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培晋三访华,他是日本第一个就任后首先选择访问中国的首相;2007年4月,温家宝访问日本,中国总理终于踏上了远比非洲大陆近得多的这个亚洲邻国;2007年12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中国是他上任后第一个访问的亚洲国家。
从表面上看,中日之间好像因为政府首脑的互访而变得亲热起来,其实,安培的“破冰之旅”根本不能改变中日之间的冷淡关系,温家宝的“融冰之旅”也融不化中日之间多年的隔阂,福田的“迎春之旅”也不过是场面上的喧哗,在寒冷的北方根本看不出春意怏然的样子。高规格的款待只能在形式上夺人耳目,中日关系的“春天”其实遥遥无期。因为,中日两国之间的“民意”和中日两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压在中日关系头上的两座大山,谁也无法在短期内超越。
中国人对日本的好感大多只停留在樱花和电器这样的物资层面,在中国人特别是北方人的内心中,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和日本人对台历史的态度都无法得到原谅,甚至日本人在礼仪上的点头哈腰和连声不断的“哈伊”都成为了话柄。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问题上,日本人的态度不仅引起了中国和韩国的不满,美国众议院也在2007年7月通过了谴责日本在二战时期强征“慰安妇”的决议案,随后荷兰议会下院和加拿大众议院也分别在2007年的11月20日和28日通过了类似决议案,敦促日本政府就“慰安妇”问题进行道歉和赔偿。世界人民都看不下去了,何况中国人!
日本方面,许多日本人从骨子里有点看不起中国人,认为中国人低素质、不团结、不爱国、追着历史问题不放等等,这都都成为了一些日本人的说辞。为什么一些日本党政要员不敢对历史问题作出进一步的正面回答呢?这是因为众多的日本人不愿听到这样的声音。在一个民主国家,政治人物知道自己的政治生命掌握在选民的手中,什么样的选民就会造成什么样的政治领导人。记得2007年7月初,日本防卫大臣久间章生因为说了“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是无奈之举”这句话而被迫下台,在历史问题上,很多日本人从来不愿意认“错”,而把“错”推给古人和别人。
除了“民意”外,现实的“利益”问题也使得中日关系举步维艰。即使抛开历史问题不谈,中日的政治家也抛不下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日本入常问题等等。就拿入常问题来说,2005年夏天发生在中国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的游行,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日本所持的态度,中国领导人对此也不得不慎重考虑。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美国和日本,恐拍还没有第三个国家能激起中国人如此强烈的反应。
相对于中美关系而言,中日关系的复杂程度毫不逊色。中美之间存在的大多是现实问题,而中日之间是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纠缠在一起,这样使得“民意”隔阂更难消除,“利益”冲突也更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