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賞析 |
送交者: 紅塵行者 2024年06月16日15:46:31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
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賞析 歷代名家名詞賞析之四 王能全 我思我在攝影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北宋】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定風波》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東坡志林》記載:“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絲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途中遇雨,雨過天晴,蘇軾便寫下了這首即景抒懷的千古名篇。 上片描寫雨中情景。首兩句引領全篇的意象:“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突然驟雨傾盆,雨點穿過密林,打在樹葉上,鏗鏘作響;不必介意,何不放聲吟詩、從容前行。風雨中,自有一番情趣。“吟嘯”對風雨,笑傲政壇的風雲。同時,這兩句呼應了詞序中“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詞人的豪情由此展開。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芒鞋”:草鞋。沙湖道中,手拄竹杖,腳穿草鞋,輕便勝過騎馬,誰怕那林間急雨?誰怕那道路泥濘?作者由大自然突如其來的暴雨,聯想到“烏台詩案”,自己政治生涯突發的暴風驟雨、官場的驚濤駭浪,還有什麼再可怕的呢?在黃州的這三年,蘇軾懷古撫今,感悟人生,無官一身輕,萌發歸隱江湖的意向。“一蓑煙雨任平生”,披一身蓑衣,在煙雨浩渺的江湖上,寄情於山水,逍遙自在地安度餘生。此年秋,詞人在《臨江仙·夜歸臨皋》中再次表達了同樣的心願:“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下片雨後抒懷。頭三句回到眼前的情景,“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料峭”:微寒。輕寒的春風拂面而來,將我從酒意中吹醒,雖然稍感寒冷,山頭上的斜陽卻笑臉相迎。雨而復晴,心情分外愉悅。在寫法上,又一次與詞序“已而遂晴,故作此” 呼應。 雨後“遂晴”更一番情思。“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向來”:剛才;“蕭瑟”:風雨聲。天氣轉晴,回首剛才來程的風雨蕭瑟,“歸去”吧,如果沒有風雨,也就不會盼望晴天。“歸去”吧,寄身江湖,大隱於世,沒有宦海的風雨,也就無須期盼命運的藍天!經歷了“烏台詩案”,貶謫黃州,蘇東坡希望過着沒有“風雨”的生活。“歸去”,直接取用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詞人一心效仿陶淵明,離開官場,過着隱士的生活。蘇軾曾動情地說:“淵明吾師”,“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 這首小令,篇幅簡短,文采飄逸,詞情曠放,蘊含深邃。蘇軾從尋常的大自然晴雨現象,引發大徹大悟的人生思考,身處逆境,超然處之。晚清詞人鄭文焯評此詞:“此足證翁坦蕩之懷,任天而動。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筆寫胸臆,倚聲能事盡之矣!”(《手批東坡樂府》) 本文取自作者的著作《詞苑漫話–常用詞牌及其歷代佳作賞析》 此書已經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正式出版 文中圖片均取自網絡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七絕】神探打盹 | |
2023: | 【七絕】神探逗雪葵(次韻快活兄) | |
2022: | 珍珠令 落地黃花 | |
2022: | 【梧葉兒】荷塘月夢 | |
2021: | 七絕 蜻蜓荷圖(步韻子戈兄) | |
2021: | 七絕 蜻蜓荷圖(步韻海淵兄) | |
2020: | 老頑童也來對曹兄的無情對 | |
2020: | 再侃“無情對”,順手出幾枚上聯請大家 | |
2019: | 父親節泣書《七律》嘆離別母親 | |
2019: | 山坡羊 秋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