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旅美华人:出国前对美国的七种误会
送交者: 雨蓉 2009年10月12日18:39:54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提起来美国前后的事,很有意思。那时的资讯不发达,来美国之后,发现现实与我想象的,有许多差异,“误区”不少。就是如今的信息社会,百闻还是不如一见,误会也是难免的。说说当时我的几大误区吧。

到处是摩天大楼和现代建筑。

抵达美国上空时,我急不可待地想看看美国是啥模样。从飞机窗口往下一看,天哪!没飞错地方吧, 怎么是一排排矮小简朴的平房?许久不敢相信已进入美国本土。

后来才知道这里只有市中心几幢摩天大楼,其它大多数是一至两层的平房,由于处于地震频发区,不宜多建高楼。但是,我走了西部几个州,发现各地似乎建筑风格差不多,平房多,高楼大厦少。

美国人都住高大洋房,开豪华车。

我们这一带平民独立屋相当部分是一层平房,且建筑年代不近。后来逐渐发现这种房子的可爱之处,阳光充裕,空气通畅,活动方便。拥有一座小房子,是许多工薪阶层的梦想家园。由于人口密度大,房价高,租公寓很普遍。许多单身汉分租一个房间。

车呢?二手车非常普遍,百姓以车代步,并无太多讲究。我刚来时开的旧车,冬天早晨很难启动,得打好几次引擎,外加使劲踩油门。但是有这样一辆车,我不用步行和等公车,已很知足了。

白人占绝大多数,且美国人都是俊男美女。

这是好莱坞电影留下的印象。其实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居民来自全世界各地,肤色各异。如洛杉矶,各少数族裔总数就占总人口的一半。这里的人高矮胖瘦,各种比例都有,就是俊男美女实在不多。

美国人高收入,高消费。

一些人工资较高,但荷包不是很丰厚,因为工资单上首先要扣除收入税、社安税、医疗保险费和养老金等,已去掉2-3成了。再付一批费用,如各种贷款、各种保险、学费、地税等等,余下可花费的就不是那么可观了。一位朋友是电脑软件程序员,年薪14万美元,4口之家,他们说也得精打细算过日子, 不过他们住的就是百万“高大洋房”了。

美国的百姓在消费方面精打细算,可谓花样繁多,如打折时购物,用折价券,批量购物,加入商店会员享受优惠等。

我发现不少美国男人是能工巧匠,他们把车库改造,或搭盖简易工具房,业余时间自己修修补补,或装修改造之类,省去许多请人的费用。

美国的钱好挣,遍地黄金。

要挣钱得有工卡,还得有人提供工作机会。这里多是私有制,老板也要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口上,所以钱都不是那么好挣。我刚来时,最低时薪好像是每小时4.25美元,如果按正常工作时间每周40个小时,就可以知道一个月挣多少钱了。目前联邦规定的最低时薪是7.25美元。拿最低时薪的人不是很少。

想找高薪、轻松不费劲、旱涝保收的工作吗?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吧。要找到好工作,自己得有技能有经验有良好教育背景等等。大学毕业并不能担保好工作,毕业等于失业同样普遍存在。现今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找工作更难了,据悉最近失业率高达9%以上。

学校不用读书,孩子整天玩闹。

美国的小学的确比较轻松,没有多少作业,但从初中开始,就忙起来了。特别是高中,如果想上好大学,不下苦功不行。高中生大约每天只能睡5-6个小时,完成学校功课的同时,还要准备考SAT和筹备申报大学事项。其实这样想一想:美国有一批居世界前茅的大学,如果生源不好,大学如何办得出色?进了好大学,更不得懈怠,美国好大学“难进更难出”。

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都很自私、傲慢。

印象最深之一是人们的热情和友善,到处可以见到助人为乐的义工,那些在小学门口护送学生过马路的义工,多是退休老人,每天风雨无阻。刚来时,我说的英语别人听不懂,人家说的我也不明白,但是问路时从没见过冷漠白眼,有的人还会领我走一段路,有的人把英文逐字输入到我的电子字典里,让我翻译。

美国人对于行动有困难的人更是倍加照顾。平时在外,见我推着小孩,总有人帮忙开门,还常有走路颤颠颠的老头老太,过来给我开门,并使劲把住门,让我畅通无阻,好感动。看来社会风气如何并不完全取决于社会制度,而是与环境及教育背景息息相关。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8: 谈谈加拿大华人参选思维方式上的问题(Z
2008: 麻被填牙: 笨人笨说
2007: Ignorance is bliss – 难得糊涂
2007: 毛主义和中国模式在东欧和北越的影响(
2006: 在美国当“房奴”的好处:有利长寿
2006: 我在加拿大钓鱼的经历!
2005: 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
2005: 明末辽东原住汉民消失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