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清华很多年了,有三个地方让我最怀念:图书馆、游泳池,还有就是清真食堂。
我们的食堂是很特别的,一栋单独的很新的建筑物,座落在“新斋”的北面。作为非民
族院校来说,食堂里的兄弟姐妹是比较多的,有好几十到一百号人。不像有些学校,就一
两个人或三五个回民,这未免太孤独了;也不像有些学校,如中央民族学院,清真食堂
太大没有了亲切的感觉,可能有很多人互相不认识,不像一个家庭。所以我以为食堂人
数的多少正好合适。清华园很大,所以大家一般都是骑自行车去,不像在其他餐厅的同
学,他们大多把饭菜带会去吃。我们都在食堂就餐,碗筷甚至饭票都留在那里,每个人
有个小盒子,可以用锁把它锁住。食堂,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我们的第二集体。一个班
的同学可能不会天天见面,可以食堂里的兄弟姐妹却是每天必见。来自清真食堂的同学
五湖四海都有:就回族来说,我们那时候,北京的最多,其次是云南,再其次是甘肃宁
夏的。其他非回族聚集区的也会有,有个来自长沙的师弟,好像还很认真地说。令人很
惊讶的是:还有三位来自上海的同学,当时也没有想起来和他们聊聊上海的教门。还有
十来个维吾尔族的同学。还有几个外校的同学,因为所在的地方没有清真食堂,就到我
们这里来搭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位:一位是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念研究生的大
哥。记得当时他还说他们那里比清华经济管理学院分配更好云云,现在应该很有成就了
吧?还有一位是在中科院计算机所上硕士的师兄,他本科就是在清华念的,所以实际上
他一直没有离开清华清真食堂。
吃饭的时候,大家会自动地分成若干桌:一般是以年级来划分,也许不同年级之间还是
有代沟。比如六字班七字班八字班等等。维吾尔族同学喜欢坐在一着,讲一种我们听不
懂的语言。清华应该有一些来自穆斯林国家的外国留学生,不过他们不在我们食堂吃饭
。有一次一位孟加拉穆斯林在他的同学陪伴下来我们这里玩,问他如何解决吃饭问题?
他说在留学生食堂吃西餐,西餐的制作方式和中餐有很大不同。所以没有关系。另一方
面,可能中国穆斯林对于饮食比其他国家的更为认真。
当时的教们情况似乎不如现在,所以好像也就没有什么人把斋。不过我们清华的这些同
学。民族宗教意识应该是比较强烈的。在开斋节古尔邦节的时候,会有人在食堂组织联
欢晚会。在一次晚会上,一位已经工作颇有成就的师兄也回来了,并且讲话:现在又回
到这里,看到男同学更英俊,女同学更漂亮(现在是不是更是这样?嘻嘻)。也会有些
同学到海淀清真寺带来一些教门读物给大家(海淀清真寺是我唯一去过的北京的清真寺
,呵呵)。说实话,我一直以清华清真食堂为荣:能有如此凝聚力的,在全国也很少有
——像一个大家庭。清真食堂像清华的其他食堂一样,也设有“食堂管理委员会”。不
过管委会的主任其实不是食堂就餐同学的核心,核心人物是一位北京本地叫沙安的学长
。每年他都会从清真寺带来很多伊斯兰的图片,比如公历、农历与伊斯兰教历对照表、
全国清真寺分布图以及著名清真寺的图片之类。很巧的是,前几天我在一份叫“开拓”
的穆斯林杂志看到一位叫“沙安”的北京多斯梯捐的“乜帖”,我坚信,此“沙安”就
是彼“沙安”。看来他现在还是一位教们中的活跃人物。愿真主赐福于之,阿米乃!
我快毕业的那一年,我们食堂还和北大清真食堂组织联欢。都是些弟弟妹妹比较积极,
我们这边去联系的是一位来自开封的小兄弟。北大那边是一位MM,风风火火的样子,很
有北大人的气质。她说,她平时也做礼拜等等,她的班主任还会来给她做思想工作,进
行无神论教育(按理说北大应该比较开放,怎么会这样?),她觉得这些(行教们)是
她自己的私事云云。可能那时候老师里“左“的思想还有一些,现在应该不这样吧?也
很钦佩她教门很好。
维吾尔族同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位女士:一位叫迪丽巴哈,一位叫古丽娜。迪丽巴
哈是我的师姐(她也是“伙委会“的一员),和我在一个系(化工系)。和她从来没有
打过交道,因为我当时比较小,还是freshman。但她的故事很有名。据说非常聪明非常
优秀的一个人,是“直博生”,当时能上直博的学生还非常少。后来,让大家都感到意
外的是,她不念博士了,要和一个海湾国家的阿拉伯人结婚去了。老师们都感到非常可
惜,不过她说的也可以理解:我将来念完博士回新疆,我嫁给谁去?毕竟,终身大事比
起念博士来说,应该重要得多。好在在海湾地区,她学的东西能大有用武之地。在当时
,放弃获得清华的博士学位,她可能是唯一的一个。古丽娜是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是
一位绝色美女,可以说是我们食堂的第一美女,我确信在整个清华也能排在全五名。有
着魔鬼身材和一头金色卷发,整一个欧洲人,很像青年时代的索菲娅·罗兰——不是索
菲娅胜似索菲娅。由于在新同学入学联欢会之类跳过新疆舞(《清华校友通讯》还有她
跳舞的照片),我们年级的很多人都认识她。古丽娜这个人不苟言笑,给很多人冰美人
的感觉。我的一个汉族同学喜欢我们食堂的面食,来这里吃了一段时间,跟我说:“这
个人怎么那么“凶”?从来没见过她笑”…快毕业的时候和她有了些接触,感觉古丽娜
还是很和善的一个人,只是不主动开口和别人说话。不可思议的是我们食堂里的哪些维
吾尔族回族的男士们怎么没有去追她?不敢抑是不愿?呵呵。后来她好像回新疆乌鲁木
齐在一所大学任教。唯独不知道谁给她做的嫁衣?
