第四組。當時他立馬向我抱怨說,他們組的韓國人太多了。法學院的韓國學生都非常 聰明,而且學習很拼命,和他們競爭簡直是“九死一生”。而法學院的考試都是curve制(即每組成績呈正態分布趨勢),只有一定比例的學生才能拿A,因此 在這樣的組拿好成績很難。我當時對這些內幕毫不知情,也不知他說得是真是假,只好隨口安慰了他兩句。


    應對繁重學業有竅門


    第一學期就在這樣一片緊張和慌亂之下正式開始了。我們組的課程內容是侵權法(Torts)、合同法(Contracts)、刑法(Criminal Law)、民事程序法(Civil Procedure)和法律寫作(Legal Writing)。


    法學院課程的標準上課流程是這樣的:根據課程表提前預習每天的課程;預習案例時主要了解案例的facts (事實)、issue (決議)、reasoning (推理)和conclusion (結論),並劃好相關重點;在課堂上認真記筆記;課後再複習一遍。


    在頭兩周,教授因為怕我們不能適應法學院的閱讀強度,講課的進度都比較慢,所以我也就悠然自得地按照這個標準流程安排學習。然而,從第三周開始,用這個流 程學習開始變得吃力起來。首先,課後複習變成了一個奢侈的習慣:我常常連新的閱讀量都跟不上,更別提複習舊知識了。其次,民事程序法太難,我常常在課前劃 完重點後又把關鍵內容忘得一乾二淨,結果上課跟不上教授的節奏,筆記記得很吃力。再者,寫作課的作業越來越重,占用了許多讀書時間。到了第四周周日晚上十 二點時,我還沒完成第二天刑法和侵權法的閱讀,可上下眼皮已經開始打架了。當時我一個人坐在燈下,腰酸背疼,覺得特別沮喪。我知道自己應該改變學習策略 了。


    由於每門課的特點不同,難易程度不同,教授看問題的視角也不一樣,因此我覺得在每門課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應該有所區別。比如,侵權法對我而言比較簡單, 知識點也不多,那就不需要專門花時間去課後複習。但這門課的教授是經濟學博士出身,格外注重分析每條法的道理和經濟效益,所以在預習時就應該帶着經濟的視 角去讀案例。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迅速跟上教授的講課節奏,記筆記也更有效率和針對性。民事程序法的程序比較複雜,需要花費更多工夫,所以課前預習時我便一邊 看案例一邊做讀書筆記。這樣上課前重溫一遍,上完課再複習一遍,記住核心內容也就不是問題了。對我來說,最輕鬆的課是合同法,教授很少提問,內容也相對淺 顯易懂,我便使用了一個偷懶的辦法,那就是連案例都不看,直接看case brief (參考書的一種,相當於教科書裡的案例的縮減版),裡面提供的信息綽綽有餘,無需再閱讀冗長陳舊的案例。經過這樣的策略調整,我的學習效率果然得以大幅度 提高。


    “學”自己的“習”,讓別人說去吧


    雖然我的學習效率提高了,但是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


    首先,我得決定是否參加學習小組。和我要好的韓國女孩Angela和Ashley都已經加入了學習小組,每周挑出固定的時間複習,互相解答疑難問題。在法 學院很多人都不願一個人孤軍奮戰地學習,因為誰都不知道最後考試什麼樣,不知道自己學習的方向是不是正確,也不知道和同學相比自己處於什麼樣的位置。而學 習小組就相當於是一個團結了一幫戰友的小戰壕,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以上問題帶給學習者的焦慮感。我試着參加了一次Angela的小組會,但覺得收穫不大, 而且比較占時間,於是果斷決定不加入任何學習小組。


    其次,我得了解如何選擇參考書。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同學們一開始便紛紛使用各種參考書。但是,過多地依賴參考書有利也有弊:利在於它可以輔助我們更好 地理解課程內容;而弊在於閱讀這些書本身就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有“喧賓奪主”的嫌疑。因而,我覺得找到適合自己的幾本參考書就可以了。我在網上看到一位學 長寫的課程review,感覺他寫得很好,而且推薦的相關參考書(平均每門課一本參考書)都能滿足我的需求,便如數買了下來。其實,參考書並不在多,選擇 一本適合自己的,然後吃透它,這樣對自己才最有益。


    從這些事上,我漸漸明白,學習千萬不能跟風,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和需求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我為考試狂


    隨着期末考試的臨近,法學院的氣氛也逐漸凝重起來。圖書館漸漸座無虛席,大家都在燈下埋頭苦讀。由於氣氛分外壓抑,我還是選擇在自己的公寓複習,一來不受 外界干擾,二來可以出聲朗讀,便於記憶。複習的兩周和高考備考很像,除了背outline,就是做以往的考試題。每門課大概有3~4天的集中複習時間,每 考完一門有2~3天的時間複習下一門課。每門課的考試時間是三個小時,典型的題型叫Issue Spotter,就是老師給出一個虛擬的fact pattern (事實呈現),然後要求你用學過的法學知識進行全面分析。每考完一場考試,我都感覺自己好像褪了一層皮。等褪完四層皮後,聖誕也就到了。由於成績要等到1 月份才出,我也只好在忐忑中迎接新年。


    新年後開學的第二周,所有課程的成績都出來了。我點開成績頁面的時候,心臟緊張地狂跳,就跟當年打電話查詢高考分數的心情一樣,唯恐成績會出乎意料地悲 慘。還好,三門課拿了A,寫作拿了B+,最差的是刑法學,拿了個B。拿到成績的那一剎那,我一直繃着的情緒突然徹底放鬆了,就好像在冰天雪地走了一天的旅 人突然跳進了一個熱氣騰騰的溫泉,五臟六腑都暖得打了個哆嗦。那泉水未必有多暖,只是因為被冰了太久,所以一絲暖氣都足以讓我瞬間感到溫暖。


    由於沒有法學學習的背景,在法學院的第一年裡,我經常感覺到莫名的恐懼和擔心,害怕自己跟不上其他同學的步伐。但通過這次期末考試,我明白了自己在法學院的位置,也明白了很多的恐懼都是自己嚇自己。雖然離光明還遙遙無期,但有那麼一盞小燈亮了,我便有了信念,也有了方向。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美國找工作有何訣竅?
2010: 天路小子:來美16年心靈之旅 (12)
2009: 周克成:我為什麼反對免費義務教育?
2009: 謹防“藏蒸堂”加盟連鎖騙局
2008: 公積金:黑人入主白宮,黑人就能受益嗎
2008: 希拉里最新演講,精彩!
2006: 一篇令人感動的《空姐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