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在网上找几个“无情对”再闲侃一番:
1- 动武,挪威。
---假如把它对成:
动武,行凶。
哪还算“无情对”吗?不算。如此就成了普通对联了。
而原联中,“动vs挪”,用的都是其引申义,“挪动”本身就是一个动词,即让东西移动位置。“武vs威”
也一样,也是用它们的引申义,“威武”本身也是一个形容词。古代衙门开庭,两边戳着棒子的衙役们嘴里喊的就是这个“威武”。请看“动武vs挪威”每个字的词性和内容都对得很工整、很准确是不是?可是当你看到“挪”和“威”组成的这个词“挪威”时,却“出乎意料”地发现:它是北欧的一个国名!既和它上联“动武”这个含义“毫不相关”不说,而且还产生了“歧义”,从而让上下联的含义“差之千里”。因此,它们才成了“无情对”。
2- 放肆,收拾。
---假如把它对成:
放肆,嚣张。
哪还算“无情对”吗?不算。因为上联的“放肆”和下联的“嚣张”二者的含义完全相同。只要上联和下联所有相应的“(由两个字以上组成的)词”的含义相同,就不算“无情对”!现在再以上下联每个相应的“独立的字”为单位来对比:
放vs嚣,含义根本对不上
肆vs张,含义也根本对不上
这也是它不能算作“无情对”的原因之一。凡上下联每个相应的“独立的字”词性和含义不同时,也不算“无情对”。也就是说:“无情对”上下联之间,相应的“(由两个字以上组成的)词”的含义要不同,而每个相应的“独立的字”的含义“却要”相同。
原联中,“放vs收”,都是动词,是一个动作的一反一正,“收放”本来就是一个常用的动词。“肆vs拾”,都是数字,“4 vs
10”是也。细看上下联又是每个相应的“独立的字”的含义相同。再接着细看由“独立的字”组合而成的“词”:“放肆”和“收拾”这两个词的含义相同吗?完全不同!若上下联这两个相应的词的含义相同,那它就又不能算“无情对”了。而且“收拾”是“惩罚”的口语化,与上联的“放肆”恰好“一雅一俗,毫不相关、差之千里、出入意料”,这些都是“无情对”最显著的特点。
3- 丹麦,青稞。
---假如对成
丹麦,荷兰。
还能算“无情对”吗?不能。“丹麦”是国名,“挪威”也是国名,这两个相应的“词”的含义相同,就不能算“无情对”了。再把这两个词分解成独立的字来对比:
丹vs荷,词性和含义都对不上,
麦vs兰,含义对不上,
上面说过,凡上下联每个相应的“独立的字”词性和含义不同时,也不能算“无情对”。
而在原联中,丹vs青,都是颜色,麦vs稞,都是农作物,词性和含义也都相同。而“出人意料”的是:当每个单独的“字”再组成“词”之后,含义可就大变料:
“丹麦”是国名,而“青稞”却是一种极具西藏地方特色的农作物,估计“青稞酒”喝过的人不多。而下联若能“出人意料”地冒出来“特定名称”,也属于“无情对”的特点之一。
4- 老虎,古龙。
---这副“无情对”就请诗友们自己来分析它为啥是“无情对”吧。
最后俺顺手诌了几副“无情对”来抛砖,先只把上联写出,请诸诗友对出更好的下联:
平仄,
采藻,
两断,
押韵,
击断,
树籽,
军灶,
诸位诗友请了!