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瓦斯弹: 在硅谷当“的哥”的日子(上)
送交者: 瓦斯弹 2008年12月06日12:07:20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在硅谷当“的哥”的日子(上) 感恩节后回到公司上班,我就觉得气氛不对,大家一个个都臭着脸沉默着。几天后,果然又有一批人被LAID OFF 了。对这次经济危机,瓦爷虽然不能说高枕无忧,但倒是从容了许多。记得上次IT 泡沫时,爷才来美国没多久,根基浅,水平差,一旦被裁,就再也找不到活了。那时,我领了一年的失业金,天天在家打游戏,尝试用最快和最慢的方法统一中国无数次,总算也没虚度了光阴。早期来美的中国人都有打餐馆的经历,瓦爷餐馆经验全无,所以连bus boy 的工作都轮不上。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个开“差头”的活儿,我向来enjoy driving, 而且具有空间想象力,认路特有天赋,这个工作好,适合爷,于是我就成了硅谷“的哥”。 在美国,人人都可以有车开,谁还会打的呀?“差头”公司是怎么生存的?在街上常看到出租车,驾驶员有许多是包着头巾阿三,到底是哪些人在从事这个行业?抱着这些疑问,我见了工。 老板是个在香港长大的上海人,说广东话,刚从一个美国白人老头手里买下一家出租车行,正招兵买马,看样子是要把原来老头手下刺头的司机都换掉。在办公室也碰到了那个老头,老头红红的脸,说话卷舌的厉害,呼噜呼噜听都听不清,据说他在这个城市经营出租车行业很多年了,叫车的电话号码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有了固定的客人,可能这就是公司售值的所在。 要做“的哥”,是要一些手续的,首先要有干净的DMV记录,其次要做尿液检查,看你是不是吸毒,最后的哥还要到市警察局办执照,按他们的说法,的哥只能在领过执照的城市接客人,但目的地却没有限制,为了有更多的客人,的哥不得不办至少两三个城市的执照,乱七八糟的费用加起来,竟也有三四百美刀,执照每年还要renew,吃这口饭也不容易呀。 每天的收入,当天结帐不过夜,的哥和公司对半分,后来我知道这是可以谈的,不过爷是个新手,也没把开“差头”当成职业,所以并不计较。另外,车由公司提供并维修保养,汽油费由司机自己付,税务自理。可以选白班或晚班,每天工作12小时,早上和晚上6:00交接。 我跟老板车跟了一天,一是熟悉城市交通,二是学习当“的哥”的规矩。看上去,生意还不错,我观察了一下,他有一半的业务是接到电话去拉人的,另一半是固定客人,到了时间就去接人,没有一单是招手客人。我想起来80年代初,在上海家里有什么事要用出租车,都是打电话预约的,大概湾区出租车也是这么经营的吧。 的哥每接到客人,都要用步话机通报,到了目的地也要通报,这样值班的就可以根据情况调度。每个司机用代号互相称呼,为了在步话机通话中保持吐字清晰,代号是由有爆破音的字母和数字组成,瓦爷的代号叫“K95”,九五至尊么,我本来想用“K74”,被老板当场否决,“That means die for sure in Chinese. ”和我一同加入的新司机还有另外3个人,第一个像是印第安人,长得很潇洒,扎着个长长的马尾辫,神态安详自若,说话慢条斯理,很有学者气质,代号“K101”;第二个也是个老中,以前是个寿司师傅,前几年买了房子和一把手枪,房子涨了不少钱,最近和饭店老板打官司,告老板偷漏税,因为不想闲着,所以也来玩玩,代号K26;最后是一个左手有残疾的白人女子,没和她说过话,代号记不得了。 (待续) 瓦斯弹 于后花园 亭子 2008.12.06
0%(0)
0%(0)
  好看,我得追着看。  /无内容 - 牢头 12/13/08 (158)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7: 有这样一种愚昧...
2006: 游船乐事
2006: 虚惊一场
2005: 圣灵光照
2005: 我的救恩见证
2004: 解读“陌生的美国”
2004: 千万别拿自己当回事儿: 我在北美的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