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發布的調查報告發現,美國亞裔有13%的人認為種族歧視對他們是個大問題,48%認為種族歧視是個小問題,35%的人認為種族歧視不是問題。而華人在亞裔中,受種族歧視的感覺又是最強烈的,16%認為是大問題,56%認為是個小問題,認為種族歧視成問題的比例高達72%,在亞裔各族群中是最高的,這就把美國華人是否遭遇種族歧視的話題提了出來。
那麼針對華人的種族歧視現象到底嚴重不嚴重呢?我要說,從明面看不嚴重,因為自從上世紀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蓬勃興起後,反對種族主義在美國已經是深入人心,美國社會在促進種族平等的制度建設方面也取得長足進步。比如,美國公司招聘員工時,招工廣告都要寫明:應聘對象的種族、性別、性取向等不用成為是否錄用的標準。奧巴馬能成為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至少說明當今美國社會對種族的看法,已經與上世紀60年代之前已經有天壤之別。而美國華人過去幾十年也在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迅速成長,成為最引人注目的少數族群之一。
不可否認,在實際生活中,隱性的種族歧視並沒有完全消除,比如在職場上,少數族裔再努力,總是覺得獲得晉升的機會相對小一些,要克服的障礙相對大一些。當然還有在日常生活中,社會對亞裔、對華人還存在一些陳舊刻板的老套印象,這在美國影視節目在描繪亞裔時的手法通常可看出端倪;不少華人有遭遇涉及種族歧視的不愉快經歷。比如我自己就曾經在華盛頓街頭,被一個路過的黑人公然叫罵:“滾回你自己的國家去。”
這就難怪在皮尤這個民調中,16%的華人認為種族歧視是大問題,24%的華人認為不是問題,56%的華人認為,種族歧視是個問題,但問題不大。
那麼華人為什麼比別的族裔更容易感覺到種族歧視呢?華人所以對種族歧視更敏感,我覺得有歷史的和現實的兩層原因。歷史原因是,從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中期,以1882年排華法案為標誌,美國興起長達近100年的歧視和排斥華人浪潮,給無數華人留下慘痛的經歷和記憶。現在隨着美國國會通過排華致歉案,這悲慘的一頁已經翻過去,但留給華人心靈的傷疤卻不容易抹去。
現實的原因是,每當美國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仇外和反移民情緒總會抬頭,而選舉年到來時,總有一些政客拿中國產品、拿華人形象說事兒,在這種氛圍下,華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不友好對待的情形也許就更多一些,也就更容易觸動華人心中這根敏感的神經。6月23日是陳果仁遇害30周年紀念日,30年前,美籍華人陳果仁在底特律一個公園被兩名男子用棒球棍打死,其背景是美國汽車工業遭受日本車衝擊,在失業的本國工人中激起仇外情緒,華人因此成為受害者。法院輕判兇手激起亞裔強烈抗議的同時,也引發公眾思考:面對外來競爭,美國是自強不息,還是排斥仇視?美國國會亞裔議員和白宮博客對此都有檢討。
那麼在美國遇見種族歧視的現象,作為華人和留學生,該怎麼辦呢?
這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在大街上,如果偶然遇見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嘲笑或謾罵,一般情況下可以置之不理,不必糾纏,因為美國憲法保護言論自由,但言論自由與人身傷害如何界定,卻不是一兩句話說的清楚,如果因為小事情發生糾紛,打架鬥毆,甚至鬧出人命,不值當。
但如果在學校里,在工作中,經常遇見某個人或者某個團體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欺凌,則不能忍氣吞聲,而應當大膽地說出來,向老師、向上司、向主管部門反映情況,要求解決;對於侵害自身合法權益的行為,要據理力爭,甚至訴諸法律。還是那句話,自身的權益要靠自己來維護。
說到底,要想不被歧視,就要自強,包括在學習上、在工作中做得比別人更出色,對公益事業、對主流事務比別人參與得更多更積極。美國是一個尊重強者的社會,只有自己更強大了,才會贏得更多的尊敬。
(USA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