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美援朝战争战术战略的反省 |
送交者: qiangyue 2005年11月02日23:25:31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
朝鲜战争的书,我看了不少。每次看完了,没有高兴。感觉只有两个——震撼与钦佩!看到一个连的战士在埋伏时全部冻死,你的感觉是什么?看到战士们缺粮,缺营养,大量得青光眼,站着打晃,你的感觉是什么?看到历次战役中前线冲杀的战士断粮,甚至断粮五至七天,你的感觉又是什么?美国兵吃罐头,喝咖啡,中国兵吃炒面,饮雪水。美国兵坦克进行环形防御,冲锋枪打出扇形。中国兵以三八大盖儿冲锋(志愿军刚开始还没有苏式装备),手榴弹开路。迫击炮在坦克上印子都打不出来。中国的粮弹三分之二以上被飞机毁在运输线上。中国军队白天不能进行任何军事动作。团长派七个通讯员去联络同一个连队,七个通讯员死在敌人炮火封锁线上而完不成任务。你看到太多的战士去死人身上找子弹,你看到太多的战士以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军事家们,这仗是人能打的吗?又靠什么战略战术可解决?我对战例知道太少,只知道自冷热兵器差距以来,这是武器悬殊最大的战争。抗战的时候,中日陆军都靠脚丫子,是不折不扣的步兵,发生过一方接触不上另一方的事儿吗?太平洋战争,美日较量。日军虽丧尽海空优势。但他们有充足的粮弹。在海岛上角逐,也出现不了一方打不着另一方的问题。美国能在朝鲜撑住,靠的不是什么英明的战略,靠的是一个小小的“磁性战术”——我军进攻时,美军靠机械化能力一撤三十公里,恰是我步兵凭脚丫子穿插追击,黄昏到达的距离;然后坦克形成一环形防御圈,大打照明弹,凭火力优势顶住疲惫之师的夜间进攻。天明靠飞机支援,再把我军往回顶。我军重新发起进攻时,再重新来一遍。直到八天后,我军弹尽,美军转为持续进攻。不给我军整补时间。 面对如此战术,军事家给咱们指点指点,我军以何种战略战术与此相抗?第三第四次战役,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的“磁性战术”回合。第三次战役,美军机械化军队全线后撤,尽管是溃退,不是有意的战术,但事实上造成了我军打不着美军。第四次战役是李奇微意识到我粮尽,在整补而主动进攻。第五次战役,美军就明确用了“磁性战术”。 美军是以其机械化能力,空间换时间;而我军只能以部分战士的顽强阻击来给主力争取时间。三十八军汉江阻击,几乎打光了一个师,才赢得了横城反击战的时间,最后稳定住三八线。我们追不上人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物质作为基础。有哪个军事家能打这样的劣势战争?美国的哪个将军敢来指挥?美国为什么认为中国不会出兵?因为,没人认为这种仗能打。中国人民志愿军打了这仗,而且把美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了三八线(当志愿军后来获得整装苏联装备的时候。美军是绝不会再有胆量大规模过三八线的)。 看到此结果,哪个人不佩服?看到我军的残酷条件,和军人的无畏精神,哪个人不佩服加震撼?看到我军的残酷条件和伤亡,我又怎么高兴得起来? 我军阵亡十四万,美军四万(美方修改阵亡数从五万到三万余,另有八千至今算失踪)。我军伤亡三十六万(有说五十万),美军十一万。三比一啊。(美军从第三次战役开始,就拿韩军顶在第一线,在谈判期间更是以韩军与我拼消耗为主。算上韩军,我方占优。单拿中,美方比,明显不公。但不得不承认,我军只消灭过一次美军团级单位。另外,朝鲜战争敌方总后台是美国,这笔帐就得算到他美国鬼子头上。)怎能不让人心痛,何况伤亡的都是中国军人,中国人中的精华。 有些网友心疼之余,就转向支持“朝鲜战争不应该打”的论调。在此我不想详细论证朝鲜战争该打,只想说一点——我们大谈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大谈按国际规则,惯例思维,办事的今天,却一点儿不明白,正是五十年前的抗美援朝,中国第一次在国际事物中按国际规则进行了思维。正因为如此,从美国,苏联,西欧到日本,韩国,印度,鲜有人质疑中国出兵的合理性。五十年前,不是我们贸然出兵,而是美国逼人太甚!中国的大国地位,由朝鲜战争一战奠基,是不争的事实。恰恰是今天质疑朝鲜战争中国出兵的人,是地地道道的土包子,尽管他们满嘴洋文,满嘴“世界”,但他们一点儿也不理解“大国”,“势力范围”,“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眼里,只有看得见的“石油”、“土地”才是那点儿小农意识满脑的土包子们看得到的“利益”。