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不少美國民眾把從事白領工作當作步入中產階級的階梯,接受高等教育後一心尋找“金飯碗”和“銀飯碗”。經過經濟危機,更多人意識到“金碗”、“銀碗”
不如實實在在有個“鐵飯碗”。當然美國沒有完整意義上的“鐵飯碗”,即使公務員也難保一輩子可以不被裁員。美國人現在追求的“鐵飯碗”實際上是指能夠擁有一份較為穩定的工作,最起碼在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日子不要丟掉“飯碗”。
成為中產階級中的一員是不少美國人追求的夢想,而且也變成了美國夢的一部分。20年前住房和汽車是成為中產階級大家庭成員必不可少的要素,到了2012年,擁有穩定的工作成了進入中產階級最主要的要素,這種變化深刻地反映了目前美國經濟不振對美國民眾的影響。民調公司對民眾心目中成為中產階級的五大要素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在過去20年間,這五大要素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在
1991年70%的民眾認為要想成為中產階級一員首要的條件是擁有住房,48%的民眾認為擁有兩輛以上的汽車才夠格稱作中產家庭,46%的民眾認為自己和後代獲得大學教育才最有希望進入中產階級,否則恐怕要一輩子成為藍領人士。所以一幢房子、兩輛車、孩子有好的教育是當年美國中產家庭主要特徵,物質和精神生活都有,雖然聽起來有點平淡,但很實在。1991年,有41%的民眾認為要成為中產階級,家庭得擁有股票、證券、債券等投資,33%的民眾認為從事白領工作才能進入中產階級,由此可見20年前大多數民眾並不認為職業是決定能否成為中產階級成員的最關鍵因素。
到了2012年,在成為中產階級一員的五大要素中,1991年墊底的工作要素躍居成為第一大要素。根據民調,86%的民眾認為要跨入中產階級門檻,首要之事是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第二大要素則為需要擁有醫療保險,66%的民眾深信,沒有醫療保險,那絕對算不上真正的中產階級。至於擁有住房、自己和子女能夠獲得大學教育以及擁有股票等投資依然是成為中產階級的三大要素,但重要性已明顯下降。例如2012年45%的民眾認為擁有住房是成為中產階級的要素,比1991年70%的民眾認為擁有住房是成為中產階級要素的比例下降了25個百分點。同樣認為自己和子女接受大學教育是成為中產階級要素的人數比例,2012年比1991年下降了9個百分點。認為擁有股票等投資才算中產階級的人數比例,2012年比1991年下降了13個百分點。至於一個家庭擁有兩輛汽車的要素,在2012年中完完全全出局,一方面汽車在美國已經普及,再加上汽車價格不高,民眾在這方面的支出和負擔大幅降低。而伴隨嬰兒潮時代出生的人開始進入退休階段,看病吃藥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沒有醫療保險那是萬萬不成的,因此擁有醫療保險一躍成為中產階級的第二大要素。
老百姓的生活狀況是一個總的概念,如果將此細化可看出當今美國中產家庭在生活訴求上所面臨的轉換和挑戰。首先在家庭生活上,72%的中產家庭對此感到非常滿意,另有17%家庭感到滿意,兩者合計為89%,而對家庭生活感到不滿意的中產家庭比例為9%。論及家庭生活,美國中產家庭滿意度最高,小康家庭過的就是日子,而且要過快樂、幸福的日子,即使經歷了經濟衰退,但大多數中產家庭還是覺得日子過得依然挺舒服。
反過來說,“差錢”成了中產家庭的心病,對於家庭財務狀況有高達34%的中產家庭感到不滿意,對家庭財務狀況感到非常滿意的中產家庭比例也只有29%,35%的中產家庭的回答雖然說是滿意,但也有點馬馬虎虎的味道。擁有住房是成為中產階級一員的基本條件。在家庭住房滿意度上,60%的中產家庭感到非常滿意,26%的中產家庭感到滿意,14%的中產家庭感到不滿意。由此可見,中產階級的基石—
住房—雖然在次貸風暴中受到巨大衝擊,但還不至於大廈傾覆,動搖根本。而對於中產家庭另外一個重要的指標是子女的教育是否成功,56%的中產家庭對子女教育狀況感到非常滿意,28%的中產家庭感到滿意,兩者合計為84%,而對子女教育感到不滿意的比例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