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加,2011年2月10日,周四
利用开会出差之便,伍加在今年一月底至二月初到新奥尔良一游。虽然没有赶上狂欢节(Mardi Gras),但所见所闻,颇为新鲜。我发现,要了解新奥尔良,必须要先弄清两个单词:“克里奥 (Creole)”和“爵士(Jazz)”。
先说“克里奥 (Creole)”,这个单词可以翻译成“克里奥人”或“克里奥语”。克里奥人是指法国、西班牙早期白人移民的后代,或是法国、西班牙人与黑人混血的后代。从十六世纪后期开始,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等西方国家开始殖民扩张,他们在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所生出的后代,不管是纯种还是杂种,都叫做“克里奥人”。当然这个词的含义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含义是有变化的,最早它是指生于美洲而双亲是西班牙人或法国人的白种人,即在殖民地出生的纯白人血统的人(土生白人),后来也指白人与当地人的混血后代,再后来泛指在城市中非常欧化的居民,以便与农村中的“红脖子”粗民或印第安人相区别。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中都有不少克里奥人,在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岛及中南美洲都有很多克里奥人,他们说的语言常常是一种混合体,包含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非洲语言的词汇和用法。在新奥尔良,“克里奥”已经变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包含有肉体强健、精神饱满、寻欢作乐的人生观,以及用稻米、番茄、胡椒、海鲜混合烹制出特殊风味的烹调法。在几百年前最早的殖民者中,有些就是杀人放火、神出鬼没的海盗,还有些是极具扩张侵略精神、寻求冒险刺激经验的白人,他们对金钱美女、荣华富贵的渴望与追求要远远高于常人,想想这些人的后代会是什么样子?那些与当地有色人种混血后的杂交优势,会使克里奥人更加强悍激进,更加纸醉金迷,更加追求享受生活的乐趣。在新奥尔良的核心地带,就居住着大批这样的克里奥人,这里充斥着克里奥文化,这就是狂欢节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根源,这就是法国区五光十色、灯红酒绿、食色性魅力的原因。
再说“爵士(Jazz)”。爵士音乐起源于新奥尔良,有人千里迢迢来这里旅游就是要现场听听正宗的爵士乐。可是,到底“Jazz” 是什么意思,众说纷纭。第一种说法是它由法文 Jasper 而来,意思是“闲聊”。人们闲聊时往往没有既定的主题,想到哪儿就聊到哪儿,所以爵士乐就有即兴创作的鲜明特点。第二种说法是,“Jazz” 这个词起源于二十世纪初,是个描述性行为的粗鄙用语,与色情有关,不登大雅之堂;有人干脆说 Jazz 就是指性爱中的性高潮。早期的爵士乐来自于社会底层,比如在妓院演出的乐队,常用爵士乐表达性爱、性交、和性兴奋。第三种说法是, Jazz 来源于新奥尔良港口蒸汽船所发出的声响,当时爵士乐团在蒸汽船上表演是很普遍的现象。第四种说法认为, Jazz 是从非洲土语 Jaiza 演变而来的,这个词的原意是“加快击鼓”。依我看,把这四种说法综合起来,才最接近爵士乐起源和特点的本来面目。爵士乐起源于黑人音乐,来自于社会底层,在早期是下里巴人的音乐,既有色情背景,又能表现黑人的悲惨境遇和生活困境,格调悲怆、忧郁、凄婉。另外,从爵士乐发源地的历史演变和人文背景来探讨一下,能让我们对爵士乐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新奥尔良是美国南方历史古城,建于 1718 年,以法国路易十五的摄政王奥尔良公爵的名字命名。据说开埠之初,新奥尔良最早的女性居民由清一色的退伍妓女构成。1762 年,法国把奥尔良转让给西班牙,1800 年西班牙又将路易斯安那交还给法国,1803 年奥尔良作为路易斯安那州购地的一部分并入美国版图。从十八世纪中到二十世纪初,新奥尔良历经法国、西班牙、美国的轮番管辖,融合了各个统治国家的不同文化,因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特性。其实在整个十八世纪,新奥尔良都象一个“三不管”的自由区,许多非洲黑人从美国南方和加勒比群岛的奴隶主手下逃到新奥尔良,变成“自由黑人”,在当地求职、就业并和当地白人交往和通婚。他们的后代成为克里奥人,其社会地位与白人相差无几。法国人重视音乐,热衷于办音乐节和艺术节,多演出巴赫、莫扎特、舒伯特等创作的古典音乐。而贫穷的黑人们有不少具有音乐天赋,组成“即兴乐队”,走街串巷,流动演出。1894 年,当地政府突然发布了种族隔离政策,将黑人与克里奥人全部划归为有色人种并实行隔离。受过良好教育的克里奥人就和黑人一起,用夸张、变形的音乐形式抗议歧视,表达不满,这就是爵士乐的形成和发展。今天在新奥尔良的街头,还能经常看到这种流动街头乐队的身影(如下图)。
爵士乐是美国最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适宜于表达痛苦的心声,也适合即兴演奏,富有感染力,让听众有摇摆、击掌和踏拍子的冲动。伍加和朋友在这家叫做 Blues Club 的酒馆中边喝啤酒,一边听着如泣如诉的爵士乐(下图)。处于对爵士乐的喜爱,也是受音乐的感染,朋友心痒难耐,随着音乐跳了足足四十多分钟,也向乐队前面的透明塑料桶里扔了不少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