毛时代的人们以农民之出身,而成国际战略大师,今天满嘴洋文,鄙视农民的人,却是不折不扣只知眼前的土包子。中国的土包子何其之多。 我个人认为,面对朝鲜战争,真正应该羞死的是包括我在内的中国“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们,只知道写八股文,吟诗作画,空谈治国经略。而科学却没在中国产生,在美国打到家门口时,搞得中国连象样的钉子都造不出来。现在又拍拍屁股说是制度问题。以纳粹德国之混蛋制度,军人们用得着举着石头砸敌人吗? 再回到军事上,朝鲜战争中,单纯地反省具体的战略战术,争论哪个打早了,哪个打晚了毫无意义。应该总结的是人的素养,军事体制,和军事思路: 一、彭总在大榆洞轰炸前,极不愿意钻防空洞,竟说出“你们胆小你们钻”这种话。志愿军的兵团司令们开会时,人人不愿进防空洞,洪学志副司令非得死劝才行。嘿嘿,大无畏的精神是这样表现的吗?现代战争的身先士卒难道是要司令们象电影中的巴顿一样,拿个小手枪打飞机?这事儿别看小,反应的却是冷兵器时的思维。皇帝亲临前线就士气大振?皇帝死了还振个屁士气(彭总离前线近,是我通讯不利,无法掌握军队造成的,但不能不说军人当时的观念还是有问题)。 二、十三兵团得知九兵团东线冻死人而打胜仗时,很佩服。同时感慨华东部队无寒地作战经验。早干嘛去了?寒地作战,不光是棉袄问题,还有怎么睡觉,怎么休息等问题。兵团之间为何不能介绍些经验?十三兵团,九兵团积累了四次战役的经验,三兵团,十九兵团上来照吃亏不误。四野在辽沈战役积累了许多围歼大兵团经验,三野打黄百韬照吃亏不误。连团级的经验教训总结在我军成风。兵团级,野战军级呢?美军陆战一师防守经验,美军立即能传遍全军,全军照办。中国军队听到了,没准儿三野的经验,四野不服,四野的教训,三野笑笑当耳旁风。自己不吃亏不知道长记性。 三、五次战役,三兵团,十九兵团新上。三兵团副司令王近山曾说“彭总,我们一个兵团消灭敌人一个师不成问题,还保证抓美军五千个俘虏。”邓华副司令婉转地劝了两句,无效,别人也不好说什么。毕竟除了彭总外,大家都是兵团司令级别。十九兵团六十四军第一梯队还未到出发位置,进功命令已到。为什么?杨得志,王近山等兵团司令在彭总面前豪气万丈,拍胸脯担保,战役提前发起。这反应什么?你王近山,杨得志表表自己的豪气,底下的兵就多死一批。荣誉感走到极端,就是“我保证完成任务”,结果士兵们为此保证旺送性命。三兵团,十九兵团难道是王近山,杨得志的?明知道轻敌要出事儿,你邓华,洪学智,宋时沦就为了点儿脸面保持沉默?军队正规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这种壁垒。就像十五兵团司令邓华带一个司令部到十三兵团就能令行禁止(可笑一帮别有用心的人却把正规化矛头指向政委制度)。 四、三兵团曾打过国军整编七十四师,认为美械机械化部队没什么了不起。错了,大错特错了。机械化部队的威力不在于他“山炮当机枪打”,火力是它的一个侧面,最重要的是它的机动能力。七十四师的张灵埔实在是个土包子,浪费了现代化的装备。比新一军、新六军差远了。何况美军的火力,机动能力,空中助战能力又岂是七十四师能比。回过头来检视一下美方的“磁性战术”。美军如不用它的机动力后撤,中国的大口径炮运上去,它坦克环型阵地能有用?它后撤三十公里,我步兵冲上去了,我大口径炮一门也上不去。不是我一个军的重炮不如敌一个团多,而是真打起来,我军一门重炮也用不上。美军的回忆录里只有我军的迫击炮和手榴弹。老毛的运动游击战是弱势兵力躲着优势兵力跑,寻战机集中局部优势歼敌。美军是我优势火力也不和你弱势碰。要的就是你打不着我,我打得着你。西方手里有了火枪还会跟你拿大刀的拼武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科索沃。这种战术还不明显?我感觉西方一直重视战术胜过重视战略。一个“磁性战术”,用不着什么战略,就顶得住中国的战略。在电视剧《突出重围》中,A师师长曾喊过“你C师有种过来跟我真刀真枪的干一仗啊。”,这话我相信国军当年喊过,萨达姆也喊过。我不希望现代中国军人还这么喊。 中国军人在朝鲜战争中教训了美国,就是因为我们主动去缠敌人,直接赛跑追不上,我们就整师大范围迂回穿插。可惜我们还是没办法对付“磁性战术”。因为我们单兵只能带七天粮弹。我们的作战范围已经被敌人知道了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4: | 阿唐的故事 (京华沉浮) [53] | |
2004: | 阿唐的故事 (京华沉浮) [54] | |
2003: | 在北大数学院读研(2) | |
2003: | 陈香梅自述:独闯美国上层社会 | |
2002: | 王伯庆:我在美国买房子 | |
2002: | 吹尽泡沫始见金: 裁员风暴下的硅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