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不平等--有闲阶级论 |
送交者: Steven 2007年04月19日14:36:13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
美国的不平等--有闲阶级论 作者:Steven E. Landsburg 翻译:Valerien Liu
一个经济之谜:与高所得者相较,为何低所得者拥有更多空闲时间?
因为我说的不平等,乃指休闲时数的不平等;教育程度越低者,享有越多悠闲时光。 在一九六五年,人们不分阶级都享有差不多的休闲时数。相同性别、年龄,与家庭人数的美国民众,不论他们社会经济地位为何,都拥有约略相同的休闲时数。在那之后,趋势发生两种变化:首先,休闲时数(一如所得),不分阶级,戏剧性地全面增加;其次,虽然每个人都是赢家,但处于社经地位最底层的那些人获得最多果实。 为了量化此一趋势,我们首先必须定义“休闲”。在书桌前或生产线上工作,肯定不是休闲,洗涤衣物和整烫也不是。然而站在冷饮机前面、通勤、园艺活动、照顾宠物、保养汽车、与孩子下棋……这些又该如何归类?分类前述活动都倚赖主观判断,但不管如何分类,最后结果都大同小异。 Mark Aguiar 教授与 Erik Hurst 教授结合了几项大型调查,他们发现,不管如何定义“休闲”,趋势都非常清楚。在一九六五年,人们平均每周耗费四十二小时在工作岗位上;加上喝咖啡、午休和通勤时间,这个数字约是五十一小时左右。今天这组数字是三十六小时和四十小时。 多出来的时间,人们都拿来从事什么活动呢?一些时间花费在购物和操持家务,大部分用来看电视、读报纸、上酒吧、出席派对、放松心情、打高尔夫、浏览网路、拜访朋友……,以及做爱。 总之,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人们平均每周额外拥有六~八小时的休闲时数,相当于每年额外获得九周假期。(译者按:全年新增休闲时数,除以每周平均工时。) 另外对女性而言,平均每周工作时数从一九六五年的十七小时,增加到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包含休息和通勤,则从二十小时提升到今日的二十六小时。与此同时,家务劳动从每周三十五小时降低为二十二小时。计算下来,女性每周休闲时数净增加四~六小时,相当于每年额外获得五周假期。 一小部分的休闲时数增加,起因于人口组成成分变化。美国人平均寿命提高、子女数下降,所以平均起来,人们工作得较少,并不令人意外。 即便如此,比较不同世代但拥有相似特征的美国人——那些家庭大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相若的样本,平均每周休闲时数仍然增加四~八小时,相当于每年额外获得七周假期。 并不是每个人都分得这块大饼。约有百分之十的美国人,仍陷在一九六五年的工作时数当中;而在极端的另一侧,有另外百分之十的美国人,每周额外获得十四小时或以上的休闲时数。(以上皆与一九六五年同质样本比较。) 总的来说,那些所得成长停滞的族群(低技术与低教育劳工),摘采得最大颗的休闲时数果实;相反的,所得成长幅度越高、教育程度越好,休闲时数增加越少。 可惜这个上升中的不平等, Aguiar 和 Hurst 并未能充分解释;就像我们还无法完全掌握,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所得增长不平等。撇开以上,我认为此处有两个重要的道德意涵: 第一,人们不单独仰赖面包而活。我们快乐的泉源只有一部份来自于所得,与朋欢聚、我们的嗜好和喜爱的电视节目,都是让我们心情愉悦重要的一部份。因此,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课题——在所得竞赛中获胜的赢家,在休闲时数增长中只分得一小块的饼;反之亦然。 第二,某些“文化菁英”和政客,习于将任何所得差距增加视为“问题”,认为需要修正;通常主张透过某些具有重分配意涵的税赋政策来进行“矫正”。套用相同逻辑,我们马上能够断定,为了逆转过去四十年来增加中的不平等,我们必须采取某些作为——将那些拥有额外时间的乡民捆成一团,强迫他们无偿为“不幸”的有钱邻居工作。 如果你觉得“所得重分配”理所当然,却极力抗拒“休闲重分配”,你也许需要扪心自问:这之间难道有什么根本上的差别?
--原载:《Valerien Liu Blog》,2007-04-07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6: | 吴文化的特征与溯源 | |
2005: | 申时行: (诗) 祝贺齐鲁宋晋秦楚诸夏人 | |
2005: | 申时行: 皇帝着东夷述职诏 | |
2002: | 断章 作者:jas | |
2002: |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 一个不同的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