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送交者: 永信法师 2006年01月26日15:50:29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
一看到这题目,有人就会说了:又是老调重弹。是的,确是老调重弹,因为 这个老调值得重弹,必须重弹,要经常弹。不弹不行。这个老调不弹,学佛就会 走弯路,甚至走邪路。现在的人,尤其年轻人,一提起学佛,就想到坐禅,什么 数息观想呀,什么四禅八定呀,境界观前呀,空心空佛呀,一大堆。实际上,追 求这一大堆东西本身就是妄想,是求,是贪,与佛教基本教理背道而驰。现在的 人为什么会对佛教抱着这样的妄想?实在是这些凡夫俗子的生活旧习气使然。他 们的生活旧习气是,肚子饿了,不是填饱就够,而是要吃鱼吃肉,越多越好,不 怕吃剩一桌子;穿衣服,不是穿暖就够,而是要穿外国名牌,越贵越好;如果有 烦恼痛苦想学佛,就要成老佛爷,罗汉菩萨都不要。这些人贪哪,还有痴哪、慢 哪、疑哪,等等。我们学佛,正是要改掉这些旧习气,要从根本上改掉这些旧习 气。打坐、念佛,只是学佛的外相。如果没有平时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福德,即使 打坐时能入定,可是一做事老毛病又犯了。要从根本上改掉旧习气,那么我们就 从根本做起。我们的根本在哪儿?就是我们的六根所在的地方。我们佛教为什么 要把眼、鼻、耳、舌、身、意称为六根?就是因为六根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础, 就象树木的根部。所以,我们从根本做起,就是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做起,就是从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起。我们常说“六根清净”,就是要求我们净化我们 日常生活污染,只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心行净,那么我们的意念就自然而然地随 着净了。只有我们的心行意念内外都净,我们的内心就安宁坦然,无牵无挂。六 祖在《坛经》里说:“外不著相为禅,内心不乱为定。”一个人能做到于内安宁 坦然,于外无牵无挂,这就是禅,这就是定。因此,我们要学佛修行,要改变俗 世旧习气,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就是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起。这是 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学佛修行成就,实是学佛的正道、大道。大概是“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看上去太平常了,不象四禅八定、止息观想、三密相应之类神兮兮, 有看头,于是人们就轻视它。人们学佛更象是来看戏,而不是为了了脱生死。如 果真是这样,那就是人们信愿不正;信愿不正,学佛必走邪道。一个人信愿正, 而轻视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会走弯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看 上去平常,实际上教理很深。按照教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就是我们 内在起心动念的外在表现;反过来也一样,我们内在的起心动念,就是没有表现 出来的行为。外在的行为与内在的心念是没有区别的。我们平时坐禅时的几禅几 天,境界功夫,实际上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心行福德相应的、对等的。一个人平 时心行福德高,他坐起禅来境界就高;如果一个人平时孽障深重,他坐禅坐一辈 子也没有境界。我们平时经常说修证功夫,就想到坐禅已坐到哪禅哪天,这都想 偏了,真正的功夫,是我们平时的行善积福积德。我们平时行善做好事,修三十 七道品,六度万行,并不全是求外在的福报,而是“自净其意”。许多人都把“ 自净其意”理解为坐禅或念佛功夫,我认为不对,“自净其意”应该就是指“诸 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功夫。我们平时说的修行,我认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是正行,坐禅念佛之类是助行。我觉得很多人都低估了十六字偈中“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的深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仅与六祖《坛经》里的根本思想: “行正即是道”相契,也与“以戒为师”是同义的,意思完全一样。作恶犯戒, 有善不行也犯戒。有人把“戒、定、慧”无漏之学理解为:戒是持戒,定是坐禅, 也是错了。“戒、定、慧”无漏之学真正含意是由戒发定,由定发慧,也就是说, 持戒功夫到了,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功夫到了,就自然而然发定了,就自 然而然发慧了。这里的“定”,不指坐禅入定。坐禅入定不是佛教本身,外道也 坐禅入定。坐禅入定对于我们只是一种助行而已。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确实是释迦本尊大慈大悲,为
在这里,我又想到了六祖的《坛经》。后人读《坛经》,一般都很在意《坛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但是,令我感慨的是,禅宗发达以后,特别是唐朝以后,参禅之风大盛,人们一
这是我们佛教界的悲剧。佛教的基本被抛弃了,而去追逐那些细枝末节。实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5: | 风情(三) | |
2005: | 左右派的三个根本分歧 | |
2004: | 女人何苦要结婚 | |
2004: | ZT--嘿嘿,看周围环境是怎样将单身男女 | |
2003: | 揭露文学城女ID破坏别人家庭的丑恶行径 | |
2003: | 后悔到美国留学定居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