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第一次從美國回國探親,不知道買些什麼做禮物。美國市場上的日用品都是中國貨,化妝品、衣服這些又是各花入各眼,挑選的範圍實在很小。我買完一堆深海魚油、威斯康辛州土產花旗參等老少皆宜的禮物後,突發奇想要買點中國絕對找不到的東西。上Ebay找了半天,尋得一個印第安人的陶罐,這個該有民族特色了吧?價格也不貴,美滋滋得拍了下來,千里迢迢夾在託運的行李裡帶回了國。行李走得不太順利,等拿到手時一看,哎呀,陶罐被磕了一個缺口,正懊惱呢,檢查時一看瓶底,一張小小的金色貼紙出賣了它:Made in China啊!難為我還折騰了一番,哭笑不得。
網絡購物是美國人發明並推廣開的,早已是美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連我上課都跟學生說,不要到學校書店去買書,上網買便宜。有Ipad的學生乾脆書都不買了,上網租個電子版本,看一個學期正好。不過網購方便便宜之餘,坑人的情況也相當普遍,消費者還是得多留個心眼。比如非營利性的craigslist網站,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邊刊登銷售廣告,各種騙局層出不窮。最近幾年甚至有殺人狂在這個網站上發廣告做誘餌,吸引受害人去交易而將他們殺害。因此美國警方告誡廣大市民,和非本地人做買賣要特別小心,特別是買賣汽車這樣的大宗物品,去交易時不要帶現金,而是帶支票簿,因為隨時會被搶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網購已經讓美國的一個行業——旅遊經紀——瀕臨滅絕了。如今除了大公司還在使用旅遊經紀,個人都上網買機票、訂酒店、租車,隨時隨地購買,方便直接。那次回國時我還特意去旅遊經紀處問價,經紀查票還不如我快,價格也沒有明顯的優勢。不過網上購買的旅遊套餐常常有各種限制,退換不便,也是要看清楚才買。
我倒是認為,網購最大的“危害”,卻不是買到次品,而是亂購物管不住自己的購物慾。特別是許多人都用智能手機了,網購更加便捷。我的一個同學沉迷於ITune,買了許多歌曲,雖然一首歌不過1塊幾毛,累計起來花銷也是相當驚人。最近兩年盛行的團購打折網站如Groupon,天天推出各色餐廳的折扣劵,其實就是吸引你去試吃,我也買過不少,嘗到了平時不太想起去吃的各國風味,意大利餐、美國南方烤雞、希臘羊肉夾饃等都試過,可惜真正讓我吃了還想再去的餐廳不多,反而是在一家蛋糕店發現他們的日常價格就是網上的所謂“折扣價”,這就不太誠實了。
如今美國人不再只是網購的顧客,而是賣家。特別是網上自我出版,已經形成了規模,作家們跳過出版商,直接與經營電子書籍的亞馬遜交易,版權費高達70%,而且不需要那麼多條條框框。有極少數作家已經通過賣電子書獲利百萬,刺激了無數業餘作家前赴後繼。看來出版業也要尾隨書店,轉換經營模式才能繼續生存了。
(青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