清华的女生比例好像和哈佛一样:1/5的人是女生。不过我们食堂的比例好像比全校的
还小(可能女生不到清真食堂就餐的比例要高一些)。当然也是一个滋生爱情的场所,
本食堂内部成的好像有两三对,但是更多的好像是和外面的人结成恋人。有几个人只是
偶尔会到我们食堂来吃饭,其中还有几位PPMM.。估计他们的身份应该是回族,因为清真
食堂的饭菜票和别的地方不通用,必须用专门的入伙证才可以就餐。至于有多少这样没
有在清真食堂吃饭而身份是回族的同学,我无法像北大那位兄弟一样作出估计。我可以
理解他们有些人的行为,即使是不来我们食堂的人,也未必完全没有民族意识。给我印
象很好的重庆姑娘金X,就是其中这样的一个人,她是古丽娜的同学,只在我们食堂吃了
一个星期。她后来做了吴晓铃的秘书,非常有成就。
就是在我上学的那个时代,清真食堂的兄弟们开始组织了一只足球队参加清华的联赛。
可惜可以利用的人才资源太少,比赛成绩不理想,排名是清华最后一名。我还记得当时
有位师兄是守门员,在一场比赛中还扑出一个点球(他在天津大学念的本科,后来在内
蒙古一所大学当老师,又到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来念硕士)。真希望他们现在能有所进步
,那怕是全校倒数第二。
清真食堂中午的人总是比下午多得多,开始觉得很难理解。后来这个谜解开了:有不少
教职工中午也来就餐。我没有碰到清华的回族老师(其实有,刘广均院士就是天津的回
回,48年考了清华华北考区的状元),但是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一次,给我们上有机
化学的女老师,在讲道油脂部分的时候,说“大油”如何如何。一般说来,只有回族人
才使用“大油”这个词,因此我想这位老师很可能是回回。我的毕业设计是在工物管东
边的“菜地”进行的,是很简陋单独的一栋农民房子,现在应该已经拆除。试验的内容
是测定一种塔板的性能,必须和风机水泵之类打交道。这些设备出故障需要在清华工作
的工人师傅来修。我和那位师傅配合的很好。后来有一天,他看到我桌子上有几张清真
食堂的菜票,很惊奇地问我是不是回民。我说是的。后来真的在清真食堂又碰到了他。
另外,可能还有些走读的同学,清华为海淀区培养化学中学师资力量的化学师范班学生
里,就有回族的同学。和他们很少打交道,不太熟悉。
食堂里的师傅好像基本都是回民,对我们也很好。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中年男子李师傅
,一位大妈和一位老大爷。这位大妈有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恩,每年都是沙安来贴
(伊斯兰的图片)——不知现在谁承担起沙安大哥的工作?。当时学校有个评比“十佳”
炊事员的活动,根据学生投票的多少在全校范围来决定。清真食堂的情况很特殊,不可
能和其他食堂类比。于是同学们跟学校要了一个名额然后我们内部投票。李师傅工作认
真负责,这个名额好像最终投给了李师傅,成为清华“十佳”炊事员之一。不知道这位
李师傅现在还在不在?清华是一所很有头脑的大学,在一次隔十的校庆时,有一万三千
多名校友返校。学校为他们配备了免费的盒饭。我的一位同班同学说:“学校是吃小亏
占大便宜。”清华这所学校做的工作很细致,竟然考虑到返校的穆斯林校友。这些校友
就安排在清真食堂就餐,待遇比其他校友还好一点。一个学校的工作如此认真,对非主
流群体能如此关心,这是我相信这所学校可以办好的原因,也是我对这所学校有好感的
原因。在此,我想对学校后勤部和统战部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我们食堂从来不关门,那怕是大年三十照样可以吃到热饭。无论有没有人来食堂吃饭都
有人值班,这是学校的规定(据我所知,很多学校的清真食堂一放假就停业了)。有一
年的寒假我没有回家,留在学校里。一开始还有几个同学和我一起,后来就慢慢走光了
。有很长一段时间,清真食堂就为我一个人服务,就是那位大爷值班,每天都吃小炒,
就象一个温暖的家。
每年加餐的日子是最快乐的时候,有鸡有鱼有红烧肉,可惜只能选择一样。我常常选择
黄闷鸡块,那真是一道美味。奇怪的是,按理说在学校吃的鸡应该是“洋鸡”,价钱和
味道都比“土鸡”差多了。现在在昆明有很好的条件,从来不屑吃“洋鸡”,买的都是
从云南边远山区运来的正宗的“土鸡”,然而,无论怎么做,我却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鲜
美的东西了。真的。
铁打的食堂流水的学生,清真食堂里的人是换了一批又一批。除了几个和我在一个城市
的以外,那些在清真食堂里吃饭的兄弟姐妹,就再也没有见过了。当然,在一个城市的
这几位,都是很好的朋友。其实有一位师弟值得一提:他从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现
在已经是云南省最好的注册会计师之一和最好的资产评估师。听webbird师妹讲,因为学
校的规划,我们原来那个清真食堂已经不在了,建了新的。其实我在的时候那个食堂条
件就很不错,后来的条件就很好了,以后的故事如何?我也很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