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年美國大選中,失業率是總統競選辯論的首題,幾乎成了總統候選人的命門。就業對於美國民眾,是每日生活的財源,是還房貸的保障,是安居樂業的前提。
有份理想的工作在美國不易。如果一旦被選中作為某項頗為重要工作的候選人,就要體會其中的風光和說不出的辛酸苦辣,箇中的滋味也許只有當事人才講得出來。當然,如果你只是面試一般的非專業人士的工作,或一種似乎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工作,也許便不會有什麼特別的面試經歷。這便是在美國專業人士同一般藍領階層的極大區別。
在美國的大學裡,據說有越來越多的華裔和印度裔當教授,南腔北調的英語在大學泛濫。聽來的一個有趣且冗長的經歷,是關於一位華人准教授應聘的故事。
一所有名的學院的名牌院系裡招聘一位未來的教授,如果某人覓得此工作,那便意味着此人可以進入終身教授的軌道(Tenure Track),熬上若干年,如果得到各方青睞,便可獲得終身教授(Tenured Professor)的頭銜,有一份理想的終身工作。在一個全美排名歷來屬一數二的學院就職,所以你可以想象此份工作令多少人夢寐以求。
系裡登出招聘廣告後,不知是否因招聘條件苛刻,令許多人卻步,還是其他原因,僅有十六個人應徵。然這十六個人個個來頭不小,每個人均是博士頭銜且在名校做了博士後,且均畢業自名牌大學,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也有出色的研究成果。由此已令系裡的教授們大傷腦筋,不知怎樣才能選出唯一的最佳者。最終經過電話篩選和履歷評估,他們選出四位候選者,開始一一面試。一切都是透明的。
面試的過程在我們華人看來,有些匪夷所思。由於候選者來自全美各地,所以系裡不僅負責他們往返的機票和住宿費,還派人負責接送,並一天三頓請吃飯。當然,被面試者雖然有吃有喝,日子也並不好過。
首先,被面試者要和系主任吃飯,在飯局上自然便是第一輪的面試,然後還要和系裡其他的終身教授們吃飯,這是第二輪的面試;再者,他們還要和學生吃飯,學生們對他們進行第三輪的面試。酒足飯飽之餘,系主任和終身教授們便要和候選者一一談話。候選人當然不能白吃飯,還要免費給學生們上幾堂課,學生則會完成對他們進行的評估表格。
決定人事方面的任命,在他們系裡是終身教授們討論後才能作決定,不是任何人可以說了算的。因為這樣每位終身教授們都會覺得是他們自己選的,以後相處起來自然水到渠成。系主任本來就是教授們輪流當的,自然無法一手遮天,且還有尊重教授們的決定。終身教授們個個平等,只要被確定為終身教授,便要輪着當系主任,這系主任是一種義務,而不是權利的象徵。
系裡的教授們彼時都是闖過這五關六將,才獲得如今的職位。想起來當初的面試,依然都會有些冷汗。面試吃飯時更是如坐針氈,那簡直是一頓鴻門宴。不過現在輪到他們來面試別人,便自然自在非凡。尤其是系主任穿得很隨便,原因是:現在是我面試人,不是別人面試我。
華人准教授面試的命運,因為他有濃重的華人口音,自是凶多吉少,未能謀得這一職位,沒能競爭過一位耶魯畢業美國出生的碧眼者。同為華人,聞一此言,未免黯然。只是這種經歷不是每個華人都能經歷到的,所以寫出來以作備忘錄。
(胡曼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