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老人的自主生活
文/任孟山
美
國老人跟中國老人不同,他們沒有義務也不給兒女照看孩子,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興趣和樂趣,是一種較為自我的狀態。我在美國的一年多時間,沒見到過
美國老人跟已經結婚生子的兒女住在一起的案例,也沒見到過老人給兒女照看孩子的案例,雖然很多時候,他們與中國老人一樣,非常熱愛自己的孫子或孫女。
跟我要好的美國鄰居是一對老人,男的叫霍華德(Howard),女的叫吉娜(Gina)。吉娜有個6歲左右的孫子,名叫奧茲卡(Ozkar),住在紐約,她特喜歡她的孫子。今年美國國慶節期間,她把奧茲卡接到費城,帶他玩了大約一周。紐約距離費城大概160公里,60歲的吉娜一天開車來回300多公里,接他過來,然後安排了去海灘、水族館等活動,最後再負責把他送回紐約,整個一周的時間,吉娜一直載着孫子到處去逛。我和家人都感慨于吉娜超級旺盛的精力,因為去海灘等地的距離都不近,單程也要100公里,她也都是當天開車來回。但即使如此,她也不會像中國老人那樣,接她的孫子過來加以長期照看。她只是在周末的時候,經常去紐約看望一下奧茲卡,僅此而已。
中國老人就不一樣了,即使在美國,一樣有着像中國一樣的文化傳統。我所在的社區有一家中國移民,老人60歲
左右,幾十年前就來美國了,在美國生了三個兒子。兒子長大成家之後,她就負責轉着給每個兒子照看孩子。住在我們社區的是她的二兒子,有一男一女兩個女孩,
老人每天負責接送孩子上學。去年冬天下大雪時摔了一跤,被人送回家,幸好沒事。由於她的孫子孫女和我兒子在一個學校,大家較為熟悉,她姓呂,我叫她呂阿
姨。
我有時候就忍不住比較她和Gina,兩個人年紀差不多,但是生活狀態完全不一樣。呂阿姨基本就是家務、孩子等等;Gina則是偶爾去看下孫子,有自己的工作,經常去美美容,夏天跟老伴霍華德去海邊度假,參加party等等,她很忙,但是跟孩子以及孩子的家庭都基本沒關係。她有自己的事情,活在一種較為自我的狀態里。
距
離我大概兩公里之處,有個很大的公寓樓,是專門用來出租的。(美國有很多這樣的樓,整棟樓都是一個業主,然後僱傭工作人員專門打理出租事宜。)有個來自上
海交大的訪問學者住在那裡,他姓林,我稱他為林老師。因為我們兩家孩子年齡相仿,我就經常開車過去到他們的公寓樓下的草地,讓兩個小孩一起玩耍。有一次,
孩子玩耍的時候,我和林老師站在一邊聊天,迎面過來了一個美國老頭兒。等他過去之後,林老師告訴我,這個老頭兒可好玩了,快九十歲了,那天碰到他,拿着一
大束花,解釋說自己有點緊張,因為他要送給住在旁邊的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太太,那是他的girlfriend。我後來見過這位老太太,見面後非常熱情地跟我們打招呼,看到我愛人在領着孩子玩,她說:“Enjoy
it!” (享受吧)然後,跟老頭手拉手去超市了。這場景,在中國的生活經驗中,很少見到。
我同樣很少見過的還有,霍華德的妹妹,60歲左右,住在洛杉磯,是個電視人,做過有關絲綢之路的紀錄片,獲得過國際艾美獎。有一天,我在霍華德家學英語間隙聊天的時候,他說他妹妹換男朋友了。我聽得詫異,但不好意思吱聲,只能說Congratulations(祝賀)。但是,私下裡還是覺得很好玩,60歲
了還整天男朋友,且換來換去,與中國老人的狀態和理念迥然不同。隨着觀念的開放,單身的老頭老太談朋友、結婚這些事,在中國的城市裡雖然逐漸被子女接受,
但老頭老太談朋友的事情並不是很普遍,一個重要原因首先來自於老人自己持有的理念,認為這麼大年紀了,還找什麼對象啊。
如
果說美國老人與孩子的關係,有社會保障因素,比如美國老人並不依靠子女養活,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說,兒女沒有贍養老人的義務,雖然在年輕的時候,父母養活子
女投入的精力和金錢都很大,但正如霍華德所說,子女給父母的非常非常少,長大了跟父母說拜拜之後,就進入自己的生活了。也就是說,父母和子女的生活交集很
少。正因如此,在美國經常會看到,有些年紀特別大的老人自己開車,下車後拄着拐棍去超市購物等等。一方面,美國老人不想、也不能跟自己的子女一起生活;另
一方面,美國老人的自理能力確實很強,他們自主安排自我生活,跟子女誰也不依賴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